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住养老院,你们怎么看?

云人2445

吾心安处是我家。中国传统观念对住养老院存在较大的偏见,不论是送老年人去养老院,还是老人自己要求住养老院,在正常的观念下都认为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传统的小农经济下的“安土重迁”,“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了很多老人不愿去养老院,很多子女也害怕送父母去养老院,遭受亲戚朋友邻居的白眼。因为计划经济时代只有孤老五保户才会住进养老院,而且养老院的生活质量非常低下,生活非常粗糙,传统观念和糟糕的养老院的印象导致了老年人住进养老院尽力畏惧,子女也怕背上不孝之名。

其实不论是老年人自身,还是子女何不把这个被动的过程转变成积极主动过程。

首先,当今的养老院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传统的单纯以生存为目的、简陋的针对五保户的,低端养老院已经很少了。现在某些高端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其设施和服务比老年人家里要舒服一百倍,而且各种设备一应俱全,这对于慢性病缠身的老年人而言不是遭罪而是享福。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医疗服务,每天测量血压体温,每天有医生值班查看病情,老年人可以及时掌握到自己病情,这是老年人在家庭中很难获取的。住高端养老院的前提,要么老年人自身很有钱,要么老年人子女很有钱,愿意出钱送老人去养老院。

其次,现代社会养儿并不能防老。居住空间的拓展,很多独生子女远离家乡发展,跟父母生活的城市和乡村相距十万八千里,而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环境,老年人随子女生活,要适应子女所在地的气候环境和人文社会氛围等等,这样随迁老人跟随子女异地养老的行为有各种不适应。尤其是父母身体不好,而又不愿意跟随子女居住,或者子女条件有限,不能带父母一起生活的情况下,将父母送去适宜的养老院生活,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有专人照看,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通讯设备随时了解老年人的情况,这样不仅减轻了子女的负担,而且有利于老年人病情的回复。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慢性病较多的老年人,不适宜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去养老院其实一种相对合理的选择,子女要看开,老人更要有先进的观念,不要觉得住进了养老院,子女就不管了,就被子女抛弃了,要积极乐观地去面对老年期的各种挑战,而且养老院可以交到跟自己同龄的老年朋友,有人陪聊说话解闷,这对于独居老年人而言比住在家里舒服很多。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一灯大师他妹

养老院里的老人不外两种老人:一种是政府出资供养的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一种是有儿有女个人出资供养的老人。像我们农村的五保户,他们无儿无女,在没有亲友投靠的情况下,最终住进养院,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在那里终了余生。



在上世纪计划生育时代,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那么两对夫妻只有两个孩,如果是6o后的夫妻现在面临一对夫妻供养四个老人的重担,他们的老人还在的话,也是七八十岁风烛残年,体弱多病需要细心照顾。但他们上有老人下有儿女要帮衬还要照看孙子,他们的压力山大,如果实在是照顾不了老人的话,自已出资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应该是上好的选择。



一些老人的儿女虽然多,但有的尽是些不孝之子,他们自已住着高楼大院,自己的老人却另住旧屋,有的还是危房。这样的子女既不让老人跟着自己生活,也不愿出资送到养老院,这是自私形为,导致老人有了病或灾不能及时发现,曾出现一个有后代的独居老人生病七天无人过问,邻居感觉情况异样而打开房门见老人奄奄一息,屋内状况不堪入目,这种事例不是个案,在我们农村大有人在,这无异于令其自生自灭。



还有的虽说轮番供养,但有的推诿扯皮计较得失时常惹得老人伤心落泪,与其这样受子女的眉高眼低还不如共同出资将老人送到养老院。所以能够住进养老院里老人应该是幸福的,至少是衣食无忧有人照料,生活有保障。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养老政策的制订越来越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事业越来越受重视。养老院是解决子女后顾之忧的最佳圣地,养老院也是孤雾老人共同的天堂




xw希望的田野

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养老院在解决养老问题的过程中,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



在这么几种情况下,老人会住进养老院

  • 孤寡老人,这种情况国家是不会抛弃他的,政策支持让他(她)住进养老院。
  • 独生子女,孩子和父母居住地很远,照顾不方便,接到一块居住,成本太高,而且父母身体不好,无法相互照顾,或者一位老人已经离世。
  • 多子女家庭,轮流照顾闲麻烦,共同出资,将老人送进养老院。
  • 子女愿意亲自赡养,但是老人不愿意和孩子在一块生活,自理有退休金,完全可以支付养老院费用。
有且不限于以上几种情况,老人会住进养老院。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是:1住进养老院好与不好,没有绝对的答案;2有些老人,面对孩子的无情,想住但没有条件住进养老院。



那么,住进养老院,我有以下几种看法:

第一,作为孩子,应该清楚老人的需求,如果老人强烈反对住进养老院,哪怕老两口甚至一个人居家养老,不靠其他人。那即便你出再多钱,送条件再好的养老院,老人不可能享受生活,不可能高兴。

所以,这种情况孩子就应该尽可能自己去赡养,离的远把老人接过去,住在一块不方便的租个房子。离的近,就经常回家看看。

第二“422”家庭结构,4位老人,2人都是独生子女,还有2个孩子要扶养,时间和经济方面都很受限,但是孩子是重点关注对象。你把老人送养老院,这笔开支是不小的,还需要慎重考虑。

我认为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双方的父母,轮流在家居住,即能够照顾他们养老,又能够在上班时由父母带带孩子,即便是有保姆,是不是也没有父母在的时候安心。

第三多子女,如果轮流照顾老人,闲麻烦,或者都相互推诿赡养义务。这种情况下,分情况对待。老人身体好,可以相互照顾,大家共同分担,每个月每家出生活费。到了老人身体不好了,大家一块出资送养老院。

这是很好的,大家都闲麻烦,那老人一块生活会得到好脸色吗?所以送养老院还能享受到专业服务,挺好的了。



第四孤寡老人去养老院,很好。没有别的选择,这也是最好的选择。


养老那些事

年龄大点的老人就是社会弱势群体。我爷爷曾经因家里人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也在养老院住过几年,后来大家工作安定下来就把他接回来了。老年人住养老院有利也有弊,优缺点分析:


一、住养老院的好处。

1、有专人管理,有专人服务,人多,挺热闹,饮食也健康,这样可以让子女省心老人安心。住在养老院,可以和同龄的老人一起打打牌,聊聊天,有相同的话题,而且可以互相解闷。再者,正规的养老院有专业的护士和住院医生,可以给老人较专业的护理。

2、老人的确需要尊重和孝顺,但是这也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老人年龄实在太大,自己不能照顾自己了,而孩子又都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料老人,岂不是落个不孝顺的名声?而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为三餐而忙碌,忙得脚跟都不着地,试问如果说自己忙得没有时间来照顾老人,而把老人一个人放在家里这样安全吗?相对来说,养老院有专人的照顾,有个头疼脑热的会得到很快的治疗,而且无聊的时候里面还有很多老人可以互相做伴。


二、住养老院的弊端:
1.主要就是缺少了亲情。老年人最关心的是什么?不是自己生活多么安逸,而是自己的后代如何?因此老年人最希望的是每天都能够为自己的后代尽一分力气,哪怕是对他们遇到的一些事情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或者自己曾经失败的教训,然后能够和自己的子辈孙辈在一起吃一顿饭,这些都是在养老院无法得到的。
2.虽然养老院硬件和条件设施都好,但是如果子女经常不去看望老人,老人在精神上得不到需求,说不好会因此造成心病。

漫丽莎

这是社会竞争和发展的结果。社会竞争导致子女在家的时间减少,老人无人陪护的情况增加。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新的服务领域,老人子女是否有在外地。养老陪护对方老人爱护,人人都献出一些爱。老人就会幸福。四是要求政府倡导多样化的养老形式,这是政府强力推行独生的子女政策三十年后应该做的事情。独

生子女政策的后果之一就是养老的社会化。

孝与否,重在实质孝与不孝,不在于是否老人呆在家里或者入住养老院。子女在外地工作越来越多,中国的空巢老人不断增加,养老院没有老年公寓好,老年公寓是国家点扶持单位,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老人住在自己生活的城市的老年公寓里面,可以经常看望老人,家里团聚,省了空巢老人的居家危害,还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减轻了不少负担,








1942947402姹紫嫣红

中国传统观念就是人老了一般会选择在家养老,不会去养老院养老,除非逼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家里照顾不了的老人才会选择去养老院住。说到老人去养老院到底好不好,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家庭都是双职工,夫妻双方需要照顾四位老人,精力在充沛也是有限的,所以说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是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首先说,敬老院有许多年龄相仿的老伙伴,还有比较丰富的业余活动,比起在家生活要有意思得多,因为虽然是跟子女同住,可是子女一般工作都很忙,通常没有过多的精力陪老人家,而且,老人与老人之间也有更多的话题,不存在“代沟”。敬老院一般白天晚上都有工作人员,而且有基本的医疗设备,老人如果急病发作,绝对不会因为没人发现而耽误了抢救时机。不过,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也存在许多弊端,比如,很多老人自己不愿意去,觉得是儿女嫌弃自己,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如果老人实在不愿意,千万不要勉强,别伤了老人的心,即使老人去了敬老院,做儿女的也不能从此大撒把,要经常去看望,还可以偶尔把老人接回来小住,让老人觉得我们仍然很惦记他们,这很重要!演员吴秀波就把自己母亲送到养老院了,吴秀波因为拍戏没有时间照顾母亲,当然了,吴秀波的母亲也是非常支持他工作的,自己也非常愿意为子女排忧解难,是一位明事理的母亲,随着中国老年化的到来,养老院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之地!


王哥185946533

现在上班的儿女工作压力大,教育孩子的精力也不足,生活环境竞争太激烈,没时间照顾老人是社会普遍现象。

现在我已接近老年的生活,也常考虑老了以后的生活。我们这代人赶上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的年代啊!就一个孩子要负担照顾几个老人呢?我相信他没有那个精力!老了能自理的还好!也不忍心拖累儿女,只能去养老院。

说一件我的亲身经历,老母亲八十岁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我和弟弟俩都手忙脚乱,力不从心,既要自己生活工作,又要照顾好老人,春种秋收时是真的忙,早起给老人洗漱,喂饭吃药,把老妈锁在屋里,我们一个小时左右就得回来看看,锁着不忍心,不锁又怕老人出去回不来,摔倒。那几年我和弟弟看着母亲被病折磨心痛刀绞的难受,还要精心照顾,冬天还有时间和精力,那时我就想过老了我去养老院。

去养老院一方面减轻儿女的负担,一方面老人心里也随意,减少两代人的矛盾。国外大多都不是居家养老,我感觉老了群居挺好,老人在一起聊天解闷。儿女有儿女的生活,假期可以互相陪伴。节日也可以一起庆祝。

祝愿大家晚年幸福!


高山流水28996171

谢悟空问答的邀诸。人们从出生,要经历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最后步入老年时期。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最终都会变老,人们称老爷子、老太太美称。人老会体弱多病,头发掉了,耳聋眼花、牙齿脱落、手脚不利索、丢三忘四、口齿不清,总之生活不能自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条件允许,子女就可以将年迈的父母送到养老院,请护工专业护理。当然,也可以请保姆住家照料;因为父母都有固定的退休金嘛。这样就减轻了儿女的负担,中年人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再遇上患痴呆症的父母,唯一的办法,只有送老人住进敬老院了,安度晚年余生,顺利走完艰辛人生。


MSO青青河边草



老人住养老院的心情,只会一年比一年差。

第一年进去感觉很有新鲜味,新面孔新老友,食来张口,衣来伸手(洗刷清爽,不是养老院送的新衣。)每天无忧无虑,在里面自由活动很适意。

儿女们压力大工作忙,把老人安置好后,放宽了心,过年过节领回来大家在一起热闹起天。老人节后再返养老院,日子过的好快!

大家知道,养老院不是学校里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熟后毕业,而是相反!里面的老人,有些是一年不如一年,还有些是一天不如一年。好脚好手会来养老院吗?自家有住,自己能动,根本没想到进养老院。所以在万不得意的情况下去养老院过渡,等于省掉儿女烦心事,住进养老院(托老所),差不多老人真正人生毕业的时候,也叫作孽啊!别提有多伤心。


阿一v丶

老人住养老院是好事,住养好院城乡是有差别的,在城里很多老人愿意住养老院,由其是我们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孩子长大了,双方就这么一对子女,他们也要工作,生活,看孩子,压力很大, 没有时间照顾双方的老人,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愿意住进养老院,养老院就是我们的归宿。在农村可不一样,如果谁家老人住进养老院,就会遭到别人笑话,说你不孝顺老人,不管老人了,其实这些都是封建思想在做怪,老人进养老院是享福,最安度晚年,又省去儿女的迁挂,和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