山西五台山缘何而得名?

知世达人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

五台山别称清凉山,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古建艺术、历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由一系列山峰群组成:方圆约320公里间,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 巍然矗立,峰顶俯瞰平坦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拥有寺庙128座,现有建筑比较完整的寺院95处,其中多敕建寺院,是历朝历代皇帝必来参拜的佛教圣地。

佛教按传承之不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青庙亦称和尚庙,僧侣大都为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称青衣僧;黄庙亦称喇嘛庙,属于藏传佛教,信教喇嘛均穿黄衣,戴黄帽,称黄衣僧。五台山是全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和黄庙(藏传佛教)和谐共处、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

历年来,五台山获得了诸多荣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遗产”…… “佛国圣地”和“清凉胜景”的独特气质,令其充满了自然人文魅力和普世吸引力。


太原晚报

这是听一位在五台山出家的和尚朋友说的。出家人不打诳语,我相信是真实的。

  

这位和尚自小家里穷,3岁左右就被送到五台山出家修行,具体哪个庙就不讲了。认识他也有三年了,每次去五台山都要与他见面喝茶。

去年夏天,我再次去五台山,闲来无事与那位和尚谈到了神鬼之事。和尚说:五台山住着一位“鬼仙”,而且自己和鬼仙还有一段故事。

鬼仙现身

十几年前,那时候庙中的和尚还要下山去化缘。一年冬天某日,和尚的师傅叫他去山下人家化缘,他那会年轻,对于下山这种事还是很向往的,早早收拾就出发了。

来到山下他就进村化缘了,当时谁家也都没有富裕粮食,左转右转也只化来半碗高粱面鱼鱼。他寻思,反正天还早,再去远一点的村里试一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村里有个大户人家,见和尚来化缘,便给了几个馒头和半斤白面,这可把他乐坏了,心想赶紧回庙里给师傅。谢过这家施主后,他就开始往回走。

谁想天公不作美,雪说下就下。和尚刚到山下,鹅毛大雪就开始下了起来,用他的话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雪,眼睛好像蒙上了一层纱,什么也看不清楚。

就这样,他深一脚浅一脚往山上走。也许是冥冥中注定,他一不小心,整个人跌下了山,虽然山势不陡,但仍旧是好半天的连滚带爬,等停稳后,只觉得左脚腕剧痛无比,再一睁眼,白雪皑皑,已经滚到不知哪的山坳里了。

眼看天色越来越晚,而且还下着大雪,和尚自己又伤了左脚,心想恐怕就要死在这山坳里了。又冷又疼间,他的意识开始模糊起来,心里说也好,马上就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了。

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感觉有人拍他肩膀,猛地一睁眼,自己身边蹲着一位老人。这个老人也是奇怪,见他受伤并没有显得着急,而是跟他说自己住在附近,让他跟着过去先避避雪。

就这样,老人搀着和尚慢慢朝着山坳深处走,不一会就看见前面有个房子,这房子看上去只有两间,虽说不大,但显然比平常农村人家的房子要好很多。进了屋子,老人给他倒了一盆热水,让他把脚放进去暖暖,这一放进去,他立马就感觉很舒服,也不疼了。

和尚想着感谢这位老人,可仔细一看这位老人,身穿灰色长袍,头发是清代的辫子。转念一想,自己住在这山上也有十多年了,还不知道有这么一户人家,而且这老头大雪天没事跑外面来什么。师傅曾说过,这山中多鬼怪,自己不会是遇到什么鬼怪妖精了吧?

那个老头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豪爽一笑,开门见山就说:“我是这山上的‘鬼仙’,你不用害怕。”

和尚听闻,再想想师傅所言,便不害怕了,毕竟这位老人救了自己,应该不会害人。两人倒也投缘,就这样聊了起来。

身份缘来

据老人所说,他原本是个账房先生,在光绪年间给山东一个县官管账。这个官员有个亲如手足的好朋友,是县里面的一个秀才,颇有才华。

  

这个官员死后,就把家中老小托付给秀才照顾。但谁知这个秀才贪财,自打县官去世以后,秀才没事就往他家跑,就为的一件事:推荐买卖给县官的老婆。帐房先生曾经劝过主母,但是县官老婆不听,几年的功夫,县官的财产就全进了秀才腰包。

最后县官家败,可还有住宅一处,这个秀才也没有放过。县官老婆可能明白了,说什么也不肯将宅子拱手让人,忽悠不行,秀才一纸诉状,将县官老婆给告了。新来的县官早已和秀才同流合污,二话不说就要拿人。

  

账房先生念在主仆多年的份上,出面和秀才打官司。官司还没开打,就先被押进了牢房,一顿毒打没少了,最后还被定了侵吞他人屋产的罪名。

一日账房先生正在牢房闷坐,忽然只见一黑影出现在眼前,定睛一看原来是死去的县官,账房先生两眼一黑就死过去了。

  

死去的县官把账房先生带到地府判官面前,倒不是想害他,而是让他为自己作证,求判官处罚那个秀才。账房先生实话实说了,判官认定秀才有罪后,就让鬼差带着账房先生还阳去了,还说要加他阳寿。

可谁知到了阳间,自己的身体早已被人扔到了野外,已经被野狗咬的不成样子。

  

没有办法,鬼差只好带他再去见判官,判官也知还阳不可,只好打报告,将他升任为“鬼仙”。并且答应他,送他到五台山听经,以后还能够升迁,账房先生这一听就是100多年。

和尚听了老人所说,也是颇为感慨。转天天晴,和尚醒来,左脚痊愈,而身后只是一睹普通石壁而已。


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佛祖释迦牟尼住世时足迹并未到过中国,但五台山却是在佛经中有明确记载的,由佛祖亲口说出是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诸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说:“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大地)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国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中国古称震那(China)国,五台山亦在印度的东北方,上述二经提到的“清凉山”、“五顶”山,恰好符合五台山五峦巍然、气候清凉的特征。汉明帝时,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等入中土后,以天眼神通观之,即知此山乃文殊住处,兼有育王所置佛舍利塔。唐时法藏著《华严经探玄记》卷15说:“清凉山则是代州五台山也。于中现有古清凉寺,以冬夏积雪,故以为名。此山及文殊灵应等,有传记三卷。”唐华严宗四祖澄观在所撰《华严经疏》中亦说:“清凉山,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于中现有清凉寺,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表我大圣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阴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顶分五方之髻,运五乘之要,清五浊之灾矣。”

历代以来,有关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显灵应迹的传说及其它神异事件极多。《感应录》中有一则贫女故事,说五台有灵鹫山,山下建灵鹫寺,每年春天,必设无遮大会(颂经忏拜法会)。凡参加者须随喜功德,令来者所求满愿。北魏时,法会日来了一贫女,携儿背子又牵了一条狗,剪一束头发交给主事者说:“我贫苦,无物可施,仅头发而已。”执事无奈收之。又说:“我时间紧迫,等不及开饭,先吃好吗?” 执事给三份,贫女言不够,狗也得吃。再送一份,拿了四份,贫女说还少一份,执事觉得奇怪,连狗都有了,为何还欠一份?贫女指着肚子说:“还有一个,尚未出生!”执事起了嗔心,斥其贪得无厌。瞬间,贫女涌现虚空,说偈云:“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贫女变文殊,狗成金毛狮,二子为童男,侍立左右,又云:“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憎爱何?”法会大众,惭愧有眼不识菩萨,顶礼忏悔,再求开示,又出偈曰:“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说毕隐而不现。众将所施秀发建塔供养。明万历年初,塔颓,圆广法师发心重建,掘得大士圣发数根,呈金黄色,但如舍利子,随各人业障,所见不同。闻塔尚存,在大塔院侧。

楞严经云:菩萨示现,不欲人知,若泄露,则不知所终。文殊菩萨道场虽在五台,但无处不现,应化事迹不少。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又名法顺,俗姓杜,人称杜顺。德重当时。其有弟子智冲,执意朝礼五台,屡劝不听,乃付一密函并云:“到五台,不见文殊再拆阅。” 智冲寻遍五台,渺无文殊踪迹,询问一老翁,答:“大士下山弘化,杜顺和尚是也!”转身之际老翁已不见,急拆函,上有一有偈云:“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更问弥陀!”文殊菩萨近在眼前,朝夕相处,竟整天妄想,奔波五台,礼拜山坡而已!急忙赶回长安城,杜顺和尚已圆寂了。正所谓有眼不识泰山!

五台山因了文殊道场的缘由,受到了僧俗信众的信仰、历代帝王的崇建以及王公武将文臣的护持,成为汉、藏、满、蒙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中国佛教各大宗派俱曾至此弘法布道,开创本宗基地,使五台山形成汉藏佛教两大体系汇合、各派寺院并存、显教密教竞传的独特格局。五台山佛山圣水也孕育了一代代名僧大德。

五台山佛教的兴起和佛寺的兴建始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孝文帝以后,诸帝也都崇佛。高齐时中相刘谦之,是一名太监,他笃信佛法,厌倦世俗,不喜尘劳,虽然身在朝廷宫闱,却经常持诵文殊菩萨圣号,每天念诵达七万遍之多,并以此为定课,不论事务多繁忙,他持诵菩萨名号从没有间断过。天宝年间,刘谦之随侍高齐三王子入五台山参访圣迹,见到诚笃坚志的王子为了供养大圣文殊菩萨,引火自焚其身,而使他深受感动,内心自念:“王子能为法舍身,我又何尝不能?”于是更生起了大悲心,自叹身遭宫刑,非佛法器(佛经中记载,以男根不具,列为“非器”,不得出家),不如前往清凉山(五台山),专志修行。于是奏请当朝皇上准允在清凉山上专心修行,以期日后能有所成。皇上许之。刘谦之遂不再返朝,在五台山上住了下来,整日里持名阅经。后竟长出胡须,复得大丈夫相,让皇帝大为震惊。有一天,刘谦之忽然心眼开通,领悟法要,竟然造出了《华严论六十卷》留传后世(见《大唐内典录》)。皇帝重佛,朝野风从,一时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等,纷纷施财信佛,立寺建塔,至山瞻礼灵迹。

长安二年(702),武则天自称“神游五顶”,敕命重建五台山清凉寺,竣工后,命名僧感法师为寺住持,并封感法师为“昌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主掌京国僧尼事”。清凉山住持感法师成为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最高僧官,这是五台山在全国佛教界取得举足轻重地位的发端。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列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因五峰耸峙,山势雄伟,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峰环抱,方圆达250千米。东台海拔2795米,因其东望明霞,如波似海,故称望海峰;南台海拔2485米,细草杂花,灿若铺锦,故称锦绣峰;西台海拔2773米,月坠峰巅,宛如悬系,称挂月峰;北台海拔3058米,云浮山腰,巅摩斗杓,称叶斗峰,是五台山最高峰;中台2894米,石翠岩碧,碧霭浮空,称翠岩峰,是五台中心。五台北部阴谷处有终年不化的“千年雪”“万年冰”,北台盛夏时亦可偶见降雪,因此五台山亦称清凉山,是夏季避暑胜地。

  五台山名字由来

  五台山风光秀丽,夏无酷暑(盛夏时节,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气候宜人,是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因其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东北,以“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护而立的台顶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居于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人文景观多姿多彩,古韵依然,自然风光奇丽壮观,美画如卷,吸引着国内外佛教信徒和游人前来朝台拜佛,参观文物古迹,游览佛地风光。

  五台山历史

  五台山历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礼五台山者,更是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翻开五台山各大寺的“庙史”,第一页几乎全是“敕建”二字。五台山也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因此受到西藏、内蒙、青海、甘肃、黑龙江等少数民族的无比尊崇。

  五台佛国也诞生了一大批高僧名师,盛唐时期,这里成了海外信徒留学听经的高等佛教学院,千百年来,印度、日本、蒙古、朝鲜、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很多人都到五台山来朝圣求法巡礼,有些甚至留在五台山修行终身。

  五台山寺庙

  写字崖 文殊寺 文殊洞 台麓寺 明月池 普庵寺 灵峰寺

  海会庵 望海寺 碧霞寺 灵应寺 下善财 山善财 集福寺

  七佛寺 宝华寺 三泉寺 寿宁寺 三塔寺 普寿寺 广宗寺

  凤林寺 古佛寺 圆照寺 竹林寺 佛母洞 佑国寺 慈福寺

  南禅寺 佛光寺 龙泉寺 金阁寺 南山寺 殊像寺 塔院寺

  罗睺寺 碧山寺 广仁寺 观音洞 普化寺 清凉寺 广化寺

  黛螺顶 镇海寺 菩萨顶 显通寺 五爷庙 白云寺

2五台山上面有哪些必须看的景点编辑

五台山上面有五个地方是必须要看的景点:

五爷庙(万佛阁):五爷庙位于山西五台山风景区万佛阁,面积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

南山寺:南山寺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 显通寺: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俗称“祖寺”。全寺占地面积43700平方米,现有大小房屋400多间,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菩萨顶:菩萨顶在五台山灵鹫峰上,相传是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亦称文殊寺。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大喇嘛居于菩萨顶,于是菩萨顶成了五台山黄庙之首。

塔院寺:塔院寺内有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物——大白塔,塔高56.4米,通体洁白,被誉为“清凉第一圣境”。塔顶悬有两百余个铜铃,风吹时声音清脆。白塔的东边有一座小白塔,相传此塔内藏有文殊菩萨显圣时遗留的金发,因此又称文殊发塔。藏经阁在大白塔北侧,为木结构建筑,内有用汉、蒙、藏多种文字所写的经书两万多册。

黛螺顶:又写作大螺顶,因从山顶往下看,向一个倒扣的大海螺,而盛夏时候,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呈墨绿色,所以也叫黛螺顶!以其1080级台阶闻名,登1080台阶,消除1080种烦恼。寺内以文殊为主供,文殊菩萨以大智著称,所以1080级台阶也称作"大智路"。寺内供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的文殊菩萨,故登黛螺顶素有小朝台之称,是很多忠实佛教信徒的及游客的必去之地。[1]


邱邱哔生活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列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因五峰耸峙,山势雄伟,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峰环抱,方圆达250千米。东台海拔2795米,因其东望明霞,如波似海,故称望海峰;南台海拔2485米,细草杂花,灿若铺锦,故称锦绣峰;西台海拔2773米,月坠峰巅,宛如悬系,称挂月峰;北台海拔3058米,云浮山腰,巅摩斗杓,称叶斗峰,是五台山最高峰;中台2894米,石翠岩碧,碧霭浮空,称翠岩峰,是五台中心。五台北部阴谷处有终年不化的“千年雪”“万年冰”,北台盛夏时亦可偶见降雪,因此五台山亦称清凉山,是夏季避暑胜地。

  五台山名字由来

  五台山风光秀丽,夏无酷暑(盛夏时节,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气候宜人,是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因其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东北,以“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护而立的台顶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居于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人文景观多姿多彩,古韵依然,自然风光奇丽壮观,美画如卷,吸引着国内外佛教信徒和游人前来朝台拜佛,参观文物古迹,游览佛地风光。

  五台山历史

  五台山历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礼五台山者,更是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翻开五台山各大寺的“庙史”,第一页几乎全是“敕建”二字。五台山也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因此受到西藏、内蒙、青海、甘肃、黑龙江等少数民族的无比尊崇。

  五台佛国也诞生了一大批高僧名师,盛唐时期,这里成了海外信徒留学听经的高等佛教学院,千百年来,印度、日本、蒙古、朝鲜、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很多人都到五台山来朝圣求法巡礼,有些甚至留在五台山修行终身。


走哪儿看哪儿

五台山有五台,因为这五台得名而来。五台分别是: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

东台呢当地人又叫东台顶,上面建有观海寺,寺内供奉着"聪明文殊"这里的位置非常高,在夏天这里也是非常凉的。如果天气比较好的时候在早晨从东台眺望东方,可以看见像浩瀚海洋一般的神奇景观,这也就为什么它被称为望海峰的原因。这里是看日出最佳的地方了。

西台挂月峰,上有泉群山。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里在晚上有多美了,夜深山空的时候,一轮明月挂于西台峰顶,皎洁淡雅,那份宁静,如诗如画,让人陶醉。西台建有法雷寺。

南台锦绣峰,又称系舟山。它的特色就是台顶及山腰的那些奇花异草,特别多,种类大概有一百种以上,所以以锦绣为名。南台顶建有普济寺,寺内供奉“智慧文殊”。

北台叶斗峰,又称夏屋山。这个峰顶特别高,仿佛直冲天际。北台顶建有灵应寺,寺内供奉“无垢文殊”。寺旁有五龙王庙,人们常在这里祷雨。五龙王庙旁有天池,名“黑龙池”,池水澄碧,是五台山一大奇观。

中台即翠岩峰,它的台顶有一奇石名“龙翻石”,夏天下雨后苔藓从生,碧翠欲滴,远处看呢就好像一块巨大的翡翠,故以为名。中台顶建有演教寺,内供“孺童文殊”。中台顶的“龙翻石”和中台、北台交界处的“万年冰”,均为五台山奇观。

这就是五台山名字的得来的原因。


闹他太原文化

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说在山西五台山。可能源自《佛说文殊陀罗尼经》,经中称:佛祖灭度以后,在南赡部洲大震那国(指中国)有座五顶山,文殊菩萨游行到此,就住在这里为众生说法。《华严经》也说,东方有座清凉山(指五台山),文殊菩萨住在这里,常给一万弟子演说佛法。

五台山被当作文殊菩萨圣地的从唐代开始的。唐王李渊起兵太原而得天下,建立唐朝后,李渊吧太原的五台山看成“龙兴之地”,便大修五台寺庙。唐代五台山最兴盛时,有佛寺360座,僧尼过万人。

文殊是外来语,全称文殊师利,意思是“妙德,妙吉祥”。代表“大智”,与管理德表“大行”的普贤菩萨,并列在佛祖的两旁。其形像大多非男非女相,但更像女性。唐代以前的文殊菩萨,有不少与普贤菩萨一样,唇上常常画有蝌蚪形的小胡子,颇似美丈夫。而宋代以后,小胡子消失,面容更加秀丽,腰身窈窕,渐渐的趋向中国美人模样。

对文殊菩萨的来历,那是众说纷纭。有的经书说他是佛,因帮助释迦如来教化众生,暂时显化为菩萨身,当了佛的肋侍;有的佛经上说他是众佛之母;还有的说他是释迦如来的祖师;《文殊师利涅槃经》则说他是释迦如来的大弟子,本是舍卫国的公子哥,离家投奔释迦如来学道,功德圆满,修成菩萨身,并未众菩萨之首。


闾门工作室

很多人都知道山西五台山有五爷庙,同时也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但如果问五台山这个名字的由来,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了,现在我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问题答案。

忻州五台山缘何而得名?


从五台山的字面意思来看,很明显五台山并不是指单独的一座山,而是由五座台顶组合而得名。众所周知五台山是避暑圣地清凉山,之所以夏季天气清凉是因为他说的地理环境,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是“华北屋脊”,海拔达到了三千多米。除了北台以外,五台山还有东台、西台、南台和中台四座台顶。所以五台山这个地名的由来是因为境内的五座台顶才得名。

说起五台山,大家最近想到的应该是五爷庙了。龙王五儿子当年就在五台山保佑着当地的百姓,如今的五爷庙就是供奉着龙五爷。五一小长假马上就要来临,相信很多人都会计划去五台山祈福拜佛。我建议大家最好能提前购买门票,如果当天去了在购买的话需要排队等待。目前五台山景区已经支持互联网购票,购票成功后大家可以凭借二维码直接检票进山。


忻州身边事

五台山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方圆达二百五十公里,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同是五台山还与印度鹿野苑,菩提珈耶,据尸那伽和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并称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常年有冰,盛夏凉爽异常。故又名清凉山。而五台山更有很多很多奇幻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五台山并不是凉爽非常。而是酷热难挨,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专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的借来一个清凉石,从此五台山便是气候怡人,风调雨顺。而这清凉宝石原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施雨回来避暑歇凉之物。当他么发现石头被文殊菩萨带走后,便尾随回来大闹五台山,直至把五座峰削为平台,但文殊菩萨法力无边,很快便降服了五个小龙,让他么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而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便被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施雨.而这龙王五爷脾气性格很是暴躁。人么当初为感激他的布云施雨,便建寺贡逢,而五龙王不满自己脸为黑色,便托梦给主持,要求重塑金身。很是玄幻


老家吕梁

清凉山志记载:“顶无林木,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顶环抱之下称台内,名台怀镇,之外称台外。台顶植被高山草甸,每座顶部平整开阔。



五台山游

山西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称为“金五台”,而且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是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同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


旅行事迹

因五台峰,佛教圣地,广而传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