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歙县卖花渔村被誉为我国的“盆景之乡”?

胡胡92

在山青水秀的新安江上游南岸沟腹地中,有一个藏在深山里的千年古村落——歙县雄村镇的卖花渔村,又名洪岭村。

由于村形如鱼,村头尖尖状如鱼嘴;村腰渐宽如鱼肚;村脚房屋向两翼展开,如鱼的剪刀尾,从山上往下看村子就是条大鱼,而且村民基本上都是靠卖花为生,因而得名卖花渔村。

这个像花一样美丽的山野小村,种花历史已逾千年,是“徽派盆景”的发源地,是我国著名的盆景之乡。


现在古徽派盆景技艺已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卖花渔村也成为了中国徽州盆景第一村。

由于村子地理位置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盆景植物的生长及树桩的培育,提供了优越场所,因此村里家家户户世世代代都以种花,培制花桩,制作盆景为生。

经过盘山乡村公路进入深山里的卖花渔村,形态各异的盆景处处可见。有梅花、紫薇、杜鹃、罗汉松、桧柏、罗汉松、榔榆等,造型风格独特,尤以梅花桩景最为著名,清代龚自珍的名篇《病梅馆记》写的就是卖花渔村徽派盆景。其梅桩盆景多次在全国梅展中获金奖。“卖花渔村”因而也成了“徽派盆景”的代名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