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後無中國,閻吏之後無漢人”的說法站得住腳嗎?

時光207997582

這話不成立,這個是日本一些學者以及部分民國時激進分子的言論,我們不能一概接受。

中國是什麼?中國上推華夏是西周春秋至戰國,那是百家爭鳴的時代,文化也昌明,孔子就在那個時代。至暴秦掃平六國華夏一統,之前的華夏就已經遭受了致命一擊,到了司馬遷的時代,很多春秋甚至戰國時代的事情後人已經不理解了,以至於出現了很多張冠李戴的解釋和記載。也就是是說之前的華夏已經基本死了,後面是另外一種文化,所以始皇之後無華夏。暴秦之後是漢,那是一種混合了法家道家墨家儒家的文化,也是華夏文化的變種亞文化,但這個到了南北朝時代也終結了,被北方內遷胡人的鐵騎踏平,在拓跋宏時代稍微氣色就又被六鎮之亂和爾朱榮消滅。後面是鮮卑貴族的隋和唐,那是一種糅合了伊朗文化的新文化,之前的文化基本只剩一些片段了。唐以後是宋,他們倒是把書本上的孔子文化拿了起來,可是他們也根本不懂孔子的時代真相,成了拿著孔子做招牌的一夥分潤集團,最後導致了蒙古征服。所以崖山時代號稱被消滅的只是真實壽命大概兩百來年的一種掛著孔子的羊頭賣著官僚統治狗肉的東西,不值得惋惜。

至於什麼閻吏之後無漢人,那更是胡扯了,這個事情的真實性估計跟八卦小說差不多。


帝國曆史觀察者

“閆吏之後無漢人”這句話是從何而出的,我不清楚。比較為人熟知的是“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句話絕不是什麼日本人為了侵華所捏造出來的,而是明朝遺老、著名文學家錢謙益的名言。因此,那些上來就說這是日本人搞出來的伎倆的憤青,請麻煩你們找出實錘。



崖山指的就是崖山海戰,這一戰戰敗後,南宋的最後一絲王室血脈和宰相陸秀夫一起沉入大海,標誌著南宋滅亡。而閆吏指的是閆應元,他在江陰帶領十萬軍民抵抗清軍八十一日,打死三王十八將,城破之後,滿城軍民無一投降全部遇難,其氣節是非常令人讚歎的。



崖山海戰和明朝滅亡,是中國尤其是漢家歷史的標誌性事件。它們意味著漢族文化的兩次重大毀滅,這種毀滅是連之前五胡亂華可能都比不上的。



因為無論是五胡亂華還是靖康之恥,漢族人的政權都沒有完全喪失,南方始終都是漢人的保留地。隋文帝更是以完全漢人的方式一統天下。而在吸收了少數民族統治的優點以後,唐朝便開創了偉大的盛世。



但是元滅南宋以後,完全沒有吸收漢族文化的精髓,整個蒙元帝國彷彿是在進行殖民統治一樣,對漢族人民幾乎是掠奪式的統治。更可怕的是,打著“驅除韃虜”旗號的明朝在制度上基本照搬元朝,期待“與皇帝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們徹底沒了念想。



但是明朝起碼還有氣節,到了清朝滅南明的時候,那些氣節之人全部殉國以後,漢人最後一點氣節也丟盡了!我們現在的所謂傳統,其實很多是清人強加給我們的。就連所謂的“唐裝”,其實也根本就是馬褂改良的而已!


青言論史

三國後,由於殘酷的戰爭,大量的漢族人口被殺,從東漢末年的4675萬,到了魏晉時期只有741萬人口。由於中原地區大量土地荒蕪,需要人口來增加稅收和勞力,就將周圍的遊牧民族引進中原。公元304年,西晉惠帝八王之亂以後,遊牧民族開始在中原地區作亂,史稱“五胡亂華”,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大胡族,實際數目遠非五個。他們開始大量屠殺漢族,歷史上發生了第一次“衣冠南渡”,就是漢族大規模渡長江到南方去,當時中原地區漢人住戶被殺得十室九空,逃到南方的也是十之一、二,當時逃到南方地區的是三國留下的真正漢族,其中包括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

東晉建立以後,中原地區淪為胡人之手,建立了許多胡人政權,有十六國之稱,他們互相廝殺。公元384年,鮮卑拓跋珪建立了北魏,並於439年統一了北方中原;439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漢化。與此同時,由於戰爭和兼併,許多胡人匈奴、柔然、羯、氐等遊牧民族也漢化了。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557年,西魏變北周;東魏變北齊。在這裡有二個關鍵人物,一個是隋朝的楊堅父親楊忠;另一個是唐朝的李淵的祖父李虎。楊忠隨北周文帝宇文泰起義關西,因功賜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國、大司空;另一位是西魏的李虎,因軍功官至八大柱國之一,後為太尉,宇文泰賜姓大野氏。有人會問,為何在孝文帝時鮮卑族已經漢化了,怎麼又弄出鮮卑姓氏呢?實際上,北周皇帝鮮卑族宇文泰,他取代了西魏,為了爭取鮮卑上層的支持,大開歷史倒車,本來就是鮮卑族,就恢復了鮮卑舊姓。

公元568年,楊忠死後,楊堅承襲父爵,後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丞相,篡權北周後統一了中國。楊堅掌權後,恢復了漢字、漢姓、漢文化以及三省六部制漢官制。西魏的李虎,他的兒子李昞,李昞的兒子李淵都是承襲父爵,李淵和兒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李淵稱自己是漢人,祖上是李耳(老子),老子是春秋晚期人物,我們沒有辦法查找;但是李世民說自己是隴西李氏的後代,就是李廣的子孫,我們就可以查找了。眾所周知,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因為兵敗投降匈奴,李陵在隴西的家族分二次被漢武帝殺光,所以根本不存在有李陵的後裔。

鮮卑族與漢族的生活習慣大相徑庭,楊廣當權後對自己的後母宣華夫人進行非禮;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將他的弟媳納入後宮。李世民做皇帝時想將自己的女兒下嫁漢族的士族,(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士族紛紛拒絕,原因是唐朝的女子婚後可以有情人,並且可以離婚嫁人幾次,這些與漢族儒家生活習慣格格不入。再則,皇上可以將兒媳納為寵妃,漢族人看這些是大孽不道,當時漢族人知道他們是鮮卑人漢化,稱他們為“鮮卑皇朝”。但是,隋文帝楊堅統一了中國,將胡化的鮮卑族又進行了漢化,將漢字、漢姓、漢文化、漢官制融入到鮮卑皇朝中,唐朝承襲了隋朝的制度,所以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源沒有被打斷。

李世民擊潰了突厥,一部分突厥向西進入西亞,另一部分的突厥和回紇,李世民賜皇姓為“李”,他們融入到漢族中來,在唐時有許多遊牧民族都漢化,成為了漢族的一部分。“安史之亂”以後,由於安碌山大肆屠殺漢化了的漢族,歷史上的第二次“衣冠南渡”,他們到達南方,成為第一批漢化的客家人。唐末,黃巢造反,又一次大屠殺漢人,這些漢人也是漢化的胡人,歷史上第三次”衣冠南渡“,第二批客家人到達南方。唐滅,五代十國,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除了後梁朱溫,後周郭威是漢人,其他都是沙陀族,宋朝建立後,這些沙陀族全部漢化。

宋朝是漢民族的朝代,但是它北面有遼國,西北有西夏,儘管遼國有契丹文、西夏有党項文,由於它們都是唐朝繼承出來的國家,它們的文字是按照漢字改造而成的,一旦這些國家一滅,這些契丹和党項族全部漢化。北宋有”靖康之變“,金兵南下,大肆屠殺又開始,第四次”衣冠南渡”,這些漢人也應該是融入漢族的胡人。蒙古人與南宋共同滅了金國女真人,這些留在中原的女真人全部漢化,其他留在中原的胡人也跟著漢化。

南宋時,忽必烈殺了中原漢化的胡人1800萬,由於南宋與蒙古打45年戰爭,蒙古人是從四川進入中原的,蒙古人殺了四川2000萬人口,最後四川竟然不滿80萬人口,幾乎成了無人區,到了元朝建立,第一次人口大遷移,就是湖北填四川。與此同時,南宋丞相文天祥被俘,陸秀夫揹著小皇帝從崖山跳海,元朝建立後將留在南方的所有的漢人稱為“南人”。明末,滿清入關,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後又有“剃髮易服”,由於漢人不肯改變老祖宗傳下的生活習慣,清軍開始大屠殺。明末的有4780萬人口,到了清初只有1300多萬人口。歷史上,第二次湖北填四川、江西填湖北、全國填三地的人口大遷移。所以有崖山之後無中國,閻吏之後無漢人之說。

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中百分之九十二是漢族,怎麼會有那麼許多漢族,實際上我們漢族是以漢字、漢文化、漢姓、儒學融入的民族。譬如:中國南北漢族,不管在外形和語言都不同。甘肅人與高加索(五胡亂華時,有十萬高加索軍隊進入甘肅)突厥人、通古斯人、藏緬人混血,寧夏、陝西部分地區也存在;南方漢族是由撣語族和孟-高棉族混合,分佈東南沿海的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臺灣等地,這些民族與越南、老撾、泰國人等共為祖先。

毛主席說:知無不言,言而不止;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我是一個漢族,我也想弄清楚漢族的來龍去脈。同時,我相信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實事求是。但是,我知道我在歷史觀上不會是全對,肯定有許多錯誤的地方,希望你們能用說理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觀點。切忌罵罵咧咧,什麼漢奸、日本人等,既貶低自己,又將以後會被人當笑話。因為歷史是公正的,總會將歷史本來面貌視人的。謝謝觀看!


張律明

這是日本人吞併中國搞得陰謀,然後被一些皇漢分子拿來調撥民族感情。

蒙古是落後的遊牧民族,他們崛起後也發現了自己文化落後,無法維持帝國的高效運行,於是成吉思汗對各族文化和宗教都採取極為寬容的態度,中國的道士、藏區的喇嘛、伊斯蘭教的阿訇、基督教的牧師都是蒙古大汗的座上賓。

蒙古人生性殘暴是不容否認的,但他們是對所有民族都殘暴,並沒有只針對某一個民族,也沒有針對性的滅亡某個民族的文化。

清朝滿人入關後,雖然多爾袞也極力想把八旗制度在中原推廣,但最後發現除了“剃髮易服”外一概不成功,最後清朝皇帝不得不飽讀四書五經,各個都拜入孔子門下。

清朝皇帝雖然借文字獄和編修《四庫全書》之機,打掉了漢人傳統的“華夷之辨”,不再將少數民族視為蠻夷,從現在來看至少有利於民族團結。

總的來說,元、清兩朝的統治者為中華文明帶來了一些新鮮的血液,他們只推翻了趙家和朱家政權,中華文明得以維繫千年的文化和政治體制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之所以會有“崖山之後無中國”,那是日本人為了侵略清國而提出的。17世紀初,朱子學說、華夷之辨、正朔理論等傳到了日本,受到德川幕府的極力推崇。

近代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強盛,欲布國威於四方,但出兵總要找個理由吧。日本學者就編出了日本是中華文明的正統,清朝滿人是北方蠻夷的觀念(朝鮮一直看不起清政府也是這個原因)。這樣他們出兵就有了正當性。甲午戰爭中,日本軍人寄回國內的信都是“保衛神州”“我中華”等字眼。

清末中國人還未形成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和民族”意識,很多漢人熱血青年受日本人蠱惑,要驅除那啥。如果他們真的藉助日本人的力量成功了,中國將以民族為單位分裂為若干個小國,然後被日本人逐個征服。這就是日本人極力鼓吹“崖山之後無中國”的陰謀。

遊牧民族入主中國帶來階級壓迫是必然的,統治者按照他們的意願修改了一些文化也是客觀存在的,但事物都是發展的,不能墨守孔子千年前的理論一成不變吧,只要中國自秦漢以來的政治體制和儒家思想的主體地位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都不存在斷代問題。


史料不輯

關於其中的一些論政,諸君可參照

吾才疏學淺就不多做贅述,且和大家討論一下討論一下“崖山海戰”和“閻典史傳”。

一“崖山海戰”
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發生大規模海戰,古今少見。

最終結果不言而喻,元軍以少勝多,


南宋滅國,陸秀夫背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隨其後,浮屍十萬。

此役之後,南宋殘餘徹底滅亡,蒙元一統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征服。標誌著中國古典時代的終結,使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產生斷層,影響至今。

二閻典史傳

出自清代邵長蘅的散文《國朝二十四家文抄》

講述了歷史上的“抗清三公”



和歷史上著名的就“江陰八十一日”,在華夏反侵略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0萬江陰百姓面對24萬清軍鐵騎,兩百多門紅衣大炮,血戰孤城,抗敵81一日,最終難逃屠城之難,無一人投之。

如有興趣者,大可查閱史料,接近歷史真相,如有不足之處,望大家多多指正,歷史就在那裡,經眾人評述,亦可溯其源。吾處資料不足還望有識之士賜教。


木十杉

這種說法是日本帝國主義瓦解中國人民抗戰意志的文化手段,略看有道理,細思就是無稽之談!我泱泱華夏,煌煌文明,上下五千年,不能因為幾次內部戰亂而否認文化的延續性!

中華民族歷來以文化認同作為族群認定的依據,血統則都是炎黃子孫!崖山之後無中國,不外乎就是說蒙古軍消滅了漢人政權宋,中國就沒有了!何謂“中國”,以華夏文明為文明的炎黃子孫的國度就是中國!元朝儘管有些制度不合華夏禮儀,但是它的統治模式是跟宋差不多的,尊奉儒家文化,創造了行省制度。因此元朝是中國的元朝,蒙古帝國不是中國的帝國!



閻吏之後無漢人,不外乎就是說明朝被清朝取代了,廣大漢人都成了滿人。這種說法更是扯淡,清朝統一華夏後,全面漢化,儘管易服改制了,但是漢人還是漢人,甚至滿人都成了漢人!清朝是中國的清朝,漢人是清朝的主體民族,清朝是一個多民族的統一政權!


中國曆來都是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不能用大漢族來認定元清的正統性!只要認同華夏文明,遵守華夏禮儀,不論是漢人政權,還是蒙古滿人政權都是華夏政權!

我們要警惕西方國家的險惡用心,他們亡我之心不死,在文化領域西化我們,在民族問題上挑撥離間我們。就是想削弱我們,消滅我們,因此在文化上我們要充分自信,不隨西方亦步亦趨!我們要取西方精華而棄其糟糠,取傳統文化精華而棄其糟糠!




大秦鐵鷹劍士

這種說法是一個蓄意打擊國民信心的陰謀!


崖山之後無中國?這是錯誤的!

宋亡之後,中華古文化就斷了傳承?

回答這個問題前,請先想想,您的家譜只到宋代就不可考了嗎?

如果不是,那麼您的祖先可以追溯了宋代之前。事實上,我們中國幾乎每一家的家譜,都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我們血緣亙古以來就生長與這片土地!

那麼,我們的文字就斷傳承了嗎?

當然也不是,我們可能看懂5000年前的文字,我們的文字從倉頡造字以來,就一脈相承!

宋朝時的國土,今天還在嗎?

我們的國土、山河統統還在。山河未變,我們成功捍衛了我們的文明。


誰在造謠?

既然我們的血緣、文字、國土都如同過去數年前,怎麼就說崖山之後無中國了?

換句話說,如果無中國,那麼誰最受益呢?

我想肯定不是中國人自己。

如果中國沒有傳承,那麼必然會有人自稱獲得了她的傳承,這筆豐厚的文化遺產,恐怕是附近某些小華夏非常想要獲得的。這可以讓他們一舉進入世界最有底蘊的國家行列。


我們應該怎樣辦?

既然我們知道有人造謠,這個企圖是想要打擊我們的自信心。使我們對文化、對民族、對民族的自信心崩潰。

在這個關鍵問題,我們應該相信我們自己的文化。

泱泱中華5000年,雄踞世界之中,哪裡是那些蕞爾小國可以覬覦的,就算給他們,他們恐怕也承受不了。



奇縝君

這肯定又是某些好事者拼湊的,類似於所謂“崖山以後無中國,明亡以後無華夏”。說實話,“涯山之後無中國,閻吏之後無漢人”這句話拼接的,還不如原來那句呢!實在有點可笑!

既然題主問到了,我就先說說這句話用到的兩個典故。

崖山之戰大家都很熟悉了,南宋滅亡前的最後一役。這場海戰對打雙方基本都是漢人,只不過一邊是投降了蒙古人的漢人而已。

要說當時南宋的水師說自己是天下第二,估計誰也不敢稱第一。而且,當時南宋水師在數量上依舊佔據優勢,但即便如此也沒能挽救南宋朝廷的末日。崖山之戰後,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十萬軍民蹈海相隨。氣節確實感天動地,但從海戰的戰略和戰術上來說,實在難稱高明。

江陰典史閻應元是明末一位史可法式的人物,但說實話,比起愧為督師、兵部尚書的史可法來說,公安局長(典史)閻應元才是真正讓清軍頭痛的人物。

相比於揚州一日而下,江陰卻以區區小城,十萬義民,面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傷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

清軍圍城期間,閻應元還利用清軍勸降之計,以送“降禮”為名,將棺材裝滿炸藥,運入清營引爆,當場炸死清軍官兵兩千餘人。

當前明朝總兵官劉良佐親至城下勸降,對其言到:“江北名臣紛紛投附,洪(洪承疇)督師尚且如此,汝何自苦如此?”閻應元怒目圓睜,留下一句擲地有聲的話:“有降將軍,無降典史。”

城破之時,閻應元寫下絕筆: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而後,拔刀奔向敵陣,搏命而戰。被俘後,立而不跪高呼“速殺我!”終遇害!

江陰城破後,全城義民無一降者,或力戰而亡,或坦然就義,皆以先死為幸。兩日後,清軍出榜安民時,僅老幼五十三口。

閻應元就義後,江陰野史曾評價道:“有明之季,士林無羞惡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為得意;而封疆大帥,無不反戈內向。獨閻、陳二典史乃於一城見義。向使守京口如是,則江南不至拱手獻人矣。”

這段話倒是說出了明朝草草而亡的原因,一個綿延二百多年,人口過億的王朝,被一個只有十幾萬人口的外族滅亡,難道這就是明粉心中的理想國家?

當明朝走到這一天的時候,內部早就爛透了。就算不是滿清,換個別人來輕輕一推,一樣會倒塌,滿清不過是恰好趕上這一撥而已。

好了說的有點遠了,回來說這兩句話。

“崖山以後無中國”這句出自錢謙益的《後秋興之十三》

原詩為: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

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

這位害怕“水涼”的明朝士林領袖,骨頭的硬度我就不說了。說實話,他還趕不上自己的愛人——名妓柳如是呢!

這首詩是他感懷崖山之戰而做,也不知道寫這首詩時,他有沒有感到慚愧。但單純從詩的角度上說,並沒有感慨華夏滅亡之意。只是說,即便崖山這樣偏僻的海角也不屬於中國了,藉以指代南宋已亡而已。

要注意,這兩句中“不屬中華”“無中華”,完全是兩個概念,一個是指代地理概念和朝代更迭,而另一句則直指中華文化出現了斷層,不能為續。

“閻吏之後無漢人”這句根本查不到出處,但兩句連在一起,不過依舊是原來的意思,即所謂“中華傳承的根斷了,再也接續不上了,大家都洗洗睡了吧!”之意。

顯然這是別有用心,中華文化是否斷了,要看文明是否得到了延續,而不是坐在皇帝位置上的那個人是哪個種族的。還別說,現在蒙古黃金家族也是中國人,滿族也是中國人。

再說了,元、清兩代的統治者,他們不得不遵從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儒家的“忠孝禮義廉”。

依舊尊孔子、用漢文、行科舉(元朝也有科舉,只不過是次數少而已),如果真如此言所說,中華文化中斷了,那試問一句,元雜劇、清小說、京劇,都算那個文化的產物?能算蒙古人和滿族的文化嗎?恐怕他們自己也不會認同這一點。

現在網上盛行的噴子們,別讓極端民族主義的垃圾填滿你們的腦袋。說到對中華傳統“忠孝禮義廉”思想的理解,您還真不一定能趕上元朝和清朝的人呢!

再有一點,風俗習慣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春節、吃餃子、貼窗花、看花燈,這些民俗都已經傳到國外去了。每到中國的春節老外扎堆跑來蹭中國節,您隨便問個老外,看他們說過的是哪國的節日?

保準沒有一個告訴你過的是蒙古節、滿族節,他們只會說我們在過春節,那好吧,那個民族有春節?你告訴我!

還有,每年農曆新年前,各國政府的郵局加著班的印製生肖郵票,生怕自己落在後面,那好吧!那個民族有十二生肖?這又是什麼文化?

藏族也有十二生肖,別跟我掰扯這事兒,那也是從中原傳過去的。要不然,不可能兩邊跟商量好了似的,一個動物不差,連順序都不帶錯的。而且,還蹦出了一個叫龍的傢伙,哈哈哈!

自己民族的歷史斷沒斷,不是由外面哪個垃圾評判的。要是,我們人人都認為中華文化斷了根了,那中華民族才真正完了呢!

所以,奉勸某些人一句!腦子是個好東西,最好每人都有一個!



藏地讀行

這個問題還是要辯證看待的。不能因為情緒原因而放棄對問題的思考。事情的出現必定有其原因。

唐朝在日本,明朝在朝鮮,清朝在中國!

這種說法的源頭是哪裡?先看一下元朝之後的地圖,看完之後再繼續說。

因為我們跟外界站的角度不同!比如說,俄羅斯被蒙古人佔領之後,我們的地圖上把此地標註為蒙古領土,我們認為俄羅斯人已經亡國。同樣,在朝鮮人,越南人,日本人看來,元朝滅亡南宋和清朝滅亡明朝後,中國已經亡國。雖然此時事實上我們的文化和民族認同還在,但是在他們眼裡,他們面對的不是以前的中國,而是蒙古和滿洲。這就是視角的不同。

而為什麼類似話題總會強調兩個朝代:

宋朝+明朝

這是因為這兩個漢族王朝的滅亡對於華夏而言是兩個轉折點。聽我細細道來。

中華文明傳承從未中斷

無論是元代宋,還是清代名,中華文明確實從未中斷,只是走到了一個相對的低谷期,並且對中國人的方方面面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也是被中國歷史忽略掉的兩個非常重要的節點。

宋朝的滅亡代表的是中國的古典文化的終結

為什麼會這樣說?這次我們要看一下我們的偉大的漢朝了。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影響非常深遠的一個朝代。可以說,漢朝確定了漢族的稱呼為“漢人”。漢朝確立了影響中國上千年的制度。西漢和東漢持續400多年。從三國時期和西晉時期,實際掌權的仍然是舊漢朝時期的大臣和王族,“統治階層”仍然是一個系列-漢系。而晉朝南下以後,在南方維持了一個漢人政權,保留住了中國皇家文化和貴族文化的根基。北方雖經過幾百年亂世,但是即使是胡人也知道中國的正統是“漢”,所以胡人政權中都有各種以“漢”為國號的。而到北魏時期,孝文帝甚至直接組織本民族“漢化”,開啟了北方胡人漢化的進程。後來,北方的鮮卑人血拼完畢,北周政權落到了隋文帝-楊堅手中。楊堅接手國家以後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次輝煌:

為明全國教化,恢復華夏文化之正統,下詔制訂禮樂,以提升國家的文化素質。

隋朝是承上啟下的,結束中國數百年亂世,統一中國,在這片受到外族侵擾百年的土地上恢復中國文化傳統。雖然很快又被唐朝拿下,但是“統治階層”還是皇室這批人。也就是說,本來唐朝這批人就是隋朝皇室身邊的重要人物。不負眾望,唐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至今為人稱道。

日本現在只認唐朝就是這個原因。而唐朝滅亡後,經過短暫的節度使混戰,中國再次小統一。宋朝皇帝趙匡胤也是節度使中的一員,也就是說,宋朝皇室也是出自唐朝的統治階級。

這樣,截止到宋朝,中國的歷史仍然可以說是完整的一脈。如果照此下去,中國仍將是一脈的中國,可惜事與願違。

歷史就是這麼殘酷。金朝先是拿下了北方,北宋滅亡,在南方續命100多年,就在金國女真人漢化完成之際,蒙古人把金國連同南宋一塊幹掉了。在廣東崖山中國宋朝貴族士人投海以後,中國的貴族階層算是徹底被滅掉了。中國古代文化最精華的部分就跟著他們一塊消失了。

很多人不同意這個觀點。認為雖然這批人死了,漢族人還在啊!記住,古代教育沒有那麼發達,掌握真正文化精髓的只有少數人。並且文化禮儀如果中斷60年以上就等於是徹底斷了,更何況是全國性的中斷。這裡還有我強調的貴族禮儀文化。中國的統治階級所代表的貴族文化在宋亡之後的幾十年間沒有人傳承,因為元代蒙古人根本不吃漢族人這一套。看看現在的日本,如果你去過你就會感覺,日本的各種文化習俗保留的都是上千年幾乎原汁原味。

明朝滅亡之後,再無華夏。

很多人根本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不能接受沒有明朝滅亡之後沒有華夏的事實。至少幾乎所有的漢族士人還是將明朝作為中國漢族王朝的最後一個。其實,經歷數百年的磨難,明朝統一時的中國也已經是千瘡百孔。在元朝統治下中國人的整體素質下降非常快,因為文人在元朝就是臭老九,大家乾脆跟著蒙古人放羊得了。明朝建立後的數百年間,一邊恢復中華禮儀,一遍發展經濟,漢文化再次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在明朝中期以後可以說漢文化再次走上了高峰。

但是這也只是迴光返照,天要亡我,我不得不亡。明朝末年經歷三大徵和國內自然災害引起的農民起義前風雨飄搖,最後滿洲人入關,明朝滅亡。流亡朝廷經歷近20年抗爭,最後走進了墳墓。漢文化在就此遭遇毀滅性打擊:剃髮,易服。關於這段歷史不想多說,太傷人心。清朝末年的漢人就是我們看到的被折騰完之後的漢人-麻木不仁,尊嚴盡失。

但是值得慶幸的是,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或許也會因禍得福

在英國人眼中,美國人粗魯,說話不好聽。但這就是美國性格。而現在,我們丟掉很多傳統,也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無論怎樣,這句話還請冷靜看待,確實丟掉了很多,也獲得了許多。這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


星辰小娟

秋風蕭瑟,殘陽似血,前明遺老錢謙益手持柺杖站在滾滾前行的江水邊,發出了杜鵑啼血般的哀嚎:涯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一幕如屈原站在汨羅江畔發出質問蒼天的怒吼一樣,眼看大好河山盡皆落入敵手,怎能不肝膽俱裂,玉石俱焚,一死了之。這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學者面對華夏文明被賤踏、割裂、毀滅發出痛徹心腑的良心之問。

話說崖山海戰後,南宋亡國,元朝建立,開啟了中華文明史更宏大的篇章。眾所周知,中國是王朝政治,也就是改朝換元不換國,統稱中國。無論誰當政,都要奉正朔,這也就是中國版圖的演變史。再說錢謙益的這句話,顯然有些短視,毛主席說: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不能面對春秋戰國的亂局,學老子退回小國寡民,學孔子克己復禮,同樣不能學錢謙益心灰意冷,而要像小草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閻吏之後無漢人,也是在說民族氣節的問題,也有積極的作用。但判斷是不是漢人是靠頭髮呢還是基因,這不言自明。

今天,正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一次全面的復興。我們靠祖先創造的甲骨文,印刷術,書籍,正在走在文化復興的光明大道上。崖山之後無南宋,閻吏之後多漢人。民族復興光明路,繼往開來無絕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