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万元笔记本体验,能否成为行业的鲶鱼

当初小米跨界做笔记本,还是有很多人不看好的。不过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小米笔记本已经成了几个系列,现在去官网一看,还挺壮观的。

华为万元笔记本体验,能否成为行业的鲶鱼

而老对手华为当然也不会示弱,目前华为官网也有四个系列在售了。

华为万元笔记本体验,能否成为行业的鲶鱼

华为最高配的这款售价在8000-13000元之间。

说实话,华为作为新的笔记本品牌,一下子就把产品卖这么贵,我是觉得挺冒险的。

华为万元笔记本体验,能否成为行业的鲶鱼

Matebook X Pro 上手体验

选购的需求:

1、屏幕不能差,IPS广色域,分辨率不低于2K,非16:9。

2、重量不能重,不可超过1.5kg。

3、性能足够用,不要求标压,但也不能弱到core m或y的水平,主流低压i5/7即可。

4、接口要强大,能传输数据的同时外接显示器,有雷电3。

看起来要求不高,但其实蛮难的。

比如微软的Surface Laptop、联想的Thinkpad Carbon、XPS13,都是非常优秀的产品,但都没能完全满足上述条件。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华为这个PC领域新入门的品牌据居然做到了,那就是Matebook X Pro。

华为万元笔记本体验,能否成为行业的鲶鱼

有朋友形容,手机厂商去做电脑简直就是“降维打击”。说“降维打击”有点标夸张,毕竟从制造层面来讲,顶多就是跨界;但从产品思维来看,说“降维”一点都不夸张。

要知道,这些年,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比PC残酷太多——半年就一更新换代,新技术和新应用层出不穷。想要在血海中生存,必须逼迫自己一路狂奔。

相比之下,PC市场就太安逸了,相同造型小改款用五年,定期升级一下处理器,你挤牙膏,我也挤牙膏。

好比如说,这两年手机市场最流行什么?

全面屏呗,从流行到普及只用了一年时间。

华为万元笔记本体验,能否成为行业的鲶鱼

先不说窄边框对于收缩体积的作用(13寸的机身放下了14寸的屏幕)。

就一条,跑去大卖场,满眼都是上世纪的笔记本电脑,忽然看到一个全面屏电脑。你的眼睛就移不开了。

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产品,这对一个“死气沉沉”的行业而言太重要了。

如果只是做出全面屏也没啥(我估计今年恐怕就是PC的全面屏元年了),华为的这块屏幕堪称“大满贯”——LTPS、3000X2000分辨率、260PPI、 100%sRGB色域、 450尼特亮度、十点触控屏、防指纹涂层……任何一个点拿出来,都可以当成“独特”卖点来卖。

华为万元笔记本体验,能否成为行业的鲶鱼

从实际观感看,防指纹涂层确实很有效果,只要不是手上油脂很大,日常触摸不怎么留下指纹。建议所有可触摸设备都上这个涂层,非常重要。

华为万元笔记本体验,能否成为行业的鲶鱼

再如,隐藏在键盘区域的摄像头,和今年艳惊四座vivo apex弹出式摄像头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拍摄效果有妥协,但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使用率远远高于电脑(画质和效果也是)的现状下,做出顾“全”大局且能应急使用的隐藏式摄像头,又是手机思维的生动体现。

华为万元笔记本体验,能否成为行业的鲶鱼

先说散热方面,Matebook采用的是被动散热为主、主动散热为辅的机制。风扇不能起到“急速”降温的效果。

具体体现就是同样在高负荷运作时,苹果的风扇会高速运转;一旦温度降下来,风扇偃旗息鼓,万籁俱寂。

而Matebook则需要更多的风扇运转时间,甚至写个文档,风扇时不时嗷几声,没有彻底安静的时候。

C面最高温度48度,在键盘数字3附近,转轴处的金属表层有些烫手。这台机器用的还是残血版的MX150,可以说散热表现是不如自家荣耀旗下满血版MX150的 Magic Book性能本的。

既然提到了残血MX150,说说图形性能。

满血版与非满血版MX150的区别主要集中在核心频率、像素填充率以及纹理填充率方面,满血版MX150显卡(MagicBook搭载的那颗)频率为1469MHz-1532MHz,像素填充率为23.5GPixel/s,纹理填充率为35.3 GTexel/s。

Matebook搭载的残血版本频率为937MHz-1038MHz,像素填充率为15GPixel/s,纹理填充率为30 GTexel/s,整体性能要差个20%左右。

游戏方面,同为1080P中画质运行守望先锋,残血版帧率在55帧,而满血版可以打到70帧。

所以我对Matebook上的这颗独立显卡的评价就是——临时应急用可以,但千万不要报太大指望,也别再问能不能吃鸡了。

华为万元笔记本体验,能否成为行业的鲶鱼

本来我以为华为做电脑,和小米笔记是一个路线,试图做一条鲶鱼,搅一搅原本沉寂的PC市场。但就这台机器的表现来看,华为的野心远远不止于此,更像是做一条“鲨鱼”,甚至蚕食一大块份额。 本文转自于科技美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