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朝代替清朝,中國會不會淪為第二個印加帝國?

少年不大冷


我認為是能夠避免這段屈辱史的,且聽我一一道來。

1,為什麼工業革命最早發生於英國?時間上,從1300年代意大利手工業繁榮,到175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歐洲在長達450年的時間裡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全面戰爭。這個時期,歐洲大陸上,只有法國,西班牙本土發生了對外族的復國戰爭,北歐發生了俄國和瑞典的爭霸戰爭,但是意大利、荷蘭和英國本土都相對和平,也成為了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地區。(朋友們,你們就不要吐槽說歐洲戰亂多了,你們說的所有的戰亂都是局部戰爭,並沒有產生足以毀滅文明的全局性影響,同時都是發生在歐洲大陸中心地區,離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地方十萬八千里。)和平穩定的社會政治局面,對於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只有這樣,技術積累才能得到傳承,經商者的財富才能得到累積,投資規模才能不斷擴大,社會分工才能不斷實現專業化,實現從手工業向工廠制度的轉變。

戰爭,殺戮,蠻族入侵,對一個地區經濟的傷害和文明中斷的影響,在歷史上比比皆是。(說明一下的是:蠻族入侵,這是一個歷史名詞,並不是我的發明,也不是我要歧視少數民族朋友,我對現在的滿族朋友沒有惡意的。之所以要用蠻族入侵,而不用異族入侵,因為在歷史上,落後民族對先進文明的征服,與先進文明對落後文明的殖民入侵,所帶來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沒有阿拉伯人的入侵,就不會導致兩河流域和埃及文明的中斷。沒有北歐蠻族的入侵,就不會導致古羅馬文明的中斷,歐洲陷入中世紀長達一千年的黑暗時代。沒有中亞蠻族雅利安人的入侵,就不會導致遠古印度文明的中斷,並且引發禁錮千年的枷鎖-種姓制度。沒有五胡十六國的蠻族入侵,就不會導致漢文明在晉之後三百年的黑暗和中原地區的從此衰落。沒有兩次世界大戰,就不會導致歐洲的衰落,讓美國得以乘機崛起為新的世界文明中心。沒有蘇聯的入侵,就不會導致歐洲分裂為西歐與東歐兩個經濟水平迥異的經濟體,讓西歐工業化向東歐的傳播戛然而止。自有人類文明以來,戰爭和入侵,導致了多少先進文明的衰落甚至中斷。而那些位居文明大陸的邊緣,既相對獨立,能夠免受戰爭傷害,又能夠得到文明知識的傳播的地區,無疑是十分幸運的。英國,美國,日本,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地理上,英國位於歐洲和美洲大西洋航線的必經之路,自從新大陸發現以後,就取代了地中海的意大利,成為世界的貿易中心。這使得英國的商品交易和知識交流頻繁,成為了當時世界經濟水平最高的地區。自古以來,文明的進步,就是得益於技術的交流,商品的交易,由此進一步出現工商業的社會分工專業化和社會思想文化的開放。因此,商業貿易中心,從來就是地區文明的最高水平的所在。古今中外,開封洛陽,揚州蘇州,紐約香港,新加坡迪拜,古希臘今荷蘭,莫不如是。

在經濟水平,社會分工和技術積累達到臨界點的情況下,工業革命就爆發了。這是一個看似必然,實則偶然的結果。——工業革命並不是多麼偉大的科技突變,無論是瓦特改良蒸汽機,還是珍妮紡紗機的發明,都僅僅是針對原有手工業技術的微創新,僅僅憑藉工匠的經驗積累即可。即使沒有瓦特,也會有另外一個工匠去完成這項改良。——如果沒有新大陸的發現,工業革命在技術積累成熟的情況下,同樣會發生,只不過就是在東西方貿易主通道的南歐地區了。——如果歐洲在這段歷史中間遭遇了蠻族入侵,文明再一次遭到毀滅性打擊,工業革命的誕生必將大大推遲,或者就被別的地區搶先了。——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還有一個重要的政治變量:那就是16世紀的伊麗莎白女王一世上臺執政(1559-1603)。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被普遍認為是英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帝王。在她當政的45年期間,英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日益轉變為新興的大西洋貿易強國,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業革命奠定了社會基礎。伊麗莎白做了哪些事情?第一,確立聖公教為英國國教,解決了尖銳的宗教矛盾,使得全國上下凝聚在女王為核心的領導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大力推動改革開放。第二,大力發展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為英國日益發展的海上貿易保駕護航。第三,大力支持非洲-美洲的奴隸貿易,這項不道德的貿易使得英國的海外利潤急劇增加,漸漸成為歐洲商業貿易中心。第四,推動社會寬容和開放,湧現出培根、莎士比亞這樣的早期思想家、藝術家,為後來的資本主義思想大解放、科技大繁榮奠定基礎。可以說,沒有伊麗莎白女王對英國的工商業的大力支持,就沒有後來的工業革命、光榮革命等一系列事件在英國的最早發生,也沒有英國殖民者在美洲的移民,和美國迅速成為後起的資本主義強國的歷史。一隻蝴蝶震動的翅膀徹底改變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那麼,作為一個封建磚制君主,為什麼伊麗莎白一世要對工商業支持呢?因為,這些政策的推動,能為他的家族增加財富。人類從來就是利益的動物,只要有利益,今日你我可以是敵人,明日就可以握手言和結為夥伴。因為利益,朱元璋可以從無鏟階級轉變為地主階級的代表,袁世凱可以從資產階級的敵人轉變為推翻帝制的共和總統,佛朗哥可以從法西斯分子轉變為西班牙工業革命的推動者,蔣驚國可以從一個獨財者轉變為磚制的掘墓人,戈爾巴巧婦可以從一個共剷主義者轉變為一個民煮擁護者,從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觀念,只有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眼光與戰略抉擇,在不斷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在資本主義興起的時代,封建統治階層的王室相信國民財富的增加,並不會威脅自己的統治地位,反而可以增強國家競爭實力,增加國庫收入,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種信任感,是異族統治的清朝不會有的。

2,為什麼工業革命能夠在法國傳播開來?英國工業革命爆發後,很快紡織業和蒸汽機技術就傳播到了海峽對岸的法國。這個時候的法國是個小農經濟的中央磚制集權國家,傳播速度並不快。直到舊王朝被推翻,新王朝拿破崙皇帝當政時期,工業革命才在法國展開。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法國的不願改革的封建磚制王朝很容易就被推翻了?第二,拿破崙同樣是磚制政權,為什麼又大力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呢?

我們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法國的腐朽磚制王朝——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在1589-1792年期間統治法國,統治時間約200年,這個王朝的建立並不是通過戰爭,而是通過婚姻、繼承等手段,從一個地區小公國逐步繼承為法國統治王朝的。這種婚姻繼承手段,使得其家族一度統治了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諸多國家,但是統治很不穩定,時斷時續。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也是歐洲歷史的一個普遍現象。原因我們不去考究,但結果卻是:歐洲統治階層對下層民眾的政治和軍事控制,沒有經過大規模人民起義的考驗和制度改進,是相對鬆懈的。下層民眾對統治階層的不滿,很容易就通過造反獲得成功。大革命時期攻佔巴士底獄1天就成功了,俄國二月革命也是1天就成功了。

在歷史上,有一個基本規律。王朝開創者得到權力越容易,統治就越開明,得到權力越艱難,統治就越保守嚴密。比如,晉、隋、唐、宋這四個王朝的建立,都是相對容易的,開創者都是來自世家望族,見識較廣,或者通過奪權,或者通過短短几年的用兵,就很快統一了國家。因此統治家族普遍充滿自信,較為尊重知識分子,對工商業的發展相對支持。秦、漢、明這三個王朝的建立,開創者曾經地位低下,歷經艱辛和戰火的洗禮,才最終統一國家。因此,開國者的不安全感較強,為了家族的長治久安,在早期都發生過對功臣的殺戮,國家制度上,軍事化程度明顯,對民眾的控制也是較為嚴密的。但在統治後期,隨著新一代皇帝的王位繼承,不安全感明顯下降,社會一步步走向開放。(秦亡的快,那是過猶不及。)元、清這兩個王朝,開創者都是處於文明邊緣的蠻族,由於對漢人的強烈不信任感,和人數巨大差距上造成的強烈不安全感,使得其統治期間,制定了十分嚴苛的種族歧視政策和思想、政治、經濟的嚴密控制手段。這些政策是長期存在的,並不會因為統治者的王位變更而發生改變。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歐洲大陸在面臨資本主義興起的歷史轉折關頭,法國的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舊王朝,由於其對內統治力的孱弱,很快就被時代所摧毀了,而中國的清朝卻仍然堅挺的延續了大半個世紀。

第二個問題,拿破崙是磚制皇帝,為什麼要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呢?拿破崙確實是法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在位期間,他一舉扭轉了法國的文明進程,將法國帶進現代資本主義強國之路。他幹了哪些事呢?第一,創辦法蘭西銀行,大力推動金融業的發展;第二,頒佈《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範;第三,建立公立中學和法蘭西大學,鼓勵科學研究和技術教育,實踐科教立國的戰略。但是,所有這些作為,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拿破崙是一個磚制皇帝,一人獨大,好戰分子,並且和歷史上的開國君主,行為模式上沒有什麼不同。他僅僅只是因為身處於一個關鍵的歷史轉折關頭,本人又有徵服歐洲的雄心,於是很自然的就選擇了這條能夠快速富國強兵的道路:大力支持工商業的發展。

縱觀歷史,你會發現,所有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工業強國,基本都是在開明磚制統治下發展起來的。如上文所提到的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法國的拿破崙。還有德國的腓特烈大帝統治時期(1740-1786)、俄國的彼得大帝統治時期(1682年—1725年)、意大利的伊曼紐爾二世統治時期(1849-1861),西班牙的佛朗哥統治時期(1936-1975),日本的明治天皇、韓國的朴正熙等。(美國沒有這樣的磚制統治者,因為他是英國的殖民地,開國之前就已經發展起來了資本主義)這些具有歷史偶然性的,具有眼光和雄心的統治者,他們站在歷史的轉折關頭,審時度勢,大力推動本朝工商業的發展,這是資本主義能夠在一個小農經濟地區得到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假設,唐太宗,宋太祖這些具有戰略眼光的開國君主,位處這樣的時代,是否會作出同樣的選擇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歷史雖然充滿偶然性,但具有戰略眼光的,亂世中崛起的英雄,總是那些能夠適應於歷史規律的變革者。歷史,往往是英雄創造的,而英雄出現的前提是,社會的寬容和開放,沒有禁錮才有創新。

3,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在其他地區快速傳播開來,以致被西方宰割?地理上,工業革命的傳播是從中心英國向四周擴散的,那些距離英國較近的西歐國家當然率先受益。不管原先的農業經濟多麼封閉,不管原先的文化、制度差異有多麼大,歐洲大陸國家離英國越近,工業發展速度越快。由於工業革命的傳播,臨近的國家很快就富強起來,實力與英國的差距並不大,自然也不會受到英國的欺負。當離英國工業革命地理距離比較遠的國家,相對於英國自然發展緩慢。經過一個世紀的文明差距拉大,英國相對於亞非拉的實力差距已經十分遙遠,於是對他們實行軍事征服,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成吉思汗子涵


我們現在的世界格局主要是由西方人塑造的。在15世紀以前世界各大洲是相對封閉的。15世紀以後西方異軍突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航海技術和軍事能力成倍數增長,於是西方開啟了改變世界的進程。客觀來說西方這次改造世界的進程給落後國家帶來了先進文明和技術。但這次改造是持槍的改造,是一次極為粗暴和殘酷的改造,給亞洲人民、非洲人民和美洲原住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其中最慘的莫過於美洲原住民古印加帝國,國家被完全佔領,國王被處死。西方殖民者還故意傳播"天花"病毒給古印加民眾,獎勵屠殺印加平民的劊子手,導致90%以上的古印加人死亡。

西方這輪擴張也衝擊了中國當時的清政府,給中國帶來了"百年國恥"。在這一百年時間裡,中國失去了1/4的國土,數千萬國人罹難。中國人面臨了3000年不遇的困境。有人甚至還心有餘悸的調侃道,幸好不是軍事孱弱的宋朝面臨這次大考,要是宋朝面臨這次大考,說不定我們就要當亡國奴了。

其實這種說法有失偏頗。如果是宋朝對抗近代西方殖民者反而會更好。因為我們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國家凝聚力又很強,領土又擁有很強的戰略縱深,所以中國會被打敗,但是不會被打垮。其實清朝末年中國最缺乏的不是軍事力量,而是思想,也就是接受新的科學技術、接受新的經濟制度、接受新的生活方式的思想。而這些新思想對於針扎不進,水潑不進的頑固老太婆慈禧太后來說,接受它是不可能。正是這份頑固讓中國人多捱了幾十年打,並且挨完打以後我們也沒有有效的吸取任何經驗教訓。

那麼我們再看看宋朝吧,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個經歷了兩次變法王朝,四大發明之三出現於宋朝,宋朝貿易發達,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雲集了世界各地的外國商人。所以宋朝求新、求變的能力是很強的,如果讓宋朝面對清末西方列強衝擊,宋應該會更快適應和接受新的科學技術,開展經濟改革,更快的思考出應對西方列強的方法。走上強國的道路。

總的來說宋朝是有點生錯時代了,宋朝是一個翩翩書生,它出生在“比拳頭”的中世紀時期,捱了不少胖揍。如果出生在“比文化”的近現代,說不定會混得更風生水起。


Y榮光


題主指的應該是皮薩羅帶領168名西班牙士兵擊潰8萬印加士兵,最終征服印加帝國這種懸殊戰例會不會出現於“架空的宋朝”。

可以肯定的說,這種情況不可能出現。

首先,宋朝生產力大大領先於印加帝國。印加帝國沒有馬匹(當然不可能有騎兵),沒有車輛(沒有帶輪子的交通工具,說明運輸能力極其落後),沒有書籍(不會造紙,也沒有印刷術)。

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懂得鍊鐵!!!你能想象嗎?他們拿著木棒、石塊、青銅戰鬥,所以當西班牙士兵穿著全套鎧甲、騎著戰馬出現的時候,他們以為天神降臨。

宋朝有馬匹、車輛、書籍且不說,鍊鐵技術非常發達,神臂弓、步人甲,甚至還有第一代火槍,更是長期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神臂弓與步人甲對抗騎兵不落下風,也就是說,即使宋朝延續到清朝那個時代,毫無發展,其技術實力也遠超印加帝國。

其次,宋朝並未與西歐完全隔絕,我們面對過同樣的病毒。印加帝國滅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西班牙人帶來了天花病毒。天花奪去了印加帝國多數人口(無法統計),大量堡壘無人守衛,極大方便了西班牙的侵略。

宋朝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宋人經歷過這種病毒,也初步研究出一套治療手段,比如人痘接種的萌芽。在醫療方面,宋人不會比當時的西歐落後。

第三,宋朝不會因帝位繼承發生內戰。印加帝國快速滅亡的第三個原因是其因帝位繼承問題導致長期內戰,印加帝國一直沒有建立明確的王位繼承法規,卡帕特死後,阿塔瓦爾帕與華思卡爾長期內戰,國家元氣大傷。

宋朝並無嚴重的皇位繼承衝突,新舊權力交接相對穩定,更未因此發生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第四,宋朝有更有效、統一的管理體系。印加帝國從未建立完整統一的管理體系,而是一個複雜的混合體,至少由幾十個不同的政治集團、種族、部族構成。

宋朝是一箇中央集權國家,實行科舉,中央向地方委派官吏,進行有效的統治,內部並無割據分裂問題。

所以,宋朝不可能淪為第二個印加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