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士子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科場的?

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士子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科場的?

隋文帝

如果說“四大發明”體現的是中國人的具體智慧,那麼,科舉制度體現的則是中國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創造力。可以說,科舉制度是中國人政治智慧的傑出體現。因而,有學者將科舉制度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的確,科舉制度不僅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結構,也塑造了中國人的性格。憂國憂民的士大夫精神,蔑視其他行業的“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宗族觀念,當官以求富貴的官本位觀念,無不打著科舉制度的烙印。

那麼,對中國社會產生了這樣影響深遠的制度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又是誰首先提出了這一制度呢?

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士子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科場的?

隋煬帝

原來,在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朝廷決定由中央親自選拔官吏。據史料記載:公元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公元598年七月,又令五品以上的京官、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向朝廷舉人。隋煬帝時期,公元607年四月,中央下詔,凡文武百官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公元609年正月,又詔

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士子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科場的?

令諸郡以“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膂力驕壯,超絕等倫”“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等4科舉人。但此時的做法,只是為了滿足臨時選舉人才的需要,尚未形成正式的制度。後來,隋煬帝又設置了明經、進士兩科,並通過“試策”的方式選舉人才,這標誌著科舉制度的正式誕生。

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士子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科場的?

入考場

隋代科舉雖然只是草創,但是它已經把讀書、應考和做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為後來科舉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從此,無論門第高貴還是出身貧寒的讀書人,都可憑藉才學做官。由那時候開始,直至今日,中國曆代莘莘學子的漫漫科場路就算是拉開了大幕。

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士子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科場的?

鄉試

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士子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科場的?

殿試

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士子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科場的?

末代狀元試卷(劉春霖)

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士子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科場的?

劉春霖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