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高低对肾衰尿毒症患者来说重要吗?

张僮珀

当然重要。

一、血肌酐浓度直接反映肾功能,血肌酐越高,肾功能越差

人体新陈代谢每天产生大量的废物,绝大部分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如果肾功能减退,代谢废物就会在体内蓄积,血浓度也会升高,所以临床上通过测定代谢废物的血浓度来评估肾脏的功能。其中对肾功能最有价值的指标是血肌酐。

肌酐是肌肉的代谢产物,一般每20g肌肉可代谢产生1mg的肌酐。血肌酐的正常值为:男54~106μmoI/L,女44~97μmol/L,不同的检验机器有不同的标准值,是否正常参考化验单给出的标准值提示。

肌酐的排泄:肾脏是肌酐排泄的主要器官,肌酐由肾小球滤过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上不回吸收,也不再分泌。

由于血肌酐每天产生的量是相对恒定的,排泄途径也是相对单一的,从肾小球滤过后不受肾小管的影响,影响血肌酐水平的只有肾小球的滤过能力。也就是说,血肌酐水平能基本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也就是肾功能),所以,临床上用血肌酐值来评价肾功能,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功能减退。

肾功能受损早期,血肌酐轻度升高,随着病情的加重,当血肌酐升高到一定水平(通常≥707μmoI/L),或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一定程度(通常<15ml/min),就称为终末期肾病,也就是通俗说的尿毒症。

了解血肌酐浓度的高低,具有以下意义:

1、估算肾功能。一般来说,血肌酐高出正常值就表示肾功能下降;

2、对肾功能进行分期。通过血肌酐计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将慢性肾脏病分成5期;

3、判断是否发展到尿毒症期。一般血肌酐≥707μmoI/L,或者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就诊断为尿毒症;

4、决定是否透析。目前掌握肾小球滤过率≤8ml/min,或者结合其他指标,才考虑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5、尿毒症患者开始透析后,根据血肌酐值判断透析是否充分,是否需要调整透析配方等;

6、对尿毒症患者的饮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患者如何了解病情?

肾脏是人体血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的“后阀门”,如果肾功能正常,上述功能可以“自动调节”,基本上不用特殊担心。但肾功能减退后,尤其是尿毒症患者,都要对上述指标“斤斤计较”了,除了解自己的血肌酐值以外,还应该时刻掌握自己的血压、血色素水平、血钙、血磷、体重、每天的出入量等。


肌酐是肌酸代谢的终产物。肌酸部分来自食物的摄入,部分在体内生成。在控制外源性来源,为进行剧烈运动的条件下,肌酐的血中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GFR)。在肾功能受到损害,GFR下降到临界水平时,血中肌酐浓度明显上升,随着损害程度的加重,上升的速度也加快。


血肌酐(Scr)的参考值为(酶法):

成人:30~106umol/L

儿童:18~53umol/L

血肌酐的主要临床意义有:

1.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减退的后期指标。当肾小球滤过率功能减退至50%时,血肌酐仍可正常。患者肌酐清除率降至正常水平的1/3,血肌酐有明显上升,且上升的曲线斜率会突然变大,在此阶段,血肌酐是氮质血症病情观察和疗效判断的有效指标。

2.血肌酐日常生理变动幅度范围通常在10%以内,但与个体肌肉量有关。肌肉发达者与消瘦者血肌酐的生理浓度可有明显的差异。

3.妊娠期内因生理原因肾小球滤过率可上升,但肌酐生成速度不变。血肌酐因血浆稀释作用,而比正常人偏低。

4.剧烈肌肉活动后血肌酐都有一过性增加。

5.摄入肉食产品对血肌酐也有一定影响,健康人一般12小时后接近正常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