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怎麼來的?

用戶67208634274

月球到地球的距離僅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0.25%,這便導致人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與月亮一樣大。那麼,月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它又有著什麼樣的起源呢?

有關於月球起源這一問題,天文學家給出了四種說法,即分裂說、俘獲說、同源說及碰撞說。其中,月球起源最早的假說的是分裂說。1898年,喬治·達爾文,也就是著名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倡導者達爾文的兒子,在自己所發表的《太陽系中的潮汐與類似效應》中提到:太陽系形成初期,月球原本屬於地球,但由於地球的自轉速度非常快,存在於地球上的一些物質便被甩離了地球,這些物質便形成了月球。那些物質被甩出地球后,剩下的空間便形成了大洋,也就是現在的太平洋。不過,這種學說並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很多天文學家認為,地球單單憑著自轉的速度是不可能將巨大的東西甩出去的。如果月球是地球的分離物,那麼存在於月球上面的物質 也應當與地球的物質相一致。但是通過化驗宇宙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岩石,人們發現月球上的物質與地球上的物質的成分存在著非常大的差別。因此,分裂說並不能證實月球的起源。

有些天文學家則認為月球是地球的俘獲物,這就是俘獲說。他們認為:最初的時候,月球是存在於太陽系的一顆非常小的行星。某一時刻,當其接近地球時,因無法抵擋地球的引力而成為地球的“俘房”,也正是從那時起,月球便再也沒有脫離過地球。同樣是俘獲說,還有一些天文學家認為:由於地球不停地將那些闖入自己運行軌道的物質吸引到一起,時間久了,地球吸引的東西形成了月球。

還有一些天文學家做出這樣的假想:地球與月球同屬於太陽系中的一塊浮動星雲,兩者經過了不斷的旋轉與吸積,在同一時間形成了星體。由於地球在旋轉與吸積的過程中比月球快,因而地球最終便比月球大。這就是同源說。然而,對於這一學說,另外一些天文學家通過對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岩石樣本進行化驗,發現地球遠遠沒有月球的年齡大。因此,這一學說也無法肯定月球的由來。

對以上三種學說持反對觀點的天文學家作出這樣的假想:當太陽系最初形成時,星際空間中不斷形成大量的“星子”。首先形成的“進子”僅為她球質量的14%;之後,“裡子”又經過了長時間的碰撞、吸積,合併成原始的地球。某次,較小的天體通過大約5千米/秒的速度撞到了地球,導致了地球運行的狀態發生了改變,地軸也出現了傾斜。較小的天體因為撞擊而出現了破裂,其殼與幔由於受到了熱的蒸發,使得因蒸發而膨脹的氣體通過非常大的速度帶著大量粉碎的塵埃脫離了地球。由於撞擊而脫離地球的物質通過相互吸引而形成了月球。這兩個天體隨後在不斷的演化過程中,分別形成核、幔與殼。不過,雖然這兩種天體各自進行了自我演化,但是它 們之間的距離並不遠,為兩個天體相碰提供了機會。這就是碰撞說。

雖然人們對月球的起源給出了四種學說理論,但是至今為止,沒有人能夠確定月球真正的起源,更沒有人能夠證明上述四種學說理論是完全正確的。因此,如果想揭開月球由來的面紗,還需要科學家們繼續不斷地努力。


天馬行文

有關月球如何形成至今還未有定論,基於合理地推測,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種月球形成理論:

(1)大碰撞理論

這是目前科學界最主流的月球形成理論。根據這個理論,一顆尺寸相當於火星的原行星撞擊了剛剛形成一億年的原始地球。這兩個天體發生了猛烈的正面碰撞,導致原始地球的地殼以及撞擊行星的一部分蒸發到太空中,繞著地球運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碎片的溫度逐漸降低,它們通過引力作用逐漸聚集在一起,最終形成了月球。

目前有很多證據支持這一理論,例如,地球地殼和月球岩石組成的異常相似性——月岩的成分類似於地球地殼,但唯獨缺乏鐵元素。這是因為當碰撞發生時,地球核心的鐵已經聚集在一起,所以鐵並沒有隨著碰撞而蒸發到太空中。月球缺乏鐵元素的現象也能解釋月球的平均密度低於地球。

(2)共同形成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在早期太陽系中,地球和月球通過引力作用同時獨立形成。這個理論可以解釋月球和地球成分的相似性,也能解釋月球的位置,但卻無法解釋月球的平均密度比地球更低。

(3)俘獲理論

就像火星的兩顆天然衛星一樣,月球可能在太陽系中的其他地方形成,然後在地球附近經過時被地球的引力俘獲,從而成為地球的天然衛星。儘管這個理論可以解釋月球和地球的化學成分差異,但考慮到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質量相差並非很大,地球不大可能有足夠強的引力來捕獲月球。此外,月球繞地球的運行軌道接近圓形,如果月球是被俘獲過來,其運行軌道應該呈現一個偏心率較高的橢圓形。


火星一號


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 對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論。有些科學家認為,月球是46億年前,與地球一樣是宇宙的氣體和塵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則認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從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陽神號幾次帶回的數據顯示,月球和地球的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的科學家認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範圍,因而才意外地納入地球的

軌道

。但也有人引用天體力學來反對這種說法。

一、分裂說。這是最早解釋月球起源的一種假設。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兒子喬治•達爾文就在《太陽系中的潮汐和類似效應》一文中指出,月球本來是地球的一部分,後來由於地球轉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質拋了出去,這些物質脫離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遺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現在的太平洋。這一觀點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認為,以地球的自轉速度是無法將那樣大的一塊東西拋出去的。再說,如果月球是地球拋出去的,那麼二者的

物質成分

就應該是一致的。可是通過對“阿波羅12號”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岩石樣本進行

化驗分析

,發現二者相差非常遠。

二、俘獲說。這種假設認為,月球本來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小行星,有一次,因為運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獲,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地球。還有一種接近俘獲說的觀點認為,地球不斷把進入自己

軌道

的物質吸積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積的東西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像月球這樣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沒有那麼大的力量能將它俘獲。

三、同源說。這一假設認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陽系中浮動的星雲,經過旋轉和吸積,同時形成星體。在吸積過程中,地球比月球相應要快一點,成為“哥哥”。這一假設也受到了客觀存在的挑戰。通過對“阿波羅12號”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岩石樣本進行

化驗分析

,人們發現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認為,月球年齡至少應在70億年左右。

四、大碰撞說。這一假設認為,太陽系演化早期,在星際空間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過互相碰撞、吸積而長大。星子合併形成一個原始地球,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相當於地球質量0.14倍的天體。這兩個天體在各自演化過程中,分別形成了以鐵為主的金屬核和由硅酸鹽構成的幔和殼。由於這兩個天體相距不遠,因此相遇的機會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機會,那個小的天體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劇烈的碰撞不僅改變了地球的運動狀態,使地軸傾斜,而且還使那個小的天體被撞擊破裂,硅酸鹽殼和幔受熱蒸發,膨脹的氣體以及大的速度攜帶大量粉碎了的塵埃飛離地球。這些飛離地球的物質,主要有碰撞體的幔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質,比例大致為0.85:0.15。在撞擊體破裂時與幔分離的金屬核,因受膨脹飛離的氣體所阻而減速,大約在4小時內被吸積到地球上。飛離地球的氣體和塵埃,並沒有完全脫離地球的引力控制,通過相互吸積而結合起來,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幾個分離的小月球,在逐漸吸積形成一個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Russia普京大帝



月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科學界這是一個大有爭議的問題,目前大致有三種理論.
“俘虜”理論:有些科學家認為,月球原是一顆流星,當它在宇宙空間漫無邊際飛行時,偶然進入地心引力範圍,受到地球引力的約束,因而才意外地納入了地球軌道.不過,近幾年來,有不少人引用天體力學來反對這一說法.



“分裂”理論:持這一說法的科學家認為,月球是從一片熾熱旋轉的雲狀物包圍著的地球中分裂出來的,因而月球是地球的“孩子”.然而從“阿波羅”號宇宙飛船上幾次帶回來的資料表明,月球和地球的組成成分卻是大不相同的.


“碰撞”理論:該理論認為,約45億年前,一個比火星更大的行星,以每小時4000公里的飛行速度猛然撞擊早期的地球,力度如此之大,以致這個行星的鐵質核一直撞到了我們地球的中心.碰撞結果是產生巨大爆炸,伴隨有6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地球在爆炸的衝擊下變了形,這個採取“自殺行為”的巨大天體的大部分與地球融合,只有一部分作為熾熱的蒸汽與其他碎片一道洶湧地噴射入外層空間,後來這些蒸汽冷卻下來並凝固成塵埃,塵埃與其他碎片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核,這個核後來凝聚成團,我們的鄰居——灰色的月球從此誕生了.
科學家們正藉助於新型的超級計算機來模擬宇宙空間所發生的這一奇特碰撞,以求驗證該理論.



月球來自哪裡?這是一個人們在不斷探求的問題,近年來,隨著行星演化理論的飛躍發展以及現代電腦技術的廣泛應用,又出現了一種月球起源的新學說,叫做新俘獲說.
近幾年來,科學家們以現代行星演化理論為基礎,用計算機計算了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作用於太陽、地球、月亮三者之間的力以後,得出了一種新的月球起源學說.科學家們認為,月球是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在地球的引力範圍內被地球所俘獲的;而這種現象在當時又是極為普遍的現象.這種新學說,即所謂新俘獲說.
新俘獲說與過去的舊俘獲說不同.舊說僅從地球引力來考慮月球起源;而新說是從整個太陽系行星形成過程來研究月球起源的.新說認為太陽系九大行星及若干衛星,包括月球在內,都起源於原始太陽系星雲.原始太陽系星雲是46億年前在原始太陽周圍形成的一片薄圓盤狀星雲.星雲中含有固體微粒子.大量微粒子逐漸集聚在星雲赤道平面上,形成一片很薄的固體粒子層,隨著微粒子密度的加大,自身引力也越來越強,到一定程度其穩定性便遭到破壞,粉碎成半徑為5公里左右的很多小天體,即小行星.整個太陽系起初是由約一兆個小行星構成的.無數小行星在星雲氣體中圍繞太陽旋轉,互相碰撞,逐漸凝聚成長,形成大小不同的行星.我們的地球就是這樣,大約經過一千萬年才長成現在這麼大的.

行星是在星雲氣體中成長的.地球的幼年時期周圍覆蓋著濃厚的星雲氣體,這種氣體叫做原始大氣.由於當時太陽活動特別激烈,強大的太陽風逐漸吹散原始大氣,後來包圍地球的原始大氣也逐漸稀薄,飄散掉.
月球也起源於原始太陽系星雲,與地球演化過程大體相同.月球是在地球剛到成年,原始大氣開始逸散之際飛近地球引力圈的,這樣便成了地球的俘虜。


月球進入地球引力圈後,受到很多力的作用才留在衛星軌道上繞行.俘獲月球主要有四種力,即地球引力、太陽引力、潮汐力和原始大氣的阻力.

一般來說,飛進地球引力圈的小天體,包括月球在內受到最大的力就是地球引力.然而,僅有地球引力,俘獲後的小天體軌道未呈橢圓形.地球引力加上太陽引力之後,使小天體軌道有了改變.在地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進入地球引力圈內的小天體的軌道也不完全是橢圓形的,而且飛行若干周之後必然脫離引力圈跑掉,不可能留在衛星軌道上.


但是,月球並未脫離地球引力圈跑掉,這是由於原始大氣的阻力在起作用.地球引力圈內的原始大氣阻力對飛來的月球起了急劇的制動作用,使月球失去一部分能量,軌道半徑變小,便跑不掉了.

如此說來,月球因受大氣阻力作用軌道半徑越來越小,豈不是早晚也得掉到地球上來,與地球相撞嗎?不必擔心,當月球飛進地球引力圈時,原始大氣已開始逐漸飄散,月球所受的大氣阻力越來越小,原始大氣消失後,月球所受阻力也隨之消失,因而軌道半徑沒有變小,也沒有與地球相撞.
大氣阻力消失後,還有潮汐力在起作用.在潮汐力作用下,月球公轉速度加快,離心作用強化,軌道反而向外推移.通過觀測得知,目前月球軌道半徑事實上每年大約增加3釐米.
在上述四種力的作用下,使月球在被俘後既未掉到地球上來,也沒跑到引力圈外去,始終在衛星軌道上運行,與地球長期相伴。


行星俘獲小天體是行星演化進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不僅地球這樣,太陽系其他行星也有這種現象.不少行星都各有自己的衛星,就是最好的說明.地球在形成過程中,曾有許多小天體飛到引力圈內來,其中一部分小天體直接與地球相撞,其餘大部分在繞地球飛行期間,因原始大氣強大阻力使軌道半徑變小,最後終於落到原始地球上來.地球是在不斷“吞掉”這些飛來的小天體當中成長起來的.
月球被俘獲時間比其他小天體都晚,月球是在地球凝聚末期、原始大氣逸散初期被俘的.月球被俘的最初10—100年期間,和其他小天體一樣,軌道半徑也在縮小,但原始大氣消失後,月球軌道半徑有了改變,月球后來的離心傾向使它倖存下來,免被地球“吞掉”.法國科學家F·米古納曾對月球被俘後軌道變化的趨勢作了計算,計算結果如附圖所示.從附圖上可以看出,剛被俘的月球距離地球較近,1千萬年後月球軌道半徑為地球半徑的20倍,1億年後為35倍,46億年後達到60倍,即現在的位置.
自從俘獲月球后,地球幾乎再也沒有俘獲其他小天體.因為已有月球繞地球飛行,如果再有其他小天體飛來,依據天體力學原理,不會處於穩定狀態,它不是掉到地球上來,就是飛出去,再不就是落到月球上去.所以,地球只有月球一個衛星陪伴.


俘獲現象是普遍的,整個太陽系行星都是如此,只有金星是個例外.金星的自轉速度很慢,約250天自轉一週,不可能俘獲行星,因此至今還孑然一身漫遊在天空.
新俘獲說從行星演化的整體上闡明瞭月球的起源以及被俘經過,是目前解釋月球起源問題最有權威的學說.但這一新學說還有一些尚待研究的問題,例如,沒有原始大氣阻力能否俘獲衛星?順行性衛星和逆行性衛星的被俘有何不同?等等.經過科學家們的反覆研究,人類對地球起源問題必將有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 .
原始行星與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
8月16日的《自然》雜誌上公佈了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擬月球形成過程的成果.據他們的模型,月球是在46億年前太陽誕生後不到1億年時,由一個火星大小的物體撞擊地球產生的.
這個模型的研究者卡那珀描述了這一驚心動魄的過程:一個黑暗的比地球大不到一倍半的原始行星在運行中和地球相遇,從側面給了地球一擊,使地球繞自己的軸旋轉起來,撞擊的衝擊力從地球的外層和這個無名撞擊物上撕下了部分物質,其中大約一半最後形成了月球.另一些被撕下來的物質被加熱到不可想象的程度,蒸發後膨脹 。


然而這只是目前相對而言的權威解說,月球起源之謎依然是主題,三種假說都沒有取得強有力的證據,從月球帶回的岩石標本,可據以測定月球的年齡.經分析發現,與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齡更長.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月球岩石年齡為53億歲,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億歲.有些科學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際空間形成了. 另外,還有月球環形山形成之謎、月球土壤的年歲比岩石年歲更大之謎、月球受撞擊發出巨響之謎、月球上不鏽鐵之謎、乾燥的月球上大量水氣之謎等等。


手機用戶4142248477七王

還是我說的老話,小原子大宇宙,原子內部結構和性能可說明很多宇宙之迷。地球與月球看成一個小原子,地球是核,月球是一個電子,木星系是一個較大原子,木星是核,周圍有上十個電子運行。還有土星系等類同,而太陽系則是一個更大的重原子。當然都是類似。

月球其形狀和體積來說是一個與地球等類地行星相同的有核星球,且有高溫內核。星系所有星球皆起源早期的高溫粒子氣團,就是如太陽系一開始就有多個氣團,並以在各自軌道繞轉,包括現在的月球和地球兩個氣團,而月球氣團能量質量低故被地球氣團捕獲。以後各自形成高溫內核一幔一殼一球體,


黃烈平

月球是怎麼形成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6708\\u7403\\u662f\\u600e\\u4e48\\u5f62\\u6210\\u7684.mp4\

Avril--aili

這個問題科學家都沒有統一的結論,而且人家還是基於大量的數據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不知道'。現在無非就是那幾個假說,一、俘獲說 月球從宇宙來最後進入地球引力範圍最後就被地球俘獲了。 二、說是從地球分離出去的 三、說是早期地球和一顆星球碰撞後,大部分形成地球,剩下的就是月球。反正就是一句話‘不知道’。



廬山霧

雖然不知道月球怎麼來的,但我認為人類的誕生它功不可沒。沒有月球就沒有智慧生命,一陰一陽,男人女人,月亮為陰,太陽為陽,陰陽平和而人類生。所以為什麼我們很難發現鄰居了,原來它們缺少一顆月亮陰星。陰陽不平衡,所以智慧生物很難生髮出來。。。小說裡乍說的,一隻烏龜,每天吞吐日月之精華,最後修成人身,,哈哈


雨江250497870

我現在開始相信我們就是生活在超級計算機的虛擬空間裡,我們所在的地球,太陽系,以及無邊的宇宙,沒人看的懂。很有可能我們以前學到的,看到的宇宙知識都是錯的。以人類之渺小,無法理解宇宙是怎麼回事,包括月球的來歷。不管恆星還是行星,也不管哪個星系,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誰都有自己的軌道和宿命,或新生或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