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巧妹做客墨子沙龍-上-DNA技術與大數據挖掘助力古DNA研究

付巧妹做客墨子沙龍-上-DNA技術與大數據挖掘助力古DNA研究

付巧妹,現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 主任,為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中德中科院-馬普分子古DNA實驗室主任,人類演化環境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文字版

付巧妹:可以說非常感謝有這樣的機會,尤其要感謝潘建偉老師讓我有這個機會,把我們這個領域的聲音傳遞給大家。其實大家通過這裡看到的圖片,就可以知道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們是通過古DNA研究人類演化。古DNA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對於下面這個圖片中的染色體就非常熟悉了,可以說我們人體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染色體。染色體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雙螺旋結構,對遺傳非常重要。

付巧妹做客墨子沙龍-上-DNA技術與大數據挖掘助力古DNA研究

它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雙螺旋結構中有鹼基互補,這種鹼基互補的半保留複製就使得DNA有很多魅力。而且在鹼基互補的過程中,其實有時候它會出現一些錯誤,這些錯誤其實對我們人類演化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我們可以看到兩個人之間由於這種錯誤,它就有一定差異。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黑猩猩跟我們人是非常近的。黑猩猩與人之間,相對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會更大一些。黑猩猩和我們人之間有多大的差異?其實他們只跟我們有1%的差異,也就是99%的遺傳物質,其實跟我們人類是一樣的。

那麼我們人與人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差異?是在剛才說的1%的前提下,減小了10倍,也就是千分之一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人體中到底有多少這樣的染色體?我們一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有一對是性染色體,也就是這一對性染色體,決定了我們的性別。當第一個受精卵產生的一瞬間,由父親和母親提供的X和Y決定了我們的性別,在這種過程之中,其實他也告訴了我們染色體是由父親、母親各一半提供給下一代的。

其實在我們人體中,除了染色體以外還有別的物質,也是帶有遺傳特點的。比如線粒體,它跟染色體有些不一樣,它主要是通過母系遺傳,它的遺傳物質相對要少很多。但是它在我們整個細胞中,會比剛剛看到的核多很多。比如這個細胞的示意圖,裡面就有非常多的線粒體,它的遺傳物質很少。而其中只有一個細胞核,核裡有我們剛看到的23對核染色體。

付巧妹做客墨子沙龍-上-DNA技術與大數據挖掘助力古DNA研究

那麼我們不由回到探索人類演化,我們就很好奇在過去的幾萬年、幾十萬年裡,其實有很多人類存在。在這種存在過程中,在遠古的時候,可能大家對於當時人類的認識,更多地是認為他們需要生存,能夠生存下去是首要條件,是不是那個時候人就只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生活?其實並不是這樣,比如說你可以看到這裡面的藝術品,其實都是幾萬年前人創造的。比如說這裡看到的古笛,他是幾萬年前在德國(出現的),這裡看到的雕像也是幾萬年前的。所以,在幾萬年前的人並不只有簡簡單單的生存需求,他們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非常好奇在幾萬年前是不是存在過很多不一樣的人,比如跟我們現代人不一樣。

付巧妹做客墨子沙龍-上-DNA技術與大數據挖掘助力古DNA研究

我們可以看看這兩個圖片中的骨架,其中一個就跟我們現代人非常相似了,另外一個就非常不一樣。這一邊(左)其實是跟我們現代人不一樣的,這個(右)是跟我們現代人一樣的。這邊不一樣的其實就是尼安德特人的骨架,非常明顯的他有這種倒啞鈴的形狀,而我們現代人並不是這樣,他還有很多體質上的不一樣。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這些人的相關遺傳,瞭解過去發生什麼,同時也讓我們瞭解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通過更多的研究讓我們知道呢?是的。這種研究是通過什麼?就是古DNA。

付巧妹做客墨子沙龍-上-DNA技術與大數據挖掘助力古DNA研究

那麼古DNA是不是就像這裡看到的,我們可以很粗略地把遺傳物質從相關的骨骼中獲得,就可以做相關研究呢?並不是這樣。首先,其實古DNA的對象並沒有一個侷限,我們雖然大多數用的是骨骼,但是即使是在相關的土壤中,我們也能夠獲得古人類的DNA。像2017年Science上就報道過,利用這種土壤的DNA,獲得古人類的DNA。也就是說只要是跟古人類樣品有關的,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研究對象。

付巧妹做客墨子沙龍-上-DNA技術與大數據挖掘助力古DNA研究

那麼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可以看看這張圖片,如果從血液中獲得相關DNA的話,有很大程度上都屬於個體本身,而且它的片斷非常長。但是對於古DNA,即使你的研究對象是這個直接對象的骨骼,裡面的DNA也只有少量是屬於內源DNA,很多情況下都是微生物的DNA,而且這種情況下它的DNA片斷非常短。所以如果我們研究對象是人類的話,這時候如果有少量汙染,對於現代DNA影響並不大,但是對古DNA影響非常大。

付巧妹做客墨子沙龍-上-DNA技術與大數據挖掘助力古DNA研究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光要做很多預防,在後期的評估過程中也會做很多工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即使在實驗中做了很多事情,在出土過程中,其實也經歷了很多歷程,所以它可能(在實驗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很多汙染。不管怎麼樣,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儘量保證不要帶來這種汙染,比如我們會使用超淨室這種絕對的封閉環境,包括不受微生物的影響等等一系列的操作。比如這裡看到的防護服,還有細微的操作,保證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儘量不要對後期帶來更大的影響。同時我們會加很多這種特殊的編碼,保證我們每個個體之間是可以分開的。另外還有一點,大家也意識到,其實我們在獲得樣品過程中,儘量減少對他體質的影響,可以看到我們在這裡,只是對他骨骼中非常小的部分取一個骨粉,所以影響並不大,對他們的其他研究並沒有受到我們的影響。

付巧妹做客墨子沙龍-上-DNA技術與大數據挖掘助力古DNA研究

此外我想給大家說一下,古DNA可以這麼講,雖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興起,但是在最近十年,可以說是古DNA迅速發展而且非常繁榮的階段,它的繁榮其實跟它的技術還有大數據挖掘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古DNA跟下一代測序儀(二代測序)結合,出現了第一個古人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草圖,同時也出現了未知的古人類,丹尼索沃人。另外高效的單鏈文庫建設,使得我們獲得了高質量的古DNA組。這個高質量什麼概念?就是跟我們通過現代的某一個個體獲得的基因組質量,是可以相媲美的,而且後期很多人用這個做了相關研究。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我們開發了有效捕獲大量的核DNA(的技術),使得之前微生物含量很高的樣品,都成為我們研究的可能(對象)。

另外就是有效地獲得短片段,這個字眼可能並不起眼,但是我可以通過一個實例讓你知道它的重要性。比如說在2014年前的研究,都認為古DNA是跟生物化學中DNA降解有很大關係的,所以在常規環境下,它的極限時間是十萬年,也就是說十萬年以內的DNA是可能獲得的,十萬年以上的DNA是很難獲得的。但是通過這樣有效富集古DNA(的技術),使得這裡看到的非冰凍層裡的DNA提取,由原來的十萬年,提升到了四十萬年,而且這個四十萬年就是一個古人類的遺址,讓我們獲得了很多信息。所以我們可以看到DNA技術的開發對於古DNA的影響,同時由於技術帶來大量的數據,使得我們這個領域跟生物信息還有數據挖掘,也有很大的關聯。

在這裡我想取其中的一個技術,也就是有效富集大量核DNA,它對於這個領域是怎麼推動的,而且它本身捕獲的方式是什麼樣的情況。首先我們會涉及非常多的跟基因組有關的探針和位點,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把相關骨樣中的DNA跟探針進行富集,這個原理和常規的一樣,但是我們有很關鍵的針對探針的擴增(技術),使得我們能夠有效地獲得古DNA。雜交以後,把它固定在對應的磁珠上,最後洗滌掉溶液中的古DNA,就達到了富集作用。

付巧妹做客墨子沙龍-上-DNA技術與大數據挖掘助力古DNA研究

我想通過實例讓大家知道這個效果,這裡看到的實例是距今四萬年前的一個個體,他的DNA,比如21號染色體,在這個個體中只佔到了0.0003%(在富集以前),但是在富集之後,他的DNA能達到47%,而且富集過程中,我們把它的複雜性也保留下來了。由於這項技術的開發,也使得我們研究的古DNA對象大大擴大。比如近三年的這些研究中的很多研究對象,是來自大洋洲這種炎熱的地方,甚至是非洲,甚至是四十萬年前的個體,都使得原來不可能獲得的相關數據成為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我想讓大家知道,雖然這個領域在近十年發展得非常迅猛,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是跟我們相關人員的努力(分不開的),相關人員對很多不同的挑戰,以及在這個過程中保持的科學好奇心,才使得我們剛剛看到的繁榮成為可能。

接下來我要給大家稍微介紹一下人類演化,在這裡只是簡單地給一些背景。比如說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祖先最早出現在非洲,目前爭議最大的是現代人的起源,但是對於人類本身的起源是沒有任何爭議的。而我們的研究框架是在人類整個大的框架下進行的延續。雖然人類在180萬年前走出非洲,但是之後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在我們現在的歐亞大陸上都有發現。比如這裡看到的尼安德特人,還有亞洲這邊的丹尼索沃人,還有大家都知道的北京人、大荔人、馬壩人等等。

付巧妹做客墨子沙龍-上-DNA技術與大數據挖掘助力古DNA研究

但這裡指的兩個人,是我們目前有核基因組的相關的個體。我們有相關個體之前,很多人認為相關現代人走出非洲的時候,很有可能是完全取代當時的古人類,而沒有任何基因交流的。但是一直到2010年的時候,也就是尼安德特人第一個基因組草圖出來的時候,才知道這種絕對取代並非真實的。因為尼安德特人,對於我們現在的現代人,只要不是非洲人,都會有1%到2%甚至4%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這是在2010年通過尼安德特基因組草圖才知道的。

另外一個人就是丹尼索沃人,丹尼索沃人並沒有像尼安德特人對所有的人群都有影響,他主要是對於大洋洲(有影響),之後我們還會針對這兩個人群,給大家做更多的介紹。但在這裡,我主要想讓大家知道,在過去的幾萬年裡面,其實發生了非常多的故事。在早期現代人跟這些滅絕的古人類或相關古人類共存的階段裡面,到底這些早期現代人是怎麼演化成現在的亞洲人還有歐洲人的呢?還有他們在共存的過程中發生過什麼?接下來主要針對這兩個主線向大家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