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交易所行業要“變天”了,這彷彿成為了當下幣圈的共識。

近日、北京、上海等地紛紛發佈通知、文件。上海市對相關虛擬貨幣交易所進行摸排,並督促企業立即整改退出。北京則明確指出,外埠交易所(重點為金融資產交易所)分支機構在京開展經營活動屬於違規經營行為。

自“9•4事件”後,兩大地方罕見地直接對虛擬貨幣交易所採取行動,這既有一直以來的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態度,也有來自新政策之下的考量。

但不管怎樣,遲來的監管或許正在步步逼近,虛擬貨幣交易所野蠻生長的局面即將被打破,而這事關幣圈中的每個人,國內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們或許正式迎來至暗時刻。

虛擬貨幣交易所:市場核心

加密貨幣市場不同於傳統的證券市場那樣層級、分工明確。虛擬貨幣交易所直接面向用戶,沒有繁餘的其他機構,自身處於市場的核心地位。

在零和博弈的加密貨幣市場,虛擬貨幣交易所可以說依靠上幣費、交易手續費實現旱澇保收。相較於飄忽不定的加密貨幣市場行情,交易所成為了唯一可以實現穩定盈利的存在,這種特殊的存在更是使得交易所扎堆出現。

從2010年世界上第一個數字資產交易所出現,到2017年6月全球已有4000多家交易所。此後交易所呈爆發之勢——半年內數量翻了近一倍,達到7700家,截止目前。據不完全統計,數字資產交易所數量已經超過了2萬家。據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目前加密貨幣的種類才僅僅4836個。

強大而穩定的吸金能力,使得交易所賽道越來越擁擠,而無監管的市場環境使得部分交易所也越來越大膽,遊走於法律邊緣,在嚴重飽和的市場下,寄希望於“出奇制勝”。

HBO三足鼎立

“9•4事件”後,國內交易所紛紛發佈公告,停止所有數字貨幣交易業務,並逐步進行代幣清退,出海以求得生機,此時加密貨幣市場一片狼藉。

從2017年的7月到12月,比特幣價格從2000美金一躍升至約2萬美金。當年年尾,隨著以太坊1CO的火爆,國內對於加密貨幣市場的投資熱情再次被點燃,而火幣、OKcoin、幣安等交易所再次迴歸中國市場,並依靠發行平臺幣的方式,逐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好景不長,等到2018年下半年,市場寒意逐漸來襲,市場活躍度再次下降到了冰點,而此時,一家名為“FCoin”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悄悄上線,主打“交易即挖礦”的模式,在寒冬激起一波熱情。在6月13日即Fcoin交易挖礦的第15天,其交易量超過了OKEx、幣安、火幣等6家交易所之和,引起了三大交易所的擔憂,雖最終模式仍是失敗,但是催生了三大交易所謀求變局的意圖

危機與新生

但是IEO和模式幣帶來的終究是虛假繁榮,欺詐與傳銷帶不來根本的變化。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眼下能夠監測到的歸零幣或空氣幣達到755種,傳銷幣102種。

儼然,區塊鏈已成為炒作與詐騙的重災區,而作為交易的媒介單位,交易所難辭其咎,監管或許會遲到,但是一定會到來。

無論是涉嫌無牌幣股交易的Biss還是直接被證券時報點名的BiKi,心存僥倖的結果必然是自取滅亡。

而此次兩地官方的態度也必將引起新一輪的交易所洗牌階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企業教授、中國自動化學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委員劉峰表示,在數字資產交易未出現完備法律法規之前,整個虛擬資產交易部分仍須遵守之前監管條例,2017年央行等七部委曾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而此次清理的正好也是這些關聯的對象。

至於虛擬資產交易所是否有望成為正規軍,劉峰則指出應分兩種情況來看,一種是對於那些新設公司或者影響力不大的公司,如排名在十名之後的交易所,之後基本上要面臨業務遷出到國外。而對於那些交易量較大的頭部企業,則有望被引導進入試點改造流程。

他進一步指出,“對於這兩種情況,我更偏向於後者,畢竟就監管層面而言,目前對於新型產業肯定更傾向於引導,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在目前看來,最理想的狀態可能是大交易所被“招安”,小交易所洗牌出海,但是對於對小交易來說,被迫出海可能就意味著自身的“死亡”,畢竟其市場基本全在國內。

但不管之後事態如何發展,投資者仍要做好心理準備,迎接主流價值幣,摒棄空氣和傳銷項目,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