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層要“變天”了!差異化制度初顯成效

聚市場

1新三板創新層量降質升

繼2017年年末新三板分層制度改革落地後,市場迎來了新規指導下的首次分層調整。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日前公佈了2018年創新層初選名單,共928家公司入選創新層,較上一年初選名單公佈時減少401家,其中804家公司將維持在創新層,124家公司將從基礎層調整進入創新層。

創新層數量減少三分之一。資料顯示,2016年和2017年分別有953家、1329 家新三板公司入選創新層,而根據最新的初選公司名單,2018年將產生創新層公司928家,比去年的創新層名單數量減少了約三分之一。整體財務質量明顯提升。其中,2018年新進入創新層的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和平均淨利潤達4.5億元和2287萬元,較2017年分層調整時分別高出52%和61%,較好地發揮了市場分層的篩選功能。體現更高市場認可度。從最近12個月的數據看,創新層公司平均成交量達1213萬股,比2017年高出20%;同時,創新層公司平均市值較2017年則提高9.3%。

業內人士表示,新三板分層新規使入選創新層企業的質量進一步提高,創新層名單亦將更為穩定,但分層標準的完善還只是開始,預計未來差異化制度安排的各項改革措施將會有序推出,吸引優質企業努力爭取進入創新層享受差異化制度紅利。

2券商頻頻逆勢做市

今年以來,新三板頻現券商退出做市,導致部分公司因做市商不足2家退出做市,但仍有75家新三板公司共計被144家券商宣佈提供做市服務。券商們為什麼逆勢做市這些公司呢?

延續2017年以來的趨勢,今年券商退出做市數量不減。 數據顯示,截至5月23日,全國股轉系統542次披露了券商退出新三板公司做市的消息。其中,東吳證券和光大證券退出最多,分別為78家和46家。但是,仍然有些券商在堅守,持續為優質企業提供做市服務。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聯訊證券、東興證券和安信證券加入做市的公司數量排名靠前。申萬宏源證券、中泰證券、國信證券相對穩定地持有新三板做市公司股票。

“新三板+H股”概念公司也被做市商相中。已經宣佈將赴港IPO的成大生物,今年4月獲得國元證券和中航證券兩家券商加入做市,其中中航證券加入做市時點是全國股轉公司與香港交易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後的第二天。

聚個股

1武漢九生堂入選新三板創新層

近日,全國股轉公司發佈了2018年新三板創新層掛牌公司初步篩選名單。光谷生物城企業武漢九生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選,新晉表單第六位。

目前,該公司擁有三個生物活性肽保健食品批文,先後申報了55項國家發明專利,獲得多項國際和國內發明獎,公司運用自己獨創的酶法多肽技術,多種產品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2合全藥業備受做市商青睞

在由集合競價轉做市後,合全藥業獲得了15家券商做市服務。合全藥業母公司藥明康德是生物醫藥領域的“獨角獸”,2017年7月4日,藥明康德向中國證監會報送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材料,2018年3月27日順利過會,是中概股以IPO形式迴歸A股的第一單。

合全藥業去年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從藥明康德購入製劑資產和業務,向客戶提供製劑工藝研發和生產外包服務。2017年,合全藥業實現營業收入21.87億元,淨利潤高達4.95億元。

3西口文化掛牌新三板

西口文化於今日掛牌新三板。該公司成立於1992年,主要從事宣傳品、摺紙印刷品、書刊雜誌、產品說明書以及其他印刷品的設計、生產與銷售。

西口文化2016年、2017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收1.40億元、1.2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14.12萬元、79.07萬元。(文綜合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