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俗语“三篮竹笋两篮壳,有人扯没人剥”是什么意思?

上农村

看到这样的问题,就勾起了我肚子里的馋虫。艳春三月,竹笋把土而出,正是一年中吃竹笋最好的时期。在农村,竹子是有大用处的,春天里的竹笋一般都不会弄来吃。大家只会上山找野竹笋吃。

去年,妈妈带我上山拔文竹笋吃。所有的野竹笋中,我觉得就文竹笋比较好吃。文竹笋笔直纤细,大的拨了壳也就比大拇指大一点点。

村里的山头,哪里竹笋多,哪里竹笋少,母亲知道得一清二楚。她很快带我去了一个竹笋多的地方,一个小时就收获了一大堆。

母亲说:“先拨了壳,再回家,顺道还可以休息一下。”

我肯定是同意的,毕竟,走了半个小时多的山路,还采了一个小时的竹笋。采果竹笋的人都知道,其实采竹笋还是蛮累的。

母亲拨壳时,还不忘碎碎念地说:“这些竹笋,给一份九婶,上次她给了不少香蕉我们吃。给一份5婶,她经常拿鱼来我们家。剩下的,我们就用来炒肉吃。先用水煮两次,去了苦味,炒肉就好吃了。”

我忍不住吐槽道:“辛辛苦苦一上午,最后,还要三份开。”

母亲反驳道:“人家平时有吃的都给我们,我们有吃的,也要给回人家啊。”

拨完壳后,一大堆竹笋,还剩两篮子。我不禁感叹:三篮竹笋,两篮壳,浪费了,太浪费了。

母亲吐槽道:“那你把这些竹壳带回家啊,烧火做饭很好。”

三篮竹笋,两篮壳,有人扯,没人剥。这话的意思是,野竹笋一般都比较小,一般都要拨很多根竹笋才算有收获。这样拨下来的外壳是中空的,堆在一起,看起来就非常多了。而有用的竹笋看起来就显得很少。

有人扯,没人剥。是因为野竹笋非常小,而且外壳很多毛毛。剥的话,比较麻烦,也很慢,效率不高。一般都是用刀在笋节处划一圈,然后一扯,竹壳就出来了。时间节约3倍都不止。每次采摘野竹笋,都是采很多根的。要是全部是剥的,手都剥痛,还没剥完。


村哥小凡

农村的俗语“三篮竹笋两篮壳,有人扯没人剥”是什么意思?

现在正是拔野竹笋的季节。

小时候特别野,也就是别人嘴里的野丫头。那时候进别人家的菜园子就像进自家一样,后来好多了,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是在镇上,学校后面有条温凉河,河边有几十亩的竹竿林。

记得有次去河边玩,也就是这个时节,几个鬼丫头一商量就偷偷的溜进了人家的竹竿林子。干啥呢?当然是偷拔竹笋了。

因为长年累月的积累,竹竿林地下满是竹叶,人走在上面松软松软的,就像踩在海绵上一样。听说下面会有小蛇出没,但不知道那时候我们胆子怎么会这么的大?

竹笋很大很肥实。恰好当时也没人照看,我们几个野丫头就开始作案了。竹笋不好拔的很费劲。看着出土的那么多,其实在下面的嫩嫩的才是最好吃的,肉肉也在下面了。

这就要用双手刨开下面腐烂的竹叶,把肥肥的嫩嫩的竹笋露出来完了才能拔。直接干拔是不行的,要左右前后的不停摇晃,等到竹笋松动了,再使劲的往一边一撇,就会拔出萝卜带出泥来。

有时候不小心就会摔一个屁股墩子。手上被竹叶和竹笋上的毛刺扎出血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细皮嫩肉的。做贼心虚,每个人拔了两三个的时候,就偷偷的溜出去,左右看看没人,就急急忙忙的往学校方向回跑。

那么大的竹笋是绝对不敢带回学校的,然后我们就会藏起来开始剥竹笋了。竹笋的外壳很是密实紧凑,不好剥的,上面又长满了毛刺,很容易的就会刺伤小手。也就三两个的,但很快的也就剥完了。然后揣在怀内,很小心的带进教室,放进自己的课桌下面,待到星期天带回家做熟了吃。

记得回家后也是被父母呵斥的,说不能随便的偷拿人家的东西。但最终也是炒了吃了,感觉味道也不怎么样,青青的也有一股苦味,估计是妈妈没有做好,或者是自己心情不好的原因吧?

哈!我的做贼的青春岁月,还多少有点怀念的呢!


农民妹子一枝花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因为我今天去乡下采了小野笋。三篮竹笋两篮壳是指小竹笋剥出来可食的部分只占三分之一,竹笋占了一大半,下图就是我今天摘的剥好的小竹笋。

从上图明显可以看出壳多肉少。那么有人扯没人剥是什么意思呢? 小竹笋一般只有指头粗细,用力一拔就能拔起来了,相对剥皮容易多了,因为有的小竹笋表壳有毛,一不小心就刺到手。

第一步小竹笋剥皮洗净,剖成两瓣切细;

第二步切好的笋加入植物油、少许盐,酱油、生抽、剁辣椒各一匙,几颗豆鼓;



第三步放置高压锅里大火2分钟,上汽后蒸10分钟即可端出拌匀食用。




小雅美味

这是关于农村人剥竹笋的农谚俗语。大概就是描述笋少壳多,反映人们剥笋辛苦的意思。



另外,还有类似的农村俗话说法或歌谣,例如:

1、三篮笋,两篮壳;有人呷,有人剥。

2、一箩笋,三箩壳,有人吃,没人剥。

“三篮竹笋两篮壳,有人扯没人剥”的俗语表达意思

这句老话就是说,即便是三篮竹笋剥完,也并没有得到多少,而最终丢弃的部分却多得多,光竹笋壳差不多就有两篮多。另外,山上有很多小竹笋比较容易扯(采摘的意思),回家后却不容易剥开!

也有说笋容易吃到,却不容易把竹笋剥开!



这句老话描述了剥竹笋的辛苦,也表达了另外一个意思:付出的多,却回报的少!

这句老话也传递了一个道理,有时候收获与付出并不成正比的,但如果努力的多一些,吃到的自然也就多一些!相反,不愿意付出,也就很难吃到了!

虽然现在有了更多高效率的方法剥竹笋,但老话还是往往被人们传承着,毕竟这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总结,已不单单只是表现为剥竹笋的层面。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这句老话的解读。你感觉呢?如有更好的观点,欢迎评论里一起探讨!


龙百晓生

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比较靠谱。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每年掐蕨菜扯笋子是我们最爱干也最常干的事情。

题主问农村俗语“三篮竹笋两篮壳,有人扯没人剥”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答,关键就看有没有这个生活经验了。所谓的“三篮竹笋两篮壳,有人扯没人剥”其实指的并不是大竹笋,而是特指的小笋子。大竹笋是很容易剥的,只有小笋子者最难剥的,而且过程极其无聊与郁闷。

小笋子比大竹笋更香更好吃。我们农村人特别爱到山上去扯来回做菜,这既是一种时令美味,也是农村一种不可多得的半娱乐活动。几个人在山林里钻来钻去扯笋子其实是很好玩的事情,虽然这个过程很累,但其实是种不错的户外运动,既陶冶身心还锻炼身体,还能弄到吃的,何乐而不为?所以大家都爱去扯笋子,因为这个过程好玩,有趣而且有满满的收获感。

小笋子不比大竹笋那么容易剥壳。大竹笋只要用刀纵向一剖,很容易就可以取出中间的笋肉。但小笋子就麻烦了,虽然也有快捷方法,但比起大竹笋来,难度简单不要不要的。而且,小笋子很嫩,特别容易剥断,属于壳多肉少的类型。剥过小笋子的朋友肯定知道,剥小笋子壳需要集中精神,一丝不苟,因为一不小心就剥断了。这还是一件极其枯燥的工作,比起去山上扯笋子,剥笋壳简直无聊到透顶。就我个人而言,我宁愿去山上扯回100斤小笋子,也不愿意剥出5斤小笋肉。

这个道理就类似于蜜桃儿好吃树难栽。做过这事情的朋友其实很好理解它。好了,我不多说了,趁今天天气好,我上山扯小笋子去,至于剥笋就看心情吧!哈哈,我一般都是扯很多回来,想吃的时候就剥一点,不想吃的时候就让它扔在那,反正随吃随剥,坏了就扔掉,继续上山去扯,反正可以扯很久的小笋子。


朋友,看在我答题这么辛苦的份上,帮我点个关注呗!谢谢啦!


菲菲说本草

说到竹笋,我昨天刚回家,我老母亲就说家里有人送了点竹笋过来,让我媳妇帮忙做着吃了,尝尝。但是直到今天我堵在高速上,还是没能吃上这个笋,也许是命里不让吃吧?

正如题主所说,现在正是野竹笋生长要吃的季节,相信很多地方也会有野竹笋(我老家那会没有,哎),对于这种美味,作为吃货的人民又如何能够防过它?

那么什么又是“三篮竹笋两篮壳,有人扯没人剥”?看完下面这个图你就晓得了。如图

竹笋扯好扯,但是剥是很难剥的,而且吧,里面的芯是很少的一部分,把壳去了之后,肉很少了。到最后一看,壳比肉多的多,所以就有了题主那句三篮子竹笋剥完了两篮子壳,剩下一篮子都是芯。

虽然竹笋难弄,但是确实是一道美味至极的好菜。做法我就不说了,我个人最爱吃的还是“泡脚竹笋”,辣丝丝,美滋滋。



那么,你喜欢竹笋的哪个做法?还有那些俗语?来讨论一下


猪价先锋

又到了吃竹笋的季节啦!和小伙伴一起上山采竹笋,竹笋在中国被称之为“菜中极品”。北方的小伙伴还差一些,南方的小伙伴对竹笋一定不陌生,竹笋和各种肉类、蔬菜搭配起来都很好吃,清新爽口,是饭桌上的美味佳肴。竹笋食用的部位是幼芽时期,鲜嫩爽口,竹笋原产中国,分布极广,适应性强,无毒。能够促进消化,祛寒除湿,尤其是它低脂肪的特性,是广大爱美女孩子的最爱。



到了采竹笋的季节,是我最喜欢的季节,背着小筐上山采竹笋,挖竹笋,虽然弄得一身泥土,可还是乐此不疲,欢声笑语不断,把竹笋采回家,等待着的就是大人们处理竹笋,然后让他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可每到这个时候,爷爷总会念叨着:三蓝竹笋两蓝壳,有人扯没人剥,那个时候的自己不懂,等到自己剥竹笋的时候才知道,爷爷这话说的就是剥竹笋的麻烦呀。

竹笋挖回来后不能像其他蔬菜一样洗一洗泥土就能吃,而是要把竹笋外面那层坚硬的外壳去掉,这竹笋看似直溜溜的,其实这外壳很难剥呢!剥掉外壳的竹笋就光溜溜的摆在眼前,一颗竹笋剥掉的外壳很多,而且剥起来很麻烦,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划伤了手指。所以才有了这句“三蓝竹笋两蓝壳,有人扯没人剥”的俗语呀!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到大家,有什么建议可以留言,大家一起交流,我会持续解答农村的相关问题,请大家多多关注!


农村巷

对于这句俗语还有更夸张的说法“一箩笋三箩壳,有人吃没人剥”,其实这里的竹笋指的是嫩嫩的小竹笋。常吃笋的人都知道吃竹笋还得是小竹笋和冬笋,这两样笋好吃但过程并不容易,小竹笋是难剥,冬笋是难挖。

小竹笋非常鲜嫩,嫩的可以掐出水,南方农村通常都是用来炒腊肉或者涮火锅,作为山珍,味道特别鲜美,口感也十分爽脆。所以一到春季采笋的农家人就特别多,大家都想第一时间接受大自然的馈赠,吃到最鲜脆的小竹笋。



小竹笋并不难找,通常是成片成片的生长,因此一采就是一大筐,特别有成就感。而且春天山林的景色也特别美,一边踏青、一边采竹笋,一举两得,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愿意采笋。


但是采回的竹笋需要剥掉坚硬的外壳,因为小竹笋个头小,笋肉嫩,所以剥的时候是个仔细活儿,既要用力将坚硬的外壳剥落还不能伤及鲜嫩的笋肉。而且一颗小竹笋往往笋肉没多少却有很厚的壳儿,所以往往采回的竹笋看着很多却有大约三分之二是壳儿,只有小部分是可以食用的笋肉。所以采小竹笋不是难事儿,困难的是剥竹笋。

最后,还要提醒很多朋友小竹笋外壳坚硬,而且又矮又尖,采摘时稍不注意,就容易划伤小腿和手,所以采竹笋时最后穿稍厚的长裤并配带手套。



甜糖不苦话三农

今晚刚剥了几棵笋,邻居自家山上挖的,很鲜嫩。一棵笋看着挺大,剥完壳就没几两肉了。从冬笋到春笋,我们这儿当季的笋,时间大约有6个月,这是顶鲜的笋季。笋有很多种,毛竹笋有冬笋和春笋之分,冬笋个头小点比不上春笋大,笋壳都是土黄色。另外我家常吃的还有雷笋,圆筒尖錐状,笋壳褐色,还有一种小竹笋,非常细长,笋壳绿色。还小的时候,我最烦剥笋壳,一片一片剥的麻烦不说,还总是被老妈抱怨我剥掉了里面的



嫩衣,有时候冬笋价贵,一棵笋剥完就剩一块不入眼的小肉,总觉得剥去的笋衣也是一种浪费。现在我从卖笋人那儿学来一招,用刀沿着笋身直直的划一刀,力道要适中,用力太大了孙切碎了,用力小了划不到里面去。划一刀后,就能很轻松的剥去笋壳。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大多讲究鲜,嫰。倒也不是很在意被浪费的那一点笋衣。

笋除了鲜吃,还可以晒笋干,或用盐腌制。到了晒笋,腌笋时,爸爸去挖个一麻袋的笋,却往往只能剥出一菜篮的笋肉,妈妈一边清理炖开,一边唠叨,“笋没料,笋没料!”


441898488

我们说三蓝竹笋两蓝壳,也就是说我们采挖的笋子在剥壳时所剥的壳至少都有超过笋子的三分之二,有人扯没人剥讲的意义广泛指山区的小竹笋,山区小河边,塘边,山上只要有竹子,每次都能(扯)很多笋子,扯就是采挖的意思,我们称扳笋子,采回家很多这样的小笋子,采容易,剥它我们都很怕剥,剥到手都痛,所以大家都怕剥,如果家里有人采小竹笋回家,家里人都想躲,怕剥它!过去我都怕剥它!无人剥,不是无人剥,而是没有人愿意去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