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也許轉瞬即逝,沒時間喪|公開信

生命也许转瞬即逝,没时间丧|公开信

公開信( Republic of letters )是單讀的新欄目。這是一個開放的項目,我們歡迎來自不同背景、住在不同國家的作者,在這裡向彼此寫信,分享他們最近的生活、關心的議題、以及世界上重要的事。

歡迎更多朋友參與進來,你們也可以用照片、視頻等其他語言來回應,來信發送至 [email protected]

生命也许转瞬即逝,没时间丧|公开信
生命也许转瞬即逝,没时间丧|公开信

寫信人: 柏琳

現為自由撰稿人

57 :

現在是四月的尾巴,也是我辭職半年的節點。畢業以後,在類似於烏托邦的地方做一份熱愛的書評工作,學習了 7 年的語言學理論,我放棄得義無反顧,只想和有溫度的書為伍,像赫拉巴爾在《過於喧囂的孤獨》中塑造的廢紙回收站打包工漢嘉那樣,把珍貴的圖書從廢紙堆裡撿出來,把它們遞給心靈渴望得到撫摸和重塑的人們。我做文學,我渴望用文學來愛。

生命也许转瞬即逝,没时间丧|公开信

金宇澄在談自己的非虛構作品《回望》時,說到一個觀點,成為我的痛處,那感覺就好像被打了一記悶拳。面對現實,無論你如何窮盡修辭術和文字天賦,事實最真的部分也都爛在了肚子裡,那麼,文學是無力的嗎?我懵了。

我猜想,我的力不從心,就是從那個自我質疑的時刻開始的,幻覺的泡泡馬上要破了。後來,我們知道了臺灣女作家林奕含被性侵的事件,她只留給世界一個問題:文學是道德潰敗的幫兇嗎?又後來,北京“清理外來人口”,有一群被賦予了“鼠族”稱號的人幾乎一夜之間被趕到一個叫“北京站”的地方,從網友拍攝的照片裡,我們看見孩子無辜的眼睛,年輕母親無淚可流的麻木的臉,她們需要的是哪怕是一平方米的庇護,而文學藝術能做什麼?拍下照片,寫下觀點激烈的自媒體文章,在朋友圈刷屏,被 404 以後尋求其他渠道繼續接力?再後來,大學教授性侵女生的醜聞頻頻爆出,我們一邊憤怒,一邊習慣了憤怒,乃至成為一種標配情緒,個體能做什麼呢?如果文字既可以證清白,又可以掩是非。現在,並不遙遠的敘利亞民不聊生,而我們隔岸觀火,沉默無言。有網友在豆瓣上寫下狀態:是我們生來就太懦弱?還是這個世界不讓我們堅強?又有人這樣寫道:“喪”恐怕要在未來成為一種常態的社會情緒,80 後艱難地“將要‘被’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而 90 後,根本不想工作,沒有戀愛的慾望,也沒有生活的慾望。

生命也许转瞬即逝,没时间丧|公开信

我如鯁在喉。自己構建起來的幻覺堤壩在塌方,我無法面對一個出租屋被推倒的悲傷的北漂青年說,來,我們讀幾首穆旦的詩,你能振作一點。我無法對著一個遭遇性侵的女孩說,逃到文學裡去吧。我絲毫不認為被推倒的出租房和貧民區的廢墟可以成為任何藝術作品的對象,我痛恨一切悲情的展示和苦難的販賣,可我恰恰不知道文學能做什麼。難道聽憑几個詩人在小圈子裡轉發幾首阿拉伯詩歌,或者召開一個“我們這一代為什麼這麼失敗?”的作品研討會,文學就可以做什麼了嗎?

文學不能直接參與社會行動,卻有個悖論擺在我眼前:面對廢墟,是拿著紙筆從旁記錄,還是放下紙筆,抬起擔架往前走,尋找生還者?

我幾乎完全否定自己,我辭了職,想尋找更真實的生活。我猜想,從前的生活已經讓自己和生活本身隔絕得太遠,我害怕成為隔壁大爺大媽眼裡的“書呆子”,這不是說我害怕接受別人的定義和評判,而是說我害怕一旦自我塑造成某種封閉的形體,是不是意味著就此停滯,意味著喪失可能,喪失力量,喪失元氣。不,我不要自我重複,也不要偏安一隅躲在文學裡幻想外面的真實,無論何種境遇,都不要停止創造。

我重新拾起法語課,練搏擊,學開車,做飯,修浴室,換燈泡,洗床單,去菜場買菜,給一個老阿姨定期照看菜攤,給父母換保險……寫下這些流水清單時,我一點底氣也沒有,因為知道這不過是普通人的日常,我做了也沒什麼了不起,相反,我卻因為自己曾長久地忽視而該感到汗顏。

生命也许转瞬即逝,没时间丧|公开信

深夜最痛苦,靠閱讀熬過它。我十分喜愛尼采,在我看來,他想解決的問題只有一個:既然人生充滿了痛苦,既然已經看清了生存的真實狀態,我們該怎樣做才能讓它變得可以忍受?尼采有一個說法,叫“強者的悲觀”。尼采認為,強健的生命渴求痛苦,從生命本體的高度,和不可知的悲劇命運力量的抗爭,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很像存在主義對不對?不過我想說的不是這些。“強者的悲觀”,就是用強健的本體迎接註定走向虛無的宿命。“文學何為”這個糾纏我不放的問題,本身沒有答案,去寫,去讀,去生活,去傳遞。

不過我很想斗膽篡改一下尼采的概念,我渴望一種“強壯的悲觀”,相比“強者的悲觀”來說,可能這個概念更契合我周圍一片“喪”的氛圍。喪啊,不想上班,不想戀愛,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不想出門,不想和人說話,連世界也不想看。無力啊,說句真話也反覆掂量,詛咒體制又沒有勇氣離開,痛恨人情又點頭哈腰,鄙視圈子又汲汲鑽營,因為拒絕真實,而撕裂了真實。“喪”成了萬金油,成為一種可以表演和販賣的情感,“喪”成了廉價品,不再是抵禦成功學和雞湯的解毒劑,“喪”入侵了內心,我們歸罪於時代,環境,體制,出身,甚至運氣,惟獨那個自己,是可以原諒的。可事實上,哪個時代不糟糕呢?可哪個時代都有星辰,“喪”卻悄悄給我們的臉化上了犬儒的妝容。

“強壯的悲觀”,它是不是“喪”的某種解藥?我不知道。我不會妄想自己可以開解藥,尤其當我自己也是一個病人。強者是星辰,我們是地上行走的普通人,生老病死,走向虛無。可姿態實在非常重要,鍛鍊身體,收攏精神,能不能不苟延殘喘,在一片無意義的廢墟中立定站穩,強壯地迎接虛無?我猜想某種程度上,古人比我們更懂尊嚴。但古人不可追,我從市井裡尋找。面對廢墟,我選擇加入尋找生還者的隊伍,我不再願意做拿著一本書在遠處觀察的人。如果還有時間,救援完成後,我會試一試能不能記錄。但首要的,是先邁開腳步,同時不放棄尋找同道人,我眼睛開了雷達。

生命也许转瞬即逝,没时间丧|公开信

給你寫完信的幾天後,我就在貝爾格萊德啦,去多瑙河裡撿幾塊鵝卵石給你,可以做鎮紙。那個在火藥桶上生活了一個多世紀的地方,據說當地人每天最要緊的事,是抓緊時間多曬太陽多喝幾杯咖啡,生命也許轉瞬即逝,沒有時間喪。

要多笑。

柏琳

生命也许转瞬即逝,没时间丧|公开信

往期信件

生命也许转瞬即逝,没时间丧|公开信

劇照來自《百元之戀》

點擊上圖,購買全新上市的《單讀 16 · 新北京人》

生命也许转瞬即逝,没时间丧|公开信

▼▼也給你的朋友寫封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