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哪位科學家發明的,從事芯片研究的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嗎?

夢三多龍大

答:芯片這個稱呼給人狹義的感覺,以為只是處理器,其實稱呼集成電路更靠譜,發明者正是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工程師——傑克·基爾比。





沒錯!不是我們一貫認為的科學家,而是工程師,是大名鼎鼎的德州儀器的工程師,從事的正是集成電路的研究。和半導體相關諾貝爾獎很多,但無疑集成電路的發明,是最耀眼的。


1947年,傑克·基爾比畢業於美國伊利諾斯大學,並在一家生產電器元件的公司上班,同時對電子技術方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傑克·基爾比一邊工作,一邊繼續完成他的碩士學業。待學業完成後,傑克·基爾比轉職於德州儀器工作,在這裡,他得以全身心地投入他的愛好,併產生天才的想法——把電子設備的所有元器件放在一塊材料上製造,並相互連接形成電路。

這就是集成電路的最初想法。



傑克·基爾比一點沒耽誤,立馬著手研究,當天就把整個構想勾勒出來,並選用硅作為材料。

當他把想法告訴他的主管後,受到了高度重視;1958年,傑克·基爾比便申請了此項專利,從此,電子技術進入集成電路時代。


而CPU,代表著集成電路設計和製造的巔峰之作,其高端芯片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少數幾個大公司手裡。



四十二年後的2000年,七十七歲的傑克·基爾比,因發明集成電路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5年後,傑克·基爾比去世。



艾伯史密斯

這裡的“芯片”說的不對,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集成電路”——而所謂的集成電路的意思就是把好多個簡單的電路集成在一個很小的地方,從而讓一塊小小的芯片獲得可怕的計算能力。

一,最簡單的電路——晶體管。

有人可能實在不能理解晶體管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利用半導體材料的一些性質把開關做的很小——這就是晶體管。而對於那些對計算機稍微瞭解一點兒的人也很容易知道,開關實際上就表示0和1,所以晶體管就是計算機的基礎。

發明晶體管的人叫威廉·肖克利,這個人大概可以說是芯片業的祖師爺,於1956年因為發明了晶體管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我們經常看到的晶體管

二,把晶體管變小、集成到一起。



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800個晶體管)

但是光有晶體管還不行,因為晶體管的體積還是太大了,那麼如何把晶體管的體積做小成為了科學家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這個時候有兩個科學家站了出來,提出了把晶體管縮小、變成集成電路的看法,這兩個人就是傑克·基爾比和羅伯特·諾伊斯。



把無數個晶體管縮小的集成電路

其中傑克·基爾比是美國德州儀器的工程師,而羅伯特·諾伊斯則比較傳奇,他曾經於晶體管之父威廉·肖克利創辦的公司任職,但是因為不滿於肖克利對公司的經營水平,最終與其他七個小夥伴跳槽、成立了大名鼎鼎的仙童半導體公司——而諾伊斯本人就是“八叛逆”中的其中一個。

三,集成電路中的那些破事兒。

傑克·基爾比和羅伯特·諾伊斯兩個人和集成電路之間的事情真的是很有意思的。首先,傑克·基爾比這個人提出集成電路的概念更早一些,但是他首先提出的製造方案不是很現實;諾伊斯雖然提出集成電路的時間比較晚,但是因為路子對了,所以他獲得集成電路專利的時間要更加早一些。

這還不算完,因為諾伊斯早在1990年就因為心臟病去世了,所以在2000年諾貝爾獎委員會決定給集成電路的發明者頒發諾貝爾物理獎的時候,只有更長壽的基爾比獲得了這項無上的榮譽。


三位芯片發明者

所以,威廉·肖克利、傑克·基爾比和羅伯特·諾伊斯都可以算作是芯片的發明者,除了諾伊斯因為英年早逝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之外,剩下的兩人都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也算是歷史上的趣話了。


柳小慶

傑克 基爾比—— 集成電路之父,(集成電路和芯片只是兩種稱呼而已,一回事,別去糾結)。

並且傑克 基爾比於200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獎勵他對電子產業做出的巨大貢獻和影響。雖然這距離他發明集成電路已經過去42年之久。



傑克 基爾比因為對電子技術非常感興趣,所以大學時候選修了電子管方面的課程,不過比較悲催,在他畢業的後一年,晶體管問世了,這讓他在大學學的電子管技術都白費了。

這一過就是十年,1958年,他在德州儀器公司參加工作,可能是輕鬆的工作制度,讓他靈感突現:能否將電容、晶體管等等電子元件都安裝到一塊半導體上呢?這樣整個電路體積將會大大縮減!說幹就幹,在1958年9月12日,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成功問世。我們現在的電腦、手機等等電子產品都離不開集成電路。


從1958到2000年,因為集成電路的出現,電子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傑克 基爾比獲得諾貝爾獎,實至名歸。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曾經沒有,後來有,首先你要了解一下諾貝爾獎的初衷就不難了解他有沒有資格獲得,

實事證明,集成電路給世界人類的科技進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與速度,所以他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