貟恩鳳雖已退休,但只要人民群眾有需求,她就隨時可以歌唱

貟恩鳳雖已退休,但只要人民群眾有需求,她就隨時可以歌唱

貟恩鳳雖已退休,但是心中依然裝著人民群眾,只要人民群眾有需求,她就隨時可以歌唱。她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贏得人民的喜愛和尊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且影響著、感染著廣大聽眾和觀眾。

2014年6月,《陝西廣播電視報·第一生活》心連心社區藝術團成立,74歲的貟恩鳳應邀擔任藝術團團長,帶領藝術團的成員為社區居民服務,報社的社區活動走到哪裡,她就跟到哪裡,從未提過報酬。每一場活動都能吸引眾多觀眾,許多老年人握著貟恩鳳的手說:“我們聽您唱陝北民歌,已聽了大半輩子,現在還能聽到這麼優美的歌聲,真是感動!”在貟恩鳳的感召下,目前藝術團已經有3000多名團員。藝術團積極開展文化傳承、普法教育、普及健康及文化知識等各項活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寓教於樂,推動社區各項工作深入發展。

一次演出結束後,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激動地擁抱住貟恩鳳說:“您的歌聲伴隨著我成長,我聽著您的陝北民歌,已經走過了人生的一個花甲,咱們年紀差不多大,您還能出來為我們唱歌,而且歌聲還是那麼好聽,和年輕時候一樣,一點都沒變!”

2014年暑期,得知省上組織藝術家赴社區進行惠民演出的消息後,貟恩鳳不顧身體不適,堅決要求參加演出。她冒著酷暑連續演出10多場,場場都以飽滿的熱情、忘我的狀態演唱,贏得了社區民眾的高度讚揚。貟恩鳳在明園小區演唱時,筆者恰巧散步路過,被她深情的、美妙的歌聲吸引。演出結束後,伴著陣陣掌聲,她熱情地向觀眾介紹為她伴奏的長安古樂演奏者,和他們一起分享觀眾的喜愛。貟恩鳳還與長安古樂藝術團、西安市碑林藝術團一道參加了多場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演出,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

8月2日,西安航天城的一個社區裡,貟恩鳳出現在義演現場,一襲紅衣,精神矍鑠。她不顧74歲高齡,不顧臉上不停滾落的汗水,在烈日下為大家演唱了《翻身道清》《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等經典歌曲。銀鈴般的嗓音引來陣陣掌聲,歡呼聲、叫好聲此起彼伏,大家都沉浸在貟恩鳳美妙的歌聲裡。演出結束後,一位60多歲的大娘撲上舞臺,緊緊拉住貟恩鳳的手說:“我十幾歲的時候就聽廣播跟您學唱歌,今天終於見到您了,您沒有變,還是那麼年輕。”

大詩人艾青在抗日戰爭時創作的詩歌《我愛這土地》中寫道:“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直抒胸臆的藝術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偉大祖國的赤子深情。這也是詩人的感情到了不吐不快時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貟恩鳳、孫韶夫婦現編現唱的大多數歌曲以“她” ——土地、祖國和人民作為抒情的主人公,以“我”抒真情,以“我”顯本色,不作秀、不誇飾,顯示出一種原汁原味的樸實美。這樣的美,最真實;這樣的美,最動人。一位對祖國和人民愛得深沉的歌唱家,也必定會因為愛而為她腳下的土地寫出許多真詞真曲。她離生活最近,和人民最親,親和近是貟恩鳳的一雙眼睛,是她65年為人民、為祖國奉獻不息的一顆滾燙的心。

多年來工作起來不知疲倦的貟恩鳳,這兩年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她說:“我畢竟74歲了,現在,我唯一的心願就是自己能夠健健康康地多活幾年,給人民再多唱幾年歌!”

摘自王新民《黃土高原上的銀鈴——人民藝術家貟恩鳳》

貟恩鳳雖已退休,但只要人民群眾有需求,她就隨時可以歌唱

本書用紀實的筆法,樸實的語言,真實的感情和感人的事例,講述著名歌唱家貟恩鳳從藝60多年來,始終堅持把歌唱黨、歌唱祖國、歌唱人民作為自己的終身追求,用歌聲歌頌真善美,傳遞正能量。本書配有100餘幅圖片,為讀者全面展現貟恩鳳為時代放歌和退休以後仍然堅持深入基層為幹部群眾義務演出的經歷,值得閱讀和珍藏。

王新民,先後就學於西北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相繼供職於出版社和新聞出版廣電局機關。著有長篇報告文學《賈平凹打官司》《渭河大水災》《高考大透視》等以及多部散文集如《行餘集》,主編《賈平凹文集》(20卷)等多部圖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