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真实存在过吗?

KoraManuja

这问题让我这咸阳人不禁发出铜锤般的笑声,因为以前回老家走旧路时常从阿房宫遗址经过!



---阿房宫(ē páng gōng)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烂尾楼,“阿房宫” 也只是个临时的代用名,原本计划等建好之后另取名,没想到直到秦灭亡也末建好。“阿” 是靠近的意思(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顾名思意,是靠近房(西安古地名)的宫殿。阿房宫并非单一的一座宫殿而是一大片建筑群,历经几年的现代考古也证实了这一点,并且阿房宫还只是这个宏大建筑群的前殿。



---据史书记载,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2006年,就有考古专家据此结合实地探查推算出阿房宫占地约800余亩、相当于90多个足球场大小!

---上述记载中的“南山阙“,就是今天秦岭的沣峪口,也是秦咸阳城中轴线的最南端,阿房宫的位置也正好处于这条中轴线上。而沣峪口距西安市区约45公里,可见秦咸阳城之规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秦始皇动严刑峻法和沉苛劳役、连同构想辉煌的阿房宫随秦末农民起义而烟消云散,咸阳城虽被怒火焚毁了,但阿房宫已建好的(阿城)却一直遗存了下来,成为后世(如符坚、李世民等等)驻兵之地,一直到宋代才被彻底损毁。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大相无形

“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一座壮丽的东方之宫,它如梦一般出现在无数诗人的脑海里,却又如一缕烟尘隐匿于历史长河之中。那真实的阿房宫是怎么样的,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中,还是只存于文人骚客的想象之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灭六国,一统天下。秦都咸阳也由小小诸侯国的都城一跃成为大一统帝国的首都。可是,咸阳旧有的宫殿规模已无法满足秦始皇的雄心,因为在他的心中这个雄伟的帝国一定要有一个壮丽的都城与之相配,于是一个宏伟的建造计划便由此而生,这个新的宫殿便是后世所称的“阿房宫”。
根据史书记载和现有的考古成果表明,阿房宫的位置位于渭水之南,隔渭水与秦都咸阳城相望。为什麽秦始皇要把选在这建宫殿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这里地大啊,咸阳城太挤了,没地方再大规模建设了。既然史籍和考古工作都考察出阿房宫的具体位置了,那么阿房宫是不是就是存在的呢?
答案是阿房宫是存在的,但又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就是一座未完工的“烂尾楼”。首先从名字来说,古语“阿房”就类今日“这个房子”的意思,并不是宫殿的正式名称。司马迁的《史记》中也说了等阿房宫正式建好了,就会取一个更“高大上”的名字,类似“长乐”、“未央”、“麟德”这种。换句话说,既然连名字都是土鳖的“工程标号”,那工程自然也还未完成。
时间上看,阿房宫这种“天字第一号”工程也很难完工。阿房宫修建于秦始皇35年,两年后秦始皇就死在巡幸的路上,修宫殿的民夫也都被拉去修了皇陵,再两年后秦帝国也跟着土崩瓦解。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在时局动荡的四年内修完这么一座宏伟的宫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当然,考古发掘上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目前对阿房宫遗址范围内的发掘表明,阿房宫只是完成了地面的平整工作,建起了部份建筑的夯土地基,也就是所谓的土台子,哪些木构造建筑压根没动工,所以阿房宫,根本就未曾建成过。
既然历史中真实的阿房宫只是一个“名称”,那众人所熟知的项羽火烧阿房宫岂不是假的?其实只能说这个故事亦真亦假,项羽确实放了火,只不过烧的是咸阳宫,但是后代的文人墨客出于对阿房宫的想象,附会编织成项羽火烧阿房宫罢了。而“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不是阿房宫、更是历史所能引人入胜的地方吗?

历史研习社

由杜牧的“阿房宮賦”可見其存在過。“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