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海底撈漲價後道歉?

十七號情感站


今天,海底撈發佈道歉信:

海底撈門店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對此我們深感抱歉。自即時起,中國內地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今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標準。

早前,針對大家熱議的"血旺半份從16元漲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等漲價情況,海底撈曾回應: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

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在國家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各地出臺政策促消費拉內需的這個當口,商家的漲價很快成為了輿論的焦點,或許是處於輿論壓力,或許是管理層真的意識到了問題,價格恢復到之前的標準。

海底撈漲價確實難處,但也確實有不當

首先說說商家或是餐飲業說的“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成本及人力成本增加引起的”原因。

供應鏈方面來說:目前全國高速公路依然處於免費狀態,而且近期油價不斷下跌,再次進入5時代,運輸業目前異常繁忙,高速上大貨車流量非常大。看起來在這個供應鏈上的成本沒有增加反而應該是下降了。

再看人力成本,我們知道海底撈對員工非常不錯,也是很有情懷的一家企業,疫情檔口肯定不會壓縮人力節省成本,但是也不會額外增加人力,所以與疫情前相比人力成本沒有增加。但這個人力成本是確實客觀存在的。

再看物料成本。從國家公佈的CPI數據來看,這個價格指數是在季節性回落的,也就是物料也沒有明顯的上漲。

既然以上成本都沒有上漲,那麼怎麼會有成本增加的壓力呢?其實主要是營業額的雪崩式下降,使得原來很多的成本平攤到現在的營業額上,相應的成本就“增加”了,也非常的高了。因為我們知道目前的疫情下:

1、疫情依然存在,很多人還是非常小心,出門去聚餐吃飯的人數與之前相比還是非常少的。

2、由於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堂食雖然開放了,但是在人員和餐桌數上都有要求,不能太密集,這也影響其了原來的“翻檯率”,影響了營業收入。

3、一些商圈雖然開放,但是營業時間縮短,放流人數受限,也影響了營業收入。

當然也有額外增加的成本,那就是採買消殺用品及防護用品,包括店內使用和給員工的消毒防護用品。

漲價並不能增加客流、營業收入,相反可能雪上加霜

目前的形式下,通過漲價增加人均消費額度,從而提高整體的營業收入,看似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其實效果有限,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1、目前本身客流較少,這麼一漲價,對大家來說影響著實不小,想想人均好幾百的一頓火鍋,可能也就忍忍了,原本去能消費的客戶可能就又少了一部分。

2、對消費者而言,經營成本的概念沒有那麼清晰,但對價格非常敏感,尤其在這個時候有“乘機”漲價嫌疑,品牌受訓甚至可能會失去一部分忠實的客戶,得不償失。

3、大家口袋目前都捂的比較緊,而促進消費是目前國家帶動經濟回升的非常重要的措施,漲價大致等同於“逆勢”而行。

想辦法增加外賣可能會是更好的渠道

既然主要問題就是客流、消費,那麼以更好的形式在減少接觸前提下增加消費意願就是最重要的了。

1、繼續投放組合式火鍋外賣、零售產品。湯料、配菜、蘸醬等根據人數或是口味組合好,讓客戶選購好自己回家吃。入商場,電商等增加產品銷售渠道。

2、店內銷售、外賣同步開啟。顧客可以到店內選購後直接帶走,也可以通過其他平臺下單點餐。

3、增加外賣優惠活動,吸引客戶,積累客戶。彌補因堂食首先的客戶不足,也為之後沉澱客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