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奔馳要“變天”?傳戴姆勒謀求控股至65% 北汽恐失現金奶牛

“潘多拉魔盒”已打開


北京奔馳要“變天”?傳戴姆勒謀求控股至65% 北汽恐失現金奶牛

繼華晨寶馬後,北京奔馳或成第二家打破股比限制的合資企業。

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戴姆勒已有增持其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北京奔馳所佔股比的意願,計劃從現在的49%提升到65%以上。

儘管增持的消息沒有確認,但資本市場的擔憂已經很明顯。其實,就在今年10月寶馬集團控股華晨寶馬後,業界就曾猜測,北京奔馳會否成為第二家調整股比關係的企業。因為華晨寶馬和北京奔馳有著很多相同點:它們同屬豪華品牌,營收和利潤更高,控股後取得收益更大;在合資企業中,與外資相比,中方實力較弱。

目前,北京奔馳目前為戴姆勒集團與北汽集團的合資公司,雙方股比為49:51。與此同時,戴姆勒集團參股北汽約10%的股份。近幾年,北京奔馳實現了快速發展。北汽股份2018年半年報顯示,北汽股份上半年實現了營收769.02億元,淨利潤80.45億元。其中,與北京奔馳相關的收入高達702.19億元。這也讓北汽集團在《財富》世界500強的排名,從2013年的336位攀升至2018年的124位。

戴姆勒真會如傳言,調整股權佔比嗎?這對北汽集團有多大影響?北汽和戴姆勒方面都明確表示否認,確認沒有此事。“雙方對目前的合作關係表示滿意。我們將一如既往地保持良好合作關係,開闢高端汽車市場。”

部分業內人士對時間財經表示,早在股比開放之前,一些外資車企就對目前的股比不滿意,比如原來的北京吉普合同到期,奔馳就揚言不再續約。目前,奔馳肯定是有增持意願,但更大可能還處於試探、協商階段,這中間充滿了各種博弈。

戴姆勒欲增持北京奔馳

中外汽車合資廠商50:50的股比限制,在中國已經延續了20多年。雖然中國加入WTO後,中國汽車關稅幾次降低,但合資股比始終未變。

北京奔馳要“變天”?傳戴姆勒謀求控股至65% 北汽恐失現金奶牛


這期間,戴姆勒也曾微調與北汽集團調整股比關係。2013年2月,北汽集團與戴姆勒達成戰略協議,戴姆勒在北汽股份上市時通過增發持股12%,而北汽股份在北京奔馳的股權從50%增至51%。該協議簽署後,北汽集團、戴姆勒分別持有北京奔馳51%、49%的股權,北汽股份的上市計劃也順利完成。

直到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寶馬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外資企業。10月,寶馬集團提升了其在華晨寶馬中的合資比例。根據寶馬集團公告,斥資約36億歐元從華晨汽車集團手中收購25%股份,其在華晨寶馬中的股份比例將從50%提高到75%。

大家猜測北汽奔馳或將成為第二家。雖然北汽集團和戴姆勒集團表示否認,但這並未打消人們的猜疑。此前,在寶馬集團增持華晨寶馬股份的過程中,華晨汽車曾兩度闢謠,甚至稱此事屬於“瞎扯”。但就在3個月後,華晨中國還是發佈公告證實此事。

對於交易金額,德國投資銀行BankhausLampe分析師Christian Ludwig稱,北京奔馳16%的股權價值可能在23億歐元至30億歐元之間。

不過,業內普遍認為,與華晨寶馬相比,戴姆勒增持的難度會更大。戴姆勒要面對的是北京市國資委管轄的重點企業,北汽在與其的過往博弈中頗為強勢。如果戴姆勒增持成功,也就意味著北京奔馳不再是北汽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兩家公司財報不能並表,這對北汽股份影響很大,充滿了很多變數,雙方都會非常謹慎。

北汽恐失“利潤奶牛”

北京奔馳一直是北汽集團的“利潤奶牛”。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北汽集團淨利潤為22.52億元,同比減少64.62%,其中近80%的利潤是由北京奔馳貢獻。2018年上半年,北京汽車收入為769.02億元,其中702.19億元來自北京奔馳,同比增幅超20%。11月底,北京奔馳方面宣佈,奔馳在華銷量已經突破60萬輛,創下新的豪車銷量速度。

北京奔馳要“變天”?傳戴姆勒謀求控股至65% 北汽恐失現金奶牛


這與戴姆勒近期的頹勢形成了鮮明對比。2018年第三季度,戴姆勒息稅前利潤總計24.9億歐元,同比下降27%;淨利潤為17.6億歐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22.3億歐元。業內普遍認為,戴姆勒希望通過增持,試圖在華業務擁有更大的控制權,將北京奔馳利潤併入報表,用以緩和戴姆勒營業額下滑的態勢。

早在今年年初,北汽集團曾宣佈與戴姆勒共同投資119億元,以擴大在華產能並建立新能源汽車工廠,此舉也被視為戴姆勒有意提速在華髮展的信號。

如果戴姆勒最後實現增持,或將給北汽集團帶來很大壓力。此前,受寶馬增持股份影響,華晨中國股價已經暴跌近30%。分析師表示,在中國政府開始放鬆外資所有權規定的大環境下,該交易將大幅降低華晨的長期價值。

根據瑞銀集團發佈研究報告,若北京汽車對北京奔馳持股降至35%,公司2019年來自北京奔馳的盈利貢獻將由90億元,下降至60億元,北汽整體盈利將由該行原本預期的40億元降至10億元。瑞銀表示,雖然市場仍預期公司2019年盈利達69億元,但該行重申北汽“沽售”評級,目標價3.5港元,相當於預測市盈率6倍。

國泰君安在10月下旬發佈分析報告也指出,受到“公司將仿照華晨汽車出售合資公司權益”的預期影響,北京汽車將繼續承壓,在低位維持一段時間。

這也迫使北汽集團需加速轉型。最近兩年,北汽自主也在開始尋找一條新的發展路徑。在紳寶遭遇打擊後,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提出全面新能源化的戰略,北汽新能源也在今年9月通過資產重組正式登陸A股。

不管如何,股比放開已是趨勢,接下來北汽奔馳將面臨多方博弈。(時間財經 歐陽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