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后无中国,阎吏之后无汉人”的说法站得住脚吗?

时光207997582

这话不成立,这个是日本一些学者以及部分民国时激进分子的言论,我们不能一概接受。

中国是什么?中国上推华夏是西周春秋至战国,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文化也昌明,孔子就在那个时代。至暴秦扫平六国华夏一统,之前的华夏就已经遭受了致命一击,到了司马迁的时代,很多春秋甚至战国时代的事情后人已经不理解了,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张冠李戴的解释和记载。也就是是说之前的华夏已经基本死了,后面是另外一种文化,所以始皇之后无华夏。暴秦之后是汉,那是一种混合了法家道家墨家儒家的文化,也是华夏文化的变种亚文化,但这个到了南北朝时代也终结了,被北方内迁胡人的铁骑踏平,在拓跋宏时代稍微气色就又被六镇之乱和尔朱荣消灭。后面是鲜卑贵族的隋和唐,那是一种糅合了伊朗文化的新文化,之前的文化基本只剩一些片段了。唐以后是宋,他们倒是把书本上的孔子文化拿了起来,可是他们也根本不懂孔子的时代真相,成了拿着孔子做招牌的一伙分润集团,最后导致了蒙古征服。所以崖山时代号称被消灭的只是真实寿命大概两百来年的一种挂着孔子的羊头卖着官僚统治狗肉的东西,不值得惋惜。

至于什么阎吏之后无汉人,那更是胡扯了,这个事情的真实性估计跟八卦小说差不多。


帝国历史观察者

“闫吏之后无汉人”这句话是从何而出的,我不清楚。比较为人熟知的是“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绝不是什么日本人为了侵华所捏造出来的,而是明朝遗老、著名文学家钱谦益的名言。因此,那些上来就说这是日本人搞出来的伎俩的愤青,请麻烦你们找出实锤。



崖山指的就是崖山海战,这一战战败后,南宋的最后一丝王室血脉和宰相陆秀夫一起沉入大海,标志着南宋灭亡。而闫吏指的是闫应元,他在江阴带领十万军民抵抗清军八十一日,打死三王十八将,城破之后,满城军民无一投降全部遇难,其气节是非常令人赞叹的。



崖山海战和明朝灭亡,是中国尤其是汉家历史的标志性事件。它们意味着汉族文化的两次重大毁灭,这种毁灭是连之前五胡乱华可能都比不上的。



因为无论是五胡乱华还是靖康之耻,汉族人的政权都没有完全丧失,南方始终都是汉人的保留地。隋文帝更是以完全汉人的方式一统天下。而在吸收了少数民族统治的优点以后,唐朝便开创了伟大的盛世。



但是元灭南宋以后,完全没有吸收汉族文化的精髓,整个蒙元帝国仿佛是在进行殖民统治一样,对汉族人民几乎是掠夺式的统治。更可怕的是,打着“驱除鞑虏”旗号的明朝在制度上基本照搬元朝,期待“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士大夫们彻底没了念想。



但是明朝起码还有气节,到了清朝灭南明的时候,那些气节之人全部殉国以后,汉人最后一点气节也丢尽了!我们现在的所谓传统,其实很多是清人强加给我们的。就连所谓的“唐装”,其实也根本就是马褂改良的而已!


青言论史

三国后,由于残酷的战争,大量的汉族人口被杀,从东汉末年的4675万,到了魏晋时期只有741万人口。由于中原地区大量土地荒芜,需要人口来增加税收和劳力,就将周围的游牧民族引进中原。公元304年,西晋惠帝八王之乱以后,游牧民族开始在中原地区作乱,史称“五胡乱华”,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大胡族,实际数目远非五个。他们开始大量屠杀汉族,历史上发生了第一次“衣冠南渡”,就是汉族大规模渡长江到南方去,当时中原地区汉人住户被杀得十室九空,逃到南方的也是十之一、二,当时逃到南方地区的是三国留下的真正汉族,其中包括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

东晋建立以后,中原地区沦为胡人之手,建立了许多胡人政权,有十六国之称,他们互相厮杀。公元384年,鲜卑拓跋珪建立了北魏,並于439年统一了北方中原;439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与此同时,由于战争和兼并,许多胡人匈奴、柔然、羯、氐等游牧民族也汉化了。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557年,西魏变北周;东魏变北齐。在这里有二个关键人物,一个是隋朝的杨坚父亲杨忠;另一个是唐朝的李渊的祖父李虎。杨忠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另一位是西魏的李虎,因军功官至八大柱国之一,后为太尉,宇文泰赐姓大野氏。有人会问,为何在孝文帝时鲜卑族已经汉化了,怎么又弄出鲜卑姓氏呢?实际上,北周皇帝鲜卑族宇文泰,他取代了西魏,为了争取鲜卑上层的支持,大开历史倒车,本来就是鲜卑族,就恢复了鲜卑旧姓。

公元568年,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父爵,后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丞相,篡权北周后统一了中国。杨坚掌权后,恢复了汉字、汉姓、汉文化以及三省六部制汉官制。西魏的李虎,他的儿子李昞,李昞的儿子李渊都是承袭父爵,李渊和儿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李渊称自己是汉人,祖上是李耳(老子),老子是春秋晚期人物,我们没有办法查找;但是李世民说自己是陇西李氏的后代,就是李广的子孙,我们就可以查找了。众所周知,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因为兵败投降匈奴,李陵在陇西的家族分二次被汉武帝杀光,所以根本不存在有李陵的后裔。

鲜卑族与汉族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杨广当权后对自己的后母宣华夫人进行非礼;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将他的弟媳纳入后宫。李世民做皇帝时想将自己的女儿下嫁汉族的士族,(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士族纷纷拒绝,原因是唐朝的女子婚后可以有情人,并且可以离婚嫁人几次,这些与汉族儒家生活习惯格格不入。再则,皇上可以将儿媳纳为宠妃,汉族人看这些是大孽不道,当时汉族人知道他们是鲜卑人汉化,称他们为“鲜卑皇朝”。但是,隋文帝杨坚统一了中国,将胡化的鲜卑族又进行了汉化,将汉字、汉姓、汉文化、汉官制融入到鲜卑皇朝中,唐朝承袭了隋朝的制度,所以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没有被打断。

李世民击溃了突厥,一部分突厥向西进入西亚,另一部分的突厥和回纥,李世民赐皇姓为“李”,他们融入到汉族中来,在唐时有许多游牧民族都汉化,成为了汉族的一部分。“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安碌山大肆屠杀汉化了的汉族,历史上的第二次“衣冠南渡”,他们到达南方,成为第一批汉化的客家人。唐末,黄巢造反,又一次大屠杀汉人,这些汉人也是汉化的胡人,历史上第三次”衣冠南渡“,第二批客家人到达南方。唐灭,五代十国,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了后梁朱温,后周郭威是汉人,其他都是沙陀族,宋朝建立后,这些沙陀族全部汉化。

宋朝是汉民族的朝代,但是它北面有辽国,西北有西夏,尽管辽国有契丹文、西夏有党项文,由于它们都是唐朝继承出来的国家,它们的文字是按照汉字改造而成的,一旦这些国家一灭,这些契丹和党项族全部汉化。北宋有”靖康之变“,金兵南下,大肆屠杀又开始,第四次”衣冠南渡”,这些汉人也应该是融入汉族的胡人。蒙古人与南宋共同灭了金国女真人,这些留在中原的女真人全部汉化,其他留在中原的胡人也跟着汉化。

南宋时,忽必烈杀了中原汉化的胡人1800万,由于南宋与蒙古打45年战争,蒙古人是从四川进入中原的,蒙古人杀了四川2000万人口,最后四川竟然不满80万人口,几乎成了无人区,到了元朝建立,第一次人口大迁移,就是湖北填四川。与此同时,南宋丞相文天祥被俘,陆秀夫背着小皇帝从崖山跳海,元朝建立后将留在南方的所有的汉人称为“南人”。明末,满清入关,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后又有“剃发易服”,由于汉人不肯改变老祖宗传下的生活习惯,清军开始大屠杀。明末的有4780万人口,到了清初只有1300多万人口。历史上,第二次湖北填四川、江西填湖北、全国填三地的人口大迁移。所以有崖山之后无中国,阎吏之后无汉人之说。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百分之九十二是汉族,怎么会有那么许多汉族,实际上我们汉族是以汉字、汉文化、汉姓、儒学融入的民族。譬如:中国南北汉族,不管在外形和语言都不同。甘肃人与高加索(五胡乱华时,有十万高加索军队进入甘肃)突厥人、通古斯人、藏缅人混血,宁夏、陕西部分地区也存在;南方汉族是由掸语族和孟-高棉族混合,分布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等地,这些民族与越南、老挝、泰国人等共为祖先。

毛主席说:知无不言,言而不止;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是一个汉族,我也想弄清楚汉族的来龙去脉。同时,我相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实事求是。但是,我知道我在历史观上不会是全对,肯定有许多错误的地方,希望你们能用说理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观点。切忌骂骂咧咧,什么汉奸、日本人等,既贬低自己,又将以后会被人当笑话。因为历史是公正的,总会将历史本来面貌视人的。谢谢观看!


张律明

这是日本人吞并中国搞得阴谋,然后被一些皇汉分子拿来调拨民族感情。

蒙古是落后的游牧民族,他们崛起后也发现了自己文化落后,无法维持帝国的高效运行,于是成吉思汗对各族文化和宗教都采取极为宽容的态度,中国的道士、藏区的喇嘛、伊斯兰教的阿訇、基督教的牧师都是蒙古大汗的座上宾。

蒙古人生性残暴是不容否认的,但他们是对所有民族都残暴,并没有只针对某一个民族,也没有针对性的灭亡某个民族的文化。

清朝满人入关后,虽然多尔衮也极力想把八旗制度在中原推广,但最后发现除了“剃发易服”外一概不成功,最后清朝皇帝不得不饱读四书五经,各个都拜入孔子门下。

清朝皇帝虽然借文字狱和编修《四库全书》之机,打掉了汉人传统的“华夷之辨”,不再将少数民族视为蛮夷,从现在来看至少有利于民族团结。

总的来说,元、清两朝的统治者为中华文明带来了一些新鲜的血液,他们只推翻了赵家和朱家政权,中华文明得以维系千年的文化和政治体制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之所以会有“崖山之后无中国”,那是日本人为了侵略清国而提出的。17世纪初,朱子学说、华夷之辨、正朔理论等传到了日本,受到德川幕府的极力推崇。

近代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欲布国威于四方,但出兵总要找个理由吧。日本学者就编出了日本是中华文明的正统,清朝满人是北方蛮夷的观念(朝鲜一直看不起清政府也是这个原因)。这样他们出兵就有了正当性。甲午战争中,日本军人寄回国内的信都是“保卫神州”“我中华”等字眼。

清末中国人还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很多汉人热血青年受日本人蛊惑,要驱除那啥。如果他们真的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成功了,中国将以民族为单位分裂为若干个小国,然后被日本人逐个征服。这就是日本人极力鼓吹“崖山之后无中国”的阴谋。

游牧民族入主中国带来阶级压迫是必然的,统治者按照他们的意愿修改了一些文化也是客观存在的,但事物都是发展的,不能墨守孔子千年前的理论一成不变吧,只要中国自秦汉以来的政治体制和儒家思想的主体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都不存在断代问题。


史料不辑

关于其中的一些论政,诸君可参照

吾才疏学浅就不多做赘述,且和大家讨论一下讨论一下“崖山海战”和“阎典史传”。

一“崖山海战”
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发生大规模海战,古今少见。

最终结果不言而喻,元军以少胜多,


南宋灭国,陆秀夫背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随其后,浮尸十万。

此役之后,南宋残余彻底灭亡,蒙元一统中国。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征服。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使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产生断层,影响至今。

二阎典史传

出自清代邵长蘅的散文《国朝二十四家文抄》

讲述了历史上的“抗清三公”



和历史上著名的就“江阴八十一日”,在华夏反侵略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0万江阴百姓面对24万清军铁骑,两百多门红衣大炮,血战孤城,抗敌81一日,最终难逃屠城之难,无一人投之。

如有兴趣者,大可查阅史料,接近历史真相,如有不足之处,望大家多多指正,历史就在那里,经众人评述,亦可溯其源。吾处资料不足还望有识之士赐教。


木十杉

这种说法是日本帝国主义瓦解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文化手段,略看有道理,细思就是无稽之谈!我泱泱华夏,煌煌文明,上下五千年,不能因为几次内部战乱而否认文化的延续性!

中华民族历来以文化认同作为族群认定的依据,血统则都是炎黄子孙!崖山之后无中国,不外乎就是说蒙古军消灭了汉人政权宋,中国就没有了!何谓“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文明的炎黄子孙的国度就是中国!元朝尽管有些制度不合华夏礼仪,但是它的统治模式是跟宋差不多的,尊奉儒家文化,创造了行省制度。因此元朝是中国的元朝,蒙古帝国不是中国的帝国!



阎吏之后无汉人,不外乎就是说明朝被清朝取代了,广大汉人都成了满人。这种说法更是扯淡,清朝统一华夏后,全面汉化,尽管易服改制了,但是汉人还是汉人,甚至满人都成了汉人!清朝是中国的清朝,汉人是清朝的主体民族,清朝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政权!


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不能用大汉族来认定元清的正统性!只要认同华夏文明,遵守华夏礼仪,不论是汉人政权,还是蒙古满人政权都是华夏政权!

我们要警惕西方国家的险恶用心,他们亡我之心不死,在文化领域西化我们,在民族问题上挑拨离间我们。就是想削弱我们,消灭我们,因此在文化上我们要充分自信,不随西方亦步亦趋!我们要取西方精华而弃其糟糠,取传统文化精华而弃其糟糠!




大秦铁鹰剑士

这种说法是一个蓄意打击国民信心的阴谋!


崖山之后无中国?这是错误的!

宋亡之后,中华古文化就断了传承?

回答这个问题前,请先想想,您的家谱只到宋代就不可考了吗?

如果不是,那么您的祖先可以追溯了宋代之前。事实上,我们中国几乎每一家的家谱,都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我们血缘亘古以来就生长与这片土地!

那么,我们的文字就断传承了吗?

当然也不是,我们可能看懂5000年前的文字,我们的文字从仓颉造字以来,就一脉相承!

宋朝时的国土,今天还在吗?

我们的国土、山河统统还在。山河未变,我们成功捍卫了我们的文明。


谁在造谣?

既然我们的血缘、文字、国土都如同过去数年前,怎么就说崖山之后无中国了?

换句话说,如果无中国,那么谁最受益呢?

我想肯定不是中国人自己。

如果中国没有传承,那么必然会有人自称获得了她的传承,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恐怕是附近某些小华夏非常想要获得的。这可以让他们一举进入世界最有底蕴的国家行列。


我们应该怎样办?

既然我们知道有人造谣,这个企图是想要打击我们的自信心。使我们对文化、对民族、对民族的自信心崩溃。

在这个关键问题,我们应该相信我们自己的文化。

泱泱中华5000年,雄踞世界之中,哪里是那些蕞尔小国可以觊觎的,就算给他们,他们恐怕也承受不了。



奇缜君

这肯定又是某些好事者拼凑的,类似于所谓“崖山以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说实话,“涯山之后无中国,阎吏之后无汉人”这句话拼接的,还不如原来那句呢!实在有点可笑!

既然题主问到了,我就先说说这句话用到的两个典故。

崖山之战大家都很熟悉了,南宋灭亡前的最后一役。这场海战对打双方基本都是汉人,只不过一边是投降了蒙古人的汉人而已。

要说当时南宋的水师说自己是天下第二,估计谁也不敢称第一。而且,当时南宋水师在数量上依旧占据优势,但即便如此也没能挽救南宋朝廷的末日。崖山之战后,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十万军民蹈海相随。气节确实感天动地,但从海战的战略和战术上来说,实在难称高明。

江阴典史阎应元是明末一位史可法式的人物,但说实话,比起愧为督师、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来说,公安局长(典史)阎应元才是真正让清军头痛的人物。

相比于扬州一日而下,江阴却以区区小城,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伤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清军围城期间,阎应元还利用清军劝降之计,以送“降礼”为名,将棺材装满炸药,运入清营引爆,当场炸死清军官兵两千余人。

当前明朝总兵官刘良佐亲至城下劝降,对其言到:“江北名臣纷纷投附,洪(洪承畴)督师尚且如此,汝何自苦如此?”阎应元怒目圆睁,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有降将军,无降典史。”

城破之时,阎应元写下绝笔: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而后,拔刀奔向敌阵,搏命而战。被俘后,立而不跪高呼“速杀我!”终遇害!

江阴城破后,全城义民无一降者,或力战而亡,或坦然就义,皆以先死为幸。两日后,清军出榜安民时,仅老幼五十三口。

阎应元就义后,江阴野史曾评价道:“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

这段话倒是说出了明朝草草而亡的原因,一个绵延二百多年,人口过亿的王朝,被一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外族灭亡,难道这就是明粉心中的理想国家?

当明朝走到这一天的时候,内部早就烂透了。就算不是满清,换个别人来轻轻一推,一样会倒塌,满清不过是恰好赶上这一拨而已。

好了说的有点远了,回来说这两句话。

“崖山以后无中国”这句出自钱谦益的《后秋兴之十三》

原诗为: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这位害怕“水凉”的明朝士林领袖,骨头的硬度我就不说了。说实话,他还赶不上自己的爱人——名妓柳如是呢!

这首诗是他感怀崖山之战而做,也不知道写这首诗时,他有没有感到惭愧。但单纯从诗的角度上说,并没有感慨华夏灭亡之意。只是说,即便崖山这样偏僻的海角也不属于中国了,借以指代南宋已亡而已。

要注意,这两句中“不属中华”“无中华”,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是指代地理概念和朝代更迭,而另一句则直指中华文化出现了断层,不能为续。

“阎吏之后无汉人”这句根本查不到出处,但两句连在一起,不过依旧是原来的意思,即所谓“中华传承的根断了,再也接续不上了,大家都洗洗睡了吧!”之意。

显然这是别有用心,中华文化是否断了,要看文明是否得到了延续,而不是坐在皇帝位置上的那个人是哪个种族的。还别说,现在蒙古黄金家族也是中国人,满族也是中国人。

再说了,元、清两代的统治者,他们不得不遵从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儒家的“忠孝礼义廉”。

依旧尊孔子、用汉文、行科举(元朝也有科举,只不过是次数少而已),如果真如此言所说,中华文化中断了,那试问一句,元杂剧、清小说、京剧,都算那个文化的产物?能算蒙古人和满族的文化吗?恐怕他们自己也不会认同这一点。

现在网上盛行的喷子们,别让极端民族主义的垃圾填满你们的脑袋。说到对中华传统“忠孝礼义廉”思想的理解,您还真不一定能赶上元朝和清朝的人呢!

再有一点,风俗习惯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春节、吃饺子、贴窗花、看花灯,这些民俗都已经传到国外去了。每到中国的春节老外扎堆跑来蹭中国节,您随便问个老外,看他们说过的是哪国的节日?

保准没有一个告诉你过的是蒙古节、满族节,他们只会说我们在过春节,那好吧,那个民族有春节?你告诉我!

还有,每年农历新年前,各国政府的邮局加着班的印制生肖邮票,生怕自己落在后面,那好吧!那个民族有十二生肖?这又是什么文化?

藏族也有十二生肖,别跟我掰扯这事儿,那也是从中原传过去的。要不然,不可能两边跟商量好了似的,一个动物不差,连顺序都不带错的。而且,还蹦出了一个叫龙的家伙,哈哈哈!

自己民族的历史断没断,不是由外面哪个垃圾评判的。要是,我们人人都认为中华文化断了根了,那中华民族才真正完了呢!

所以,奉劝某些人一句!脑子是个好东西,最好每人都有一个!



藏地读行

这个问题还是要辩证看待的。不能因为情绪原因而放弃对问题的思考。事情的出现必定有其原因。

唐朝在日本,明朝在朝鲜,清朝在中国!

这种说法的源头是哪里?先看一下元朝之后的地图,看完之后再继续说。

因为我们跟外界站的角度不同!比如说,俄罗斯被蒙古人占领之后,我们的地图上把此地标注为蒙古领土,我们认为俄罗斯人已经亡国。同样,在朝鲜人,越南人,日本人看来,元朝灭亡南宋和清朝灭亡明朝后,中国已经亡国。虽然此时事实上我们的文化和民族认同还在,但是在他们眼里,他们面对的不是以前的中国,而是蒙古和满洲。这就是视角的不同。

而为什么类似话题总会强调两个朝代:

宋朝+明朝

这是因为这两个汉族王朝的灭亡对于华夏而言是两个转折点。听我细细道来。

中华文明传承从未中断

无论是元代宋,还是清代名,中华文明确实从未中断,只是走到了一个相对的低谷期,并且对中国人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也是被中国历史忽略掉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宋朝的灭亡代表的是中国的古典文化的终结

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次我们要看一下我们的伟大的汉朝了。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一个朝代。可以说,汉朝确定了汉族的称呼为“汉人”。汉朝确立了影响中国上千年的制度。西汉和东汉持续400多年。从三国时期和西晋时期,实际掌权的仍然是旧汉朝时期的大臣和王族,“统治阶层”仍然是一个系列-汉系。而晋朝南下以后,在南方维持了一个汉人政权,保留住了中国皇家文化和贵族文化的根基。北方虽经过几百年乱世,但是即使是胡人也知道中国的正统是“汉”,所以胡人政权中都有各种以“汉”为国号的。而到北魏时期,孝文帝甚至直接组织本民族“汉化”,开启了北方胡人汉化的进程。后来,北方的鲜卑人血拼完毕,北周政权落到了隋文帝-杨坚手中。杨坚接手国家以后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辉煌:

为明全国教化,恢复华夏文化之正统,下诏制订礼乐,以提升国家的文化素质。

隋朝是承上启下的,结束中国数百年乱世,统一中国,在这片受到外族侵扰百年的土地上恢复中国文化传统。虽然很快又被唐朝拿下,但是“统治阶层”还是皇室这批人。也就是说,本来唐朝这批人就是隋朝皇室身边的重要人物。不负众望,唐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至今为人称道。

日本现在只认唐朝就是这个原因。而唐朝灭亡后,经过短暂的节度使混战,中国再次小统一。宋朝皇帝赵匡胤也是节度使中的一员,也就是说,宋朝皇室也是出自唐朝的统治阶级。

这样,截止到宋朝,中国的历史仍然可以说是完整的一脉。如果照此下去,中国仍将是一脉的中国,可惜事与愿违。

历史就是这么残酷。金朝先是拿下了北方,北宋灭亡,在南方续命100多年,就在金国女真人汉化完成之际,蒙古人把金国连同南宋一块干掉了。在广东崖山中国宋朝贵族士人投海以后,中国的贵族阶层算是彻底被灭掉了。中国古代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就跟着他们一块消失了。

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虽然这批人死了,汉族人还在啊!记住,古代教育没有那么发达,掌握真正文化精髓的只有少数人。并且文化礼仪如果中断60年以上就等于是彻底断了,更何况是全国性的中断。这里还有我强调的贵族礼仪文化。中国的统治阶级所代表的贵族文化在宋亡之后的几十年间没有人传承,因为元代蒙古人根本不吃汉族人这一套。看看现在的日本,如果你去过你就会感觉,日本的各种文化习俗保留的都是上千年几乎原汁原味。

明朝灭亡之后,再无华夏。

很多人根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能接受没有明朝灭亡之后没有华夏的事实。至少几乎所有的汉族士人还是将明朝作为中国汉族王朝的最后一个。其实,经历数百年的磨难,明朝统一时的中国也已经是千疮百孔。在元朝统治下中国人的整体素质下降非常快,因为文人在元朝就是臭老九,大家干脆跟着蒙古人放羊得了。明朝建立后的数百年间,一边恢复中华礼仪,一遍发展经济,汉文化再次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在明朝中期以后可以说汉文化再次走上了高峰。

但是这也只是回光返照,天要亡我,我不得不亡。明朝末年经历三大征和国内自然灾害引起的农民起义前风雨飘摇,最后满洲人入关,明朝灭亡。流亡朝廷经历近20年抗争,最后走进了坟墓。汉文化在就此遭遇毁灭性打击:剃发,易服。关于这段历史不想多说,太伤人心。清朝末年的汉人就是我们看到的被折腾完之后的汉人-麻木不仁,尊严尽失。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或许也会因祸得福

在英国人眼中,美国人粗鲁,说话不好听。但这就是美国性格。而现在,我们丢掉很多传统,也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无论怎样,这句话还请冷静看待,确实丢掉了很多,也获得了许多。这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


星辰小娟

秋风萧瑟,残阳似血,前明遗老钱谦益手持拐杖站在滚滚前行的江水边,发出了杜鹃啼血般的哀嚎:涯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一幕如屈原站在汨罗江畔发出质问苍天的怒吼一样,眼看大好河山尽皆落入敌手,怎能不肝胆俱裂,玉石俱焚,一死了之。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学者面对华夏文明被贱踏、割裂、毁灭发出痛彻心腑的良心之问。

话说崖山海战后,南宋亡国,元朝建立,开启了中华文明史更宏大的篇章。众所周知,中国是王朝政治,也就是改朝换元不换国,统称中国。无论谁当政,都要奉正朔,这也就是中国版图的演变史。再说钱谦益的这句话,显然有些短视,毛主席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不能面对春秋战国的乱局,学老子退回小国寡民,学孔子克己复礼,同样不能学钱谦益心灰意冷,而要像小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阎吏之后无汉人,也是在说民族气节的问题,也有积极的作用。但判断是不是汉人是靠头发呢还是基因,这不言自明。

今天,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次全面的复兴。我们靠祖先创造的甲骨文,印刷术,书籍,正在走在文化复兴的光明大道上。崖山之后无南宋,阎吏之后多汉人。民族复兴光明路,继往开来无绝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