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评价古代的围棋国手黄龙士?

想不到AI18科技

说句真心话,我们是没有资格去“评价”一位先贤棋圣的。所以我一向很讨厌“如何评价某某”这种问题,觉得提问得很不知天高地厚。大家关注这类问题,与其说是关注某人的身后评价,莫如说是想要去了解一位杰出人物的生平。

-

黄龙士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棋圣,活跃在清朝康熙年间,是“清朝十大家”早期的代表。虽然后世列出了“清朝十大家”,但其实最著名的只有黄龙士、范西屏和施襄夏。

范西屏和施襄夏的“当湖十局”是中国古棋的代表,现代拍成了电影《大国手》;黄龙士则是各种影视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棋圣形象的原型。

-

当我们想要去了解黄龙士的生平时,会非常遗憾的发现,留下的记载基本是可信度未知的野史,其中包含大量疑似夸张虚构的成分,而且还有很多黄龙士生平的重要事件,是大家未知而无法清晰记录的,比如黄龙士到底是怎么死的?

我们能够借重的材料,主要还是传下的棋谱(其实棋谱也是后人整理的......),从棋谱内容来看,黄龙士确实无愧于棋圣之名,而且水平未必逊色于范、施二人。

最重要的是,在极端注重中盘攻杀的中国古棋时代,黄龙士的棋风非常注重大局,弃子取势、掌控全盘的下法非常多,这在那个时代是很了不起的。从这一点上看,我甚至觉得他的这种能力比范、施二人还强。

-

然而我想纠正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黄龙士的出现让中国古代围棋进入了注重大局的时代,这个真的没有。这种说法常见于一些民间围棋史著作,可能是刻意的和日本同时代的道策做了对比,但与流传下来的古棋棋谱显示的事实不符。

其实在黄龙士之前,也有类似的注重全局、擅长弃子取势的顶尖高手,比如明朝的过百龄。如果看他们的棋谱会发现,过百龄和黄龙士的棋风有很大的相似性,我甚至曾猜测黄龙士可能受了过百龄不小的影响。

而在黄龙士之后,出现的顶尖高手以范西屏、施襄夏为代表,他们俩的棋风却完全不像大局型的,而是一通狂杀......

-

所以我想这么说,黄龙士是中国古代一位棋风开阔、注重大局的顶尖国手,他不是第一位这样的国手,但有可能是最后一位......


神之一手

清代棋圣

黄龙士,江苏省姜堰镇人,自幼聪明,才气过人,一遍成诵,百日不忘,尤其对于围棋更是天资过人,少年时就以围棋水平高超称雄梓里,饮誉江淮。


围棋的起源很早,到清初至乾隆中期,中国围棋艺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名手辈出,各领风骚。

少年黄龙士不满足偏与一隅,为追求棋艺的发展,他立志遍访全国名家。从康熙三年(1664年)起,13岁的黄龙士随父走南闯北,经过二上京城棋坛烽火的磨砺,黄龙士棋艺日臻上乘。十六七岁时弈遍京师,所向披靡,战绩辉煌,被誉为“常胜将军”。


18岁时在京与驰骋棋坛50余年、久负盛名的领衔国手盛大有对弈,七战七捷,大获全胜。战胜盛大有,标志着黄龙士登上了清初棋艺的巅峰,奠定了黄龙士“棋圣”的地位。


康熙二十年(1681年),黄龙士接到浙江钱塘徐星友的信札,表示从师棋艺,并相邀教弈。徐星友,40学棋,又大黄龙士七八岁,学艺勤备,矢志不移,曾3年足不出户、连楼都未下过。黄龙士为之感动,为造就新人,倾力相携,鼎力相助,采取了种种育人新法。


当徐星友具备让2子抗衡的能力时,反过来叫徐星友让3子下10局,因为黄龙士有自己的骄傲。这开创棋坛历史先河的10局,黄龙士呕心沥血,最终互有胜负,成为空前绝后的不朽之作,史称“血泪篇”。也正是这10局棋之后,徐星友棋艺猛进,一跃成为与黄龙士齐名的围棋高手。

黄龙士与徐星友同享盛名,誉满全国。康熙皇帝将他俩奉为内廷供奉、五品职衔。黄龙士为人诚朴,耿直不阿。徐星友则为人机敏,善于交际,结交了不少内廷太监。一天,康熙命两人对弈,胜者重赏。徐星友通过内廷得知,胜者皇上将奖授知府。而黄龙士无意为官,他要著书立说为后学者指路,反劝徐星友胜棋受赐。第二天,两人对弈激战,配合默契,演绎了一场欺君大战。徐星友获胜后即被康熙委任为浙江钱塘知府,而黄龙士则回故乡一心一意撰写棋书。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黄龙士至不惑之年,他带着融进自己全部心血、弈搏一生的《黄龙士全图》和《弈括》两篇著作与徐星友在钱塘江畔重聚。棋友、挚友、师徒相逢,相互问候,仍离不开开局落子,黄龙士一谈到围棋仍是壮心不已。一天,徐星友3个棋友一时高兴,示意黄龙士演绎“一对三”对弈大戏。黄龙士向以“弈圣”自负,争强好胜,誓不言败,当即许诺要“大杀三方”。这3人全是浙江一流名手,黄龙士在3人间来回穿梭走动,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使尽了浑身解数,终于将3人“赶尽杀绝”,将3盘棋赢了。不过由于操劳过度,心血耗尽,黄龙士气息奄奄,微弱的呼吸随着烛火的跳跃一闪一闪。当徐星友将书桌棋枰上的黑白两粒棋子送到黄龙士眼前,又放到他手中时,黄龙士才面带微笑,飘向了生生不息的天地之中。


“国运兴,棋运亦兴。”至今,在黄龙士的故乡姜堰市,还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人们没有忘记这位围棋国手,在姜堰市中心的步行街,黄龙士在竹林旁落子下棋的铜雕耸立街头,表达了人们对黄龙士锲而不舍、矢志进取精神的赞许和褒扬。


黄龙士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

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其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

对黄龙士的棋风特色,后人评价甚多。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


黄龙士的棋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此外,邓元惠还将黄龙士的七十盘对局集成《黄龙士先生棋谱》一本,黄龙士对局中的精华大都收在其中了。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黄龙士为《黄龙士全图》写的《自序》。这是黄龙士自己丰富经验的宝贵总结,较全面地论证了围棋的战略战术,见解独到精辟,发人深省。如他谈到布局和全盘战略时说:“辟疆启字,廓焉无外,傍险作都、扼要作塞,此起手之概。”谈到攻守和战术原则时说:“壤址相借,锋刃连接。战则羊师独前,无坚不暇;守则一夫当关,七雄自废。此边腹攻守之大势。”谈到对形势判断时说:“地均则得势者强,力竞则用智者胜,著鞭羡祖生之先,入关耻沛公之后,此图失之要。”谈到策略时说:“实实虚虚之同,正正奇奇之妙,此惟审于弃取之宜,明于彼此缓急之情。”这些都是黄龙士从对局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的见,也显示出黄龙士自己的棋风。


日本棋界钦佩他的高超棋艺。黄龙士对局轻灵多变,思路浑元,局面开阔,气魄雄大。他所著《弈括》一书中有篇自序,是他实战经验的总结,见解精辟,发人深思,其中这样写道:“辟疆启宇,廓焉无外,傍险作都,扼要作塞,此起手之概。”这是说起手布局,要占大场要点,“作都”,“作塞“,使棋有根据和攻守要塞;要从局部设想到全局,从起点考虑到今后的发展。除《弈括》外,黄龙士还著有《黄龙士全图》、《自拟谱十局》、《四大盘弈谱》等,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后人称黄龙士为“棋圣”。

棋如人生日日新

看到这个问题,正好回答一下,因为我经常在各地参加围棋活动时,会有棋迷这样问过我,黄龙士如果在今天,大概相当于什么水平?如果黄龙士在世,他还能不能成为第一人?

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脱离其历史背景,否则一切无从谈起。黄龙士生活的年代,围棋还实行座子制,即对弈之初,先在棋盘四个角的星位上放四颗棋子。从今天的角度而言,这已经严重束缚了围棋自由发挥的空间,如今围棋中的小目、高目、目外等衍生出来的定式一概用不上,这也注定了黄龙士生活时代的围棋嗜杀,因为四个角的星位已经有了棋子,布局空间大大缩小,棋局很容易进入对杀之中。

黄龙士在围棋上的天资过人,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天才,大概和20世纪初的吴清源能媲美。这样的围棋天才遇到围棋,好像是老天爷也不愿意埋没他一样,这样的天才还有吴清源。在清初"群贤蔚起,竞长争雄"的状况中,黄龙士鹤立鸡群,"一切俯视之",夺得霸主地位。前辈大家周东侯,此时棋力亦在黄龙士之下,其他棋手见了他更是退避三舍,不敢与之较量。人们尊称他为棋圣,和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

所谓天才,就是在同等背景条件下,拥有同时代人不曾拥有的天赋,取得同时代人不曾取得的战绩。以此标准,黄龙士肯定是天才。今天回头看他的棋局,仍然对其全局构思以及杀力佩服之至,他比同时代的棋手水平高出很多很多,这是由他在围棋上具备的天才所决定的。

因此,我认为,黄龙士如果能回到现在的棋坛,首先他对现代定式和布局理论肯定很陌生,但略加熟悉后,以他在围棋上的天赋,他还是能成为顶尖高手。基本布局和定式可以学,但对围棋的悟性和理解能力,却不一定学得会,有些还真需要一定的天赋。


聂卫平

黄龙士的棋神出鬼没,撑得很足,显得有些霸道。从棋艺上讲,范施的棋显得更加正道,水平也更高些。但是,黄龙士时代是一枝独秀,棋怎么下都赢。因此,就此来评比黄龙士与范施的高下,似乎就没有多少说服力了。

从历史贡献讲,黄龙士身后诞生了徐星友、程兰如、梁魏今,然后更是范西屏、施襄夏。但范施之后基本没有什么大才。从围棋传承的角度看,黄老师的功劳范施是难以相比的。

黄龙士是中国真正的棋圣。


追求一句中的

其实是因为围棋理论并没有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出一套量化的科学的理论,现代人学围棋依然是靠几句古代的围棋谚语,然后是不停的打谱做死活题来学习围棋。就是说我们挖掘围棋奥秘的工具几千年来没有变化,都是使用人脑。即使现在出现了比人类下棋更加高明的阿尔法狗、绝艺等程序,因为这个程序也是模拟人脑学习围棋的过程来认识围棋,它的决策过程由于需要巨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人脑依然学不了。所以只要围棋理论没有量化的科学的突破,我们就没法说现代人的大脑就一定胜过古人的大脑。


谷雨醇

黄龙士的棋特别能搅,中后盘异常强大,如果按照古代规则,与当今职业棋士难分高下。按照现代规则,布局套路以及用时上会吃一些亏,不过有一定对局量适应一下的话,与顶尖职业棋手也有一战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