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寧有什麼好玩的?

在路上時光

作為地道的中寧人回答樓主的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中寧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管轄下的一個小縣城,因枸杞而出名,素有“中寧枸杞甲天下”的美譽,每年8月8日會舉辦隆重的枸杞節很是熱鬧。樓主提出這個問題,想必對中寧有著獨特的鐘愛吧!
說到中寧的名勝古蹟有幾個地方還是值得一提的。

1.中寧石空大佛寺

大佛寺也叫石空寺石窟,每年農曆4月8號有會,小時候經常去玩,人很多,會念上好幾天經,很多信佛的大師傅都會在此聚集,談經說法。

大佛寺在中寧縣西北的雙龍山上。為一石窟群。包括石空寺窟(也稱萬佛寺)、睡佛洞、百子觀音洞和靈光洞四窟。1965年以前,石空寺窟尚能進入,現已全部被流沙所湮沒。石窟開鑿於砂礫岩的山中,洞口朝南,高約25米,進深7.24米,寬12.5米,俗稱“九間無樑殿”。正壁上開鑿三個佛龕,正中一龕為一鋪五身群像,本尊是石胎泥塑的釋迎坐像。兩側佛龕,雖也是一鋪五身佛像,但可能為後期增塑。窟東西兩壁前的臺基上,各有泥塑三排,每排八九尊,也似後期所塑。正壁有表裡兩層壁畫,表層壁畫繪佛教故事,工筆細膩。窟頂繪西番蓮圖案。石空寺石窟的始鑿時間有唐、西夏、元三種記載,但從窟的形制和塑像藝術風格看,以始鑿於唐代的可能性最大。

2.中寧鳴沙塔

鳴沙塔位於中寧縣鳴沙鎮,因此地風吹過沙子會發出聲音而得名鳴沙。

鳴沙塔,又叫 永壽塔,是一座八角多層、樓閣式空心磚塔,青磚挑簷,白灰抹壁,角掛風鈴,寶瓶攢尖。塔基是正方形,邊長14米。塔體距塔基5米,進塔的門高*對米、寬0·70米,塔壁厚3·05米。塔座為一低矮的磚砌八角須彌座。第一至第四層的塔簷下有仿子一層磚一砌,上為出一跳的磚砌假斗拱,為一斗三升、角 牙子相間的做法,共十層。第一、第二層券11西南,第三、第五層券門東西相通,第四、第六層券門南北相通,內有木梯登頂,可登高遠眺。

嗚沙塔的始建年代,據《嘉靖寧夏新志》記載:“安慶寺內浮屠”,相傳建於諒祥時者。”李諒祥是西夏第二代皇帝,西塔,可能為西夏所建。不過,後來人們看到的鳴沙殘塔,已非西夏之物。



3.中寧白馬寺

白馬寺很多地方都有,中寧白馬寺位於中寧白馬鄉白馬村,這兒的取名也是因為白馬而得名。

4.中寧牛首山

我們都叫做“牛頭山”,每年快五一的時候有廟會,山很高彎彎曲曲,爬過一回,山頂上有座寺叫“小西天”。沒爬上去過,聽別人說,裡面的菩薩很靈,要心誠才能爬上去叩拜。

牛首山位於銀吳平原和衛寧平原之間,中寧縣城東部,離縣城45公里。主脈南北走向,長約29公里,寬約9公里。有兩座主峰,一曰武英,一曰文華。武英峰海撥1781.5米,文華峰海撥1677米,南北對峙,相距約500米,中間有一狹窄的山脊使它們牽手相連。因其有“雙峰插雲之勢,望之如”牛首犄角“,故曰“牛首山”。有專家考證說:牛首山名稱是由西夏牛首寺演化而來的。在清初還是個俗名,到乾隆年間才在縣誌列為山名。

牛首山是寧夏佛教聖地。早在西夏時期,牛首山佛教就佔有重要地位。它與西面的賀蘭山麓的元昊行宮(又稱大佛寺),南面的鳴沙安慶寺遙相呼應,組成一個佛教區域,是西夏王朝重點經營的一個地區。根據文獻記載:牛首山早期的佛教應當在西夏之前。中國的佛教是從西域傳入的,首先從中國的西北逐漸向東南傳播。而牛首山是古代的邊防重地,曾是古絲綢之路和塞上通往河西走廊的要道,“世傳為小西天”的牛首山佛教可能比四大名山還要早一些。

再者樓主可以去看看中寧枸杞博物館和枸杞交易市場。

寧夏中寧枸杞博物館於2011年7月建成,是中寧新區的地標性建築,是國內首座以枸杞文化展示為主題的博物館。枸杞博物館高45.9米,為8層塔式建築,由上至下分為枸杞歷史介紹、枸杞文化展示、枸杞加工流程、枸杞產品會展和枸杞全國銷售分部5個展示專區。除了展示枸杞的歷史、文化、加工流程等,該博物館還集中展示了“中國枸杞之鄉”中寧縣50年來的發展歷程。一般在枸杞節才開放。


寧夏中寧枸杞市場是寧夏枸杞產區的主要集散市場,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縣城,一年四季每天從早上的六七點種開始,來自各地的小商小販和附近的杞農,就來到市場開始了出售枸杞,特別是在產新季節,交易場面非常壯觀,成堆成堆的枸杞紅成了一片,一些規模較大的專營們在此安營紮寨,邊收購、邊加工、邊銷售。

希望能對樓主瞭解中寧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