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要殺哥哥李建成?

周英九ZYJ

唐太宗李世民,閃耀在中華歷史星河裡一顆璀璨之星,光耀千古,為萬世所景仰,其文治武功,完美集於一身。

唐朝的血統是鮮卑族,由唐高祖李淵於公元608年滅隋而建立,在滅隋其間,唐太宗李世民作為三軍統帥,南征北戰,滅他舅竇建德,除王世統,為唐朝建立立下不世之戰功。

而“玄武門”之變,是中國皇權更迭中,演變最為激烈的一次,在此次事變中,李世民以其天策府(李世民的武裝機構)的力量誅殺太子李建成、四子齊王李元吉,是一次為皇權赤祼祼的搏殺,至於李世民為什麼要殺李建成,而不學清朝雍正皇帝將他的一些兄弟軟禁讓其老死呢?表面上看主要是為了和李建成爭奪皇權,同時李世在外征戰時,李建成受李元吉蠱惑,向李淵進言,排擠他的生存空間,而不得已在最終將李建民殺掉。李淵似乎在這整個事件上一點責任都沒有,歷史也鮮有記載。

而事情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唐高祖李淵才是此次事件的幕後最大推手。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封建王朝是唯皇命至上,皇帝是四海之內第一人,天之驕子,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而李淵作為唐朝的建立者,初嘗一統江山的美好滋味,當然是捨不得放棄的。而他又不得不正視兩個現實,第一是他必須冊立太子為王權的接班人,作為安撫朝臣與民眾的一個擋板,當然,這個太子不能太厲害,不得阻礙他實施權力;第二個更重要的現實是,李世民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民眾與大臣的一朝好評。李淵在思前想後,決定以李建成的勢力來打壓李世民所以李淵對李建成的誣陷或打壓,李淵都睜一眼閉一眼,但他又沒有下定決心要殺掉李世民。

矛盾就這樣形成了,日積月累,這場事變終於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爆發了,結果都知道了,那就是李世民殺掉李建成,逼李淵退位,自己當上了唐朝的一把手,成就“貞觀之治”,建立盛世唐朝。


生活滴嗒之影視娛樂

你這個問題問得可真逗!古代涉及到利益之爭的,尤其是皇位歸屬,基本上都是你死我活。普通人尚且會為了自身利益拼個你死我活,更別說皇族中人了。



說到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兄弟,如果他們父親李淵沒有成為大唐皇帝的話,或許家和萬事興也說不定,但恰就恰他們李家成了皇帝,腥風血雨就再說難免了。在隋末唐初,可以說身為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尤其是虎牢關一役,一舉消滅了王世充、竇建德等割據力量,被封為天策上將,在一定程度上和太子李建成平起平坐了。不過我並不是說李建成一無是處,在李淵起兵時,李建成立的功並不比李世民少,可是作為長子,尤其做了大唐太子後,就減少了帶兵出征的機會,因為太子就是負責幫助皇帝管理朝政的。我想李淵當時的初衷就是想讓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成為大唐的一文一武,但事與願違,一山不容二虎,而且虎牢關一役後,秦王李世民的聲望可以說高過了太子李建成,秦王府人才濟濟,隱隱中可以與太子府相抗衡。



涉及皇位之爭的事本來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不是李世民死,就是李建成死,於是李世民決定下手為強,買通了玄武門守將常何,在一天早上,在玄武門埋伏太子一黨,這就是聞名的玄武門之變。


經此大事,李淵不得不讓位於李世民,成了太上皇。而李世民也就是成為大唐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由此開創了“貞觀之治”。

至於很多人說李世民弒兄逼父,不是一個明君。不過我們始終是個局外人,是歷史的一個見證者。自古成王敗寇,歷來都是如此,以前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今後還是這樣。


青史回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李世民和李建成。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即唐太宗,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唐朝建立後,李世民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勢力,為唐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繼位。 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淵長子,唐朝開國太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哥。李淵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東招募人才,後李建成助父親李淵起兵,跟隨父親攻取霍邑,拒潼關,攻克長安,立下戰功,為大唐王朝的建立做出重要貢獻。唐朝建立後立為皇太子,協助李淵處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軍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李建成被李世民親手射殺,時年三十八歲。

其實,李建成和李世民早年兄弟感情深厚,那李世民為什麼要發動玄武門之變呢?接下來,我們就談談李世民為何殺死大哥李建成。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手握軍事大權,想做皇帝

李世民早就有稱帝的野心,從以下表現可以看出:他攻下洛陽以後,廣招人才,設立天策府、創文史館,經營個人勢力,成立以洛陽為中心的地方勢力

,完全就是一個小朝廷,要是李世民想當一個王爺,絕對不會這麼做,而且他明知道自己這麼做會招太子和皇帝的忌諱,還照做無誤,可見其野心。由於自己想做皇帝,擺在他前面最大的障礙就是太子李建成,因為只要李建成在,他就不可能當上皇帝,於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

二、兄弟矛盾,不可調節

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李建成的功勞不次於李世民之下,只是唐朝建立之後,李建成成為太子,所以大部分時間留在長安,協助李淵處理國事。由於李世民早就有奪嫡的野心,

李世民曾指使人誣告李建成謀反,想借李淵之手廢掉李建成。面對咄咄逼人的秦王李世民,李元吉曾經勸李建成,應該先下手為強,除掉李世民,但李建成念及兄弟之情,拒絕了這個建議。魏徵做為李建成的主要謀士,也曾建議他儘早除掉李世民,但建成同樣拒絕了。對此, 魏徵在“玄武門之變”後感嘆:“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

太子建成對兄弟之爭持保守態度,儘量避免骨肉相殘。但李建成為了穩固自己太子之位,逐步削弱李世民的勢力

,秦王府文臣武將多被貶黜外放。李世民眼看情勢不妙,便精心謀劃,於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清晨趁李建成李元吉進宮上朝之際,發動“玄武門之變”,親手射殺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同時遇害,建成和元吉的兒子也在政變中遇害。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如果您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


書香歷史

歷史讀多了,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句話:你不殺別人,別人就會殺你。

如果李世民不殺李建成,你李世民就會被李建成殺掉。


其實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兄弟兩還是很和睦的。李淵建立大唐之後,李建成為太子,在宮中輔佐皇帝處理國事。

李世民則為秦王,繼續在外出徵。於是在朝中就形成了兩股勢力。以太子為首的文官集團,還有就是以秦王為首的武將集團。


李建成心知在戰功以及威信上都不如李世民,於是心存忌憚。所以呢,就聯合自己的四弟李元吉一起陷害排擠李世民,想要消除對皇位繼承權的威脅。

李建成身邊的謀士魏徵(後來成了李世民的宰相)早就提醒了李建成,要及時對李世民下手,他在聚集實力,你如果不先殺了李世民,那麼他就會成為第二個楊廣。
但是李建成優柔寡斷,最後李世民由於深受文臣武將的擁護,於是率先發動了玄武門事變,殺了自己的兩位兄弟,奪得了皇位。


60秒觀世界

李世民殺哥哥李建成,無非是皇權的相爭。所謂無情最是帝王家。

在皇家自相殘殺,父殺子,子弒父,兄帝相殘的事還真不少。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因為立嫡立長的原因,李世民未被立太子,但是李世民的軍功和地位很高,並且被封為天策上將。有開府的權利。

而李建成是李淵的長子,因為立嫡立長的原因,所以李建成被李淵立為太子。

但是李世民的地位和威望都威脅到李建成。所以李建成決定除去李世民。

李世民當然不能束手待斃,同時也為了至高無上的皇權。所以就提前在玄武門設伏。發動玄武門之變。


最後殺死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淵也因此退居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是為唐太宗。從此開始了他的貞觀之治,他本人也被稱為“天可汗”。


中孚鑑

【只能是為了生存啊】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要殺哥哥李建成?

當年李淵當了皇帝,封幾個兒子李建成為晉王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因為李建成是大哥,為建立唐朝也有大功,所以被立為太子,做為皇儲。同時,功勞更大野心也大的李世民和李建成不和,最後漸漸對立。

李世民如果想當皇帝,那麼最大競爭對手是李建成,想跨過他繼位只有殺了他。

李世民如果不想當皇帝,那麼他功勞太大又不能像李元吉一樣和李建成相處,李建成上位後肯定會被殺害;李世民不想死,那麼只有先下手為強。


最後,李世民是想當皇帝的,他有野心也有實力,身邊文臣武將人才一大堆,有成事的基礎,也有當皇帝之後的實力根基。SO,他選擇了主動出去,玄武門兵變,親手射殺李建成上位。


電影新世界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李世民屬於文治武功都出類拔萃的君主,文可興邦武可定國。在皇權絞殺戰中,佔得先機,拔得頭籌,如若不爭便面臨覆滅,由古至今這類事件沒少發生,對此曾經查過一些資料,個人感覺反倒是李建成勉強算是乾淨,其他參與勢力絞殺的,不過是成王敗寇罷了,不值得同情,尤其面對皇權爭奪這種事。

李淵的許諾

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鑑》中都說,其實李淵早在晉陽起兵之前就已經許諾要立李世民為太子,但是李世民卻拒絕了。這個問題爭議很大,有人說是史料編纂者對李世民的吹捧,但我不那麼認為,我認為第一次說要給李世民太子位是真的,後兩次不好說,解釋不通很不可思議,有美化的痕跡。因為李淵確實有胡亂封賞的毛病,造成世襲爵位一大堆,我更相信是李淵出爾反爾。

我還原後的推測結果是:李淵為了讓李世民做為馬前卒征討四方應該是承諾過的,李世民不會推辭,或出於客氣推辭也有可能,但是李世民很堅定的拒絕接受,這我不信。下圖:李淵

李世民的功勞

反隋晉陽起事,是李世民向李淵建議的。唐朝得立,源頭本來就是李世民。

攻入長安滅隋是李世民。

攻破東都洛陽還是李世民。虎牢之戰尤為璀璨。先以重兵圍困洛陽,斷其糧道,後突厥、竇建德軍前來增援,鬥智鬥勇之下,竇軍大潰。李世民率軍追擊30裡,斬3000餘人,俘竇建德及其兵士5萬人。而另一路突厥軍被李淵阻擊,並不斷向洛陽增兵鞏固。

當李世民再次回到洛陽時,王世充自覺大勢已去,率部二千餘頹然請降。此為關鍵一戰,李世民居功甚偉,如果不是他力排眾議“固執己見”不會一次性取得那麼大的勝利成果,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李淵在戰略、戰術上的愚蠢也暴露出來。

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

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等等等等······下圖:王世充

玄武之變

兩股政權勢力的相互碾壓不多贅述,只講玄武之變的概況,突厥犯唐,李建成向李淵建議讓四弟李元吉率軍討伐,而李建成集團中的更丞王晊,是李世民的眼線為其收集消息,其向李世民偷偷舉報:“李建成一來是想借此控制秦王您的兵馬,二來想在昆明池設伏兵暗殺於您。” 於是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李世民在玄武門附近誅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不但如此,還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諸子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並被立為皇太子,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至此,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成功,因為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且諸子無法翻身所以帝位穩固,朝中支持他的諸多臣子雖知李世民的所作所為,但充耳不聞,默認了之,有不同意見的也無法掀起風浪,李世民在位時期的貞觀之治證明,其文治武功都很卓越,反觀李建成的格局太小,能做守成之君已屬不易,帝王的合適人選還是唐太宗李世民。


古今通史

為了爭奪皇位

唐朝算是中國封建王朝裡面最能拿的出手的了。但它也有兩大汙點,骨肉相殘的政變和廢立皇帝的太監

玄武門之變,是李唐皇室第一次宮廷政變,但可惜並不是最後一次。可以說,李世民開了個壞頭


飛鷹走馬大誰何

不殺哥哥他如何上位?且不說他和他哥哥能力誰強,古代皇家立儲本就不是看才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李建成是嫡長子,就是合法的繼承人,他不死,李世民如何上位?玄武門之變他殺了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後來又殺光了他們的兒子,連襁褓中的嬰兒都沒放過。還不是為了斬草除根,為了皇位,李世民哪還有什麼親情可說?


雜論天下

李建成是一個蠻好的大哥,李世民同樣也是一個蠻好的弟弟。



但有一大幫子厲害的人跟著李世民,雖然說李建成沒有心,他的手下人也會說:你二弟秦王威脅著你等等的話。

李世民這方也是。

最後,一對好兄弟漸漸發展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



可是李建成有天然的優勢,他是嫡長子,他是皇太子,未來大唐的皇帝。而李世民只是一個秦王,一個臣子。

因此,李世民先發制人,發動玄武門之變,之所以射殺李建成,我想,這是因為死人是不會說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