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二战中如果打赢了哪场战役就可以力挽狂澜?

在小雨中

一场战役很难保证德国在二战中最终力挽狂澜,取得胜利!不过单就成功可能性的大小而言,无疑不列颠空战的胜利最有可能使得德国最终赢得胜利,或者不至于败的如此的彻底!



不列颠空战的胜负虽然仅有英德双方空军的参与,相比于东线规模庞大的陆地作战和西线上万架的盟军空军战略轰炸,其无论是规模还是惨烈程度都不算很高。可是这场战役的胜负直接关系到了德国最重要的战略决策,那就是到底是先打败英国还是先对苏联动手?

德国在结束法国战役后,由于英国的坚决不和谈的政策,使得德国决心动用武力来彻底使英国屈服。而无论是大西洋的潜艇战还是在地中海的封锁战都不能达到短时期击败英国的目的,除非彻底占领英国本土,才能彻底的消除西线的威胁。于是为德军即将进行的登陆计划“海狮行动”而做提前夺取英国上空制空权的不列颠空战爆发!

包括德国海军、陆军和空军高级将领在内的绝大多数决策者都认为登陆行动的能否顺利进行,决定于空军是否能夺取英国本土的制空权,至少也要保证在登陆期间的海峡和英国南部上空的制空权,以利用空军得到优势来阻止英国强大的舰队的进攻。


最终的结果是由于德国空军远程轰炸能力的不足和空军总司令戈林的错误指挥,最终使德国成为了不列颠空战的失败者。这一结果造成了远大于其本身军事损失的深远影响,那就是让希特勒认为短时间内已经无法击败英国,对于英国他只能采用长期的围困和大力发展自己的海军力量,同时尽可能的孤立英国。

也正是由于对英国政策的改变,使得希特勒的目光由英国转向了东方的苏联。进攻苏联的想法占据了希特勒的大脑,他的战略考虑如下:首先,他要彻底的孤立英国,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希特勒害怕英国和苏联最终走到一起来对抗德国,这对德国是致命的威胁,所以他企图趁英国虚弱之际,以强大的力量击败或者重创苏联,彻底取得欧洲的真正霸主地位;其次,石油的考虑,德国到战时一年的石油需求量是1400万吨,而这其中的一半是由罗马尼亚的油田供应,而这些油田距离苏联太近了,一旦苏联首先发起奇袭,这些油田基本不可能保住,而没有了石油,德国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所以为了德国石油资源供应的绝对安全,希特勒决心先下手为强。



假使德国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那么德国很有可能发动对英国本土的登陆行动,不可否认这场登陆作战拥有巨大的风险,这主要是基于德国空军能否彻底的扼住英国海军的威胁。但是相比于德国最终选择进攻强大的苏联,冒比登陆英国大几倍的风险,无疑登陆英国胜算更高。

所以真正决定德国命运的便是不列颠空战,假使德军取得不列颠空战的胜利,那么极有可能德国在1941选择进攻的是英国而不是强大的苏联。


小小狼王

首先就是托布鲁克围城战。如果德军攻陷了这座港口城市,在前线的隆美尔就不会为补给发愁。如果他不为补给发愁,他很可能就能打败埃及英军,和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反抗组织会合。如果会合成功,德国在二战后期就能获得充足的石油供应。

其次是莫斯科战役。要是能打赢这一仗就可以迅速结束战争。当时苏联军队本就已经士气低落,莫斯科要再沦陷肯定会彻底瓦解他们的士气。这会对苏联造成多大的打击?

接着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此战胜利同样会瓦解苏军士气,打得他们溃不成军。石油储量丰富的高加索地区就会成为三支德国军队的囊中之物。

最后可能扭转局势的战役就是库尔斯克之战。如果库尔斯克被攻陷,德军约20个师的兵力就能腾出手来,消灭苏联的坦克大军主力。如此一来,双方都将没有足够的力量消灭对方,战争就会陷入僵局。

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要选举纳粹党。

希特勒掌权之后,德国许多知识分子都出走美国,为战后美国的科技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纳粹没有上台,他们就地留在德国,把德国变成一个世界顶尖的科技创新中心。由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不会爆发,就没人会牺牲,德国人口就会比现在多出许多。而且由于不会分割成西德和东德,德国经济将会更加发达。


义薄云间

一九四二年是世界大战中最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有两场关键的战役决定了未来同盟国家的胜利和轴心国家的失败!

一场是东方亚洲战场的中途岛海战,另一场是西方欧洲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对于德国来说,在这一年里输掉了两场关键性的战役,从而导致自己走向了最后的失败。一场是苏联境内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另一场是埃及境内的阿拉曼战役!

除此之外德国还输掉了另外几场关键性的战役:一九四三年的库尔斯克战役,一九四四年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圣诞节期间的阿登战役!

另外一九四0年的不列巅之战和四一年的莫斯科会战也不得不提!

上述这些战役都是对德国来说最至关重要的战役,那么德国到底打赢了哪场战役可以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换句话说能够避免自己最后失败的厄运!

几乎差不多可以说,德国打赢了哪场战役它也赢不了最后的战争!

这是因为,任何其中一场的胜利都无法决定战争的最后结果!

导致德国和轴心国家失败的、最关键性的一个问题应该是美国的参战,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一场战役的胜利都无法改变战争最后的结果!

如果美国不参战,以英国、苏联和中国为一方的同盟国,与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以及保、罗、匈牙利和奥斯曼土耳其为另一方的轴心国家作战,基本处于半斤八两的持平状态,轴心国家起初攻势迅猛,到了后期不管是欧洲战场还是亚洲战场都进入了胶着的相持状态!

也正是美国的参战改变了这种平衡,可以说美国是一个决定战争胜负的筹码,它加入轴心国家一方,轴心国家赢。它加入英苏中国家一方,那么就是同盟国家赢!

在二战爆发之前,能够避免一个强大的美国加入战争一直是希特勒竭力争取的!即使不加入自己一方阵营,也要想法使美国保持中立!在不列颠空战之前、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一切都如希特勒所希望的那样。

是日本的太平洋战争将一个强大的美国拖入了战争旋涡!

美国的参战意味着战争形势将会彻底改变战争的进程!

所以德国即使赢得了斯大林格勒,埃及阿拉曼、库尔斯克、阿登反击战中的任何一场战役,都不会改变德国最后失败的命运。

如果德国赢了不列颠空战它也拿不下英国,最多英国不踏上欧洲大陆。英国在国力方面并不输德国,科技水平和情报方面要稍优德国。绑架刺杀工作世界第一,无人能及,海军的强大令德国感到绝望。

如果德国在四一年的年底拿下莫斯科,那么它就不得不放弃围歼基辅苏军的机会,真实的事实是基辅和莫斯科德军只有一次成功的机会。而如果拿下莫斯科的话,以苏联那辽阔的版图是可以坚持到美国参战的。其次是列宁格勒和其它重要城市仍在苏军手中!

如果对英的不列颠空战和莫斯科战役不能取胜的话,以后的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阿拉曼和阿登战役,就算德国打胜了任何其中的一场,到最后也没有它看的戏!

如果德国以占领斯大林格勒就标志着德军取得胜利的话,那么它占领的是一座一片废墟的,毫无生机的、没有多大战略价值的一座废城,没有任何可取的意义,不管它有没有拿下斯大林格勒,在军事上都是失败的,因为为了这座己经成为一片瓦砾的斯大林格勒城,它在此地消耗了大量的德军精锐部队。即便是得到此城,一片破砖烂瓦对得军还有何意义?

库尔斯克大会战如果从取得的战果看,德国并不算输,甚至可以说是赢了。但战争的最后胜负是看最后的结果,最后的结果就是德军再也无力继续将战斗持续下去,而苏军却是仍有继续进攻的能力和实力。

阿拉曼一战,初期是德国胜,最后是英军嬴。不管是徳军能不能攻到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英军都能也会卷土重来。所有事实表明,英军在补给方面是远胜德军的,它既可以从直布陀罗海峡通过地中海直取托卜鲁克和马耳它,又可以绕道非洲好望角进入红海援助阿拉曼地区的英军。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德国即便是通过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也无法满足非洲军的补充和消耗!

至于后来的诺曼底登陆战役、阿登地区的反击战,就算德国赢了又怎样?但看起更象一个人临死之前的回光反照!赢了怎样,输了又怎样?赢和输的结果德国都不会撑到一九四五年的年底!

纵观二战史,德国之所以战败,本身就是打了一场不该打的战争,也是打了一场没有任何胜算的战争,战争的开局就是错误的,不是哪一场战役的胜败就可以决定国家最后的结局,因此可以说就算德国打赢了上述战役中的任何一场,它最后的失败仍是不可避免的!


东西方不败i

首先明确一点 苏联和美国参战之后轴心国的赢面就微乎其微了

但是即便确定了这个大前提,至少在欧洲战场德国军队依旧给出了一份非常高分的答卷,开战之后他们经历了一系列攸关德意志民族整体运势的大考并一一解决,可惜,这条道路上容不得他们犯错,即便前期战果辉煌依旧经不起过多的失败。

我们回头看一下二战前期的情况与战果,如果说一个月占领波兰可以说是德波两国实力差距过大的结果的话。与英法联军的对决则是整个德军大本营优秀的参谋能力与德军基层官兵扎实战术能力的体现。无论国力,兵员素质,人数装备等等方面德国人都不占优势,实际上略微有劣势。然而这场堵上了国运的战役结果是如此的辉煌------甚至连伤亡都比不上日后在俄国对某个城市的争夺。这为希特勒及其国家在之后一两年时间中的辉煌奠定了基础,然而高手对决往往看的是谁犯的错误多,而实力雄厚的高手往往能承受更多的错误,法国人输一次便不得翻身,英国人在大陆输了一次,如果不列颠空战失败可能也是万劫不复,然而宿命中的劲敌其体量却远远大过上述两位,没错我说的是苏联。

对与德国人来说苏联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超出了他们的胃口。前期的几场大型会战------特别是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的明斯克、基辅以及1942年的哈尔科夫、塞瓦斯托波尔、火星行动中,苏军损失之巨大,任意一场战役单独拉出来给英国给法国承受,英法都基本上可以宣布退出游戏,打比方基辅战役,上百万的红军在包围圈中被歼灭,试想几个国家能够承受这样的损失,还不止一次,然而苏联人民承受住了巨大的损失和压力,虽然很残酷但是它们承受住了,然而德军的损失也不可小觑,对德国人而言如此体量的胜利却不能给它们带来之前在西欧的胜利果实。于是直接获胜的可能性就很渺茫了,但是这种可能性依旧存在,事实上他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机会,一个可以击倒红色巨人的机会,可能也只有这一次。

巴巴罗萨行动后不久,德军便已推进至俄国腹地,斯摩棱斯克战役于七月中旬就已经打响,众所周知这是前往莫斯科的钥匙,时至八月底战役基本已经结束,莫斯科大门洞开,德军总参谋部大大小小的军官已经拟定好了莫斯科战役的计划并呈报希特勒,然而元首却决定将中央集群的主力调至南下去攻打乌克兰。

的确,富裕的乌克兰地区能够极大地缓解德国及其占领区内的经济问题,同时也能摧毁苏军的机场港口以便确保其同盟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不受干扰,希特勒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做出了如下决定,他终究是一个政治家而不是军事家。然而几个月的时间里,苏军回笼了大量溃军并调集了远东方面部队,当德军于10月份决定开始进攻莫斯科的时候,俄国人做好了与德国人作战的准备,并让德国人在看得到克里姆林宫的地方停下了脚步。

至此,德国再无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


pocket-JJ

德国在二战打赢那场战役才能力挽狂澜,我觉得应该是不列颠空战,只要德国空军可以完全消灭英国空军,那么德国就很有可能可以攻取英伦三岛。一旦德国占领英国或者打废英国,那么就没有后来的北非战役失败和诺曼底登陆。

德军在横扫整个西欧的时候,西面就剩下一个英国了,如果德国空军或者海军实力再强大一点,那么永久的解决西面问题是很有可能的。避免两线作战的德国势必可以全力搏击苏联,那么局势就可能对同盟国十分不利了。

从1940年不列颠空战开始,到1941年纳粹失败。这段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空袭和空战。德国集结了3个主力航空队和2669架飞机,其中包括1300架轰炸机。而英国却只有700架战斗机,和500架没多大用处的轰炸机。但是英国却早在1940年就建立了完善的防空体系,所以在不列颠空战中可以说是同德国人打起了游击战。

而且当时的英国飞行员的战术就是靠地面提前预警,然后将战机开到有云层的地方,等待德国战机出现,然后重复俯冲攻击,拉起脱离的战术。最后德国因为损失过多战机和飞行员停止了对英国的空袭,也就意味着德国失去了失去了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也就无法进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开始了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可以说如果不列颠空战德军胜利的话,那么这对后来的战局影响将会是致命的。首先就是北非战场,德国将会将英国赶出,那么德国就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发起对苏联的进攻,更有可能依靠从中东北上,直接入侵苏联的腹地。

所以说不列颠空战对于德国来说,确实是影响非常重大的一场战役。可以说在不列颠空战,英国是力挽狂澜,拯救了大英帝国。


小司马迁论史

比较多

我想说的是列宁格勒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但相较来说还是选择斯大林格勒战役。

如果德军打赢斯大林格勒战役且战争结束在1943年10月前,那么德军极有可能逆转在苏德战场的颓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双方都投入了很多,且苏军虽说胜利但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比德军更大,这一战如果德军胜利,首先苏联将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前线的直接补给会出现一些困难,且通往高加索油田的路直接被撬开。士气也会大降,南方的苏联军队会受到重创,巷战的作战方针极有可能会被颠覆。

所以

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打赢,有很大的可能可以力挽狂澜

看完关注一下(确信)

谢谢😏😏😏😏


回形针行动

当然是莫斯科战役。

希特勒的台风行动本身就太迟了,莫斯科已经集结了一定量的苏军,再加上这是苏联首都,攻陷可能降低了。

在苏德战场这样的数百万军队对决的战场上,希特勒终究还是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他优先选择了进攻基埔获取乌克兰的粮食和图谋高加索的石油,另一路兵力进攻列宁格勒,因为这座城市用列宁名字命名还是之前俄国数百年首都圣彼得堡,攻下了可以联通芬兰。

当时德军的高层将军们已经强烈反对了,我说说白话点,德国面对苏联这样体量巨大战略纵深过大的国家只有应用闪电战


但是,闪电战就是德国几百万军队一拳挥过去把老毛子打晕了,毛子晕头转向没缓过来,这个时候德军参谋部的意思是继续打头,既能不断打昏毛子,毛子保护脑袋的时候会把各路人马都汇聚到一起,方便德军寻求决战。

而希特勒只顾眼前利益,他一拳打南边基埔一拳打北边列宁格勒,基埔打下来了但是高加索遥遥无期,列宁格勒拼死抵抗空耗兵力。这两拳,都被毛子的双手拦下了。

这时候希特勒汇聚兵力开始想继续打脑袋,也就是莫斯科,毛子已经调兵遣将缓过来一些了,更重要的是,冬天来了……

如果希特勒一开始直奔莫斯科,提前发动对这个苏联政治文化中心的进攻,动用一切力量,不惜代价,迫使苏联撤出莫斯科,这样在士气上德军和苏军将会拉开巨大的差距,首都被占领,苏联士气会极度低落,而且莫斯科在德军手中,列宁格勒和乌克兰很容易被拦腰斩断,莫斯科战役胜利,会导致一直左右摇摆不定的土耳其西班牙和芬兰做出选择。


历史区总柴

本身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个大神(德国)带着一个菜鸟,和坑货(意大利和日本)。希特勒的建议是他们从西往东,日本从东往西,两面夹击苏联。可是日本不听劝非要打中国。把有限的资源消耗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最后又把中立国美国拉进了战争。相当于德国一个国家对抗全世界。两个全是猪队友。


海洋377791

都难,个人感觉两个,一是不列颠空战,赢了没用,但如果英国投降就有用了,二是莫斯科战役,赢了没用,要苏联投降就有用,斯大林格勒战役没什么用,即使赢了,有了石油,多存活几年,还有个希望就是造出核弹,也一样,强迫美英俄有人投降,不然也累的


米兰小当家43452877

直接了当的答案,没有任何一次战役可以支撑它咸鱼翻身!

在二战中,由于轴心国法西斯集团首先发动了反人类的灭绝人性的侵略战争,迫使中苏美芙等二十多个国家被迫卷入了这场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殊死搏斗,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反法斯大同盟。

他们摒弃了同盟间的意识形态成见,摒弃了兄弟阋于墙的怨愤,共同抛头洒血,团结奋战。凭借着各自的各种资源优势,共同凝结成对那几个法西斯轴心,靠偷袭,靠背信弃义突然袭击的入室强盗的围猎大网。就算他希特勒占了斯大林格勒,他也无法力挽狂澜,挽救其注定灭亡下场。它既使占了莫斯科,也注定更甚于当年的拿破伦的下场,自己找个地下陵寝,了断其罪恶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