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和黃巢的老家:一個由黃河氾濫堆積成的燦爛文明

莊子和黃巢的老家:山東東明

關於東明,我們先大體瞭解下她的基本概況:

山東菏澤市東明縣隸屬於山東省管轄,山東東明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隸屬菏澤市。總面積1370平方千米。總人口74萬人(2003年)。地處山東省魯西南部,黃河南岸,是黃河入魯第一縣,東臨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山東曹縣,南與河南開封市蘭考接壤,西北與河南新鄉市長垣、河南濮陽隔河相望。現轄8鎮5鄉1個山東省省級經濟開發區,389個行政村,921個自然村;總人口79萬人,農業人口68萬人;總面積1370平方公里,耕地124萬畝;是全國著名的西瓜之鄉、山東省武術之鄉、山東省書法之鄉。

莊子和黃巢的老家:一個由黃河氾濫堆積成的燦爛文明

在聊下東明的從古到今:

嬴政東遊至戶牖,“霾霧四塞,不能進”,遂名該地為山東東昏,屬三川郡陽武縣,故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城北10公里。

西漢公元前140年(武帝建元元年)建東昏縣,屬河南陳留郡。公元9年(新王莽建國元年)改為東明,東明縣名始於此。故城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城北10公里。今山東省東明縣境西南部屬陳留郡的濟陽,東及東南部屬濟陰郡的冤句、呂都,北部屬東郡的離狐,西部屬陳留郡的長垣。

東漢公元25年(建武元年),又改東明縣為東昏縣,屬山東兗州陳留郡。今東明縣境北部屬兗州濟陰郡的離狐縣,縣境東部屬兗州濟陰郡的句陽縣,東南部屬兗州濟陰郡的冤句縣,西部屬兗州陳留郡的長垣縣,西南部屬兗州陳留郡的濟陽縣。

三國公元223年,廢今河南省蘭考縣城北10公里的東昏縣為東昏鎮,原境域歸屬陳留國的外黃、濟陽二縣。今山東省東明縣的北、東及東南部屬濟陰郡的離狐、冤句縣,西及西南部屬陳留國的長垣、濟陽縣。

西晉晉朝境域歸屬沿襲東漢,東昏鎮歸屬與三國時同。今山東省東明縣的北部及東部屬兗州濟陰郡的離狐、句陽縣,東南部屬兗州濟陰郡的冤句縣,西部屬陳留國的長垣縣,西南部屬陳留國的濟陽縣。

東晉東昏鎮及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境先後歸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等國。

南北朝 南北朝時地屬北魏。今山東菏澤市東明縣境的西部屬司州的濟陽,東部屬兗州的離狐、乘氏、冤句。578年(北周武帝宣政元年),改西兗州為曹州,今山東省東明縣境歸屬西兗州的冤句、離狐二縣。

今山東省東明縣境北部屬濟陰郡的離狐縣,東及東南部屬濟陰郡的冤句縣,西南部屬濟陰郡的濟陽縣。今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北10公里的東昏鎮歸屬濟陰郡的外黃縣。

初唐時,今山東菏澤市東明縣境北部屬曹州離狐縣,627年(貞觀元年),廢濟陰,其地併入冤句。廢外黃,其地併入浚儀,古東昏鎮當屬浚儀管轄。742年(天寶元年)改離狐縣為南華縣,今山東省東明縣境南部屬曹州冤句縣管轄。

改東昏鎮為東明鎮。963年(乾德元年),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城北10公里的東明鎮復置東明縣,屬京畿路開封府。1086年(元祐元年)改冤句縣為宛亭。今山東省東明縣境南部屬曹州宛亭縣,北部屬曹州南華縣。1102年(崇寧元年),改曹州為興仁府,宛亭、南華歸興仁府管轄。

河南省蘭考縣北10公里的東明縣屬南京路。1163年(大定三年),因黃河南徙沖壞宛亭縣城,隨廢宛亭縣。1218年(興定二年),山東東明縣改轄冤句故地,縣城在今山東菏澤市東明集。今河南省蘭考縣北10公里的原山東東明縣城廢為通安堡。

元初,山東東明縣仍屬南京路曹州。1235年(太宗七年),隸屬中書省大名路開州,治所仍在今山東菏澤市東明集。

1368年(洪武元年),為避水患,又遷縣治于山東東明縣的山東雲臺集(今山東省東明縣西堡城)。1377年(洪武十年),廢山東東明縣,縣境北部劃歸開州,南部劃歸長垣。1490年(弘治三年),復割開州、長垣地,在河南大單集(今山東東明縣城)置河南東明縣。屬河南承軒布政使司開封府(後改河南承軒布政使司為“河南省”)。

1659年(順治十六年),懷慶、彰德二衛歸併後,東明縣遂增入26營,仍屬河南省開封府。

民國 ,東明縣屬河南開封府。1914年5月,河南開封府改為河南省開封道,東明縣仍歸其管轄。1928年(民國十七年),廢道,東明縣仍歸河南省,東明縣直隸河南省。1936年,隸屬河南省政府第十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9年,改屬河南省第十區專員公署。1947~1948年,東明縣屬河南省第十四專員公署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49年10月,東明縣仍屬平原省菏澤專區。1952年11月30日,撤銷平原省,東明縣歸屬河南省鄭州專區。1955年10月,東明縣改屬河南省開封專區。1963年4月,由於豫魯省界黃河水利糾紛,河南省東明縣建制及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山東省菏澤專區。1967年,山東省菏澤專區更名為山東省菏澤地區,山東省東明縣歸其管轄。

莊子和黃巢的老家:一個由黃河氾濫堆積成的燦爛文明

然後我們在看下東明的歷史名人,作為人傑地靈的地方,自然是人才輩出,今天挑2位最有名的歷史人物和大家分享下:

莊子

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人們把老子和他合稱為“老莊”。他一生大部時間生活在東明,曾當過漆園(今縣東裕州屯村)吏,不久歸隱為民。其後代一直定居縣北莊寨村,至今還有莊子墓、莊子觀存在。他家裡很窮,曾向何人借過米、釣過魚,有時靠織草鞋為生。但他輕視高官厚祿,只圖逍遙自在。楚威王派使臣帶了千金重禮聘他為相,他卻說:“我寧可在汙穢的小河中自得其樂,也不願受國君的約束”。他無書不讀,學問淵博,著有《莊子》三十三篇,又稱《南華經》,是道家的經典之一。莊子思想中包含著許多消極因素,但他的文章寫得格外出色,想像豐富,構思巧妙,善於用寓言故事來說理,在藝術上成就非凡,魯迅曾讚揚他的文章說:“其則汪洋闢闔,儀態萬千,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曾說:“一般的散記文學,應該推他為鼻祖。”我國後世許多文學家多受他的影響。

莊子和黃巢的老家:一個由黃河氾濫堆積成的燦爛文明

黃巢

( ? -884年) 唐末農民起義領袖,曹州冤句(今東明東南部)人。出身鹽商,有才華,善騎射,愛扶貧濟困,有偉大抱負和造反精神。他博覽群書,苦讀經史,應科舉,但屢試不第,逐漸形成了其反逆性格。他所寫的千古名篇《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極與桃花一處開。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就充分反映了他的理想和信念。唐末,政治黑暗,賦稅沉重,貪官汙吏橫徵暴斂。873年,山東河南水旱災荒,糧食無收。人以樹葉為食,饑民哀號,夫妻不相話,父子不相救。874年,王仙芝在長恆首舉義旗,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並攻下曹州。黃巢在冤句起兵響應。巢變賣家產,組織武裝,帶二千餘飢兵參加起義。義軍攻下濮州,經取鄆曹,連戰皆捷,天下震動,苦難百姓踴躍參加,饑民願附者,凡數萬,所向披靡,唐軍一觸即潰。義軍東進沂蒙,沂州失利後,移兵河南,連下禹縣、郯城,876年攻下汝州,兵鋒直指洛陽。唐王朝忙調大軍防守,義軍揮師南下漢水,淮河之間。唐王朝以封官招安誘降,授王仙芝“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史”,仙芝動搖,遭巢及將領痛斥。以後,王、黃分兵,王仙芝南進湖北,黃巢轉戰山東、河南。878年王仙芝戰死,餘部歸黃巢。巢自稱“沖天太保均平大將軍,改無“王霸”有兵10萬。為避開唐軍主力,巢實行流動作戰,先攻山東,又回師河南,佯攻洛陽,待唐軍蜂擁而來時,又突然揮師南下進安微、過長江,戰江西、取浙江,挺進福建,下廣東,佔領了廣州。一路上嚴懲貪官汙吏,開倉放糧,救濟貪民,百姓簞食壺漿慰於途。879年10月,黃巢自稱“率士大將軍義軍百萬都統”率50萬大軍北伐,直指長安。由廣東入廣西,湖南,順湘江直下長沙,殲敵十萬又進軍江陵。沿長江工下,經江西、過皖南,由採石磯渡江北上,強度淮河挺進中原,百萬之師直指洛陽。洛陽留守劉允章嚇得失魂,率部投降。一路大軍所指,秋毫無犯,紀律嚴明。攻洛陽不久,即揮師西進突破潼關。此時長安城內亂做一團。宰相自殺,百官逃匿,唐僖宗逃出長安,義軍浩浩蕩蕩開進長安。巢“乘金肩輿,其徒皆披髮,約以紅增衣錦繡,執兵以從甲駿如流,輜重塞途,千里絡繹不絕”萬民夾道聚觀。尚讓歷逾百姓:“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

880年12月,黃巢稱帝,國號大齊,年號“金流”。黃巢稱帝后,未能及時追殲唐敗軍,給以喘息機會,使其得以重新集結,捲土重來,加之起義軍內部分裂,大將朱溫叛變投唐,唐僖宗又從沙陀族李克用借來救兵鎮壓起義軍,大齊政權為能立穩腳跟,被近退出長安,轉戰河南,轉攻陳州不克,損失慘重,義軍北走山東,經曹州過沂州,884年退至泰山狼虎谷,被敵兵追擊,巢自刎,餘皆壯烈犧牲,巢自起義,歷十載,行兩萬餘里,戰十二省,克兩京建立了政權,他的平均思想,傑出的政策政治策略和軍事藝術,對後世產生了莫子影響,只可惜,勝利後未建立穩固的地方政權,“流寇”主義吃了大虧,但不朽業績,將永遠彪炳青史。

莊子和黃巢的老家:一個由黃河氾濫堆積成的燦爛文明

落筆稍微總結:除此之外,東明的石油是本縣的支柱產業,比如東明石化,玉皇化工,一直穩坐國內行業老大位置,另外由於千百年來黃河不停的決口,改道,給這個命運多舛的縣城也創造了一個靚麗的風景線:東明黃河故道溼地公園,很是壯美,有時間的話,可以去轉轉,吃吃東明粉肚,黃河鯉魚,絕對會讓您不虛此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