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儒家的那些事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儒家经典之一;被国人誉为“群经之首”、“文化之源”。不过《易经》最初并没有这么受重视,是孔子这位伯乐发现《易经》这匹千里马相当了得,决定为他疯狂打call,孔子对《易经》偏爱到了什么程度呢!有两件事说明一切。第一,《史记》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这说明孔子对《易经》不是一般的喜欢,而是反复的学习,以至于系书简的绳子断了三次,还留下了一个成语“韦编三绝”。第二,众所周知,孔子是一个述而不作的人,尽管其精通诗书礼乐,但他只是讲述,例如《论语》就是经他讲述由其弟子整理而成的作品。但是在《易经》方面,他则为《易经》做了《易传》,将自己的思想做了尽情的发挥,写在这部唯一亲手书写的作品里。所以后人评价“《易经》名传天下,功在孔子”。


易经与儒家的那些事

当然儒家学《易经》并不是为了算卦,而是从中获取哲学思想和社会科学。只是儒家业余时间偶尔也会预测一下的,比如孔子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说他自己五十岁的时候才开始读《易经》,然后就知道命运是怎么回事了。有弟子问孔子说“夫子也信卜?”,孔子说“吾十占而七八当”。意思就是按孔子自己的说法每占十次有七八次是应验的。即使读《易经》到了这样的水平,孔子还是谦虚的说:“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意思就是“假如再给我几年时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虽然孔子喜欢《易经》,但把《易经》列为群经之首却是两汉时期的事了。汉武帝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当时的儒家大部分人喜欢读的是《春秋》这部史书,喜欢用《春秋》这部史书治国;例如董仲舒研究的就是《春秋》。但是太史公司马迁慧眼识珠,在《史记》评价《易经》有大智慧,可“究天人之际”。后来汉宣帝的宰相丙吉提出《易经》是圣王致太平之书,再次将《易经》地位拔高,丙吉可是西汉名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到了东汉时期,班固在编写《汉书·艺文志》正式将《易经》列为群经之首,并得到各方认可。

两宋时期,随着儒家理学的兴起,《易经》此时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理学鼻祖周敦颐就根据《易经》创出了太极图,阐述了阴阳之道;并将其所学传给“二程”兄弟;二程兄弟后来创出了一个“伊川易学”学派,这个“伊川学派”影响了中国文化界上千年。再后来“二程”的门徒,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得传“二程之学”;其著作《周易本义》对易学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诠释,将易学推向一个高峰;对当时的易学和哲学影响非常大。当时各家各派都在吸收《易经》里的知识,最典型的是中医,用《易经》去推演《伤寒论》,例如用《易经》第12卦“否”去阐述“心下痞”这个病症,用“山水蒙”卦解读桂枝法。清代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头一部就是《易经》。

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而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就是这个文化的核心与源头。它广大悉备,包含万物,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得天独厚的精神财富和经典的智慧。


搜索WX关注“易道小哥",更多福利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