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張五哥說十三爺忠厚不能做太子,康熙帝聽了為什麼高興?

老人頭侃史

答:真話,康熙帝聽到了真話!

作為一代帝王,整天在深宮大院很難聽到真話,看到真情。

四阿哥胤禛曾經向自己的父皇康熙帝表示過想當一個孤臣,那麼在太子失德的這個節骨眼上,康熙對未來的皇儲問題已經有了打算。

那康熙帝心目中的皇儲到底是誰,那就是皇四阿哥胤禛,此時的四阿哥胤禛又要做孤臣,正合父皇康熙帝的心意。

為此;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因為他與四阿哥胤禛走的太近了,要成全四阿哥這個未來的孤家寡人的孤臣,康熙帝暫時把十三阿哥圈禁。

下面有康熙帝與張五哥在散步的時候對話,康熙帝聽到了真話:

康熙帝問張五哥:朕那麼多皇子中間你認為誰最好?
張五哥答到:十三爺最好了!

張五哥接著說道,因為十三爺為人心懷坦蕩,忠厚講真話!
張五哥亦步亦趨的說著:
人好不一定最應該做太子,張五哥這真是講了心裡話。
這也是張五哥說的!
張五哥對皇上是絕對忠誠的。
張五哥沒有想到,康熙帝就要真話
藉此,張五哥他向康熙帝求情了!
康熙帝感覺到張五哥的幼稚與真情,更感到今天聽到的不易。
張五哥幹了一件大事,膽大包天!
康熙帝心痛兒子,借張五哥的話,又送張五哥一個好大的人情。
這真是一個天大的面子,小小的張五哥哪裡懂得帝王心術。
這真是讓張五哥措手不及。
張五哥激動了!康熙帝竟然答應了

這就是帝王心術,就是康熙帝高興以後做了讓你想不到的事情,讓你驚訝之餘還有驚魂未定。

老皇帝的心不是哪一個人能猜得出來的!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評論、留言必回覆!


日堯居k古史

因為康熙得到了真正被尊重的感覺,也就是康熙自己說的“聽到了真話”。康熙貴為當朝天子,富有四海,按理說誰敢不尊重他呢,誰又敢不對他唯唯諾諾呢,他自然應當無慾無求了。但是這種唯唯諾諾不是真正的被尊重,而是對康熙皇帝本身權力的一種畏懼,所以康熙是孤獨的。因為沒有人敢對他說真話,他聽到最多的是他想聽到的話和那些毫無意義的讚美之詞。而張五哥則是本劇最為我們低估的一個角色,他完全看準了康熙的需求,知道康熙要的是什麼,所以他說出來這樣一番話,成功得到了康熙的信任。

皇帝最需要的就是被尊重和聽到真話

貴為上書房首輔佟國維和馬齊,在康熙問及刑部冤案時,他們也只是支支吾吾的不敢發表意見。康熙盛怒之下,馬齊才說出來一番滴水不漏的話,這個老油條是怎麼說的呢?他說宰相的職責是輔佐天子統率百官,百官以上,諸王公阿哥,就非宰相所能明言。由此可見在涉及到阿哥的事情上時,就連佟國維這等人物都三緘其口,害怕說錯了話,而不敢說真話。

且不說皇帝之尊,就說戰國時的大臣鄒忌。他是齊國的相國,自以為自己非常美貌。就問自己的妻子和侍妾以及來訪的客人,自己與久負盛名的城北許公誰美。最後他得到了他想得到的答案,那就是城北徐公不如君美。可當鄒忌見到許公之後,他才知道自己遠遠不能與許公相比。那為何自己的妻妾及客人都說自己美呢?後來鄒忌想明白了,他去找到齊王,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齊王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富有天下的康熙帝呢,所以康熙夢寐以求的事情,那就是能聽到真話。康熙身邊的上書房大臣也好、太子阿哥也好,他們對康熙更多的是一種畏懼之情。而畏懼的臣下是不敢和康熙說實話和說真話的,所以張五哥的真話讓康熙如逢甘露,更何況這句真話是涉及到立新太子的大事。

遠遠被低估的張五哥

張五哥雖然在《雍正王朝》中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是他確實被我們低估了,這個人的城府不在圖裡琛之下。張五哥一開始出場不過是一個江夏鎮的一個佃戶,亦是整部電視劇中出身最差的一個人物。可是他在看到無處可休憩的四爺和十三爺之後,竟然違反鎮子上的規矩接納二人進莊。

其實這就是張五哥的一次豪賭,他雖然不知道四爺和十三爺的來頭,但是二人衣著華麗,出手大方,還隨身帶著十幾號人馬。所以張五哥在心中已經知道這兩個人非富即貴,故而他對他們彬彬有禮,還讓自己的妹子阿蘭去侍候兩位。在清代,未出門的女兒怎麼可以這樣拋頭露面,這其實就已經為張五哥日後的騰飛埋下了伏筆。

刑部案發,康熙親臨法場,救下張五哥。張五哥抓住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讓康熙非常賞識,留在身邊做御前帶刀侍衛。張五哥就這樣從一個佃戶變成了京城的四品官,最重要的是這個四品官是時時刻刻在皇帝身邊的。張五哥就憑藉機遇(認識四爺和十三爺)和自己的能力(康熙御前奏對),一躍完成了自己的階級躍升

所以張五哥能說出這些話也絕非是“瞎貓撞上了死耗子”,他的話看似沒有心機,實則是把準了皇帝的脈,你且看他是怎麼和康熙說的:

回皇上的話,奴才不知道那些話當說,那些話不當說,奴才只知道應當對皇上說真話。

由此可見,張五哥完全清楚康熙的需求,那就是聽真話,所以他才可以進一步取得康熙的信任。而在康熙一駕崩,張五哥就立馬成了新主子(胤禛)最得力的手下,立馬拿上了金牌令箭,釋放出了十三爺,在奪嫡最關鍵的時刻立下了一大功勞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張五哥實際上充當了四爺在皇帝身邊的一個眼線,負責傳遞宮中的情報。當然康熙也清楚張五哥與十三的關係,但正因為他心中默定的繼位人是四阿哥,所以康熙也就順水推舟了。張五哥的眼睛毒的很,他看似忠厚,實則和圖裡琛的裝瘋賣傻一樣,都是最高明的手段。

以上。


逆流時代

哈哈,我好想有這樣的煩惱這樣的高興啊

首先我需要有好多好多老婆,其次我必須努力和她們生好多好多兒子,然後我就可以有這樣幸福的煩惱了

其次如果能夠在最心煩時候得到意外的收穫,那就是最開心了,本來康熙很心煩,本來也就是自言自語想叨叨幾句,結果自己的心腹居然說出來這樣經典的話,而這個話又是真心誠意的話,於是意外的驚喜當然高興了

第三,我要是康熙我也高興,五哥忠心,能評價阿哥們,有水平,我自己身邊人能力提高這樣快,多開心,自己兒子帶出來的兵對他們忠心不二,又是開心,老十三不會奪嫡,更開心,哪裡能不高興呢。

所以高興得很


慕容曉春

因為十三爺胤祥是張五哥的救命恩人,他本以為張五哥會為了感謝十三爺的救命之恩,而在自己面前推薦他做太子,沒想到張五哥純樸善良,跟皇帝說的自己弄實話,十三爺被稱為“俠王”,人很好,但未必能做一個好太子。



皇帝聽完非常驚訝,於是就問張五哥要一個什麼恩典,張五哥不要金銀財富,不要高官厚祿,他只希望皇上能夠釋放十三爺,皇帝驚訝於他的品格,於是賞給了他一個天大的恩典――釋放胤祥,皇上為何這麼痛快呢?

第一,人人想要做太子。

既然人人想做太子,一定會抓住一切機會,向皇帝推舉,皇帝為此事頭疼不已,而張五哥不但沒有推舉十三爺,還說他不適合做太子,實在是一股清流。



第二,胤祥沒有大罪過。

胤祥就是在太子被廢的時候,太子被人誣陷起兵造反,胤祥慷慨激昂的說了幾句肺腑之言話,原本沒有什麼罪過,就是康熙爺在氣頭上,被太子氣的夠嗆,而胤祥又和太子在一起,胤祥還天不怕地不怕的維護太子,所以才被圈禁起來。



如果不是張五哥心地善良,性格純樸,說了一句大實話,胤祥也不會被這麼快放出來。


卿酒酒是隻魅

文/炒米視角


“千古一帝”的康熙到了晚年,面子工程更重要,面對千瘡百孔的大清,已經是有心無力,只願風平浪靜到閉眼。可是越是表面平靜,暗裡卻越是波濤洶湧。

大阿哥不顧人倫親情;太子爛泥扶不上牆;老三落井下石,枉讀聖賢;老四鐵面冷酷,戾氣太重;老八處處學自己,戲精腹黑;老九老十貪婪無恥,豬狗不如;老十三性情俠義,不拘小節;老十四武功雖有建樹,但心胸狹隘。(這些都是《雍正王朝》邏輯)

所以康熙很悲劇,有過“太子謀反”經歷後,更是每況愈下,所以身邊用人,都也特別注意,張五哥由冤獄囚犯被康熙調入御前聽用。目的很明確,張五哥沒有任何背景和後臺,人“乾淨”,放在御前,就必然只能忠心自己。並且張五哥底層樸素的農民出生,沒有腹黑的政治心機。


所以康熙問張五哥“朕的兒子誰最好?”張五哥回答說,十三阿哥最好的時候。康熙其實是有點意外的,目前十三阿哥被圈禁,張五哥仍然敢於說十三阿哥最好。所以康熙第一反應就是“因為他救過你?”張五哥承認了,但同時也表示我說十三爺好,並不單單因為他救過自己,他講了十三爺好在哪裡?心懷坦蕩,為人仗義!從來不暗中算計人!康熙是滿意的,因為老十三在自己的心裡也是這樣的。

但此刻康熙的思維還停留在“爭儲”上面,於是康熙緊接著就亮了殺招,“你認為他最好,那麼也就是說你認為十三爺最適合做太子囉?”


一個侍衛議論“儲位”,這是瘋了的行為,如果康熙把這話題扔給內閣任何一個大臣,個個都會嚇得汗如雨下。然而張五哥心裡完全是沒意識到這種話題的嚴重性的。

張五哥的的確確也就是個實誠人,所以才能把這些殺機重重的話題聊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最好,並不一定就應該做太子。”

這個回答康熙是意外的,因為他想不到一個侍衛竟然說出這樣的話。於是便問“你這又是什麼道理?”

就拿十三爺來說吧,他人太直,又不會轉彎,又容易輕信別人,所以他人雖好,卻當不好太子。”其實話說到這裡的時候,連炒米都覺得張五哥真的像我們看到的那麼單純麼?這句話裡,評價十三爺,人直是他的優勢基礎;不會轉彎是劣勢附加;輕信別人是致命弱點。這句話的含義是,十三爺本質是好的,犯錯呢,主要是因為不會轉彎,得罪了人,主要的錯誤是因為輕信了別人。

這句話反過來理解就是“選太子,要選人直,但會變通,關鍵要有堅強意志不輕信別人。”當然這一點張五哥是沒有想到的,但是康熙聽出來。


康熙按照這個標準回顧一下幾個皇子,“人直”,老四、老十三、老十四;“會變通”老四,老十四;”堅強意志,不輕信別人”老四。這結果突然豁然開朗啊,最終人選不是很明顯麼?

“你這個張五哥,一個小小的侍衛,怎麼敢這麼跟朕說話?”此刻的康熙表面責罰,實際內心歡騰。

“回皇上話,奴才不知道那些話當講,那些話不當講,奴才只知道跟皇上講真話,不講假話。”這又是一劑猛藥。一個侍衛不知道自己講什麼是對是錯,因為對皇上忠心,我直人講真話。

康熙一連說了三個“對”!朕要的就是真話。然後講王撣當著滿朝文武懟自己其實也是說的實話。

於是要賞張五哥,張五哥要求賞個天大心願,因此要求放出十三爺。結果康熙答應了。張五哥真的沒有高人指點?各位看官你們認為呢?


炒米視角

文/內涵小站



因為張五哥這個人,是被康熙爺從冤獄囚犯被調到御前聽用。原因很簡單,張五哥沒有任何背景和後臺,底子“乾淨”,而且張五哥又是底層樸素的農民出生,沒有腹黑的政治心機。

當康熙爺問起十三阿哥如何時,他不需要考慮很多,只要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說出來就行,而且這種人說的話一定是真話,康熙爺最想聽到的就是真話。

他說,十三阿哥是不適合做太子,因為他心太直,不轉彎,太輕信別人,這要是以後當了皇帝,很容易犯大錯的,康熙爺聽出了他說的意思,心直,會轉彎,不輕信人,那就是四阿哥了。

最後還賣給張五哥一個天大人情,讓他把十三阿哥從理藩院接出來。



內涵小站

首先,我們先看以下十三爺的履歷: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卒於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清聖祖康熙帝十三子,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自幼跟隨胤禛(即雍正帝),曾出任軍職,掌管駐京禁軍,為他其後的政績打下好基礎。

雍正元年被封為怡親王,因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是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胤祥死後,上諡號為“賢”,雍正帝為了紀念他的功勞,下旨將其名中的“允”字改回“胤”字,成為雍正朝唯一位最終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

俗話說,什麼樣的性格,決定什麼樣的人生。十三阿哥胤祥,性情爽朗,為人耿直,有俠客風範,往往這樣的人,嫉惡如仇。

而太子儲君,乃是國家未來的命脈,要求很高,古時對太子要求:躬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嗣孝長輩,奉承祖宗廟,子萬姓,師受六經。最重要的是政治才能。

十三爺的性格註定與太子的標準相差甚遠。

知子莫若父,當張五哥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後,這與康熙對十三阿哥的評價相吻合,張五哥也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為了邀寵故意奉承皇帝。所以康熙帝聽了,不但沒生氣,反而很高興。


扯淡直通車

因為康熙感覺遇到到了一個知音,一位能客觀評價十三皇子的人,要知道康熙囚禁十三爺是有苦衷的,當時康熙已經知道有人模仿太子筆跡調兵謀反,事發突然只能讓和太子在一起的老十三被鍋,理由是帶兵謀反的凌普曾是十三爺的部下,結果十三爺不服反說凌普還是皇阿瑪的臣子,讓康熙有些下不了臺,強行讓侍衛帶走十三爺!


十三爺雖被囚禁但有圖裡深和隆科多的照顧,日子過的十分舒坦,居然還能入洞房過蜜月!而康熙也十分惦記十三阿哥,正想找個理由把十三阿哥放出來,碰巧張五哥說出十三阿哥的好,說到康熙的心窩裡了,於是就賞了張五哥一個願望,而張五哥也深記十三阿哥的恩情,於是想康熙請求放了十三爺,康熙其實早就知道張五哥心裡的想法,於是恩准張五哥的請求,賞給張五哥一個天大的願望——放了十三阿哥胤祥!

這就是康熙的帝王心術,其實康熙早就想放了十三阿哥,但沒有太好的理由,但康熙知道胤祥是張五哥的救命恩人,而張五哥會為了感激十三爺的救命之恩,肯定會懇求康熙饒過十三阿哥的,只不過張五哥向康熙說真話的過程中,不禁意間透露出選擇太子的標準:十三爺為人太直,又不會轉彎,又容易輕信別人,所以他人雖好,卻當不好太子!而這就話反過來意思就是:人直,會變通,意志堅強不輕信別人!


那老辣的康熙心裡一想:皇子中“人直”的有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會變通”的有四阿哥,八阿哥,老十四阿哥,“堅強意志不輕信別人”的有四阿哥,這不就是說四阿哥胤禛就是太子人選嗎?最後在想想看康熙對張廷玉說過:“我給你們找了一位堅剛不可奪其志的主子”,說的也就是四阿哥胤禛!


很可能是康熙從張五哥的對話中找到選擇太子的標準和人選了,所以連說三個好!賞給張五哥一個天大的願望放了十三阿哥胤祥。

張五哥對十三爺不能當太子的看法,這算不算是選太子的民意呢?這可比八爺黨身邊的那個道士提出的“八大王,八王大”高明多了!


看歷史說古今

因為十三爺俠肝義膽,義薄雲天,嫉惡如仇是個大大的好人。但是他這種眼睛裡容不得沙子的耿直,缺乏作皇帝所需的隱忍、狠毒以及腹黑,所以當不了好皇帝。


張五哥的命是十三爺救的,妹妹又跟他有一腿——以康熙的精明與耳目,別以為這事能瞞得了他——絕大多數人都會趁機進幾句好話,以期自己的人能登上皇位,自己好跟著飛黃騰達。但張五哥沒有,說明他:

一,有眼光,大事不糊塗。

二,有大局觀,不以私情壞國家大事。

三,有什麼說什麼,對康熙忠誠。

所以,康熙非常高興,感覺自己沒挑錯人。他破格提拔張五哥為御前侍衛,其實是為雍正登基埋下一顆棋子——那時他已經看不上太子的爛泥扶不上牆,跟八爺的陰險歹毒。康熙駕崩那晚,如果不是張五哥拿出金牌令箭,赦出十三爺,讓他去豐臺殺了程文運奪得兵權,包圍暢春園;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康熙一看這小夥要忠有忠,要謀要謀,可以重點培養,連金牌令箭這樣的大事都託付給他了。

張五哥其實是個非常聰明的人。

十三爺死了之後,放著連總督、巡撫都要巴結的御前侍衛不作,非要給十三爺守靈去。一方面因為感情,另一方面恐怕是因為,雍正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整頓旗務,幾乎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僚。甚至引發了他們,結黨上書與調兵逼宮兩個大動作。而張五哥是雍正即位的大功臣,又是雍正鐵桿十三爺的心腹大舅子。雍正活著還有人護著他,等雍正死了,肯定要有不少人整張五哥洩憤了。現在十三爺死了,雍正眼看不行了,抓緊找個機會,遠離政治漩渦,獨善其身。

有眼光有魄力,非大智大勇不能為。


待我施為地煞變

最起碼張五哥在康熙面前說了真話,並不是簡單的希望自己的恩人做皇帝。康熙喜歡的就是自己身邊人的真性情。


康熙晚年因為天下太平已久導致很多弊端開始凸顯,這樣的朝局就不得不逼迫康熙尋找一位剛做事同時也帝王心術的接班人。所以康熙才開始在晚年放任各個有才能的阿哥出來做事造成九子奪嫡的局面,只有這樣充分的競爭才能發現自己需要的人員。


在這個過程中勇於做事的四阿哥慢慢的進入康熙的視野,也開始了為四阿哥的接位進行鋪路。



在奪嫡的過程中各個阿哥開始無所不用其極,以孤臣自居的四阿哥唯一親近的阿哥就是十三阿哥。但是在第一次廢太子中十三阿哥已經出現被拉下水的痕跡所以才有了十三阿哥的被圈禁以保護這個性格敦厚的俠王同時也是避免牽連四阿哥。

所以才有了張五哥求情的這個畫面,康熙也才發現不只是自己知道俠王因為性格敦厚沒辦法繼承大位但是卻是個新皇繼位最好的左膀右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