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書法的書卷氣?

紅樓奪目紅

書卷氣就是文人的氣質,這個說法好像是宋朝的理論家們提出來的。凡是讀書人,他的書法就帶有書卷氣。蘇軾的書法是書卷氣書法的代表。




象弘一法師,他的書法注入的是禪宗氣,因為他是禪宗大師。


軍閥張作霖也寫書法,他的書法肯定有匪氣。

你怎麼看?


京東千里行書法

書法作品要有書卷氣。

書法作品最難得的是韻味,即書卷氣,最忌諱的是俗氣。

唐代書法家蘇靈芝,在當時,與李邕、顏真卿齊名,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號為四家。但後人卻覺得他的書法俗。因此,被隱沒在歷史之中了。

蘇靈芝《夢真容碑》

什麼是俗氣?俗氣即是匠氣,也就是說字的外觀很漂亮,但背後沒有內涵,沒有創作者性情的彰顯和情感的表達,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儘管,在今人的眼光看來,蘇靈芝的字高不可攀的。但以當時的觀念,他被時人稱為寫碑手。可見,對他的不屑。

從明清的臺閣體,到現金流行的田體,都是缺乏靈魂,俗不可耐的字。如果沒有一定的內涵和審美,是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的。

清劉熙載《論書》曰: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傖氣、俳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之所棄也。

劉熙載所謂的士氣,就是書卷氣,或者稱之為金石氣。

那麼這個書卷氣如何培養?

則必須飽讀詩書,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個氣就是書卷氣,有書卷氣的人,寫出來的字,自然就帶有書卷氣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書家不單單是一個藝術家,更是一個精通文史的文化學者。

如今的書法專業,劃歸藝術系。書法教育,只學技法,不學內涵。再加上書法已從實用變成純藝術等原因,導致今人書法離古人越走越遠,令人嘆息!(文/聶正飛)


聞是書畫

問題什麼是書卷氣?

書卷氣,顧名思義是來自於書卷的一種氣質,是長期讀書養成的一種文人氣質。這種氣質來自於潛移默化的培養,是裝不出來的。

在書法裡,我們常說這幅字有書卷氣,就是說的這幅字寫的很文雅。書卷氣是文人書法所具有的一種書體。

古代書法作品大部分都是文人所做,文人書法是書法的領軍者和先行者。在書法剛剛產生的時候,就是文人將書法藝術化,產生了書法理論和書法的美學。

在書法的發展上,文人也做了很多的貢獻,包括鍾繇、王羲之在內,把行書、草書、楷書推向完全的成熟。事實上當時在民間這些書體已經在流行了。只是在他們手裡進行了加工和處理。


當今的書法,文人書法越來越少,大部分是職業的書法家或者學院派,他們更多的是在演繹技法,而不是展示文化。

過渡炫技的作品,並不是真正高明的書法,好的書法家必須要有一定的技法基礎和良好的文學修養,我們叫它字外功。

技法的東西好掌握,關鍵是要看你的字外功夫,當代文人書法,我覺得啟功算一個吧。

你覺得呢?


不二齋

書法是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的,唐代書法尚法,宋代書法尚意,這一不同,其實是有其深層原因的。唐代書法家多為官僚,宋代書法家多為文人士大夫。

蘇東坡是尚意書法的代表,其作品中透露出深厚的書卷氣。書卷氣就是指從古代詩文、簡札墨跡以及碑帖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筆致的輕鬆、流利、遒勁、靈巧的形式美感。

書卷氣是相對金石氣而言的。金石氣體現的是一種壯美,書卷氣體現的則是一種優美。

士氣是文人士大夫身上一種普遍的氣質,表現為對儒雅超逸、平淡天真的青睞和對狂野粗俗習氣的排斥,反映到作品上就是書卷氣。這種士人氣質,被認為源自其自身的學問修養和人格操守,所以,古代書家重視書卷之氣的培養,也就十分強調學識修養的培植和提升,而培植書卷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

更多文章及作品點評,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蘇軾《春中帖》 約1092年(元祐七年)


千年蘭亭

古人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學書先得免俗,最要緊的是求高境界、高格調、高氣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包括讀通碑帖)明道,換氣質,積學理,開眼界,自然有電光火石般的省悟,而不將其訴諸文字,便會稍縱即逝。故我十分重視做散葉筆記(每將讀書或交友談藝中有裨益之語記錄下來)。讀黃賓虹、李可染、潘天濤、朱屺瞻等談藝錄都是如此。鄧逸梅老人的《藝林散葉》值得借鑑。讀書、寫作、硯邊點滴,思維由朦朧到清晰,長期積累,逐步“胸有成竹”,才能在濡毫落筆中漸入“得意忘形”之境界。學貴勤,尤貴專,一藝之成,良工苦心。我以為五分讀書、三分習書、二分寫作是從事書藝創作的合理結構。

清逸、蘊藉、渾樸、平和、簡靜是我五十多年來硯邊探索的藝術風格。我尤重“清逸”,它是我審美基本傾向。“清逸”,一為清,二為逸。諸如清新、清暢、清蔚;閒逸、淡逸、曠逸,贏得自然、平和、虛靜、簡約、古雅、高踔等氣息。平中求奇,風韻自然。書畫歷來有清濁之分,濁則俗矣。我們追求的書卷氣即清逸氣,不要濁氣、村氣、火氣、霸氣。晉人清簡相尚,虛曠為懷,自生風流蘊藉之氣,且恪守法度,筆墨不失榘度,書學晉唐,其理如此。


言恭達



書卷氣,是書法作品中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氣質,是一種高雅的氣質和風度,是高素質的外在表現。

書卷氣來自於書卷,來自讀書。

書法界的智者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書法)拼完了技巧,拼到最後就是拼文化修養。

當然這和一心發財的人無關,他們追求的是不擇手段,鬧出動靜,吸引眼球。

讀書人(不是有文憑的人)在處理點畫、結體、章法及整個書法的審美時,由於見多識廣,不會自以為是,他們總是遵從著深厚的書學文化積澱,有所敬畏,他們高雅厚重,不會無知無畏地撒野破格不著邊際,不會輕薄褻瀆;由於腹有詩書,由於認識和探究的深入,他們不會簡單膚淺,他們的作品耐看耐讀,不是斤斤於外在的美豔而是注重內涵;由於有著對於人類人生的思考和追問,他們往往不會斤斤於實惠、實際、功利的得失,而是空靈大氣,以致常常被目為書呆子;由於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他們的個性創造有根有據,不是強作解人的譁眾取寵。



書卷氣,在用筆、結體、行氣、章法間表現出來的文雅高深,而不是粗野淺薄;一種對高貴、高尚的追求而不是斤斤計較的形而下的算計。

總之,是在書法作品中透露出來的有別於市井氣的一種書生氣息。

讀書越多越害羞,蕭伯納說:“知道應該害羞的事越多的人越高尚。”

也許有人會說,書品不等於人品,那是因為那些人品不好的人(如蔡京)雖然知書識禮,卻在行動中做不到。


大悔憶智冰

書法的書卷氣是與江湖氣、狂怪氣、俗氣相對的,是對書法作品的一種肯定評價。是一種高雅的氣質和儒雅的風度在書法中的自然流露。

“富有詩書氣自華”,書卷氣自然採自於書卷,得益於孜孜不倦地讀書,而不是刻意做作出來的。


以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為例,他的書法書卷氣最為後人稱道。這種氣質不光在於書法筆頭功夫,主要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的修養、造詣和成就。他的詩文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他的散文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書法藝術位列“宋四家”之首,他還善於繪畫、美食等等。正是這種種文化修養和造詣,造就了蘇東坡特有的文人氣質,形成了他以書卷氣著稱的“尚意”書風。

現在一些江湖書法、醜書為什麼難看?主要就是缺少法度,缺少書卷氣。江湖氣、狂怪氣、俗氣充斥在作品裡,古人說,最難治的病就是俗!


(附圖均為蘇軾手札)

一家之言,歡迎網友指正。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書卷氣應該是指書者的文化文學修養吧。

真正的書法家,腹有詩書,或者本身就是詩人或作家,或史家或畫家。本身的文學文化修養到家了,厚積薄發,是可以通過書畫顯露出來的。如蘇軾黃庭堅米芾唐寅文徵明等,本身就是詩人文學家,文化修養不一般。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對文字的理解有相當功力,又怎能寫出功力相當的書法呢?

以現代啟功與範曾為例:

啟功是當代詩人、國學大師,書法當中自有傳承,取法柳公權董其昌等名家,有一種洵洵儒雅的書卷氣和恬淡從容的古典氣息,字體勻稱雋秀,有學者韻味。他的書法可用“雅、清、簡、靜”四個字概括。

範曾是當代書畫家,書法是“蜣螂體”,這個比喻有揶揄之意,但也挺形象,是範曾早期的書法特點。字裡行間很難看出師法出處,只覺淺薄無蘊。當然,後經田蘊章先生的建議,範書有所改變,去除了那些“疙疙瘩瘩”的累贅。


以上是個人陋見,不喜勿噴!

下面看圖,大家評一評。




窗邊的小豆豆988

書卷氣指的是書法作品流露出的氣息。

一般來講,書卷氣與匠氣相對,二者是對抗性的,有書卷氣則無匠氣,有匠氣則無書卷氣。

古人說,古來學問家雖不工書,其書自有書卷氣。故書法以氣味為重,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貴也。

也就是說,書法不全然是寫字。技術到了一定程度,字外功夫將起到決定性作用。書寫者是滿腹才華,還是不學無術,在書法作品上均有體現。

所以氣息好的作品書卷氣十足,也許一上來沒那麼醒目,但越看越耐看,韻味持久。而缺乏書卷氣的作品乍看驚豔,但不過是皮毛而已,味道越看越寡淡。

這也是老一輩書家每每向晚輩強調多讀書的原因。

以下是當代書家崔寒柏先生書法小品,請欣賞


書法日課

書法的書卷氣就是指書法作品有古代文人氣質。

古代書法作品內容大多作者自己撰寫,如王羲之《蘭亭集序》,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寒食帖》。

當代書壇良莠不齊,多有跟風,無自己的特點,附庸風雅。主要還是因為社會應酬多,讀的書少而已,書法作品極度缺乏文人書卷之氣,胸無點墨還硬矯揉造作、虛張聲勢,甚至大呼小叫,令人作嘔至極!

莫若靜下心來,讀幾本經典詩詞,以後創作多有書卷之氣的好作品!

閱讀量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