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巴基斯坦是怎样成为死敌的?

李顺Leesun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大陆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他们现在之所以成为死敌,和英国有重要关系。从广义上来说,印度地区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里在历史上多次受到外族入侵,四分五裂是常态。莫卧尔帝国于1526年建立后,基本统一了印度地区。到了近代,印度地区又沦为英国殖民地。



由于巴基斯坦在历史上多次受到阿拉伯人的统治和影响,伊斯兰教在这里占统治地位,而印度则盛行印度教。英国殖民者便利用这一点,不断挑起双方矛盾,对巴基斯坦和印度实行“分治之”的策略。

两次世界大战后,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江河日下,印度地区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受到极大挑战。1947年8月,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迫于无奈,只能承认印度独立。


但是英国人耍了个鬼点子,他没有让印度整体独立,而是以印巴分治的原则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独立。同时,把现在的孟加拉国划给了巴基斯坦,又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未做处理。这就让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围绕领土问题产生了巨大矛盾。

独立后仅仅两个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就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开战,1965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战争,结果是巴基斯坦得到该地区的2/5,印度得到3/5,并一直延续到现在。1971年,因为东巴基斯坦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了第三次战争,结果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今天的孟加拉国。
所以印巴之间因为宗教、领土问题成为死敌,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英国殖民者一手挑拨制造的。


石头有话说

1.印巴分治前后,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印度的穆斯林纷纷跑往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纷纷逃往印度。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生了多起宗教仇杀,相互之间都有大量民众死伤,就此结下死仇。


2.克什米尔是一块富饶之地,但是在归属问题上,印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克什米尔的民众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倾向于归属巴基斯坦。但是克什米尔的土王是印度教徒,坚决要求并入印度。



于是印巴两国同时出兵,打的难解难分,最后巴基斯坦占据五分之二,印度占据五分之三,形成实际控制线,但是三天两头擦枪走火,加上要求独立的游击队在印控克什米尔搞事,这个地方一直处在火药桶上。


3.第三次印巴战争于1971年爆发,巴基斯坦被印度猛攻,几乎丧失了还手之力,东巴基斯坦,也就是孟加拉国,乘机独立。等于说,巴基斯坦被印度成功肢解,两者的实力差距迅速拉大。巴基斯坦失去了跟印度直接比拼的机会,完全需要仰仗大国支持才能不被印度继续肢解或者吞并。

此外,印巴两国为了彻底压制对手,还双双研制出了原子弹。无论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缘政治等方面上说,印巴的仇恨只会越结越深,几乎无解。


大风观澜

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死敌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因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教派冲突;二是因为3次印巴战争和巴基斯坦被印度肢解;三是因为印巴分治后的克什米尔问题。

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教派冲突

我们知道古代印度原本是一个印度教和佛教占据主导地位的地区,佛教主要流行在城市而农村则是印度教占据绝对主导。后来随着穆斯林不断入侵并统治了印度大部分地区,伊斯兰教取代了已经日渐势微的佛教在城市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印度教则依然在农村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印巴分治和大迁徙


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虽然有矛盾可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双方矛盾缓和,可是这种相对良好的关系又随着英属印度独立临近而破灭。尼赫鲁领导的国大党一心想要建立印度教主导的包括巴基斯坦的大印度,而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则害怕穆斯林受欺负一心想要建立穆斯林自己的国家。印巴分治后留在双方境内的不同宗教的民众展开了大规模的迁徙,过程中伴随着残酷的流血冲突双方间留下了深深的仇恨。

二、巴基斯坦被印度肢解过

最开始的巴基斯坦包括东巴和西巴两部分,东巴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西巴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后先后爆发了三次印巴战争,前两次双方大致打平了。可是第三次印巴战争则直接把原来的巴基斯坦给肢解成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被肢解的惨痛经历让双方想不成为死敌都难。
印巴战争中的印度士兵


三、克什米尔问题是双方的死结

印度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地理名词,是英国人把印度统一了起来。孟巴顿的印巴分治方案规定土邦可以自主加入印巴其中一方,可是印度却不守规矩以武力扩张领土。一边把印度教徒居多君主是穆斯林想要加入巴基斯坦或者独立的海德拉巴等土邦武力吞并,一边又想把穆斯林居多君主却是印度教徒的克什米尔土邦并入印度,两方面的便宜都要占尽,拉达克地区也被印度给占据了。
克什米尔问题


这样的结果自然引起巴基斯坦的强烈不满,双方在克什米尔大打出手最终导致多次的印巴战争。而克什米尔也被双方一分为二了,直到现在几乎每年都还爆发冲突。而许多穆斯林因为看不惯印度对巴基斯坦欺压多次对印度发动袭击,印度也借此诬陷巴基斯坦支持恐怖分子袭击印度威胁要武力打击巴基斯坦,这样双方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执斧传播开天名

三个原因,其一,英属殖民地党派的对立、其二克什米尔问题,其三印巴力量都不足以威慑住对方。

其一是英属印度时期,印度国大党与全印穆斯林联盟的对立。其实最开始,后来的巴基斯坦国父真纳是国大党党员,也是穆斯林联盟成员,其本人赞成组建统一的印度。但是国大党越来越一家独大,占据了主导地位,引发了穆斯林不满,两党矛盾加深,使得穆斯林联盟及真纳本人转而寻求建立独立的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本来有望成为大一统国家的印度就这样在宗教与党派矛盾中裂解了,遂有1947年印巴脱离英国分治,将原来印度内部矛盾外化成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

其二,1947印巴分治时,英国规定土邦有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的权利,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在克什米尔地区出现了问题,克什米尔与巴基斯坦用共同信仰的人口占多数,但是上层却是印度教徒。印度教王公在刚开始寻求独立于两国之外,但是巴国要求其并入,印度王公压力之下,逃亡印度。印度以此为口实,出兵,遂与巴交兵。是为第一次印巴战争,最终僵持在现在的实控线附近,巴国少点,印度占领面积多点。克什米尔冲突一方面是领土冲突,另一方面也可以看过教派和党派矛盾在独立建国后的延续,至今一直僵持不下。

其三,就是两国力量对比的问题。在前两次印巴战争中,虽然印度占优,但两国基本算平手。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肢解巴国,使得巴实力严重削弱。但是印度还不足以占据完全压倒性优势,尤其是两国98年左右的核试成功后,形成了地区性核均势,使得印度对巴也十分忌惮。两国矛盾就在这种平衡中继续着。其实如果一方完全压制住对方,弱国可能选择退让,这种仇恨僵持局面也就没有了。关键是相对平衡,弱的一方也有最终制衡武器,强的一方也比较虚胖,当然死敌状态还会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