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江西人,這道“必答題”,你一定知道!

所有江西人,这道“必答题”,你一定知道!

所有江西人,这道“必答题”,你一定知道!

做好“加減法” 答好“必答題”

長江經濟帶建設 江西傾力而動

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出了要求,明確了方向。

先立個規矩

把生態修復放首位

今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宜昌考察時指出,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說不要大的發展,而是首先立個規矩,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首位,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能搞破壞性開發。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首位”的背景下,江西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始終堅持“生態立省、綠色崛起”,全面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和《江西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堅持把修復生態環境放在壓倒性位置,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工作並取得明顯成效:

大力推進沿江非法碼頭整治,一舉破解困擾沿江發展的老大難問題;

完成化工汙染專項整治行動的摸底排查,對超標排放、偷排偷放、排汙口設置不規範、自動監控設施不完善等突出問題進行了登記造冊,為全面開展整治行動奠定堅實基礎;

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安全專項檢查,檢查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130個,劃定142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由環保部督辦的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12個問題全部完成整改;

對全省入河排汙口開展全面檢查,全省入河排汙口整治工作比國家要求有所提前。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還加快實施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重大工程,主要包括:

——水汙染治理工程。比如基本完成造紙、製革、電鍍、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的清潔化改造;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5.1萬平方公里,關閉、搬遷禁養區內養殖場2.5萬個;實施清河提升行動,全面啟動劣V類水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完成25個重點工業園區和48個縣市汙水配套管網建設任務。

——水生態修復工程。比如啟動贛州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試點,實施15條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和江河源頭地區實施水土流失治理840平方公里;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新增造林142.1萬畝,封山育林100萬畝,退化林修復160萬畝,森林撫育560萬畝;啟動贛州、德興綠色礦山發展示範區建設。

——水生生物資源修復及多樣性保護。制定印發江西省水生生物經濟基本目錄和增殖放流年度實施方案,2017全省投入資金1400萬元,共放流以四大家魚為主的經濟物種3.367億尾和珍稀瀕危物種約17.9萬尾(只)。

一項項工程、一組組實實在在的數據,展現了江西的責任與擔當,折射了江西的“嚴守規矩”的高度自覺,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貢獻“江西力量”。

做好“加減法” 有所為有所不為

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經濟重心之一、活力所在。轉向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的重要特徵,也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遵循。

“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4月26日,在武漢召開的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一系列部署凸顯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

那麼,江西作為長江經濟帶上的省份之一,如何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抓謀劃。深入落實中央貫徹新理念、培育新動能的系列精神,認真對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國辦發[2017]4號),立足省情實際和產業基礎,2017年2月省委、省政府印發實施《關於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意見》。

在主攻方向上,集中力量主攻新制造經濟、新服務經濟、綠色經濟、智慧經濟、分享經濟等五大領域,做大做強航空、工業設計、全域旅遊、綠色智慧農業、物聯網等23個重點產業,促進三次產業互動融合發展,推動產業加快向中高端邁進。

——抓平臺。重點抓好三類平臺建設:一是創新創業平臺。2017年新增各類國家級創新平臺和載體68個。二是產業發展平臺。重點支持南昌“兩城一谷一基地”(即中醫藥科創城、南昌航空城,南昌“光谷”,VR產業基地)、贛州“兩城兩谷一帶”(即新能源汽車科技城、現代傢俱城,中國稀金谷、青峰藥谷,贛粵電子信息產業帶)、上饒“兩光一車”(即世界光伏城、中國光學城,江西汽車城)、吉安“吉泰走廊”電子信息產業帶等建設。三是綜合性平臺。聚焦聚力國家級贛江新區建設,相繼出臺《關於贛江新區管理體制的意見》《關於支持贛江新區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打造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吸引“四新”項目優先佈局,力爭打造中部地區培育新動能的示範區。同時,以南昌國家高新區為龍頭,聯合新餘、景德鎮、鷹潭、撫州等國家高新區,積極創建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抓項目。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載體,著力引進並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2017年,“四新”項目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在省市縣三級聯動推進開工的1060個重大項目中,“四新”項目446個,總投資4624.4億元,佔全部項目總投資的比重達55.2%。

——抓資金。多措並舉,拓寬新經濟項目融資渠道:構建產業引導基金。探索打造千億級省發展升級引導基金,目前母基金已完成募集,新興產業併購、生態循環農業、冷鏈物流產業3支子基金成功落地。

——抓機制。成立了以省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省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省貫徹新理念培育新動能領導小組,依託已有領導機構成立綠色經濟、新服務經濟、智慧經濟、科技創新四個專項小組,新增設立分享經濟、現代金融、新制造經濟三個專項小組,初步形成“1+7”的組織領導體系和工作推進機制。

江西抓住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契機,倒逼產業轉型升級,讓新動能儘快成長為“主力軍”。新動能培育做“加法”,落後產能做“減法”。

答好“必答題”

蓄“綠”水養“金”魚

發展和保護的關係,是長江經濟帶繞不開的“必答題”。

對江西而言,更需要發展。江西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指出,“發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的主要矛盾,欠發達仍然是江西的基本省情,相對落後仍然是江西的最大現實”。

發展不足是江西的主要矛盾,江西必須發展。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背景下,如何解答發展與保護這道“必答題”,考驗著“江西智慧”。

那麼,如何正確把握“不搞大開發”與發展的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開發,而是不搞破壞性開發,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習總書記的講話,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思路。

這對江西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首先,江西是個好地方,好山好水好空氣。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大自然慷慨地賜予了這方水土嫵媚青山、浩渺鄱湖,造就了詩情畫意、美不勝收的“風景這邊獨好”。可以說,“綠富美”已然成為建設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溫潤底色。

江西的生態優勢可以轉化為經濟優勢,舉例而言,江西利用生態優勢,大打旅遊牌,每年“賣風景”收入一路看漲,江西省旅遊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局部到整體、從行業到產業、從數量擴張邁向質量提升的發展階段。2017年,江西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1.36%,成為江西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伴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的起步,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將由目前的“沿海一豎”轉變為“T”型結構。在提升東部沿海發展質量的同時,內陸開發開放再次全面提速,江西作為內陸省份,也迎來了巨大的機遇,如中歐班列是長江經濟帶區域近年來貨運國際物流領域的突出亮點。目前江西有贛州、南昌、撫州、上饒、鷹潭等城市開通了中歐班列。

第三,國家實施長江大保護戰略正好給江西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為江西優化產業機構、促進產業升級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沿長江地區也是江西產業發展的重點地區,借長江大保護的東風,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新興產業,將帶動江西經濟發展。

其實,在這方面江西已經取得可喜成績,如2017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佔規上工業比重15.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1%,佔規上工業的30.9%;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長5.1%,較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較全省規上工業低4個百分點。

總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從而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積蓄更多的“綠”水,養出更多高質量的“金”魚。

所有江西人,这道“必答题”,你一定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