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元的女鞋一年賣出3000萬雙,年銷售50多億,在全國開店5000家!

一邊是一代鞋王百麗黯然退市,一代鞋後達芙妮轟然倒塌。一邊是一雙49元的女鞋一年買出3000萬雙,年銷售額50多億,並且在全國開店5000家!

可能有人沒買過大東的鞋,但是一定見過大東的店鋪:這些店鋪帶著顯著的紅白相間風格,像貪婪的種子一樣吸收著空氣和陽光,在各地的百貨商場、SHOPPING MALL、步行街拔節開花。

和一些門可羅雀的實體店相比,一到節假日,幾乎每一個大東鞋店裡都在人頭攢動。

為什麼這麼多人湧向大東:便宜啊!

39元的女鞋一年賣出3000萬雙,年銷售50多億,在全國開店5000家!

價格這麼低也就罷了,樣子看上去還一點也不LOW;樣子這麼時尚也就罷了,穿上一兩年居然還沒有斷線!

誰又能想到,大東鞋業剛剛創立時,還是一家手工作坊?

“大東模式”第一步:杯酒釋兵權

大東鞋業創立於1995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但是和眾多知名鞋類品牌相比,大東依然籍籍無名,“養在深閨無人識”啊。

從2008年起,渴望成名的大東頻頻出動,開始不斷的簽約明星代言人打開知名度,大S、angelababy等都代言過大東的產品。

39元的女鞋一年賣出3000萬雙,年銷售50多億,在全國開店5000家!

僅用了5年,大東於2013年走出了第三條路線的 “大東模式”。

這個模式確立的前提是:杯酒釋兵權。

2012年,國內經濟放緩,消費市場一撅不振,整個鞋類市場更是哀鴻一片,一大批知名鞋類品牌倒閉的倒閉,關店的關店,大東似乎也面臨著同樣的被時代拋棄的命運。

人總不能被環境困死!大東的創始人陳光敏決定放手一搏。

39元的女鞋一年賣出3000萬雙,年銷售50多億,在全國開店5000家!

2016年6月,大東決定把之前由代理商控制的18個省級分公司收歸公司自營,也許是想借鑑歷史上的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陳光敏的做法是:將原代理商的分公司折價成總公司股份,即使分公司虧損,總部也會每年以代理商原先2000萬元的10%作為“最低收益”,如果分公司盈利,代理商則按49%比例分紅。

有了兜底保證後,大東順風順水地收回代理商的權限。

還是那句話:在商場上,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39元的女鞋一年賣出3000萬雙,年銷售50多億,在全國開店5000家!

大東憑什麼殺出重圍?

在權力迴歸後,大東多方用力,在保證公司運營效率提升的同時,不斷做大公司規模,形成閉環效應。

其一,不顧一切提高市場佔有率。

為了佔有市場佔有率,大東的鞋子一年比一年買得便宜,在大東的貨架上很少看見標價200元一雙的鞋子,連angelababy代言的明產品都是100元兩雙!從而吸引了大批消費者,迅速擴大了大東的市場佔有率。

39元的女鞋一年賣出3000萬雙,年銷售50多億,在全國開店5000家!

其二,可以低價,但是質量不能低。

雖然為了佔有市場,大東的鞋子價格買得很低,但是大東對產品設計和研發一向很重視,他們有專業的設計團隊和買手,有規模不小的研發與生產基地,甚至在全行業率先實現了機械化生產。

其三,一站式購物,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大東抓住快消費時代的特點,去中間化,一雙鞋子從設計到上架兩週就可以完成,簡直是鞋類中的ZARA和優衣庫。這種從生產到終端的直銷模式,極大地精簡了流程,對整個行業都形成了衝擊。

以直營保底的方式保證分公司無後顧之憂,每年的鞋越買越便宜還能保證質量,出新品的速度又碾壓同行,難怪尾大不掉的百麗、達芙妮都前仆後繼地倒在大東的腳下。

39元的女鞋一年賣出3000萬雙,年銷售50多億,在全國開店5000家!

每季賣不掉的鞋子,送也要送出去

在特質極大豐富的時代,產能超過需求本身是消費市場一直無法解決的頑疾。而大東的做法是:不保留庫存,當季的鞋子絕不保留到下一年。

庫存超過了一年怎麼辦?通過降價打折的方式賣出去!

降價銷售也賣不出去怎麼辦?陳光敏說:“送也要送出去!”

39元的女鞋一年賣出3000萬雙,年銷售50多億,在全國開店5000家!

陳光敏的思維很簡單:庫存會佔用資金,存放太久的鞋子會發生氧化,賣相不好,即便是虧本買出,也能省下一大筆倉儲管理費。

在實體店凋零、新零售如火如荼的今天,大東就這樣生生撞出一條血路,看上去用的還是低格營銷這一招鮮,其實還是營銷觀念上的突破。

堅持價低質量不低的大東無疑是看準了並且抓住了這種趨勢。

39元的女鞋一年賣出3000萬雙,年銷售50多億,在全國開店5000家!

大東的逆勢成功再次說明:所謂的實體店凋零本來就是偽命題,誰先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變化,誰就能率先從市場中突圍而出。

而且,並不是大東的鞋子有多便宜,而是其他鞋業太貪心,打完3折後的鞋都能賣到一千多元——這種高貴典雅的消費氛圍,是應該由更多的大東來沖刷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