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里、騰訊、百度都沒有殺入手機行業?

那山那水那人

手機行業還是蠻講究出身的,就算是山寨機,背後也是有派系的。幾大手機廠商,要麼是通訊業務起家比如華為、中興,要麼是相關電子產品起家比如藍綠兩廠,小米、魅族、錘子這種半路殺出來的,也是all in 手機死磕到底,做系統,做生態,講情懷,講技術,領導人賣力表演又是說段子又是開微博才殺出一條血路。

坦白講,就是BAT不擅長做手機,也沒必要做手機。

1、為什麼BAT不擅長做手機?

BAT三家,都曾嘗試過用系統+手機的方式通過與其他手機聯合發佈,但都沒有取得成效。

利用系統+手機的方式,只能搶佔低端機市場,高端機市場,手機廠商都會搭載自己系統。想明白這一點的BAT也試圖自己做手機,但基於之前提到的BAT非專業的因素,自己做手機依然撲街。

隨著智能機市場競爭白熱化,金立這樣的老牌手機廠商都被浪潮拍下,短短几年時間,魅族也從潮頭悄然褪去,曾經的中華酷聯也只留下一個華為辛苦講述傳統手機廠商的專業故事,在手機行業並不專業的BAT折戟於此,也在情理之中。


2、為什麼BAT沒必要做手機?

而阿里巴巴,則發力手機淘寶和手機天貓,又是直播賣貨,又是淘寶頭條,支付寶也跟著發力,大數據,借唄,花唄,芝麻信用,ofo共享單車,口碑外賣,消費場景裡要花錢的部分,都被支付寶承包了。一個顯著效果是,在銀行存了一輩子錢的老人家,都開始用起了餘額寶,成為了阿里系用戶。

不做手機,BAT也逐步完成了移動互聯網方面的佈局,所以,是否做手機,對他們來說,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吳懟懟

不是不做,而是都失敗了。

2015年1月,百分之百手機被傳倒閉,董事長徐國祥證實百加手機已暫停手機業務。

騰訊:

騰訊做手機其實也蠻早的。

2010年12月21日,騰訊宣佈和華為合作推出hiqq手機。

2015年4月28日,2015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上,騰訊宣佈推出基於Android研發的操作系統Tencent OS。Tencent OS適配的機型還蠻多的,三星S4、三星S3、LG Nexus5、一加(A0001)、小米3、華為榮耀6等。2017年6月21日,騰訊在其官方論壇上宣佈:“TencentOS將在6.28停止服務,請吐司們儘快保存數據信息!”

阿里:

2011年7月28日,阿里宣佈推出YunOS系統,搭載該系統的首款機型是天語K-Touch W700。

2017年3月3日,中國移動與阿里巴巴正式發佈首款自有品牌手機中國移動A3。

2017年4月23日,朵唯正式發佈新品手機朵唯L520,搭載YunOS系統。

阿里YunOS搭載的手機廠商還包括魅族、青橙、波導、藍天信、廣信、奧克斯、優思、卓普、友信達、斐訊、歐奇等。

2015年2月9日,阿里宣佈將將投資魅族5.9億美元,這是魅族首次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其後,魅族的多款機型均打造YunOS系統。

魅族最新的旗艦機魅族Pro7搭載的是Flyme 6(基於Android 7.0)。

手機市場是另一種競爭玩法,以vivo、OPPO為例,光是幾千家線下實體店的模式,BAT就不太適應,一旦過多的涉及到線下部分,就意味著公司本身的體量變重了,越重就意味著更高的成本,線下很容易成為累贅,BAT本身也不擅長。而BAT本身又有主營業務,且主營業務上還有諸多競爭對手,哪裡來的精力,去大肆搞手機呢。


郭靜的互聯網圈

這個問題能否反過來,做手機的企業為什麼不能做互聯網?

二是、BAT沒有手機供應鏈,一個手機雖小,系統零件卻很複雜,需要各種工廠一齊製作不同的零件。

三是,手機廠商的利潤率逐漸轉低。沒有互聯網業務的盈利能力高,BAT何必放著主業不做去做手機呢?

此外,現在BAT的確沒有做手機,但是有做手機的心。不過BAT不做硬件。

手機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硬件部分,另一部分是軟件部分。蘋果就是軟硬件皆做,所以才能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

下圖是阿里巴巴YunOS系統官網:

而且到了BAT這個量級,哪裡還會費心費力的做手機硬件。真要做的話,直接買一個現成的手機制造企業不就簡單了嘛。


麵包財經

BAT都沒有成功殺入手機行業,當年蘋果的硬件+生態環境驗證了最佳的用戶粘性和持續氪金組合方式,BAT也都衝動過,只是做硬件牽扯的面太廣,都沒有取得成功。當年做手機最保守的模式是,先推出自家的系統建立口碑,再順勢推出手機,進可攻,退可守。

相對於軟件的輕便,做硬件就是個苦力活,重投資且產業鏈長,硬件一旦出現問題還很容易傾家蕩產,比如三星的noto7爆炸門事件。

我們再來看一組2017年華為、中興、騰訊的營收數據:

華為,全年營收6036億元,淨利潤475億元,淨利潤率7.8%;

中興,全年營收1088億元,淨利潤53億元,淨利潤率4.8%;

騰訊,全年營收2377.6億元,淨利潤724.71億元,淨利潤率30%;

華為2017年營收收入是騰訊的253%,但是賺到的淨利潤卻是騰訊的65.5%,軟件毛利高,硬件毛利低,手機行業雖然賬面上看流水可觀,但實際不是互聯網公司擅長的,互聯網公司做一個產品往往是內部孵化+外部投資,先積累用戶,然後集中割韭菜,賺的是用戶的價值。並且目前國內真正賺錢的手機廠商,本身就擁有電子行業的實力和基礎,加上多年的摸爬滾打才有了今天的地位,現如今不是BAT不做手機,而是手機盤子太大,駕馭不住。

智能硬件確實是個很大的領域,要想成為這個領域的玩家,勢必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超長期的回報,即便BAT一直不做手機,但他們也會一直關注投資這個市場,這就是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格局。


天方燕談

其實,BAT 都是嘗試殺入手機行業的,畢竟手機行業也是一個很大的蛋糕,身為互聯網巨頭,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然而他們都一致的選擇了從手機系統做起,可是偏偏連手機系統也做得不太起色。

15 年,騰訊宣佈推出安卓手機操作系統 Tencent OS,可以僅僅活了兩年,宣佈停止更新。

而阿里,在 11 年就推出 YunOS 系統,之後阿里和多家手機公司合作,搭載 YunOs 系統,在 15 年,阿里巴巴宣佈投資魅族 5.9 億美元,而後魅族也為多款手機機型搭載 YunOS 系統,可是到現在魅族最新的旗艦級都是 Flyme 系統了。

所以, BAT 這等巨頭也不是無所不能的,也有他們所不能殺入的行業。畢竟他們連手機系統都沒做好,更別說是整個手機行業了。手機行業,硬件部分是佔據很重要的成分的,涉及的不僅僅是開發,還有供應商,生廠商等等一系列的環節,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盤子。就好比上面說到的國內銷量前十的手機廠商,他們之前都是有一定的硬件基礎的。

華為做手機之前,本身就是搞硬件的。

魅族做手機,是因為它之間是生產 MP4 的。

OPPO 和 VIVO 本質是同一家公司,而他們本身是做學習機的,很出名的一個產品就是步步高點讀機。

聯想和 TCL ,也是做電子硬件出身的。

最後,還是說明了隔行如隔山,不過 BAT 有的是錢,可以搞搞投資,也能涉及手機行業。


stormzhang

這個問題有點尷尬。

應該是:為什麼BAT都沒有成功殺入手機行業才對。

阿里從底層開始研發的yunOS是主打web應用生態的新系統,類似於現在的小程序、H5應用,最後由於3G時代網速體驗太差,就半路調頭克隆Android去了。

這是我們能看到的明線,曝光比較多的消息。

但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重點,卻不在這。而在於資本市場。

蘋果iPhone成功之後,手機廠商爆火了一陣,Google、亞馬遜、微軟都要趕過來做硬件,打造投資人喜歡的硬件生態系統。國內小米崛起之後,國內也跟了一陣風。

但到2014年,整個局勢已經發生變化。Google、亞馬遜、微軟的硬件帝國一個比一個死得慘,Google還不小心把HTC給搞死了。所以資本市場已經不看好硬件生態了,智能硬件概念都被踩在了腳底下。

這時候Google靠Android系統,在智能手機產業鏈上頤氣指使,於是圍繞著操作系統的開發者生態,成為了資本市場追逐的新熱點。

三家這麼做各有各的一套說辭。

阿里是因為自家的產品服務在三四五線城市不夠普及,並且2014年左右開發者們最頭疼的就是低端機的軟件適配問題,同時yunOS能從系統底層優化,保證基礎軟件體驗,所以阿里選擇了低端機生態。

騰訊則結合自家的QQ皮膚特色,與國產廠商定製系統合作,走的是本地化定製路線。當然,當時國內定製系統的各種主題,對騰訊QQ的會員系統構成了威脅。如果小米的米聊推出了皮膚功能,並打通了MIUI的主題系統,這對騰訊來說是一個威脅。所以騰訊不得不與國產廠商合作,打通主題系統,來對抗瞬息萬變的局勢。

到今天BAT各家的全家桶,已經覆蓋到了所有手機上。但智能手機卻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看到亞馬遜智能音箱的火爆,BAT又帶著自己的全家桶,殺到了智能硬件領域。

不知道最終誰的硬件生態率先起效,成為中國的蘋果。

文/水上焱本文系百略網(www.ibailve.com)原創,微信ID:wwwbailve。

百略網

你好,試著回答下這個問題。

BAT是目前中國的三艘商業航母,上市以後市值都非常龐大。這麼有錢為什麼沒有殺入手機行業,而讓華為,小米,ov手機做起來了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BAT三家本質上都是軟件公司,不具備做手機硬件的實力

三家公司本質是都是軟件公司,都是靠開發軟件或者商用平臺起家並且做到目前的市值的。事實上,這三家公司並不懂硬件。做手機不僅需要有工業設計(設計手機的內部構造),ID設計(設計手機的外觀),材料選擇(手機選用什麼樣的材料),元器件採購,UI設計等等。說白了做手機行業是一個很“硬“的行業。

對於一家軟件公司來講,除了UI設計部門和軟件沾點邊以外。別的部門都需要從頭去建立。這就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了,人才需要引進啊。首先就需要有個雷軍,老羅級別的人物給他們去掛帥,成立一個手機部門。有如此能力和聲望的人物肯去BAT打工的估計是沒有的,基本出去單幹創業了。何況手機研發和技術方面也需要時間一點點積累才行。

所以你知道軟件公司去做硬件有多難了吧。隔行如隔山,沒有人才和基礎是短期內靠再多的錢也堆不出來的。

第二.相較軟件產業而言,手機的投入產出比太低。利潤太薄

相比於軟件行業,手機在成本上的投入太大。國產機市場,一部售價4000左右的手機,純利潤能達到10%就已經相當可以了(事實上華為手機的去年的整體純利潤在8.4%左右)。而一個主力機型要發售第一批備貨量至少要在40-50萬 就算一部手機先期成本3000元的話。也需要先投入15億的成本。這還只是一款機型的鋪貨成本而已。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軟件公司是如何賺錢的。一款軟件或者平臺除了前期建設和研發的成本以外,銷售過程中是不需要額外投入的。資料顯示騰訊和阿里五年內毛利率都在60%左右。純利潤在30%以上。

放著自己下金蛋的雞不好好養,還跑去費勁養豬。那不成了傻子。

第三:BAT三家公司都出過自己的安卓手機系統

在安卓手機的刷機時代,BAT三家公司都以第三方os的方式進入過手機系統這塊市場。那個時代大家都覺得搶佔了手機os就可以做自己的生態鏈閉環(中了蘋果的毒)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安卓刷機市場只是安卓機很小的一塊份額。大多數用戶還是用手機的出廠系統的。說白了,還是因為你不會做手機。

第四:BAT對手機行業都有滲透


有態度的土豆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當年由旗下子公司阿里雲和芯片商英偉達以及國產手機天語三方共同打造出阿里雲手機。2011年七月上市

15日時候谷歌公司公開的證實反對宏碁生產阿里雲手機。並在Android的博客以及Google中支持阿里雲的兼容Android泛生自Android。(觸動了他們的利益)

在2013年4月15日,阿里發佈了全新的阿里雲os手機系統,並且聯手當時的五家國內手機廠商,開發出了六部全新的智能手機。

現在阿里os系統還是有很多手機商使用的

騰訊

騰訊據我所知並沒有進入手機行業。騰訊主要是做軟件的,並沒有必要進入手機行業,因為手機商主要是想預裝app,然後可以變現。你看現在哪一部手機上沒有騰訊的應用?

不過2015年全球互聯網大會上,騰訊推出了tencent OS系統

在2017年6月21日時候騰訊在官網上宣佈tencent OS系統在6月28日停止服務




希望這些對您有所幫助,喜歡的請個贊哦


師傅不要啊


一個純互聯網或純軟件的公司,去做硬件,成功率還是很低的。


在全球知名的IT公司當中:

蘋果公司自誕生以為就是一家軟硬結合的公司,應該說是最成功的

微軟本來是一家純軟件公司,但有了多年的遊戲機的經驗,他的surface系列,到現在來說應該是相當成功的,本人用surface移動辦公,很方便,比ipad要方便很多

IBM也是一家軟硬結合的公司,雖然把個人電腦部分賣給的聯想,但仍保留著大型機、小型機、服務器的軟硬件及服務


在國內,手機業成功的多是以硬件作底的公司,如:vivo、OPPO、華為、魅族。小米也不能算是例外,雖然雷布斯沒有什麼硬件公司的經驗,但其在小米成立之初,在魅族偷師了很久,小米算是一家軟硬結合起家的公司。



一家網絡公司也是可以做了硬件的,找準切入點,硬件也能成為利潤中心,這一點可以學學亞馬遜,他從圖書延伸到電子書閱讀器,就非常成功。


.


我是漢字谷主,【專注說文解字、識字啟蒙、語文教育等漢字產業,古汀漢字谷 獨創的《人字學習體系》(人字學習法、快速識字、漢字創新思維、漢字國學、古詩文)】


漢字谷主


再者從平時三巨頭之間的競爭也可以看出,阿里依託強大的電商平臺,聚商無數,近幾年一直想跨界融合,先後打造了來信,旺信,入股陌陌,後又分叉支付寶,就是想在社交領域築分得一杯美羹,可事實還是憾動不了騰訊的霸主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