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山紀念堂有什麼特點?

令如歡

遍佈全國各地的中山紀念建築,種類多樣,風格各異,它們是二十世紀上半頁中國風雲歷史的凝固記憶,也是這一時期中國本土建築師施展手腳的自由舞臺。而由青年建築師呂彥直所設計的廣州中山紀念堂,以其開創性的中西結合手法、巧妙而大膽的結構佈置和氣勢磅礴的單體規模,不僅被公認為中山紀念建築的代表作,更無愧為為近代建築史中的永恆經典。


廣州中山紀念堂位於廣州傳統城市中軸線北側,北依越秀公園,南鄰市政府,建築師是被稱作中國“近現代建築的奠基人”的呂彥直,他同時也是南京中山陵的設計者,可惜英年早逝,未能看到自己的設計完工那一天。紀念堂建於白色花崗岩基座之上,高49米,平面呈八角形,坐北朝南,氣勢恢宏。外牆以乳黃色為主基調,輔以紅色簷柱及藍色琉璃瓦屋頂,給人以莊重肅穆的視覺感受。前簷下懸掛孫中山手“天下為公”橫匾,四面各設重簷歇山抱廈,屋頂為八角攢尖式,形成錯落有致的立面組合。建築外觀呈四層,內部兩層,建築面積3700平方米,設座位4729個,跨度達71米,為了在實現巨大空間的同時不影響自然採光,設計師採用混凝土巨柱與大型鋼桁架構成主要受力體系,體現了當時最先進的結構設計理念。

這座偉大的建築見證過侵略的傷痛,也見證過勝利的喜悅。在紀念堂東門外北側的一面牆上,仍可以看到1938年6月7日日軍炸彈所留下的彈痕,而七年之後的1945年9月16日,日本23軍司令田中久一也是在中山紀念堂的舞臺上,向國民黨第二方面軍張發奎司令簽署降書。

自建成伊始,廣州中山紀念堂就成為亞洲最大的會堂式建築,同時也是這座城市傳統中軸線上的重要節點。漫步在今日的紀念園區內,無論是在紀念堂內仰望穹頂,在陳列館中重溫歷史,還是在銅像下緬懷國父,亦或是在廣州最老的木棉樹前撫摸這座城市數百年的滄桑,都會與歷史產生最真切的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