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C919大飞机放到了上海研发,而没有放到技术能力更为强大的西安?

大唐神都

这个问题再为简单不过了,分析下负责C919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股本结构就知道。

2008年,中国商飞在上海挂牌成立,其股东组成如下:国务院国资委持股32%;上海市政府持股26%;其他就是中航工业,宝钢、中铝、中化等股东。

看看这个股权组成,上海是第二大股东,放在上海无可厚非。

当然,随着大飞机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商飞的二级单位肯定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必然会在其他省份开枝散叶。


老秦来煮历史百味

是啊!当年商飞落户上海,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通常认为“一定是西安”,但是最后的决定却是上海。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西安的研发与制造能力要强很多。如果完全放在西安,根本不会牵扯“机头”“机身”“机尾”由不同公司分段制造,在上海进行组装的问题。以西安的研发制造能力,最多也就是买个发动机。


还好,西安完美的保留住了“运20”大型运输机项目!虽然两个项目是同时立项的,但是“运20”已经服役,这也恰恰说明“西安的大飞机制造能力”是全国最强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网上的许多论坛里,有许多人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列举了很多数字来证明西安的研发制造能力是唯一的首选。大家认为:如果放在西安,研发与制造能力的成本会低很多。同时,研发的速度也要快很多。“中国的西雅图”这个名号,西安不是白来的!



归根到底,可能是因为怕“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产生的战略性决定!这些不是我们小百姓该操心的事情!

好消息就是:C919即将飞到西安来通过国考。全国所有的飞机,只有在西安飞过以后,才能算是通过国考!


大唐神都

有幸当年上过运十——虽然只是在地面的。

也做过麦道90的平尾,对大飞机和二十年前中国航空工业还是知道一点的,既然有问,就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聊聊自己知道的大飞机历史及部分下马原因。

Y10是大家孰知的首例国产民用大飞机,这个大家清楚,是上飞牵头搞的,中国的情况是这样:牵头的不一定各分系统都要生产,各厂都差不多,包括西飞、陕飞也一样,这里有专业问题,有利益问题,比较复杂。后来运十的情况大家都清楚——黄了,原因众说纷纭,都有些道理,台面上的理由是千多万的试飞经费没人出,飞不下去,所以黄了。也有说是领导不喜欢,不支持就黄了……

以前办公室有些“运十老人”,当然有他们的牢骚,焦点是不管运十怎样,捡起来不易,扔了就什么都没了,项目要保留……。但大家看看乌克兰、俄罗斯的航空航天工业,垃圾堆里随便一件东西对很多国家来说还不都是宝贝?广大的从业人员,甚至是普通人都知道这是很……的事,可又能怎样?所以,像这些高、精、尖的东西,不是你想拿就拿得了的,一个国家,得把基本问题解决了,才能谈这些,空中楼阁总是要塌下来的,很简单,九十年代时还是领三四百的工资,除了吃饭钱基本没了,人咋留?没人,也只能做做补偿贸易,做开发是烧大钱的玩意,烧了能不能出飞机还不好说,所以才有: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之说。

补偿贸易的目的还不完全是为了赚点小钱,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要航空工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航空工业脱胎于苏联,以后改进极少,傻大黑粗,抗造耐用是其特色,我们保留了这些特性,至少在上世纪末以前没啥改变,看我们飞机全身密密麻麻的突铆钉头就明白。西方国家的高端制造确实比我们好太多,“补贸”就是说我们买你的飞机,但没那么多外汇,我给你做这配套赚些加工费,这是由头,既然要给你加工,就要图纸,材料,工艺,管理……直到最后FAA的一套东西,估计高层的想法是把基础打牢,有钱了再搞也不迟,事实也应该如此,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说西飞技术好,也没啥说服力。几十年西飞做过最大的飞机也就运七,新舟60等,在支线飞机里都是小号的,陕飞的运八运九算大了,和麦道82还是没得比。再者,一个运七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做、在改,还是哪个样,也不知道“技术高”从何谈起,真正看看他们干活你就知道,真……

当然,现在有运二十,但………………其中的秘密不足为外人道。

新世纪后,要做大飞机,是一件颇难办的事情,其实二十年前全世界都不知道中国有今天,所以,要做一件几十年后才有效益的事情,谁也没多大把握,回到当时的环境,有比上海更合适做商飞这件事情的地方吗?西飞敢扛这面旗,西安、陕西敢吗?我看未必,所以,现在讨论这事情就是马后炮,没意思。


海底核电站

这是两个系统的问题,一个是军机系统,一个民机系统,这是两种研发和生产系统,而且以中国的目前的状态不太容易融合。

刚好去过军机和民机组装车间,我去军机的线上的时候,陪我的领导告诉我,军机的螺丝钉是拧紧了就行,军机对于战时的要求,大多数部件有很高的战伤损坏冗余。而民机那里,追求的舒适度与经济性,对产品的精确性要求极高,一颗螺钉都有规定的旋转次数,精确到几圈又几分之一。

这是两种制造流程和系统,让西安这个做军机的流程和研发系统,去做高精密度的民机,那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要在研发、生产等流程上打破原有的制度,代价和时间成本都很大。

而上海一直都有着民机的系统与流程,还有着曾经的研发经验。你让上海做军机肯定不如西安的耐操,因为军机系统不是上海擅长的,所以运20这么牛逼的项目,宁肯放在西安也不去上海是一个道理。民机落户上海根本就是水到渠成,这是市场化的最优选择。

而且大飞机是个商品,不是军品,只有放在最会做生意的城市里面,才会做出最好看的成绩。让军企去做民企的服务,那是根本做不到的。波音和空客的售后服务是精细无比的。西安长期的军企的作风,面对这样一个需要全面商业化的大项目,那是力不从心的。

最最关键的是,大飞机是一个全球化采购的一个产品,供应链上的很多供应商恰巧也是欧美重要的军事设备供应商,直到今天,巴统在对中国的军事封锁名单依然在增加,作为军方背景出现的西安,估计每一次普普通通的采购,甚至螺丝钉,都会面对巴统的阻挠。

而且面对这种国际化的大合作,西安的经验照比八十年代就开始与麦道深入合作的上海,那是差了不止一点。

无论从技术还是商业,还是对于局势的把握,上海就是最优选择。


关之檀

虽然西飞和陕飞在研发大型飞机方面有经验,如果单纯的是为了研发某型飞机,放在西安肯定是最好的选择,西飞研发了飞豹和轰六系列还有运7及其商业型号新舟600/700系列。陕飞研发制造了中国目前主力运输机种~运8/9系列。

从以上条件来说,陕西作为中国大型客机的研发制造基地是最为合适的。但是结果却是大型商业飞机研发制造基地选择了上海。其实也不奇怪,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为繁华城市,而商业飞机因为要跨级的领域和后期商业飞行国家的多样性。制造飞机所需要的零部件选择上都有着严格的商业标准及流程。而上海作为大都市,在国内外文化经济交流上相比较内陆城市西安有着更为方便快捷的选择。

民用飞机也就是商业飞机,在制造研发上首要条件就是要符合商业规划标准,当然在零部件的采购上也要符合商业全球化标准。将商用飞机研发制造基地选址在上海从商业角度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且符合商业全球化标准的实施。

而且再加之中国军用大型运输机的急需研发更为重要,虽然陕飞在中型运输机研发制造领域更有经验可循,但是运8/9毕竟是前苏联时期的安12仿制品,设计老套根本不符合商业标准。而剩下的西飞虽然从来没有研发制造过大型飞机,但是在飞机零部件研发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程度却一直很高,作为波音飞机的零部件供应商而攒下的实力不可小嘘。但是按照国家发展规划,首要是先研发制造出大型军用运输机,那么西飞肯定是成为军用运输机研发制造商首选了,再加之中国试飞院和西飞又是邻居,能够更好更快的送国产大型运输机升空。

此时如果再将商业飞机研发制造选择在西飞身上,西飞面临着同时研发制造两类看似一样实际不同的产品的任务,很难真正做好一件事的而且风险太大,再加之西飞的位置对于以后商业化运营有着不利的因素,陕西只有一座民用机场,在咸阳,距离西飞有点偏僻,还有其他的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全和不便,这些都是制约商业飞机选择西飞的阻碍。

而如果将商业飞机选择在经济基础条件更好的上海,交通便利性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性对于以后商业化有着很大的帮助,首先在飞机试飞上上海民用机场多而且大和先进,对于飞机进入商业化运营有着更大的便利性。其次上海的洋山港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商业港口对于以后飞机零部件的全球采购更为高效便捷。

所以综上所述,商业飞机选址上海是最好的选择。


魑魅涅槃

这个怎么说呢,运十制造就是在上海弄的,改革开放的时候,那时候经费几乎断了,就剩下一口气了,就在这个时候,麦道来中国,抢占中国市场,名义上说是提供技术,跟中国一起生产大飞机,并在上海制造大飞机客机,地点就在运十的制造厂。

有了这个,加上经费问题,国内相关领导果断放弃运十的研发,改为和麦道合作。

这样就进入麦道挖的坑,麦道为了在大飞机市场上能够最大限度榨取利润,中国没有自己的大飞机才是符合他们的利益。

当时合作后,麦道就销毁了运十的全部资料,也就因为这样,运十的总工程师马凤山最后才会郁郁而终,几十年的心血啊,就这样没了,一张图纸,一份测试数据都没有留下,马总设计心里估计都滴血了吧。

这导致中国后面有了钱,再启动大飞机项目的时候,不得不从新开始,大飞机项目要有结果的话,没有二十几年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的,快也要十几年。

你不见大飞机项目重启的时候,那些负责人还以为简单,前面好像是10年左右,急哄哄的说搞出来了,可是热闹一阵就没声音了,当时被骂得好惨,从00年还是02年开始,才几年就成功?扯淡啊,以为有钱所有技术就迎刃而解?有那么容易的话小日本韩国早出大飞机了,欧洲也不会联合弄空客了。自那以后,潜心搞,直到现在才有成果。

麦道投资中国的飞机制造厂落户上海,而提供给中方的技术,没有一种是大飞机的核心技术,这个生产过程中,也给中国培养了大批熟练的生产技术工人。

现在那些工人还在上海,至于你说为什么不去西安,那就是因为这些工人都在上海啊,怎么能够大批量去西安?何况是拖家带口?


人当不器

关于二家的业绩,不多说了。各有优势,前面已经说了,综合起来就是答案。我说个大家不知道的。八八年时候,上海组装的MD82正在进行中,我忘记是这一年还是八九年七一上天的。西飞在搞运八气密改(本来是不密封的,上面坐的人很苦,基本要冬装)。弄不来了,从上海640抽调了一百多个主力工程师过去帮忙。想想,MD82技术是640负责的,高峰时有几百人在大场组装厂里。另外还要抽出百多好手去帮助运八气密改。二项目后来都按时完成。640当时是航空部最小的整机所,包括工人在内,大约才一千出头。但是获得FAA颁发FAR,是国内第一。


阿贰拉爷

上海有牛逼的商飞,也就是因为商飞被放到了上海。举全国之力成就了商飞,成就了上海。没有商飞之前,上海除了那架破破烂烂的运十,还剩下的就只有组装麦道的破旧厂房了。不否认运十项目曾经在那个年代辉煌过,可终究在各种困难状况下下马了,经过这多年的搁置,还能剩下多少可用的栋梁。所以别太给上海贴金,不是因为上海有多牛逼的的民航技术,才成就了商飞。而是全国航空工业、科研院所、大学共同贡献了多年积攒的科技实力。放在别的城市,未必就差。而对于西飞与商飞,哪有可比性,商飞就像新出生的孩子,西飞只是它众多父亲的一员,成飞,沈飞以及其他它相关单位共同打造了中国民航的这张名片。有人在评论里说,把歼20、运20放上海或早就服役了,我想说:你太看得起上海了


super79091248

研发C919,上海比西安的基础更好。

西安虽然有制造大飞机的基础,比如轰六、运七、运八,但这些飞机技术老旧,基本都是基于已经被淘汰的苏式技术。

不能理解上海与西安比基础更好的,是不了解上海在民航客机研发制造上的基础。

上海不仅仅是做过运十,上海最重要的经验是和麦道合资,制造了麦道82,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喷气式民航客机技术,虽然这个项目没有持续进行下去,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然后,上海又做了ARJ21喷气式支线民航客机,这样,做C919就水到渠成了。

虽然西安也做了新舟60和运20,但技术基础仍然是老旧的苏式飞机,连在俄罗斯,这些苏式飞机都逐步被淘汰,还在上面做,岂不死路一条。


鱼眼猫眼鹰眼

我是跟着运十长大的一代,童年就是泡在设计图堆和计算机穿孔带堆里,玩具多是波音707零件,同学里很多也是大军工子弟,对此算知道一二。有些不便说了,至少有几点可以说选上海选对了,并且早选会更好。

1.上海是中国最为务实的城市,没北方那种吹牛的风气。

2.上海大军工都是全国聚集的精英,上海或华东的并不多。西安阎良那地方连西安人都不愿意去。

3.民机从基础架构到配件,国际化程度很高,从商业角度来说,是非常正确的。西安完全劣势。

4.运十到现在大飞机之间,西安所来上海管过一段时间,说实话,有一朝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官僚习气极重,把老运十的精英差不多都逼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