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是什么意思?

喔喔糖不会再吃先生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一句诗,是出自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意思是人生聚散,别易会难,往往就像参商二星一样难以相见。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是写故友相聚的千古名篇,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通释

挺长的,通释起来有点费劲,不过再费劲也得读透了,待我摊开八本《唐诗三百首》,一句一句的对照着来细读。

这首诗写于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诗人杜甫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经延续了三年,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乱军依然猖獗,时局动荡不安。

标题中有两个值得我们了解的知识,一,卫八,卫是姓,八是排行,唐人最重排行,往往对人只称家族里的大排行(也就是包括排行包括堂兄弟)而不称名,所以唐诗里常见董大、刘十九这样的称呼;二,处士,隐居不做官的读书人。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动,动辄,往往。参商,二星宿(音秀)名,即参(音申)星与商星,两星东西相对,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古人常用为人生不相逢的典故。又,《左传》:“高辛氏有二子:曰阏伯,曰实沈,日寻干戈。帝迁阏伯于商邱,主辰,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故参为晋星。”这句诗意为,人生聚散,别易会难,往往就像参商二星一样难以相见。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今夕复何夕,这句化用《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用上句,隐含下句意。表示惊喜,《国民阅读本·唐诗三百首》释为“想不到能有今天”,我觉得释为“今天是一个怎样的好日子啊!”较贴切。不知道今天是一个怎样的好日子啊!竟然能与老友共对一支灯烛之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苍,灰白色。人生的青春年华能有多少年啊!如今你我各自都已白发苍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访旧,探寻旧友。热中肠,中肠热的倒置,指内心激动。我一路探访旧友,多半都已经去逝,没想到还能见到你,我的内心真是非常激动。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焉知,哪知。君子,指卫八。没想到你我分别二十多年,还能再登上你家的厅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成行,形容多而长幼有序。当初你我分别的时候,你还没有取妻,转眼间,你已经儿女成行了,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怡然,谦和喜悦的样子。父执,父亲的朋友,《礼记·曲礼上》:“见父之执。”孔颖达疏:“谓执友与父同志者。”他们谦和地向父亲的朋友(我)行礼,问我从哪里来。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驱儿,一作“儿女”,差遣儿女。罗,张罗。我们的问答还没有完毕,你便迫不及待地差遣他们去张罗酒宴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韭,音九,俗作韮,韭菜。新炊,刚煮的饭。间黄粱,在白粱中掺杂黄粱。间,动词,读第四声。黄粱,黄色小米,较白粱粒大味美,但产量小。他们冒着夜雨剪来春天的韭菜,刚煮的饭里掺有美味的黄梁。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累,接连。觞,音商,古代喝酒的器具。十觞,指多杯。你说咱们能重逢真的太难了,于是一口气喝了数十杯。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故意,故旧情意。长,深长,深厚。喝了数十杯还没有醉,只因感念你我的故旧情意太深厚。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山岳,指华山,我觉得可引申为山川。世事,指时局发展与个人命运。明天,我们又将被山川分隔,分别之后,世事渺茫难测,再要相见,又不知是何日了!

赏析

清张溍(《杜诗镜铨》卷五引):全诗无句不关人情之至,情景逼真,兼顿挫之妙。

这首诗最值得赏析的地方就在于行文顿挫开合,情感真挚动人。

这首诗写重逢,却以分离起篇,“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一声浩叹,将诗人的重逢置入苍凉的背景,人生聚散本无常,再加上当时动荡的时局,故人重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情味深切,低回深婉,反复吟哦,不觉泪下。

“共此灯烛光“已经写到了重逢,但是诗人杜甫接下来并没有写重逢后的情形,而是折回来写分别后的情形,“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写分别后各自的容颜已经慢慢苍老,二十年仿佛转眼一瞬间,但岁月的痕迹已经刻在了两人的容颜上。“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分别的二十年间,故友也大半离开了人间。接下来,一句“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收束别后情形的回忆,再次提点重逢,又显示出故人重逢的内心激动情形,也开启下文对重逢后的情形的描写。

诗人杜甫的这一勾折顿挫,一方面,避免了行文的平衍散漫;另一方面,也是人情常理的体现,昔日故友,二十年后再重逢,内心自然激动难抑,首先感叹的,自然是彼此容颜的改变,再者,自然是要探询两人曾经的好友情形。

接下来,便要写故友重逢后的情形,诗人杜甫,用一句“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转入对好友现状的描写,也将诗人杜甫的情感从对别后沧桑的喟叹调适到重逢的喜悦。分别二十年,好友已经儿女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好友的儿女都谦和有礼,殷勤地问我从哪里来。

叙事之难,往往在转折收束处,诗人在这里写到了与好友儿女的问答,好友儿女问我来何方,有问必有答,再往下写,有诗人来去的日程,路上的艰辛,这样写下去,就会脱离诗旨了,但若猛然收住,又会显得突兀。

但杜甫却一句“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举重若轻,折入酒宴,一方面收束了诗人与好友儿女的问答,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了卫八急欲盛情款待久别好友的心情。

于是,卫八差遣儿女,剪春韭,煮黄梁,张罗酒席,酒席一上,两们久别重逢的好友便连饮数十觞。

时局动荡不安,人生聚散无常,岁月刀剑风霜。在这苍凉的人事背景下,这一夜的两友故友重逢,让人倍感温暖。

然而,人生总是聚少离多,最后一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又回到了诗的开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周甸《杜诗详注》注:前曰“人生”,后曰“世事”,前曰如参商“,后曰“隔山岳”,总见人生聚散不常,别易会难耳。

全诗以分离起,以重逢继,又以分别终,线索分明,中间转折顿挫,无不笔力千钧,但是,转折无不合乎情理,顿挫全是感情发力。

所以,明王嗣奭(《杜臆》卷一)评:信手写去,意尽而止,空灵宛畅,曲尽其妙。

感发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内容就是这首诗的第一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那时候就在想,一旦踏出校门,还有多少人会互相联系呢?

有的人,你有她的一切联系,但你却没什么什么理由再联系。

更尴尬的是,有时候即使是很好的朋友,坐在一起也没什么可聊的了,只好各自拿出手机,刷着一些无聊的信息。

渐渐的,人的心也越来越麻木,失去了情感冲动的能力。

不再会“惊呼热中肠”了!

也没有人可以一起“一举累十觞”了!

古代人的离别是空间距离,而现代人的离别是心理距离。

现代人一旦离别,新的世事可以瞬间将一个人填满,将过去的一切埋葬,即使再相见,也难以寻觅过去的踪影,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答者:谢小楼


谢小楼

这句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很多人都能回答,意思是人生在世,聚少离多,难以相见,就像参星和商星两个星宿一样。参、商,星宿名,一座在东,一座在西,永远不会相会。

最关键的是“动如”这个词,很多人并没有认真解读。大家可能都把这个词理解为“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动如了。静如什么,动如什么,这样的成语很多,还有静如山岳,动如波澜等等。理解为运动起来像什么什么那样迅速,就错了。

其实这个动字,不是动词,是副词,是常常、往往的意思,口语里的动不动就怎么怎么,就是这个意思。成语“动辄得咎”的动,就是此意。还有,《资治通鉴》里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动以朝廷为词”里边的动字,也是此意。是经常、总是的意思,而不是稍微一动作就如何如何的意思。

所以这句诗完整理解,就是:人生在世,聚少离多,不能相见,总是如此,就像参商二星一样,一东一西,难以相会。


墨雲龍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经常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一样此出彼没。


“人生不相见”,好理解。“动如参与商”中,“动”意思是动不动,“如”好像”,参与商,指的是“参宿”和“商宿”,参(sen)宿在西方,商宿在东方,往往是此起彼落。

这是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开头的两句话。先看一下原诗: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是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的一个春天,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身为华州参功的杜甫,竟然偶遇了年轻时代的挚友卫八。因此,一见面就发出了“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感慨。

坐在老朋友的家中,昏暗的烛光下,诗人有了沧海桑田的恍惚,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此时都已鬓发斑白了。不由得慨叹人生的短暂。



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



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卫八的儿女们彬彬有礼、亲切可爱。喝酒的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


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



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这首诗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


烟花三月09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和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参和商分别是在东西的两颗星星,这样大家就理解了吧。

这首诗大概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杜甫作华州司功时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杜甫与自己的老朋友卫八重逢,又分离。此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离乱时代的感受。 

颠沛流离之中愈显亲情和友情的珍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谁知道一别后还能否再活着相见呢。战争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让人身不由己,这句诗每次读到都显得无比的悲凉,一别经年,天涯永隔,只能道一声珍重吧。


豫见五羊

这两句话出自杜甫的诗,之前读高中的时候我还背过这首诗呢!

“参”与“商”都是天上星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在世,碰面不容易,就像天上的“参”星和“商”星动一下一样。表达的是对友情的热忱和相聚的珍惜。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啊,珍惜还在你身边的朋友,说不定就变成了朴树里的那些花儿了,散落在天涯!

所以现代科技是带来了便捷,可是也抹去了几分浪漫,这未尝不是一种遗憾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