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赏析苏轼千古宋词《蝶恋花·多情却被无情恼》?

文学妙语

这首词的背景是苏轼被贬谪到惠州时,在一个晚春时节因眼前之景写下了这首词。

第一句描写实景:杏树上满树的花朵将要全部凋零了,枝头挂着的是小小的青杏;

第二句描写环境:燕子飞来飞去的,绿绿的春水环绕着一户人家;

第三句写景:树上的柳絮在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少,普天之下怎么就找不到一处怡人的景色呢?春天都快过完了,景色依旧清冷,真是惆怅!好在啊,这个季节,应该无论哪里都有满地的青草,这也算是一种美吧!

第四句写动景:高墙之外是陆续不断地行人,而高墙之内的院落里却听得美女荡秋千时欢快的笑声,这笑声真的是感染人的心境啊,好想进去看看这美好的画面;

第五局写:墙里的笑声逐渐没了,而我自己却怎么都不能平静下来,那么好听的声音,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啊。这姑娘也真是无情,就不能多玩儿一会儿嘛,撩完别人就跑了,这算什么事儿嘛!也怪我自己真是自作多情!

整首词动静结合,也杂糅了作者自己被贬之后无法平息的心绪,总想找个寄托,找个倾诉的对象,但到头来,还是一个人,有时人还会因为自己的多情得不到回应而苦恼!


白话青史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蝶恋花·春情》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词作于何时,已不可考。据说,他在晚年被贬官岭南时,曾叫侍妾朝云唱此词。《林下词谈》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霜雪之神)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遂罢。”可以断定,这首词即使不作于惠州,也能较为代表他这一时期贬官惠州时的心情。是他政治上失意心情的真切反映。整篇的景语,实际上皆是情语,充满了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情感。


初看这首词,好象是一幕恼人的喜剧。既写了暮春残景,又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见,整个上半阕都是在伤春。这是一幅郊原春暮的画面:红花凋落,春杏初成,燕子悠飞,绿水绕舍,柳絮纷扬,芳草无垠。而“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又把缠绵悱恻的伤春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哀婉动人。下阕写的是墙外行人的单相思。秋千在墙内高荡,佳人们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怎能不使墙外行人心荡神怡,对佳人产生爱慕之情呢? 然而,“墙里佳人”并不知道墙外有一位“多情”的行人,舞罢秋千,翩然而去。结果,“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留下无尽的失恋、感叹和惆怅,烦恼倍增。


不难发现,这首词首先概括地写出了暮春的全貌:花、草、杏、柳、燕,无不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然后再描写人物的动态。在经过一番艺术审视之后,作者把描写的重点放在庄院的一角上。这段描述,可分为四层:第一层是“绿水人家”的轮廓,只一句“墙里秋千墙外道”,就把界线(一堵墙)、双方(墙内、墙外)、设置(秋千、道)勾画出来了,用笔是多么省俭。第二层点明了人物:佳人、行人。同时又描述活动:嬉玩、倾听。通过一闹一幽,把故事引向高潮。在第三层,佳人玩过之后,散去。行人惆怅,故事转趋低沉、伤感。最后一句“多情却被无情恼”,用一个“恼”字结束全词。一方多情,一方无情,托出了“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的伤感氛围,从而使词的意境更加清悠、深远。


更深一步的看,上下阕虽然一写景、一抒怀,但都是感叹春光的易逝,美景不再来,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如上阕的暮春景象的描写,实际上烘托下阕的“佳人难再得、美景不常在”,是一气贯注的。而上阕的“绿水绕人家”,则是为下阕的“墙里秋千”作准备、留铺垫的。可见,这首词的艺术构思,是多么精心,多么巧妙。作者的悲凉心情从中得到了集中的反映,真切的显现。


你喜欢苏轼哪些诗词?留言说一说。

关注【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文学妙语

本词是一首伤春之作。苏轼词作大多都豪放,不过他婉约起来也是非常高格调的,而这首就是很好的见证,且来看:

一:全词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二:白话文

花儿凋零,春天也即将结束,杏树上已经长出小小的果实。燕子在天空中飞旋,碧绿的河流围绕着人家流淌。柳絮已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但是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少女在荡着秋千,不时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但是慢慢地,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让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三:浅析

上阙: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而且观察细微:杏树上的花儿已经凋谢,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小小的青杏,从这句中可以了解到,时间已是暮春。接下来的两句,对物像燕子和绿水的描绘,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后面的“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先写柳絮飞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所以在此处和更见苏轼胸怀的旷达。

下阕:写开始人,先从荡秋千的少女写起,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作了留白。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已被感染。但是后来笑声又停止了,令人怅然若失。在这里,“佳人”即代表上阕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词人的化身。词人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然而荡秋千的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真可以说是“无情”。那“有情”又怎么理解呢?也许是作者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生涯的感慨,总之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人回味。



 综观全词,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可得知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景中又融入了情感,是一首上好的婉约词。《花草蒙拾》指出本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一号诗巷

《蝶恋花·春情》原词如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晚年被贬时所写,当时陪伴他身边的人只有王朝云,在那种境况不好的情况下,苏轼是很乐观的,这也是他能随遇而安不被政事所烦的原因。面对朝云,作者感慨良多,但对朝云千里相随而倍感欣慰,此生无憾,也就不在乎被贬至何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