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苹果在中国的14家加工厂停止对美国供货,是对苹果冲击大还是对供应商冲击大?

暗耀

那是我们自己玩自杀呢。

国内不少加工厂、代工厂唯苹果生存,直接依附于它,甚至是唯一的合作伙伴,别说自己敢叫唤不供货,就是苹果减少一半的采购或代工需求,都要直接关门。

就半个多月贸易纷争以来,所谓苹果概念的上市公司股票多数下跌20%,甚至更多。网络有文:市值蒸发了400多亿。

所以说,加工厂停止供货对苹果的损失比对自己的损失少,也比对相关供应商的损失少。

何况,这些是合同范围约定的,不是一时兴起想断货就断货的。

不过因为商业的合作最先受到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冲击,国人是否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苹果的产品,在当下环境下是打疑问的。

那些专供苹果的产商未来的前途是暗淡的,即使一时不能自杀而亡,慢慢无生意可做最终关门也很有可能呀。

1、呼吁和解,不呼吁相互制裁;

2、摆脱唯一依靠苹果,建议增加合作源,或主动求被收购。

3、走向东南亚,走向拉美,国内生产过剩,要么转行,要么转型。

转型的方式,一是国际化,一是拥抱智能,高科技化。

有时我想,我们的进步要感谢压力方、敌方,是他们的残忍和决绝让我们不得不(勇于)丢掉幻想,从此真的自强自大起来。

当我们以为全球一体化时,突然发现,苹果依旧是美国公司,代工不可能完全融合,于是又只能各奔前程,各由他命。


财经作家邱恒明

对中国的供应商影响大。中国供应商只有关厂停产裁员一条路。别的不说,苹果在中国创造了500万的就业机会,影响了500万个家庭的生活呢。不光是企业家的财富缩水的事情。

对美国的苹果来说,顶多是把产能放到中国以外的印度工厂、美国工厂、巴西工厂罢了。苹果有的是钱,苹果现金储备达到了2851亿美元(约合1.8万亿元),闹起来,苹果的CEO库克对郭台铭说,给你500亿美元,把工厂都给我迁到美国来,另外拿出500亿美元,啥产业链啊,哭着喊着要跟我做生意的,都给你们钱,迁到美国设工厂,就问你一句干不干?

郭台铭围绕苹果贴身服务,富士康迟早迁到美国。别扯什么供应链啊什么的,苹果大旗一挥,只要有钱赚,你怕没人去美国开工厂做上游供应商?至于人工成本、土地成本、水电成本,美国加起来比国内还便宜。

前几年,苹果就跟主要代工企业富士康、和硕科技商量了,把产能转移到没过去,都做了评估了,富士康、和硕科技说了,你给我钱,我就搬到美国去。

(富士康大陆工厂分布)

(富士康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图为富士康深圳工厂午餐场景)

(郭台铭在A股上市,从中国融资了几百亿美元,建设美国工厂就要投资数百亿美元。富士康美国工厂)

苹果给中国带来近500万个工作机会

苹果官方称:

截止2018年初,苹果在中国已经带来了将近500万个工作机会,其中苹果目前在中国雇佣将近1万名员工。

庞大的苹果供应链、采购和投资等共创造了大约300万个工作机会,通过App Store 生态系统支持的工作岗位达到180万个。

(富士康工厂女工)

苹果在中国14家工厂

在全球范围内,苹果的组装工厂一共有18家,其中14家位于中国、2家位于美国、1家位于南美、一家位于欧洲。

(苹果官方发布的组装厂)

富士康( 7 家工厂)

苹果关系最密切的组装厂商。富士康在中国一共投资了 6 家组装工厂,分别位于深圳( 2 家)、上海、成都、郑州和太原。另外,富士康还在南美的巴西圣保利设立了 1 家工厂。还投资上百亿美元,准备在美国设立工厂。

和硕科技( 2 家工厂)

和硕科技,是华硕集团的子公司。华硕也是做代工起家的科技公司,直到现在也没有放弃代工的业务。和硕科技,在中国的上海和昆山,分别建立了一个组装工厂。

比亚迪( 1 家工厂)

早在 2010 年,比亚迪就已经成为苹果的供应商之一,目前这家公司为苹果供应电池,其工厂位于深圳。

仁宝电脑(1 家工厂)

仁宝是台湾著名的电脑代工商,主要为苹果代工笔记本和台式机,同时也负责组装 iPhone 和 iPad,是 iPad Air、iPad Pro 以及 iPad mini 的主要代工组装厂商之一。仁宝电脑在中国的工厂,设于昆山。

英华达( 1 家工厂)

2000 年起,英华达成为 iPod 的代工组装厂商,在中国的工厂设于上海。

纬创集团( 1 家工厂)

苹果推出的 iPhone SE,除了富士康之外,纬创也有一部分生产订单。工厂设在昆山。

广达电脑( 3 家工厂)

苹果产品,尤其是 Apple Watch的组装地。广达在上海、常熟以及美国加州的费利蒙,都有组装工厂。

(成都富士康工厂)

(郑州富士康工厂)

(库克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参观了昆山立讯精密工厂,也就是苹果无线耳机AirPods生产工厂。据悉,立讯的研发工程师有几千人,其中有关自动化的研发工程师就是800-1000人。)

郭台铭围绕苹果贴身服务,富士康迟早迁到美国

(郭台铭与特朗普)

(富士康迟早会离开中国)

库克说,中国开发者在App Store挣最多,获利1120亿

2017年,库克来中国乌镇互联网大会上说:
中国开发者从App Store获利1120亿元人民币(近170亿美元),相当于App Store一季度全球收入的四分之一,为全球之最。

(库克说,中国开发者在苹果应用商店赚得最多)

(全球用户最多的,是中国应用。赚钱最多的,也是中国公司。)


金铲子

对谁冲击大,关键看谁的不可替代性强。不可替代性就是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小小的芯片之所以难倒了中兴,就是因为很难找到替代品。美国全面封杀中兴,大家第一时间关心的就是芯片,因为这玩意找不到可替代的供应商。




苹果受到的冲击



如果事态恶化到中国供应商对苹果断供,停止为苹果代工。那么,苹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影响短期出货量。长期来说,苹果由于价格优势,稍微牺牲一点利润,完全可以在美国或者其他地方找到可代替的代工厂家。无非就是成本问题,而苹果手机的利润率在手机行业中是非常高的,抗打击能力是比较强的。

短期内的供货量不足,代工能力不足会导致苹果出货量下降,新品发布也会受影响。同时,可能也会失去中国市场。

但是,苹果手机在没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就过得很滋润了。失去中国市场,对于苹果来说是损失惨重,但是也不是无法承受的后果。


中国代工厂和供应商的冲击

我看了一下部分人的评论,认为苹果如果被中国报复性封杀,会有其他厂商填补空缺。

不同统计数据略有出入,但是全球市场三星份额第一,苹果第二,华为第三是没什么争议的事情。

苹果的全球市场销量非常大,如果中国代工厂失去苹果的订单,华为他们是填补不了的。与此同时,考虑到双方关系恶化到那个程度的话,中国厂商大概是用不了世界最先进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了,到时候,中国手机的全球竞争力堪忧。中国市场虽然大,但是,毕竟有限的,没办法填补苹果手机撤离跟中国厂商海外市场萎缩导致的销量损失。


中美贸易战赢家一定不会是中国,也不会是美国,而是其他国家。考虑到成本问题,苹果的代工厂很大概率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苹果失去了中国市场很可惜,中国失去了大量的订单,国内的就业压力也会很大。而且,相比之下,苹果的不可替代性更强,中国很难找到一个厂商能吃下大量的订单,而苹果损失一部分利润的话,选择余地会比较大, 实在不行,回美国制造,每台手机利润下降一点而已。


小结

苹果和中国供应商,代工厂都会受到很大冲击。但是,相比之下,中国方面的损失会更难以挽回一些。


钱事不妄

肯定是中国啊,苹果目前有3000亿美金的现金,足够有些技术从零开发。当然,肯定还比现有技术好。比如蝶式键盘,Touch ID,Face ID。

而对于中国来讲,有些公司严重依赖苹果,用英国一家给iPhone长期提供图形处理器的公司来讲,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宣布苹果“正在开发独立的图形设计,以便控制自己的产品,降低未来对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技术的依赖”。在这一消息传出后,该公司股价当天大跌近70%,市值蒸发三分之二。


同道众人

最近中国中兴集团被美国商务部制裁,所以制裁美国的声音也是甚嚣尘上,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苹果了;所以不免有很多人呼吁抵制苹果,这在我们网络上的评论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要知道这样做实际上是并不明智的;正如印度人也在呼吁要抵制中国制造一样;关键是要国内要有相同的企业,可以制造出来同样的产品才会有效果,否则,这种做法对自己的伤害还要大;

因为,如果抵制的话,民众需要花费更高的价格来购买相对的产品,同样国内的相关产业由于短期内丧失大量订单,没有需求支撑这些产业,那么更进一步发展这个行业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企业不挣钱,什么都是虚的;但是如果同期,苹果的供应商产能能够快速被国内其他手机巨头替代,那么造成的影响就会小的多;所以说,关键还是在于自己自身的手机产业的情况

苹果公布2018年主要供应商名单,其中中国是无可争议的龙头老大,以350家高居全球第一位。这么多工厂所带动的就业人数是惊人的,如果平均一家企业的人员为1000人,那么企业所带动的就业人口就是35万;

这还仅是在硬件制造方面,在软件方面的人数也不在少数,很多专门为IOS写程序的人数量也不少,据美国苹果CEO称,苹果为中国带来了200万的就业;当然,如果苹果完全没有了,这些工厂也会生存下去,但是就业将会短期内面临较大下浮;

为什么苹果的订单对这些企业十分重要呢?因为苹果订单的利润率是最高的,同时要求也是最高的;最终还是转嫁给了普通消费者,对于很多苹果的供应商来说,苹果的订单甚至是主要的利润来源。一旦切断订单,那么这些企业将会陷入经营困境;

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来“如果苹果在中国的14家加工厂停止对美国供货,是对苹果冲击大还是对供应商冲击大?

关键问题是国内产品需求对这些供应商的支撑作用能否抵挡得住苹果订单丧失对这些企业的影响

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比方说,如果中国供应商停止供货,那么其他地方如美国,欧洲是否会出台对中国品牌的限售?美国是否也会削减对中国企业供应商的供应?如芯片?

在全球化分工如此密切的今天,这种方式在短期内都会对双方造成较大的影响;就得看双方的内功谁更强了;

但就手机来说,如果中国供应商不对苹果供货,那么苹果的市场份额必将会大幅下降,那么剩下的这一部分市场份额就留给大家瓜分了;中国有华为、vivo、小米、OPPO等,国外主要有三星等企业;短期内,美国也没办法找到完整的供应商,或者是价格公道的供应商,苹果的制造必将会遇到问题;这一部分市场份额会被瓜分,从当今的市场格局来看,主要的大品牌都集中在中国,就算是三星,很多工厂也是在中国,很多供应商也是在中国,所以但就手机的组装来看的话,苹果订单的丧失,短期内会对企业有影响,但是长期来看还是会回来的,因为中国所提供的产业链整合优势暂时是很难被替代的

所以说,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苹果所遭受的损失可能会大一些;

不过手机制造没有那么简单;

你对我动手,别人也会反制,双方会在各自的优势领域进行限制和对战,最终比的是双方的实力,就目前来看,时机还没有成熟,中国受到的损伤必然会比美国要大一些,因为美国在高端领域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

韬光养晦还是需要的,没有必要做这种对双方都不好的事情,但是在原则问题上我们也不退让。


以股易金

对苹果冲击更大,苹果会因此衰落,甚至死掉。

苹果最大的市场营收在欧美市场,这两个市场是开放市场,苹果跟对手三星等的竞争很激烈。如果苹果公司突然失去其大部分产能和供货,苹果的市场份额会迅速被嗜血的对手们瓜分掉,拱手让出其市场领导者的地位,甚至会因为经营性现金流急剧萎缩导致危机。

苹果全球18家工厂有14家在中国,配套供应链也大部分在中国。如果苹果被中国断货,全球市场中原属于苹果的份额就会出现真空,苹果的对手会趁机快速抢占苹果的份额,这时,市场上谁能迅速推出新产品并且有足够的产能,谁就能顺利吃掉苹果的份额。成熟市场中新产能的短期大幅增加是不可能的出现的情况(投资建厂需要很长的周期,不可能用在这种突发的情况下),所以,对市场存量产能的争夺就是瓜分苹果的市场份额的唯一制胜方法。谁能拿到苹果工厂空闲的产能,迅速发布自己的新产品,迅速给缺货的市场提供新产品,谁就能吃掉苹果在市场中留出来的份额。

基于以上情况,苹果在中国的14家工厂的空闲产能一定会成为苹果竞争对手们瓜分苹果全球市场份额的制胜法宝,中国这14家工厂原本就是组装苹果产品的组装厂,要换过去组装苹果对手的产品并没有多大的难度,所需要的时间远比新建工厂少(熟练的劳动力和成熟的检测体系和品质控制流程都是现成的,不需要重新花费时间建设和培训)。苹果在中国的全套供应链,跟对手们通用的不会受影响,来料加工半成品的也不会受多大影响,道理跟组装整机的工厂一样,苹果的对手的供应链产能也不能突然大幅提升去抢市场,空闲产能这时候是宝贵的财富,大家都要抢。会受严重影响的是给苹果独家供货的上游供应链,下游来料加工组装的不会受影响。

苹果公司才会面对最大的企业危机。要把14家在中国的工厂搬出去,需要的时间绝不会是一年两年(新工厂选址和建设、所在国政策税收谈判、配套供应链的搬迁和组建、劳动力的招聘和培训、生产效率和良品率的提高),以上这些可以说除了中国能够承接苹果制造的要求外,全球找不到第2个国家能完全满足。等到苹果在外面找到地方,重建这14个工厂并顺利投产,黄花菜都已经凉了。市场上苹果的对手可不会看着苹果留下来的蛋糕不去抢吃。如果要苹果把14家工厂和配套供应链都从中国搬出去,苹果还不如选择把总部从美国搬走,总部是研发和管理营运的职能,搬家就是搬人和重新找办公场地、装修布置,难度和需要消耗的时间成本跟搬迁14家工厂和配套供应链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搬一家工厂就已经很麻烦了,同时搬14家,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找死的行为。所以,如果中国仅仅是停掉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苹果会面对丢掉未来增长潜力最高市场的难题和损失掉19%全球营收的难题,还不至于致命;但是,如果中国停止苹果在中国的生产,苹果立刻就会面对一个事关企业生存的危机,这不是苹果自身能承受的问题。


侯波143991435

理论上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的。供应商们不会自断脚跟。

首先根据近日 Apple 的发布的有关就业内容报告,其中 Apple 在中国员工数有1万人,通过 App Store 生态系统支持的工作岗位有180多万人(iOS应用开发程序员)和300多万人在 Apple 的供应链,采购和投资等带来的工作岗位。Apple 在中国有4个研发中心,41家 Apple 零售店。

如果 Apple 完全的离开了中国后,iOS 应用程序员们所在的公司如果在海外没有业务,将会直接失业,供应链上那300多万人也是一个庞大的存在,如果每个家庭只有一个人去工作,那么将会影响多达900万至1200万人的生活,就这300W人的工资(按照每月2000算)都将达到60亿,这还只是工资,如果运营也得接近这个数字呢?那么每个月就是120亿,在并购一些国内的资产,怎么说也得接近300亿了。那么在苹果走了之后,想完全去扛下来扛下来首月需要300亿,接近1/3个小米(最近估值),轻松买下魅族啊一类的小品牌,接下来每月还得花100多个亿。(别以为员工都是用爱发电的,你真当是B站了?)

每年 Apple 在中国的销售环节就缴纳了大概2000亿人民币的增值税。

请自行搜索云上贵州(请使用天眼查和工商管理网站查找背后的资本),这玩意现在下面只有一个 Apple 属于有名气的。

Apple 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了很多太阳能发电站等绿色能源处理站。

而且 Apple 的 CEO 蒂姆·库克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卖国贼(卖美国)

例如部分敏感影视剧小说,Apple说屏蔽就屏蔽,某些上网软件不允许了,Apple 立马就把它们删除(请注意,是删除,不是下架),在中国把iCloud给云上贵州运营,提供了将近500W的就业岗位,你会把苹果赶走?苹果就是一只听话的,能给中国赚钱的狗。

如果你针对性的把苹果赶走之后,你再看看外来的企业谁还敢来?


背负永恒疾风命运皇子

补充几句: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在产业全球化的大形势之下,大家本就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共生,一旦局部发生动荡摩擦,必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来大家就是在一定的规矩之下(比如世贸协定)各凭本事发展进步。要承认,美在高科技产业有着巨大的优势,最核心的平台、工具、协议、操作系统、芯片…软硬件方面,全球都对他依赖度很深,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前些年国家在外交方面偏于柔和,我觉得更多的是没办法,包括当下,我们也没有可以膨胀的资本,当然,我们为国家在高铁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振奋自豪,也能拿出一些厉害了我的国的典范,也可以立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远志,但是,我们更应该正视自己发展中国家的位置,正视自己在产业链上相对末端的状况,切不可妄自尊大,无知无畏。当下,我们更需要的是韬光养晦!不断补足短板,低调前行。

前面说的是低调行事不惹事。后面要说的是有人生事不怕事。现实已经摆在眼前,别人不会坐视我们的成长壮大,开始鸡蛋里挑骨头,中兴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替罪羊(更可笑的是有些人在那里说什么中兴组装厂,缺少核心科技,试问在高科技这一块,有谁能够抵御?)。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事情来了,要么屈从要么斗争。我们难道没有屈从吗?中兴连公司老总都开除了,几年来忍辱负重,投入巨大,几乎到了任人宰割状况,但还是因为一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一点小事,被休克,简直可笑至极。

是因为我们过于卑微了吗?就该任人宰割?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有些人的思维模式很搞笑。

自己挨了一巴掌,不管自己脸多疼,先到处宣讲对方也会手疼!

不去琢磨怎么打一拳回去,而是在那反复权衡,打人一拳,自己手会不会受伤更严重!

任何斗争都会有代价,一味的权衡退让,只会越来越懦弱,像大清时一样任人宰割。 总在那里讨论,我们有多少人会失业,多少工厂会倒闭,难道中兴事件美国损失小吗? 倒闭又怎样失业又怎样?不给他们干就不能干别的了?失业了就不能再就业了?失业只是暂时的,任人宰割奴役却不觉醒,才更悲哀!


淡水蒲泊

苹果手机很多零件代加工在中国,制裁苹果中国受损失最大,而且中国代加工的都是低端部件,不是高技术的核心部件。这些部件中国不加工,苹果可以找其他国家加工,无非就是麻烦些成本高些。所以国家不制裁苹果是正确的。国家要报复美国,就找完全来自美国的农产品和原材料,像大豆,猪肉,葡萄酒类等等。国家不傻,能人很多,想的很周到。以后,就只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大核心技术研究,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这是正道。

贸易战是双刃剑,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贸易报复也是如此,伤人又伤自己。但是对美国的制裁,如果不报复就矮了中国的志气,报复的目的是为了让美国取消制裁,而不是为了斗气。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就要制裁,那我们也要以牙还牙进行报复。但是制裁和报复都解决不了问题,对中国来说,加大科研力度,占领核心技术制高点,增强国家竞争力,这是正道,也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多维观世界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如果苹果在中国的加工厂对美国停止供货(也不可能说只对其他国家供货),其本质就是富士康不加工苹果了(这里只假设成功怎么的做了,毕竟牵扯太多,也不谈其他影响,只谈商业)。

首先这是一种严重违约的行为,其次这也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虽然富士康近几年在加工其他品牌的手机占比逐步提高,但是苹果仍是其比较重要的一块蛋糕。除非我们事先想办法填补这部分空白,才能导致其不会造成过多人失业。


禁售苹果(假设富士康愿意不接苹果订单了)

有人就会说禁售苹果,不买苹果了。这样国产手机的市场需要会增大,那部分空白可以被填补,还能重创美国,这是多么一举两得的事情。

这样做是不是可以衍生为全面禁止外国货,毕竟不能厚此薄彼嘛!其实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也不全对,全球化的今天谁能独善其身。

若是没有全球化,我们的企业能这么快的赶上世界水平吗?若是没有市场竞争,没有外部压力,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企业能发展这么快吗?




闭门造车

闭门造车的成长速度哪有市场竞争成长来的快?须知美国为什么这么做,因为美国看到了全球化对我们的好处,对他的威胁。而因此想着此招来拖延我们。

核心技术一定要有,也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但是步子不能迈的太大,得一步步来。这样才能积累资金、扎实基础、研发创新。

若我们真的如此做了,那么才会正中美国的下怀,使得我们崛起延迟。相反若是我们适当的来利用这次机会,把压力变成动力,那么则是加快速度的时机。

故而我们要把国外的企业当做镜子一般时刻提醒自己,让国外的企业在市场上来鞭策我们本土企业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这样才能一步步做大做强,这几年已经完成了做大的地方,接下来就是做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