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透過中國製造看中國機械工業發展現狀

只要是與機械有關的行業都可以說是機械行業,這個分為廣義的機械行業與狹義的機械行業。

一、機床工業發展趨勢分析

視角:透過中國製造看中國機械工業發展現狀

機械行業  從產能挖掘階段進入產能擴張階段,機床工業很可能迎來一個加速發展階段。受下游多個子行業輪流推動,行業因此增長趨勢更為穩健。其中,大型、重型機床工業的發展要遠快於普通中小型機床工業。

(一)發展現狀

“十五”以來,我國機床消費連創紀錄,大陸市場機床消費總額和進口額已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成為令全矚目的機床消費大國。2006年中國大陸市場機床消費額達131.1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0%;機床進口72.4億美元,同比增長11.5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

作為一個世界上發揮重要作用的大國,我國必須從各個方面確保國家的獨立自主地位。我國機床行業產品種類齊全,可生產品種已經超過3600種,基本已經無空白領域,大部分滿足了我國裝備製造業對機床的需求。   在技術含量較高的金屬切削機床方面,機床產量連年上升,年複合增長率22%以上,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上升幅度更快,數控金切機床比例穩步增長,2001年中國數控金切機床比例只有9%,到2007年上半年已經達到了20%。由於我國目前正處於工業化初期,很多金屬加工產品要求的精度並不要求很高,加上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廉,因此低端普通機床仍然有一定的市場銷路。

(二)下游推動發展

機床是先進製造技術的載體和裝備工業的基本生產手段,是裝備製造業的基礎設備,主要應用領域是船舶、工程機械、軍工、農機、電力設備、鐵路機車、汽車等行業。在船舶、工程機械等行業的產能擴張壓力的推動之下,機床工業正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視角:透過中國製造看中國機械工業發展現狀

機械行業  從最近幾年的發展情況看,在機床工業的下游產業中,船舶、工程機械、重型機械、軍工是發展最快的行業,這些行業的企業在從產能閒置發展到滿產超產的過程中,對機床設備的更新換代和小規模添置需求帶動了機床工業穩定中速增長。當前各大造船公司、工程機械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基本都在100%以上,尤其是造船行業,手持訂單遠超當前產能,生產任務已經排到了2011年,擴大產能已成為必然,擴產必需的生產設備尤其是機床設備的需求量將迎來加速增長,其他如汽車、電力設備的需求也將維持穩定增長。

機床工業給其下游多個機械製造子行業提供產品,因此不同時期,各裝備製造子行業有繁榮,有衰退,而機床工業發展比其下游行業要相對穩健。在各個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各個子行業交替成為推動機床行業發展的主動力,機床行業將跟隨發展最快的子行業增長。目前,船舶、工程機械,重型機械、石化生產設備等重型設備是發展最快和增長前景最為明確的下游行業,汽車工業雖然整體盈利水平增長跟不上產量增長,但產銷量的增長還是比較明朗的,因此汽車工業對機床的需求仍將穩定增長。

(三)重型工業分析

重型工業發展是此輪中國經濟繁榮的主要增長點,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的重要力量,中國目前正處於重型機械、重化工業發展階段的中段,這一階段還將持續很長時間,重型機械行業發展應該快於輕型、中型機械產品的發展,相對應地其所推動的大型、重型機床行業的發展速度將遠快於中小型機床,大型、重型機床行業的發展前景被看好。

高精機床是先發優勢明顯的行業,技術與工藝非常嚴苛,每提高一步都需要很豐富的技術、工藝上的沉澱和艱苦的努力。正因為高精機床行業提高難度大,所以機床行業先進國家對本國機床企業保護的力度也比其他行業要大。高精機床是當前為數不多的西方國家對我國採取限制和禁運措施的產品。

視角:透過中國製造看中國機械工業發展現狀

據統計,目前在全球所有工業產品中,無論是小工藝品還是冰箱、電視等家電產品,亦或是飛機、輪船等,中國製造的身影已無處不在。這折射了我國以機械、汽車等為代表的裝備製造業的快速發展。沒有機械等重工業的發展,生產各類消費產品的輕工業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工具,中國也不可能成為世界工廠。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發佈的年度機械工業百強、汽車工業30強名單,大都是中國機械、汽車工業的骨幹力量。比如位列機械百強榜首的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年銷售額已突破1000億元,是全球225家最大國際承包商前50強、全球工程諮詢設計企業前100強;吉利控股是“中國汽車工業50年發展速度最快、成長最好”的企業之一;再比如入選的建設摩托、上上電纜、洛軸等企業無一不是中國機械、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這些大型企業的發展軌跡,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機械、汽車工業的發展態勢和競爭實力。

從統計數據看,裝備製造業在“中國製造”中佔有相當比重,而百強企業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代表“中國製造”。2008年度機械工業百強企業不含汽車主營業務收入總計9305.7億元,為2003年第一屆排序時3236.25億元的2.87倍,平均年增23.5%;2008年汽車工業大型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14163.3億元,為2003年5514億元的2.57倍,平均年增20.8%。這些數據反映了中國機械、汽車工業大型企業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同時,以機械、汽車等為代表的裝備製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為各類輕工業提供生產資料、促進中國製造走向世界的同時,也發揮自身的集群效應和領跑效應,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然而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中國是製造大國卻不是製造強國,是機械大國卻不是機械強國。

目前,中國機械、汽車工業總體技術自給率只有60%左右,尤其是在重大成套技術裝備及高技術產品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上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與當代一流跨國公司比較,研發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存在巨大差距。比如,中國汽車產銷已居全球第二位,但世界前10家汽車企業,中國汽車大企業竟沒有一家能夠入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表示: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每年都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對機械百強、汽車30強企業進行發佈,一方面是希望社會各界對我國機械、汽車工業的發展有一個更加清晰、全面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入選的企業能夠認清自己與世界一流企業的差距,比學趕超,帶領行業向著更高、更遠的未來前進,促進中國由“製造國”到“製造強國”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