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区还存留的古建筑中,有哪些是传流有序,有史可查的?

人生感悟151122350

如果找原来的原建筑,恐怕没有太久远的,大部分都经过后世维修甚至重建,这也难免,风吹雨淋、自然风化、洪水地震,每一样对建筑都是考验。能够保持原有风格,能在原值复建已经不错了,毕竟大部分都已经消失了,能够流传有序,有史可查就算不错了。唐山地区能够流传的古建筑不算很多,保存完好的大多是明清建筑,有一些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下面就简单的总结一下排在前十位的古建筑,顺序就按照时间走。

第一;古长城

经遵化、迁西、迁安一路向东进入卢龙,境内共长221.9公里,主要由城墙、敌楼、关隘、烽火台组成,多为砖包石的形式,纯石头长城,在唐山境内仅有迁安教场沟到冷口一小段,损坏严重。这段长城的时间年代暂定为北齐,但这个有很多人质疑,认为最早应该在春秋时期的燕国,秦代可能也修过,现存的砖结构式明代建筑,但从倒塌的砖长城内部,可以清晰看到里边的石头长城。如果从最早的燕国算起,两千五百多年。

对于这段长城的始建年代,我在另一个问答里有详细的论述,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地址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31687454947148039/

第二;承流桥

第三;药师灵塔

丰润无梁阁及药师灵塔位于丰润区城南10公里的车轴山顶端。无梁阁又称寿峰寺,建于辽重熙元年(1032年)。无梁阁全部为砖石所建,因无寸木及梁架而得名。初建时只有1层,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增至3层。阁左右各建1座塔,现仅存西侧药师灵塔,建筑年代与无梁阁相同,塔高21米,是我国现存不多见的辽代建筑珍品。东面有文昌阁,建于民国初年。1976年地震中,无梁阁与药师灵塔严重损坏,文昌阁全毁。

第四;天宫寺塔

在唐山北站东,天宫寺建于辽清宁元年(1055年)。清宁八年(1062年),在寺西建起密檐实心8面体佛塔1座,共13级高24米多。天宫寺最初称为南塔院。辽昌寿三年(1097年)皇帝赐“极乐”匾额,称“极乐院”。乾统五年(1105年)才改为天宫寺。金天会五年(1127年)八月,朝廷又为天宫寺敕加“大”字,称“大天宫寺”,天宫寺塔即称为“大天宫寺塔”。建国后有过两次维修。

第五;罗汉洞摩崖石刻

位于滦县宜安乡大井峪村,西北约1500米处的磕头山西峰。这个应该不算建筑类,因为没有宫殿寺庙,雕像是在崖壁上雕刻而成,分组排列,位置在四A级景区青龙山南的磕头山西部一段悬崖的南侧面,据考证,罗汉洞摩崖造像是辽代大康年间(1075年—1084年)所刻。南唐名臣吉格之后于五代后晋时从中山迁到宜安,家宅随富,但人丁不旺。为此,雕凿罗汉洞以祀神佛祈福。时刻文革中遭到损坏,现存是着痕迹修补刷金。

第六;丰润定慧寺大殿

丰润定慧寺大殿位于丰润区西北的东、西佑国寺村之间山坡上,俗称还源寺,始建于金代天会年间(1123年—1137年),占地20余亩。该寺原有正殿3层,分前殿、中殿、后殿。后殿的右前方有鼓楼1座,左前方有钟楼1座;西有1座13层宝塔和两座八角亭。全寺因年久失修和地震破坏,现仅存一座后殿,为全省仅存的一座金代寺庙建筑。

第七;.玉田彩亭桥

位于玉田县彩亭桥镇西。相传彩亭桥为金代学士杨绘所建。杨绘号彩亭。据《大明一统志》载:“彩亭桥,在玉田城西二十里,跨蓝水河,相传金学士杨绘建,彩亭,绘号也。为河北省境内仅有的一座金代古桥。彩亭桥桥身建筑结构坚固,历经金、元、明、清至今,历时七八百年,始终未曾重修过。

彩亭桥呈长虹弓弦状,为3孔拱券,全石结构。全桥总长19米,桥面宽6米。高6.1米。桥券两侧上部各有突出的神态生动的原雕犀石龙头一对,桥上南北两边,共有雕刻着莲花瓣,寿桃和狮子等各种柱头的石栏杆28根,刻有“犀牛望月、莲花荷叶”等不同浮雕花饰的石栏板26块,东西两端以4块卷云纹望柱栏板收边。

明清建筑太多了,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山野论史

在唐山市滦南县的老新华书店院子里有一口锁龙井,黝黑的铁链一眼望不到头,有人好奇,曾用吊车把铁链吊起,只听见井下传来呼噜呼噜的声音,并有黑水翻出,拉了好长时间,并能嗅到腥臭味,后来人们害怕了,赶紧把铁链放了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