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的兵器真有那么重吗?

超弦

古代常用的单人兵器没有那么重

真正的古代兵器有多重?让数据来说话。

1.越王勾践剑

这把宝剑大家都知道,制作精美,剑刃锋利,据说出土之时轻轻一挥便割破了数十张报纸。

那么它有多重呢?875克。

什么概念呢?一瓶1升的大可乐大概有1000克。越王勾践剑还没有一瓶可乐重。

2.汉代铜戈

这件铜戈上有黄金做的冒,并且配有黄金的鐏,也就是底下的那个套。

显然这么精美的兵器不会用于实战,但是青铜戈身跟实用兵器并无区别。

那么它的重量是多少呢?戈身+金冒重348克,鐏重235克。

方便面的面饼重量多在90克左右,换言之,戈身重量也就是4块方便面饼。。。

这两部分,即便再加上中间的戈柲,也就是长杆,总重量也没有多少。而且别忘了,这里边还多亏黄金增加了很多重量呢。


可能有人觉得,你说的这些都是青铜兵器,而且都是带有锋刃的。那些钢铁质地的打击型兵器肯定很重。那么我们也来看看吧。

3.宋代铁锏

锏是一种典型的打击性兵器,熟悉一点《说唐》、《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隋唐好汉秦叔宝擅长使用锏。当铠甲日益精进时,普通的刀矛难以对其造成重大破坏,此时这种打击性武器便开始流行。

这里介绍的这件铁锏很有名,它的主人,是北宋末年著名的抵抗派大臣——李纲。靖康元年金兵进犯北宋首都汴梁时,李纲曾经率领军民奋勇抵抗。

锏身为四棱式,表面有嵌金篆书“靖康元年李纲制”,由此知道它曾经是李纲所佩戴的兵器。现藏于福建博物院。

李纲锏全长96.5厘米,连同外面的鞘,总重不过是3600克。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女生用的一只小哑铃的重量。

那种动不动几十上百斤的兵器,其实是评书、演义一类的作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关公的大刀、李元霸的大锤等等,都是“重兵器”的代表。只是,这些超级沉的兵器,大多不见于正史。

第一,古代的将军主要是为了指挥战斗,并不一定需要真的上阵。第二,将军即便上阵,何必拿一个超重的武器呢?武器太重,自然会降低使用的灵活性,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并不占据优势。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明明发现了一些古代的大刀,可谓铁证凿凿,怎么能说古代没有这样的重型兵器呢?

的确,存世的浑铁大刀不少,比如下面所展示的出土实物:

再比如,明末有一个将军叫刘綎,据《明史》记载,他所用的镔铁刀重一百二十多斤,马上轮转如飞,世称“刘大刀”。

即便《明史》所载为真,也是个例而已。这种兵器并不是常用之物。明代茅元仪所著的

《武备志》明确记载:偃月刀以之操习示雄,实不可施于阵也

换句话说,这么沉的大刀是用来操练的,不用于战场。能熟练使用此种兵器杀敌的,只是极少数人。


考古军中马前卒

在冷兵器时代,兵器的分量是发挥兵器威力的重要条件

清朝有一部小说《说唐全传》,其中,演绎的隋唐各路好汉,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为什么一个比一个厉害?就因为他们的兵器一个比一个有分量。比如,书中所表的第一条好汉李元霸,手使两柄铁锤,重八百斤,排名第六的伍天锡,手使一柄混金铛,重二百多斤,这样的分量按理说也够重了,但跟李元霸交手,只一个照面他就败下阵去,简直不堪一击。唐朝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661克,八百斤的铁锤,其分量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多斤,即便是最优秀的举重选手也不可能把它举起来。这样的描述,显然是小说家姑妄言之的虚构。

那么,真实的古代兵器,究竟有多重呢?

被称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他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宰相,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二代”。秦灭了韩国后,面对国亡家破的残酷现实,年轻的张良拿出全部家财在东夷招募到一位大力士,并替这个大力士做了一个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叫他在博浪沙埋伏,伺机行刺秦始皇(《史记·留侯世家》)。秦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53克,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其分量相当于今天的60斤。

张良为什么做了这么重的一个大铁椎?原因很简单:秦始皇出行,随驾的护卫肯定不少,行刺必须在一定距离之外,如果铁椎不够分量,一是形成不了惯性,扔不到地方;二是即便扔到了地方,也成了强弩之末,失去了打击力量。虽然最终的结果,大力士把铁椎扔偏了,砸中的是秦始皇的副车,但从中也足以看出这个大铁椎的威力。

三国的曹操手下有一员大将典韦,非常勇武。他善于使用双戟和大刀,军中的战士们于是为他编了这么一句歌谣:“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表达了对他勇猛精神的赞美(《三国志·典韦传》)。三国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20克,那时候的八十斤相当于今天的三十五斤。公元197年,张绣反叛袭击曹操的营地,典韦挥动长戟左右冲杀,一叉下去,十几根矛当即被折断。兵器的分量和人的勇武精神,相得益彰!特别一提的是,张绣反叛前,曹操曾设宴款待张绣,典韦拿着一柄大斧跟在曹操后面,曹操每到人前敬酒时,典韦就举起大斧看着那个人,张绣及随从都不敢仰视。典韦所持的大斧有多重呢?史料语焉不详,但大斧的刃宽却达到一尺,其分量想必不轻,或许正因为此,张绣及随从才会望而生畏吧?

唐初有个大将叫阚棱

擅长使用大刀,有一丈长,两面都带刃。唐时的一丈相当于现在的三米。三米长的大刀,分量肯定也轻不了。阚棱不仅作战勇敢,也爱护百姓,手下的士兵有侵夺百姓的,他绝不姑息一定把这个人杀掉,即使是亲戚旧友也不放过(《旧唐书·阚棱传》)。只是不知道阚棱杀掉这些人时,用的是不是自己的这把大刀,要是的话,那肯定非常解恨。唐朝还有一个大将张兴,也使一口大刀,重十五斤,相当于今天的二十斤。安史之乱发生时,史思明攻打饶阳城池,张兴一挥刀就杀死好几个人,把攻城的贼军全都震慑住了(《新唐书·张兴传》)。不难想象,如果张兴的大刀没有分量,张兴再勇武,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五代后梁的王世荛

勇敢善战,他所用的长枪用纯铁打成,重达三十多斤(《旧五代史·王敬荛传》)。五代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596.82克,三十斤相当于现在的35斤,如此重的长*,其威力可想而知。正是靠这杆长*,王世荛赢得了不少武功。不过,王世荛一生固然靠一杆长*赢得了不少武功,但他在仕途上接连高升,可不仅仅靠的是武功,更靠的是品行。公元897年,攻打黄巢的一支部队战败,逃回时路过王世荛的属地。当时,雨雪十多天不停,这些败军又冷又饿,王世荛从淮河焚烧柴草,相连于路上,还在郡中准备了粥和干粮给他们吃,救活了很多人,他因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被推举为武宁军节度,不久后又拜任为左卫上将军。

南宋的岳云,是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的儿子

十二岁从军,屡立奇功。每次作战时,他两手各握一个铁锥,重八十斤,冲锋在前,以一当十(《宋史·岳飞传》)。南宋时的一斤等于今天的633克,八十斤的双椎,其分量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00斤。岳云之所以小小的年纪就能屡立奇功,应该与他使用的这么重的兵器不无关系。岳飞曾在《满江红》一词里这样抒发自己的抱负:“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有岳云这样如此英武的儿子以及那么多像岳云这样如此英武的岳家军子弟做辅佐,怪不得岳飞有如此的抱负;也怪不得和岳飞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对手金兀术由衷地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斌格谦

我国古代小说多有夸大之嫌,有些甚至比较离谱。例如唐朝元帅薛仁贵的方天戟,240斤重。隋朝第一的好汉李元霸,力大无穷,舞双锤,每锤重400斤。宇文成都使一条凤翅镏金镗,重280斤。不考虑使用的灵活性。就力学原理来说,与举重不同,重于自身质量的武器如能挥舞起来,恐怕会把自己也带飞出去。

像这种大锤,若是实心锤,即使能抡出去,也难及时收回。

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质量约为6750千克。孙悟空体重当在100千克以下。两者手握连接,形成的组合质量中心不在握手处,而在接近金箍棒的中间部位。孙悟空凌空挥舞金箍棒时,是平动和转动合成,孙悟空应该绕金箍棒的中部转动,对敌人不造成威胁。这也是为什么月亮绕地球转,而不是地球绕月亮转的道理。此外,孙悟空持金箍棒时,脚底对地面压力超过6吨。如果他纵身上树,无疑会压断树枝。如果他跳上屋顶,肯定会压碎房瓦以及压垮房梁。选择战场也困难。

当然,孙悟空是神仙,或许神仙的法力不受牛顿力学定律限制。我们为孙悟空的担忧是多余的。

(82斤的钢铁可没这么迷你)

冷兵器时代,单兵作战武器必须考虑灵活性,如果自己一击不中,应该立即转入下一回合,持兵器的反应动作不能比对手反击速度慢。兵器的重量越大,进攻时对敌方威胁也大,上百斤重的金属物砸下来,或刺过来,那冲击力量之大,几乎没有什么盔甲和盾牌能防御。但是,如果要求持重兵器的武士与持轻兵器的武士一样纵跳灵活,要求挥舞兵器的动作不比对手慢,即兵器的运动加速度不降低。那对于实战标准,例如我使用100斤重的兵器,面对有100斤臂力的武士使用20斤重兵器,我必须有不少于500斤的臂力和腿力,才能具备同样的灵活性。古代多是马上大将 这样武器如果十分重的话,考虑挥舞兵器的加速度负载,战马也必须具备非凡的承载能力。兵器重量相同时,长兵器的转动惯量大于短兵器,转动惯量计算与转动半径的平方成比例,兵器长一倍,转动惯量增加四倍,快速舞动兵器的必需力度按照指数增加。这样,关羽挥大刀的快速性和实战性很值得怀疑,至少近代大力士里,从没有能灵活舞动82斤大刀的。

再说关公82斤的青龙偃月刀。单就钢铁的质量来说,82斤的钢铁体积也不会小。刀身得厚成什么样,能不能用,有没有锋利度? 单就重量,在实用性上就太低了。原本几斤重的铁,砸也能把人砸死了,非得用82斤的以显示自己体力过人吗? 再说这种劈砍类的长柄大刀,本来重心就比较靠前,再这么重,砍出去的同时人没跟着“飞出去”,那收回来想必也不易,而在你用82斤的刀,砍出去还没收回来之时,别人用一两斤的刀剑早就让你扑街了~

这把剑除鞘净重5斤左右。大家自行感受下↓↓↓

更多精彩,锁定“冷兵器”;问题咨询可私信~


冷兵器

古代战争小说,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三国演义》!英雄云集,武将如云。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武将的兵器都有多重!

刘备: 双股剑, 剑长4尺, 共重约22斤。

关羽:青龙偃月刀, 长8尺, 重约82斤。

张飞:丈八点钢蛇矛, 长9尺,重约50斤。

赵云:长矛,后刘备册封赵云为虎威将军时授龙胆枪, 长9尺, 重约64斤。

马超:靛蓝钩镰枪, 长1丈1尺, 重约63斤。

黄忠;大刀,很普通的大刀, 长度重量没有记载。 但是有把大弓, 重约17斤,射程约100米。

曹操, 倚天剑, 长约5尺,重约14斤;青罡剑, 长约4尺半, 重15斤,后为赵云缴获。

典韦:铁月双戟,重约82斤。

吕布:方天画戟, 长一丈, 重约95-100斤。

孙权:古锭刀, 长5尺, 重约12斤。

是不是很惊讶?这么重的兵器,古代人是怎么拿的动的?还能用来上战场?现代人根本拿不动!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国古代,确有很多大力士,他们用的武器也确实重达百斤,但是这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根本提不起这么重的武器。《史记》记载,当年张良刺杀秦始皇时,就找到了一个能使用120斤大铁锤的人,虽然最后铁锤没有砸中秦始皇,让人惊叹。

古人的身体素质比现代人好。由于长时间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古人的臂力比现代人要强的多。

我国古人尚武精神比较强,很多人通过习武来锻炼身体,那么重的武器也是经常练习来顺手!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古代关于重量的计量单位和我们现代是完全不同的。比如秦时一斤只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二百多克,而唐时五十多斤的重量相当于我们现在二十多斤的重量。所以武器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


中华冷兵器

古代战争中,将军的兵器远没有传说中的那样沉重。

所谓的鲁智深禅杖六十二斤,关老爷的大刀八十多斤,吴三桂的大刀也八十斤,李元霸的大锤八百斤,,,这些事实有木有呢?有的有,有的就是很多人喜欢数字玩游戏了。

鲁智深的禅杖,关老爷的大刀,李元霸的大锤我们看不到,我们可以看到平西王吴三桂的大刀,真正的文物现在摆放在沈阳故宫,的确八十斤,但为啥吴三桂没带走呢,原因是这根本不是作战武器。平常训练使用的,回族兄弟们有一种武术叫做“重刀”表演,就是挥舞几下来展示男人的雄壮。

战场上两军对垒,或者将军们大战多少回合,才是作战使用的兵器。样式相同,但重量减轻了太多太多。

我们举个例子吧,刘备能够分开角力的关羽张飞,应该是力气大于其中一个,刘备的作战武器是什么?双剑。剑有多重?我想肯定不如郭大侠制作的屠龙剑或者杨过儿的玄铁剑重。三五斤,我们不妨把汉昭烈帝神化一下十倍五十斤,但,能够比关张力气大的人才使用了大约二十五斤的兵器,那别人更是无稽之谈了。。。


山昌正

反正肯定不轻,但古代的计量单位不一样,比如半斤八量。不同时代都有区别

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 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

历代斤两重量变迁简表① 年代 朝代 一两合克数 一斤合克数 前1122-前225 周 14.93 228.86 16.86(楚器) 269.8 前350-前208 秦 16.02 256.25(高奴禾石铜权) 前206-后8 西汉 15.63 250 19.44 311 16.53 264.5 9-24 新莽 13.92 222.73 15.3 244.9...

秦代(公元前221年后)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当时1斤=16两,1两=24铢,根据考古发现,当时的1斤约为现在的250克到270克之间. 在商周,人们就使用重量单位,按重量的起源说,1铢等于100粒黍的重量.铢以下还有锱,一两=4锱,1锱=6铢,另外,”垒”也是重量...


俗158545608

实战武器,单手刀剑根据类型不同,年代不同,从古至今基本在500克到1500克之间,些许个例会超出。其实排除掉几个特例武器,1500克已经是怪力武器了。

单手打砸器,基本也是以上区间,上限会不那么清晰。

单手斧类也同刀剑,多在1000克左右。

双手刀剑从800克到5000克皆有,实战重量集中在900克到3000克。

长杆类则不好说区间了,最长的六米有余,短的不过齐肩,但基本也是普遍2000克到4000克之间。

盾牌的话,这个不好说了,最重的能有十几千克,普遍还是2到5千克吧。

如果有超重型武器实物,基本都是仪仗用品和力量练习器具,不能实战。

请把古代军人当人看就好。


猎杀人贩子

1、古人打仗冷兵器时代,制造武器的冶炼技术不发达,杂质多,如果刀剑薄了,容易断裂,所以武器身体必须厚实,自然就会重。2、古代打仗,马上鏖战武器重没关系,用的多是长刀长矛,一个冲击,刀借人力,人借马力,俗话说一斤惯十斤,刀重抡起来的力道就大,面对重装重甲的敌人,只有力道大了才能劈砍破敌人护具,造成毁灭性杀伤,所以古人战场兵器在自身力气能使动的情况下专门要份量重兵器。


UFO101

古代是有武科举制度,其中一个考核,就是举重,所以很多人天天都在训練,到出战时就会用較重的武器,这样才趁手,而且拼起來杀伤力大得多,常看到历史记载和小说演义的描术,大將把敌人一刀斬于馬下,是可信的。


战塲YOK1942419

古代兵器肯定要有一定重量,太轻了就没伤害。八十斤六十斤都不是上战场所用的兵器。一般没有十几斤以上的武器没有杀伤力,六十斤太重挥不够快。能用多重自己知道。用的时候就是一轮起砸,平时也就只练这一手。矛枪就是一刺一抹平时就专练这二下。没有花架子都是实打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