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連咖啡關店,瑞幸持續虧損,連鎖咖啡寒冬

近些年咖啡市場吸引了資本的大量關注,根據媒體報道統計,2017年咖啡行業發生了18起融資事件,融資額動輒億元。2018年,咖啡市場的資本熱度不減。要談到近些年的咖啡賽道,氣勢洶洶的瑞幸咖啡絕對是最受關注。但最近,京師企服小編髮現,連鎖咖啡品牌們的日子卻並不好過。

視角:連咖啡關店,瑞幸持續虧損,連鎖咖啡寒冬

連咖啡關店

根據各個媒體報道,連咖啡被爆出資金鍊緊張,拖欠供應商欠款。這家以星巴克外送服務起家的互聯網咖啡品牌在中外咖啡品牌的夾擊下盡顯頹勢。有關記者從其內部獲悉,該公司2019年的發展戰略被定位為“品牌瘦身”,減少實體店投入,增加網絡營銷和外送。“由於前期發展太快,選址盲目,後期開的門店不僅沒有增加營業額,反而拖累了老店的業績,再加上人力成本的增加,前期的融資也已經基本消耗殆盡。”據瞭解,目前連咖啡在全國幾個主要佈局的城市已經開始大量關店。以北京為例,原來所有門店也就60多家,春節過後已經20多家門店沒有營業。

至於關店原因,內部人士稱,一是杯量下降。以深圳為例,原來30家左右的門店,單店日均杯量最高時達到220杯,目前不到10家店日均150杯,而上海關閉的門店,多數日均杯量不足100杯,不少甚至50杯左右;二是遲遲沒有新的融資到位,咖啡大戰中各家補貼吸走了大量流量。據此前媒體報道,連咖啡曾拖欠咖啡豆供應商貨款,面對資金鍊問題,連咖啡在當時接受有關記者採訪時沒有直接否認。

據《經濟參考報》的報道,此次連咖啡在全國關店比例達到30%至40%,其中店鋪網點佔比最高的上海目前僅有70多家門店正常運營,此前該地區門店運營數為120家。按照連咖啡如今鋪設的400家線下咖啡站點計算,此次關掉的門店至少為120家。這是連咖啡自2017年底實現盈利以來,第一次出現因盈虧不平衡而大規模關店的現象。

視角:連咖啡關店,瑞幸持續虧損,連鎖咖啡寒冬

我燒錢,我快樂

手握10億元啟動金,其後又兩輪融資4億美金的瑞幸在燒錢擴店上不遺餘力——瑞幸因此積累了超過8億的虧損,且虧損還將持續擴大。瑞幸咖啡CEO錢亞治在近期還表示,補貼仍將持續3至5年,線下擴張將繼續加速。

瘋狂速度背後暴露了成本高企、運營粗放的問題。更大的隱患是,瑞幸燒錢打下了江山,卻無法探索出明確的盈利模式。此前的高單量在補貼停止後能否維持是一個問號,若持續補貼,則需要資本不斷輸血。一旦融資不順,瑞幸的資金鍊將面臨很大考驗。

視角:連咖啡關店,瑞幸持續虧損,連鎖咖啡寒冬

連鎖咖啡行業“寒冬”?

國內連鎖咖啡行業之所以給人帶來“繁榮”的錯覺,很大程度上是瑞幸等互聯網品牌的高調發展,引起了資本對整個市場的注意,並掩蓋了行業存在的問題。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咖啡並非剛需產品,可被茶飲和功能性飲料所代替。此外,行業還存在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咖啡師培養體系混亂、管理機制不科學以及數字化程度較低等諸多問題。

除了帶來“虛高”的關注度,瑞幸還給行業帶來更大的問題。由瑞幸等打法激進的玩家發起的“惡性競爭”正在侵蝕這個本該靠產品和人才培養體系取勝的行業。曾“端著架子”的星巴克,在做外賣這件事上也不得不“入鄉隨俗”,被動參與價格戰,頻繁促銷打折,推出買二送一、免配送費、滿減等活動。但如此的競爭方式,卻是讓“資本”有了很多無用的遲疑,或從而帶偏了整個連鎖咖啡行業。

連鎖咖啡除了擴點位增加用戶外,這些新勢力都在強調要做“好喝”的咖啡,這需要強大的供應鏈和資金作為支撐。在咖啡存量市場上,咖啡用戶有一定的品牌忠誠度,如何通過口感、服務打造品牌也成為它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咖啡市場如今多樣化的競爭格局中,咖啡店、外帶咖啡面向的是大眾咖啡市場,滿足的是一些對咖啡有要求的用戶的需求,需要在產品品質、SKU、體驗等方面做得更好。只有當這些互聯網思維的連鎖咖啡企業真的做到了他們所稱的“好喝”時,或許整個市場的整合與健康發展才會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