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技術是一門即將被淘汰的技術嗎?

無聞漠漠


拿我個人的經歷來說吧,剛開始,我見到智能小車、四軸無人機,以及可以解魔方的機械手,我就很好奇,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把機器,一個死的東西變活了!於是在興趣的驅使下我踏入了單片機這個“巨坑”的學習之路。


51是大家推薦入門的,好吧!我就選擇你了,學了大約一個月吧,我就開始接觸小的電子產品的製作,光立方、搖搖棒、萬年曆和智能小車。在做完幾個項目後,我恍然大悟地發現51的資源已經不夠我用了,需要更大內存和運行速度的芯片才能滿足我的需求了。

我開始stm32的學習,引腳多了,內存大了,cpu運行速度更快了,也包括新的的操作手法-庫函數編程,以及燒寫方式的不同,除這些以外,其他的一切都和51是極其的相似!製作的項目也是萬年曆、智能小車,但是這些程序基本上都是從51那邊移植過來32的,然後編譯使用,一切的操作都是如此熟悉,只不過cpu不一樣了,執行的速度更快了。

當我發現單片機的死循環沒有多進程處理時,我便開始瞭解FreeRTOS,最後進入了linux,開始學習arm9,這是單片機學習的昇華啊,bootloader,加載和引導程序的執行,以前在32是封裝好的,現在要自己寫了。kernel,這個需要自行選擇對應的功能。rootfs,文件系統;以及busybox,最小的命令行的庫。



一切都是如此的新鮮,但是這些功能在單片機中都是幫你封裝好,給你直接移植就可以使用的,所以說單片機是學習嵌入式的敲門磚。

學習,不在於技術的新舊,而且在於這門技術的可擴展性和創新性,有了這兩點,你還會說單片機技術會被淘汰?


我隊友賊厲害

前幾天在《單片機會被淘汰嗎?》這個問題中,我已經回答了單片機會不會被淘汰這個問題,今天,我想對這個問題做個補充。

首先說明我的觀點:單片機技術絕對不會被淘汰。

一、首先我們來看51單片機

10年前或者更早一些,很多人就在說51單片機要被淘汰了,可是現在我們來看看,51單片機有沒有被淘汰呢?答案是很明顯的:51單片機不但沒有被淘汰,反而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尤其是現在的STC系列51單片機,這個是國產的,我覺得是我們單片機國產化的一個驕傲。現在的STC系列51單片機不但功能越來越強大,應用也越來越方便了,現在很多單片機都需要專門的編程工具的時候,STC單片機已經可以只用一根USB線就把程序燒錄到單片機裡面了,是不是非常的方便。

二、技術越進步、底層越重要

現在電子技術發展越來越快,近年來STM32單片機不但在高端智能控制領域發力,還推出cortex m0系列芯片進軍8位單片機市場,他們打的旗號是功能更強,性價比更高。但是在電子領域,我一直認為一句話是永遠正確的:功能越少,越穩定。所以,在低端智能控制領域,在一些只需要簡單的控制就可以實現的領域,低檔的的單片機仍然佔據很大的市場。因為它們雖然功能簡單,但是它們足夠穩定,這就足夠了。

而且由於STM32等更多具有更高性能、更高性價比的單片機的出現,使得在目前的智能控制領域,可以實現更加人性化,更為智能,功能更強大的設備,這正是高端單片機大顯身手的領域,那又怎麼可能

三、在物聯網大潮下、智能終端越來越普及

目前物聯網技術越來越普及,尤其是華為的NB-iot技術又給物聯網加了翅膀,物聯網的普及,意味著需要越來越多的智能終端,智能終端裡面,單片機必定少不了。有人可能會說NB-iot芯片本身可以完成很多智能終端的功能,但是,畢竟不能完全完成所有功能。所以,單片機技術仍然有廣闊的市場

四、智能儀表、工業控制、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等廣泛應用

單片機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智能儀表、工業控制、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等等都有廣泛應用。這些領域一直在發展,單片機技術也一直在發展,兩者互相推進,所以單片機在這些領域也會被持續應用下去。


老馬識途單片機

以我的設計經驗而言單片機分類比較多,可以根據不用的應用需求情況進行相應的選型設計。而且隨著內核的不斷增強、主頻不斷的提高以及片上大容量FLASH存儲器的應用,越來越強調單芯片解決方案及軟件開發。

目前單片機趨向於三個方向發展:

一方面51內核8位總線單片機繼續發揮餘熱,主要用於中低端應用,價格便宜。比如國內的STC單片機。

二方面ARM Cortex內核32位單片機的普及,各大芯片廠商紛紛推出自己ARM Cortex內核的單片機及高度集成應用外設,一般ARM Cortex - M3內核應用中高端應用,ARM Cortex - M0內核用於中低端應用,大有聯手統一單片機天下的勢頭。比如ST 的STM32系列單片機。

三方面是在二方面基礎上,利用ARM Cortex內核的強大優勢,將目前流行2.4G、藍牙、WIFI等技術集成,形成單芯片解決方案。主要應用有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

總之單片機芯片功能會不斷增強,大芯片廠家會抓住市場潮流不斷推出適合市場的產品。單芯片解決方案是大趨勢,會越來越強調軟件開發。


A技術宅男

我們先來看一下啥是單片機:

單片機採用的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其實就是將一臺電腦給搞到一個所謂的芯片裡面去了。聽著是不是很NB,其實它就是一臺計算機,它集成了處理器,存儲器,定時器,和通訊接口等多種資源,雖然它沒有顯示器,鼠標,鍵盤等,這些外設其實不重要。

單片機的速度也是很快的,現在都有64位的單片機了,一次可以能處理64bit的數據,想想可怕不。雖然說單片機不能開多線程,但是即使是單線程,在某些領域已經足夠了,

單片機的發展:主要就是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單片微型計算機 SCM(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第二階段:微控制器 MCU(micro controller unit)

第三階段:片上系統 SoC (system on chip)

現在我們主要在用MCU和SoC。

單片機產品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早上你在鬧鐘的提醒下,開始了嶄新的一天,鬧鐘典型的單片機控制的,使用計數器,計時時間一到,就開始鬧鐘了,洗漱完畢後,你來到地鐵站,刷閘機進地鐵,閘機也是單片機控制的,在地鐵裡面,抬頭看一下,還要幾站,報站的系統還是單片機控制的,中午出去吃飯,做飯的電飯煲,有些燒水的壺也都是類單片機產品,回到家,拿出由單片機控制的溫度系統的電冰箱弄點吃的,吃完後,在去洗衣服,洗衣機的定時啊,這種功能呀也基本都是單片機就可以完成了等等等等,單片機的產品不勝枚舉。

在智能儀器儀表中,對於電壓,功率,頻率,流量,速度,壓力等物理量的測量使得儀表更加的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在工業控制中,例如廠線的智能化管理,電梯的控制,各種家用電器都離不開單片機。

單片機可以更具個人的意願進行編程,靈活強大。暫時可能被淘汰嗎?


小5嵌入式

單片機和電腦都是代替人計算的設備。

不過這倆東西有本質上的區別,單片機即插即用,小小的單片機,只要燒錄進程序,就能按照程序進行計算。並且可以進行擴展,廣泛應用於各個設備:比如電磁爐的檔位切換,無人機,智能開關等等,只要你想的到的微型控制設備都有它的身影。

這種小芯片幾塊錢到幾十塊錢不等,比電腦便宜多了,嵌入式開發多用單片機。

單片機是一個集合,有cpu,ram,rom,足夠運行一個小程序;

再說電腦,那就複雜了,單純的cpu,顯卡,主板,硬盤,都不能單獨發揮作用,必須組合使用,大家都沒見過電腦連個電磁爐控制功率的吧,沒見過電腦連一個開關控制開閉的吧,電腦抻跟電線連無人機的更沒見過吧。一來體積不允許,二來大材小用,三來,太不划算了。

買個最次的電腦的錢夠直接買個電磁爐了,能買好幾個智能開關。

不過,反過來,單片機也沒辦法打LOL。

所以,各有各的用處,二者用在不同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交集。現在單片機與pc和工作站一樣還在發展,stm系列單片機就是新晉的單片機。

所以,電腦不會取代單片機,單片機也不會消失,反倒隨著嵌入式的發展,會大放異彩。


全然64068824

要淘汰單片,就要先有所替代,性能,性價比也都要優於單片機才能有淘汰單片機的可能,

但是呢,你看汽車飛機出現了這麼多年,自行車淘汰了嗎,手機電腦出了這麼多年,書本淘汰了嗎。

所以萬物最重要的不是要求極致,而是夠用,合用,適用。

比如,你做個洗衣機沒必要來個fpga或者電腦cpu跑個系統吧。

所以,要淘汰單片機的話,很難,除非對單片機沒有需求了。

再者單片機是學習其他邏輯芯片好和數模電,軟件的良好基礎。對於大多數初學者還是很必要的。


極趣電子

你指的單片機是傳統51內核的單片機吧,單片機有很多種,傳統的51單片機功耗高,資源少,簡單易學,用來入門瞭解單片機的資源,工作方式,外設總線等是不錯,但是今天的控制系統功能複雜,傳統的單片機資源不夠,就有了現在的cotrex-M內核系列的單片機,atmel,microchip都有自己的內核架構的處理器,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無外乎都是中斷,外設,內存,所有事情都是一步步來的,用51來敲門,理解了單片機原理之後,做其他的東西上手就快了,淘汰說不上,現在的很多產品內核還是增強型51比如Zigbee,CSR的一些藍牙芯片


吹過初夏的風

單片機技術一百年也不會淘汰,單片機用途非常多,我們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鼠標,價格不到10元,裡面單片機,傳感器、存儲器一應具全。再比如,冰箱、空調、遙控器,兒童玩具,智能門鎖,對講門鈴,都是單片機做的。

目前沒有新技術可以代替,中國領先的量子計算機也不是用來代替單片機的。


SmartIO思麥爾樓宇自控李平中

單片機有最小系統麼?我覺得幾乎沒有,什麼都集成到片上了,比如32,如果只要求能運行,供電+上電覆位就完了。外部需要什麼再像搭積木一樣加就行。還有低成本,大多數都是幾塊錢一片,沒有可比性。


just_仰望星空

以前的單片機,一個工程師就能完成畫電路圖,畫版圖,編程的全套工作。現在很多單片機集成度越來越高,已經變成了soc。原來一個人的工作變成了幾個團隊的工作。那種可以一個人從頭做到尾的項目,基本上都變成了低端廉價項目,另外因為單片機本身性能的提升,原來需要彙編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用高級語言就能很好的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