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私信“鋰電”二字,即可領取10.99G鋰電行業精華版資料!

鋰是《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中所確立的24種戰略性礦產之一,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料,戰略地位極其重要。鋰資源的安全供應關係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儲能、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目前,我國鋰資源消費量佔全球52%,是第一大消費國,儘管我國鋰資源豐富,但供應能力較弱,對外依存度高達80%,供應體系存在安全隱患,亟需對我國鋰資源供應體系所面臨的問題和風險因素進行分析。本文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調研成果,總結並歸納出我國鋰資源供應體系,從資源來源、類型、結構等方面全面分析其發展現狀,對未來我國鋰供需格局做出趨勢性預測,識別出我國鋰資源供應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針對性政策建議,為保障我國鋰資源安全穩定供應提供參考。

一、中國鋰資源供應現狀

1.1 中國鋰資源供應結構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鋰資源消費國和第二大鋰資源國,但本土供應能力較差,現有供應體系對外依存度較高。2017年,我國鋰資源消費12.47萬t(摺合碳酸鋰當量LCE,下同),出口3.16萬t,合計15.63萬t。支撐我國鋰資源消費和出口的供應體系由國內鋰礦山開發和國外鋰資源進口兩部分構成,其中國內鋰礦開發根據資源類型又可分為國內鹽湖鋰和國內硬巖鋰兩類,其中硬巖鋰又可細分為鋰輝石和鋰雲母;國外鋰資源進口包括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鋰輝石精礦、原礦等資源和從以智利和阿根廷為代表的南美國家進口的鹽湖鋰資源(圖1)。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圖1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構成

我國現有鋰資源供應體系對外依存度極高,2017年80%的鋰資源供應依賴進口,其中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鋰輝石摺合碳酸鋰8.92萬t,佔比57%,從南美洲進口的鹽湖鋰約3.56萬t,佔比23%;國內供應總量約3.15萬t,合計佔總供應量的20%,其中國內鹽湖鋰約2.2萬t,是國內鋰資源供應的主要來源,佔總供應量的14%,國內鋰雲母的供應量約0.75萬t,佔比為5%,其餘1%為國內鋰輝石供應,供應量僅為0.2萬t(圖2)。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圖2 中國2017年鋰資源供應體系結構、供應量和佔比

1.2 中國進口鋰資源現狀

全球鋰資源和生產分佈集中在智利、阿根廷和澳大利亞三國,鋰儲量和鋰產量合計分別佔到全球的76%和90%。從資源類型上看,智利和阿根廷主要為鹽湖鋰,兩國儲量和產量合計分別佔全球的59%和46%;澳大利亞則主要為鋰輝石,儲量和產量分別佔到全球的17%和44%(圖3)。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圖3 2017年全球鋰儲量和產量分佈

智利、阿根廷和澳大利亞本國鋰資源消費量較少,所生產的鋰資源主要用於出口,是全球最主要的鋰資源出口國。由於資源類型不同,所出口的產品也有差異。根據聯合國UNComtrade數據庫統計,智利和阿根廷主要出口碳酸鋰等鋰鹽,2016年碳酸鋰出口量佔全球鋰鹽出口的81%,澳大利亞則主要出口鋰輝石精礦和原礦,是全球唯一的鋰輝石鋰礦出口國。

中國是全球鋰資源進口第一大國,碳酸鋰進口占全球的21%,主要來自智利和阿根廷,佔碳酸鋰產品進口總量的89%;中國鋰輝石精礦和原礦進口幾乎佔全球貿易量100%,全部來自澳大利亞,用於國內鋰鹽的加工。2017年中國鋰資源進口總量17.46萬t,從貿易產品看,各類鋰鹽產品合計3.56萬t,鋰輝石精礦和原礦13.9萬t,從南美洲進口的鋰鹽全部用於國內消費或加工後出口,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鋰輝石摺合碳酸鋰有8.92萬t進入到當年的國內的消費和出口,其餘5.02萬t則被企業作為庫存備料使用(表1)。

表1 2017年中國進口鋰資源分類統計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目前,國外鹽湖鋰資源的開發主要集中在智利和阿根廷兩個國家,由智利化學礦業有限公司(SQM)、美國雅寶公司(ALB)、美國富美實公司(FMC)和澳大利亞奧羅科布公司(Orocobre)四家企業壟斷,供應全球鋰鹽市場消費。國外硬巖鋰開發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西部地區,所生產的鋰輝石精礦和原礦產品全部出口到中國,其中澳大利亞泰利森公司(Talison)在Greenbushes鋰輝石礦山開發項目產量最大,是國際硬巖鋰的主要供應商,此外銀河資源(Galaxy Resources)公司在MtCattlin的項目於2017年投產,皮爾巴拉(Pilbara)公司在Pilgangoora的項目也已於2018年開始投產。中國企業參與了大量澳大利亞硬巖鋰開發項目的投資,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控制了Talison 51%的股權,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參與了Galaxy Resources和Pilbara的項目,同時,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積極佈局南美鹽湖開發,2018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鋰業巨頭智利SQM公司約26%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表2),但由於國外鹽湖鋰生產壟斷程度較高,我國企業在南美洲的投資活動較少。

表2 國外鋰資源開發情況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1.3 國內鋰資源供應現狀

中國鋰資源較為豐富,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簡稱“USGS”)統計,中國鋰儲量全球第二,佔總量的20%,是全球少有的鹽湖鋰、鋰輝石和鋰雲母等三類資源都有分佈的國家。鹽湖鋰資源儲量佔比全國總量的70%,以鋰輝石和鋰雲母為代表的硬巖鋰約佔30%。我國鋰資源分佈較為集中,鹽湖鋰資源主要分佈在青海和西藏,鋰輝石礦主要分佈在四川,鋰雲母礦主要分佈在江西。

我國鋰資源供應由鹽湖鋰、鋰雲母和鋰輝石三部分構成,2017年我國各類型鋰資源生產量總計約3.15萬t,其中鹽湖鋰供應量佔70%,鋰雲母佔24%,來自鋰鋰輝石的供應較小,僅佔6%。鹽湖鋰資源開發集中在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東臺吉乃爾和西臺吉乃爾三個鹽湖,合計產量達2萬t,佔我國本土鋰資源產量的63.5%,西藏也有少量鹽湖鋰資源開發,產量約為0.2萬t;硬質巖鋰方面,鋰雲母集中在江西宜春,產量約0.75萬t,鋰輝石開發量較小,僅有0.2萬t(圖4,表3)。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圖4 2017年中國本土鋰資源供應結構及佔比

表3 中國鋰資源開發資源類型、產量和相關企業信息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二、中國需求和國內外供應趨勢分析

2.1 國內鋰資源需求趨勢分析

2017年我國鋰資源消費12.47萬t,集中於電池、玻璃陶瓷、醫藥、潤滑脂等幾個部門,其中電池消費量最大,佔比高達61%;其次是玻璃陶瓷,佔消費總量的12%;醫藥、潤滑脂、催化劑、燃料和吸附劑等部門也有一定的消費量,佔比均在10%以下(圖5)。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圖5 2017年中國鋰消費結構

鋰資源的消費結構正在發生快速變化,由於在電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消費歷史較短,很難建立起需求與宏觀國民經濟指標之間的統計關係,針對鋰資源用途少、消費領域集中的特點,更加適合採用部門需求預測法。本研究採用該方法對我國2025年鋰資源需求趨勢進行分析和預測,由於電池是拉動需求增長的主導因素(表4),將其細分為:新能源汽車、3C電子類產品(手機、通信和消費電子產品)、儲能和其他電池等4個領域;而其他領域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增速較為緩慢,本研究中不做細分,整合為一個領域進行分析。本研究將基於2017年的消費結構,並根據各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增速預判,對我國未來鋰資源需求進行預測。

表4 2014~2017年中國電池和其他領域

鋰消費和複合增長率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2.1.1 電池領域未來需求預測

電池領域是目前我國鋰消費第一大部門,主要指鋰離子電池,消費領域可細分為新能源汽車、3C電子類產品、儲能和其他四個領域(圖6),其中新能源汽車和3C電子類產品的佔比最高,分別為39%和37%,儲能也有一定消費量,佔比約為6%,剩餘18%主要應用於電動自行車、移動電源、企業庫存等其他部門。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圖6 2017年中國鋰離子電池消費結構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79.4萬輛,根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和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將分別達到200萬輛和700萬輛,在規劃情景下,以2017年為基準,2018~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1.2%,以此作為未來新能源汽車領域鋰資源需求的增速。

目前,儘管3C電子類產品佔電池消費的比例高達37%,但產品需求日漸飽和,增速趨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達到25 289.37萬臺的歷史最高產量後,筆記本計算機產量開始持續下降,在2017年產量有所反彈,增速僅為4.5%;手機產量在2013年後增速開始減緩,2015~2017年產量年均增速僅為2.4%(圖7)。未來隨著可穿戴設備等技術的發展還可能形成新的增長點,但市場擴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綜合考慮之下,本研究認為2018~2025年3C電子類產品的鋰資源需求年均增速將保持3%左右。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圖7 2007~2017年中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產量變化

儲能電池發展潛力較大,但目前處於產業發展的初期,受技術、政策的影響未來發展速度還有諸多不確定性,2017年儲能鋰電產量同比增長11.5%,隨著儲能技術的不斷進步,預計2018~2025年,我國儲能鋰資源需求年均增長率為15%。其他部門涉及到多個消費領域,情況比較複雜,由於沒有明顯的快速增長點,本研究中將鋰資源需求年均增長率設定為5%。

2.1.2 其他領域需求預測

其他領域主要包括玻璃陶瓷、醫藥、潤滑脂、燃料、吸附劑和催化劑等,2017年合計佔我國鋰資源消費的39%。這幾個領域的鋰消費量從2014~2017年曆史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2%(表4),未來這幾個行業中不存在較強的增長動力,會呈現穩定、平緩增長態勢,在本研究中,將這些領域的鋰資源需求年均增長率設定為10%。

2.1.3 需求預測結果

根據2017年中國各領域鋰資源消費和以上分析所確定的各領域未來增速,形成對中國2025年鋰資源需求的預測參考情形值。由於未來需求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影響因素,在參考情形值基礎上設置±15%的波動值,形成高情形、參考情形、低情形三種預測結果,在三種情形下,我國2025年鋰資源需求量將分別達到49.89萬t、43.38萬t和36.87萬t(表5,圖8)。

表5 中國2017年鋰消費結構和2025年需求預測結果對比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圖8 中國未來鋰資源需求預測

參考情形下,2017~2025年我國鋰資源需求中電池領域佔比將由61%增加到76%,其中動力電池需求增速最快,將由24%增加到60%,除電池以外的其他領域將由39%下降到24%(圖9)。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圖9 2017~2025年參考情形下中國鋰資源需求結構變化

2.2 國內鋰資源供應能力趨勢分析

目前,青海鹽湖鋰是我國鋰資源供應的主要來源,2017年各鹽湖開發企業已建成3萬t的產能,但由於鎂鋰比值高,分離困難,各鹽湖鋰開發企業長期不達產。根據筆者實地調研,2017年,我國青海鹽湖鎂鋰分離技術取得了一定突破,各企業總產量達到2萬t,青海鹽湖主要由青海鹽湖佛照藍科鋰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鋰業有限公司和青海中信國安鋰業發展有限公司三家企業開發,青海鹽湖佛照藍科鋰業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十三五”期間“1+2+3”的產能擴張戰略,即在現有的1萬t產能基礎上分階段增加5萬t產能,青海鋰業有限公司將在1萬t產能基礎上擴張2萬t,青海中信國安鋰業發展有限公司也制定了3萬t產能擴張計劃,加上五礦鹽湖有限公司等在一里坪鹽湖的開發項目,到2025年青海各鹽湖的供應能力有望達到15萬t。

2017年,西藏各鹽湖鋰產量在0.2萬t左右,受制於氣候、海拔、企業管理等因素限制,儘管西藏鹽湖品質較好,但短期內產量增長較為緩慢,預計2025年西藏各鹽湖鋰的供應能力在1萬t左右。目前,江西的鋰雲母提鋰產量約為0.75萬t,作為鉭鈮伴生礦產,鋰雲母的產能擴張受到鈮鉭開發的限制,且開發成本較高,產能擴張也較為有限,預計在2025年能力擴張一倍達到1.5萬t。四川的鋰輝石礦產的產量目前在0.2萬t左右,由於突出的民族矛盾、環保、氣候等綜合因素,到2025年供應能力依然有限,預計為0.5萬t。

綜上所述,預計到2025年,我國的鋰資源本土供應量將達到18萬t,其中83%來自青海柴達木盆地鹽湖鋰資源開發,8%來自江西鋰雲母資源,而西藏鹽湖鋰和四川鋰輝石資源的供應能力未能有較大幅度提高。

2.3 國外鋰資源供應能力趨勢分析

由於鋰資源需求的快速上升,國外鋰資源開發企業紛紛制定了擴產計劃,根據全球主要鋰資源供應企業所制定的產能規劃方案,到2020年國外鋰資源供應能力將達到43.8萬t,較2017年將增加64%,年均複合增長率18%,增長較為快速(表6)。本研究預測到2020年我國鋰資源需求將達到21萬t,若按照2017年52%的全球佔比,那麼全球的鋰資源需求總量約40.4萬t,因此國外鋰資源供應能力較高。近年來全球掀起了鋰礦找礦勘查的熱潮,在智利馬西澳、加拿大魁北克、非洲馬裡等地又發現了一批大型礦床,逐步形成供應能力後,全球鋰資源供應能力將進一步提高。

表6 海外鋰資源供應能力分析

中國鋰資源供應體系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

到2020年全球海外鋰資源供應體系中有將近50%來自澳大利亞的鋰輝石項目開發,由於中國企業已經在澳大利亞進行大量投資和佈局,在市場價格不產生較大下降的情況下,這部分資源將繼續形成對我國鋰資源的有效供應。

三、我國鋰資源供應存在的問題

3.1 我國鋰資源總量大,但供應能力弱、開發成本高

我國鋰儲量全球第二,但整體上鹽湖鋰資源品質和外部開發條件較差,導致開發難度大、成本高,供應能力較弱。青海柴達木盆地是我國鋰資源量最豐富的地區,但青海鹽湖鋰資源品位偏低、鎂鋰比值高,分離難度大。察爾汗鹽湖鋰資源儲量佔到我國鹽湖鋰的40%,但其鋰品位較低,氯化鋰品位僅為96.4 mg/L,鎂鋰比值也高達500以上,而南美優質鹽湖阿塔卡瑪等鹽湖氯化鋰平均品位在6 000 mg/L以上,鎂鋰比僅為6.4,氯化鋰品位低約60倍,而鎂鋰比高近80倍,導致我國青海鹽湖鋰資源的開發平均成本為4萬元/t,為南美優質鹽湖的兩倍。西藏鹽湖的鎂鋰比低、品質好但受高海拔、交通運輸條件和企業管理差等因素影響,開發規模受限。

我國硬巖型鋰資源中,鋰輝石礦主要分佈在四川西部地區,海拔高、基礎設施差、民族問題複雜,開發受到很大限制,目前除少量開採外,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鋰雲母礦主要分佈在江西宜春地區,但鋰雲母礦成分較鋰輝石複雜,提鋰成本較高,而且鋰雲母主要從鈮鉭礦尾礦回收利用,產能擴張也會受到鈮鉭等資源開發規模的限制。目前,國內進口澳大利亞鋰輝石在國內提鋰成本高達5.8萬元/t,利用國內的鋰雲母提鋰成本接近10萬元/t,成本遠高於鹽湖提鋰。

3.2 我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高,並將長期存在

2017年我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達80%,未來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鋰資源的需求會持續快速上升,而我國本土鋰資源供應能力較弱,供需缺口將長期存在。在參考情形下,預測到2025年我國鋰資源需求將達到43.38萬t,而本土供應能力僅為18萬t,缺口達到25.38萬t,需求對外依存度達到58.5%,如果考慮到我國鋰鹽加工產業還需要一定的資源進行加工後出口,那麼我國鋰資源的供應形勢將更加嚴峻。

3.3 我國海外鋰資源投資佈局和供應存在結構性失衡,過度集中於高成本區,抵禦價格波動風險能力較差

全球的鋰資源供應能力較高,但我國海外鋰資源投資佈局和供應存在結構性失衡的問題。為彌補國內供應缺口,包括天齊鋰業、贛峰鋰業等十多家企業紛紛到海外進行鋰礦資源開發和佈局,供應我國鋰資源需求,但海外鋰礦投資過度集中於澳大利亞的鋰輝石資源,2017年我國進口鋰資源中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鋰輝石原礦和精礦佔總進口量的80%,從智利和阿根廷進口的鹽湖鋰產品僅佔20%,所進口澳大利亞鋰輝石礦產主要來自我國企業在澳大利亞的投資項目。鋰輝石礦開發成本較鹽湖鋰平均高出1.4倍,抵禦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差,一旦鋰資源價格出現較大下降,將直接威脅我國在澳大利亞鋰礦投資項目運行,進而威脅到我國鋰資源安全供應。

四、結論和政策建議

4.1 結論

1)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由國內鹽湖鋰、國內鋰雲母、國內鋰輝石、南美鹽湖鋰、澳大利亞鋰輝石為代表的國內外鋰資源供應體系,海外鋰資源供應以澳大利亞鋰輝石供應為主,國內鋰資源供應主要來自青海鹽湖鋰資源開發。

2)現有鋰資源供應體系中國內供應能力弱,對外依存度高。我國是全球第一大鋰資源消費國,國內鋰資源豐富,儲量佔全球20%,居第二位,但供應能力弱,2017年國內鋰資源產量僅為3.15萬t,而國內消費和出口共計15.63萬t,80%的資源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極高。

3)國外鋰資源供應存在結構性失調,抵抗價格波動能力弱,存在供應風險和隱患。我國鋰資源海外佈局和供應主要來自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高成本產區,一旦鋰價格出現較大下滑,將對我國海外鋰投資項目和鋰資源供應帶來威脅。

4)我國鋰資源需求還將持續增加,缺口長期存在。預測到2025年,與國內43.38萬t需求相比,本土供應僅為18萬t,還有25.38萬t的缺口,不考慮出口所需的鋰資源,需求的對外依存度高達58.5%,供應形勢不容樂觀。

4.2 政策建議

1)加強鋰資源勘查工作,摸清家底。資源是保障安全穩定供應的基礎,建議在進一步鞏固和加強現有鋰資源勘查和找礦工作的同時,要積極推進新型鋰資源勘查和評價工作,摸清我國鋰資源家底,提高本土鋰資源供應能力和保障程度。

2)多種措施並舉,提高我國本土鋰資源供應能力。建議通過補貼、財稅等資金激勵機制和國家專項科研基金等措施促進青海鹽湖鋰開發企業進行鎂鋰分離等關鍵技術的研發,降低我國鹽湖鋰開發成本;地方政府應積極協調四川鋰輝石開發企業與當地群眾的矛盾,改善開發環境,推進我國鋰輝石項目開發進度;加強對二次鋰資源的回收體系建設,提高二次資源利用率。

3)加強對南美洲優質鋰資源的佈局和開發,構建合理的海外鋰資源供應體系。國家應建立海外鋰礦開發投資指導目錄,積極引導企業在南美洲優質鋰資源區的佈局和開發,降低海外鋰資源投資過度集中於澳大利亞等高成本區所可能帶來的市場風險,構建合理的海外鋰資源供應體系。


私信“鋰電”二字,即可領取10.99G鋰電行業精華版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