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靖难的时候,元朝残部为什么不偷袭朱棣的大后方继而恢复元朝?

莫许仙


朱棣起靖难之前,明朝已经连续对蒙古进行了八次北伐已经打残蒙古了,蒙古诸部已经陷入混战之中,而且当时是九大塞王守边,朱棣起兵时其他塞王一定程度上分担了边境压力,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大后方,对于边关也有所防范,朱棣在靖难时期也与号称“鞑靼可汗”的鬼力赤有所交往,蒙古不是不想偷袭而是当时已经无力南下了。

明朝是建立在第一次北伐成功的基础上,立国后明太祖洪武一朝又对元朝的尾巴王朝北元进行了八次北伐,第六次蓝玉北伐时突袭至捕鱼儿海大获全胜,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逃跑,但是次子地保奴等64人还有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119人、吴王朵里只、代王达里麻、男女7.7万人被俘获,还缴获了北元宝玺、金银印章、图书等。

天元帝逃跑后被部将也速迭尔杀死,北元系统彻底崩溃,蒙古从地方部族到全国性政权元朝再到割据政权北元,然后自第六次北伐以后回归到蒙古部族状态,并且因为群龙无首陷入内乱之中。


八次北伐可以说将元朝的残余势力打残了,回归到部族状态,再也无力大规模南下。

明初是九大塞王守边,朱棣身为其中之一,负责北平方向的边防,建文帝时期削藩,九大塞王中最先被削藩的就是燕王朱棣,所以朱棣起靖难,而其他实权塞王还没有被削,实力犹在,对于北方蒙古部族起了震慑作用,也就是朱棣所在的北平方向空虚,并非整个北方边境大规模空虚崩溃,而且北平还有世子朱高炽镇守。

靖难之役满打满算持续了三年时间,朱棣在此期间也与号称“鞑靼可汗”的鬼力赤有所交往,鬼力赤可以称之为亲明势力,朱棣逆袭成功登基后,也是与其保持着良好关系,直到永乐六年鬼力赤被属下所弑,说明当时朱棣在草原有一定人脉有耳目,对于稳固后方起了一定的作用。


自八次北伐后,元朝的尾巴王朝北元消亡,蒙古部族之间混战中,在靖难之役三年时间根本做不了什么。

蒙古因为内乱真正有能力南下攻击明朝时已经是朱棣登基以后的永乐七年了,可见靖难时蒙古没有南下不是不想而是没有实力,当时为了反击蒙古朱棣命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迎敌,结果几近全军覆没,后来引发了明成祖御驾亲征五征蒙古的事迹。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宋安之

捕鱼儿海之战,元朝残部基本被一扫而空

捕鱼儿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历史上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领地。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任命蓝玉为主将,唐胜宗、郭英为副将,一共十五万最精锐的明军北伐草原,意图一举全歼元朝残部。洪武二十一年四月,蓝玉大军与元朝残部决战于捕鱼儿海,大获全胜。此战,全歼元朝残部主力十万人。已故君主爱猷识理达腊(元顺帝之子)的妻子、现任君主脱古思贴木儿的后妃及次子地保奴、公主等,成为阶下囚的各类达官贵人总共有二千九百九十九人。经此一役,元朝残部势力基本被横扫一空。由此,蓝玉也成了继徐达与常遇春之后,明朝第二代战神。不过这个战神没有风光几年,蒙古被打趴下了,靠山太子朱标死掉了。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杀蓝玉,牵连15000多人。

靖难之役时,边疆还有一位不逊色朱棣的人物—宁王朱权

大家熟悉的宁王是正德年间的朱宸濠,这位老兄造反不成,反而成就了一代奇人王阳明。虽然朱宸濠很废物,但是他的祖宗朱权非常厉害。如果以今天德智体美劳的标准评比,朱权简直是朱元璋最优秀的儿子。朱元璋为了防备蒙古死灰复燃,封了九个儿子为王,镇守边疆,其中最厉害的就是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有“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之美誉。朱棣能够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离不开宁王朱权借给他的朵颜三卫。有这么一位王爷坐镇大宁城(今天的喜峰口),蒙古人哪里偷渡得了朱棣。不过朱权太优秀了,朱棣非常忌惮他。原本朱棣承诺,兄弟俩平分天下。结果,朱棣做了皇帝以后不仅没有平分天下,反而把朱权改封到南昌,三天两头还要敲打一下。这一敲打不要紧,军事人才朱权不见了,出现了一个道学家、文学家、戏曲家、医学界、天文学家、占卜学家等等很多家集于一身的朱权。

结论: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能够全力对决建文帝朱允炆,而没有蒙古侵扰的后顾之忧,要感谢蓝玉与朱权。


骠骑将军刘

朱元璋自打登基以后,一直把北元做为重点防范对像。趁着兵精将勇一次次对北元的残部进行重击。当时开国名将全部出击北元那里是他们的对手,直打得北元全部逃到漠北。


最后一次大将蓝玉率军追击漠北的蒙古残余直到了贝加尔湖一带,把北元残余尽数剿灭。使北元彻底灭亡。蒙古人根本不敢离开漠北靠近内蒙,明军如老虎一般,在他们心中。因为彻底解除北元的残部,朱元璋才放手实施兔死狗烹的把戏。把能臣武将都送到地府去享乐去啦!但也唯恐蒙古残余死灰复燃,把自已的几个有能力的儿子封到几个重要的关隘,对蒙古部落形成威摄!到朱棣靖难时,蒙古族也只小股部落的存在形成不了统一的武装,还是处于惊弓之鸟的恐惧状态下,别说偷袭,就是靠近长城也没有那个胆量!

朱棣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靖难时把聪明的太子朱高炽留下,守卫北京城。正是这位残疾的太子率领北平守军,抵挡住了李景隆五十万人的进攻。而守城的是不足万人的部队,精锐已随朱棣外征,朱棣是不是很有眼光!五十万明军都打不开北京,别说那些蒙古残余啦!是吧?


坐看雨收云散

首先,元朝残部自顾不暇。

1399年,也就是靖难之役开始的时候,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吉尔吉斯部首领鬼力赤,否认爱猷识理达腊之子额勒伯克的宗主权,将其打败并杀死,势力内乱。1402年夏,靖难之役结束,朱棣胜利兵进南京。但是这时候,元朝残余势力的内斗却还没结束,鬼力赤又杀死了额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儿。

他们这个闹法,哪有闲暇分兵进攻明朝呢。

其次,战力差距太大。

元末,国力就已经很糟糕了,不然也不会无力镇压各地起义。在被朱元璋打败北撤之后,可以说,元朝残部空余一个名头,不论兵力、装备,都处在可以用“狼狈”形容的阶段。紧接着,朱元璋北伐、徐达北伐、蓝玉北伐,明朝多次进攻,元朝残部已经残得不能再残了,就算有几个部落,他们又不合,单一的部落,那一点战斗力在明朝动辄数万人参与的大兵团作战的规模下,真不够塞牙缝的。

还有,元朝撤走得十分仓促,并且,草原部落可没有像中原一样的冶金手段。而明朝这时候,手中可是有大炮的,就算原始了点,但是把草原部落那点残兵轰成渣绝对不成问题。

朱元璋建立明朝,经过三十年休养生息,当时完全称得上国力强盛,燕王扫北后,安排了一批军力把守边关,这些军力也称得上兵强马壮,并不那么好对付。再加上朱元璋从登基开始就修建的长城,修了三十多年,就算还没完全竣工,这防御工事也绝不是能够轻松打破的。

有了这些因素,想偷袭朱棣的后方,顶多也只能意淫一下,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做到。元朝残部再怎么想,也就只能想想而已了。


纯钧LHGR

朱棣可不是孤身作战的,有宁王帮他守着北边的!由于朱允炆的削蕃政策与每个地方诸侯边关守将都息息相关!这也是朱允炆不成熟的地方!皇位还没巩固就开始削蕃,使得朝臣出工不出力,内心里还是向着朱棣的!这也亏就朱元璋杀光那些悍将,否则保不齐他们真会加入朱棣阵营共同反击朱允炆!

在当时,朱棣虽然在南面与朝廷作战,可是在朱棣的北面还有一位王在帮他兜后方!这个就是宁王朱权!朱允炆曾多次诏令宁王入京,可是宁王不敢,他害怕去了就回不来了!而朝廷也曾下令让他从北面夹击朱棣,可是宁王也不敢,他倒不是怕打不过朱棣,而是怕朝廷打完了朱棣接下来收拾的就是他了!所以,他便以北元残余势力作乱,按兵不动!当时,宁王有朵颜三卫,骑兵一万五千多人,以及为这支部队做后勤及防护的部队,累计约十万人左右!这么一支部队是横在北元与朱棣之间的一个屏障!

其次,北元此时的力量不够强!经过徐达以及朱棣长达十二年的打击!累计被攻八次,基本被打残,根本无法突破宁王的防御圈!


优己

洪武十二年,朱元璋派蓝玉北上追剿元朝残部,蓝玉执行的相当坚决,在捕鱼儿海几乎全歼元军以及元朝皇族。

之后的元朝势力,也就剩了一口气,不缓个十年八年的估计气都喘不匀乎。

就这样,元朝残部的内斗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恢复元气也就无从谈起。

朱棣起兵“勤王”,最大的合伙人就是宁王朱权。实际上朱权也有两下子,朱棣让朱权防范北边,就是元朝残余想趁机打回来,估计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何况那会儿元朝的皇室宗亲们正你争我抢乱成一锅粥呢,谁有这个心思打回去?

即使有这个贼心,也有这个贼胆,真的没那个贼实力。


步武堂

不是不想偷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1.首先蓝玉在捕鱼儿海已经彻底灭掉北元的势力,然后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多次命镇守北部边境的皇子只要看蒙古各部稍有崛起就会北征,而且靖难起始也曾征讨过,并有世子亲自镇守北平,边境关隘尽在燕王手中。

2.蒙古各部已经四分五裂各自之间甚至还有战争,只有统一的蒙古才对中原王朝形成较大威胁(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北京被围就是蒙古各部落又获得了一次短暂统一),而且朱棣也是有蒙古骑兵的(如朵颜三卫),这是被朱棣拉起来靖难的宁王朱权的,在后来的靖难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3.同为蒙古人建立的察合台汗王听说大明内战,就准备趁机攻打明朝,可惜等他准备好来时靖难已经结束而且本人也去世了,后来朱棣迁都北平就是为了防卫来自北方的威胁,登基后又五征漠北这都是为了打击蒙古。


非官方历史

我刚开始看靖难之役的时候,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就查了下。下面我简单说下原因。

首先,蒙古已经被明朝打怕了,打残了。明初对元作战那是异常凶猛啊。后来,燕王朱棣和宁王守边境,更是凶残。没事就去找蒙古人打一动,逢年过节都要出兵庆祝下,都把蒙古人打出"恐明"后遗症了。

其次,那时候兀良哈三卫 (朵颜三卫)作为当时最有实力的蒙古军队。已经被朱棣收买了,以大宁卫作为酬劳。这些人见钱眼开,都在跟着朱棣打建文帝。

最后,黄金家族那时候已经没落了,好像是正在捕鱼儿海挤羊奶呢。吃不饱穿不暖,不仅没什么兵,内部还不团结。他们自己人还没打完,哪有精力和实力找明朝的事。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令燕王朱棣坐镇北京,目的是消灭元残余势力,经过二十年燕王征战元残余势力,其时残余势力己被打残,无进攻朱棣的力量,只可喘息养蓄力气。朱棣无后顾之忧后,才决断发起靖难之役,并经过先败后胜的无数血仗,占领南京夺到帝位。


岛礁夫

这主要是当时所谓的北元已经分崩离析了,组织不起大规模的武装力量来进击北京,当时燕王与宁王都是北方强番,多年打蒙古人,蒙古人畏惧之,并依附之,燕王更是把蒙古三部(当时蒙古分成鞑靼,瓦刺和兀良哈三部)中的兀良哈部(已附明,被编于宁王帐下,叫 朵颜三卫,另两部也正为得到明的封王而死掐)调到了自己手下(宁王默许)正是利用了这些轻骑兵才从内线绕开重关,直接到了南京城下,逼死了建文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