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南云忠一在中途岛海战中做出的决策?

o丶柒言

关于中途岛海战时南云忠一的表现,基本上有了定论,就是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失去了战机,但是,我认为,即使南云忠一的决策没有重大失误,中途岛海战日军同样必败,南云的失误只是让失败的损失更大一些而已。

南云忠一

南云最大失误,是在1942年6月4日上午8时30分,要不要立刻起飞第二波“苍龙”和“飞龙”号上的攻击机去攻击美军航母,如果出动,没有战斗机护航,会遭到重大损失,当时,第一波攻击机群已经返回,正在航母上空等待降落,很多飞机已经快没油,不让降落就要坠海。

航母甲板就那么大,让第一波攻击机群降落,第二波就无法起飞,第二波先起飞,第一波中部分飞机就要坠海,而且第二波没有战斗机护航,会遭到重大损失。

于是南云决定第一波先降落,同时航母高速航行,躲避美军飞机,结果没躲掉,被美军飞机找到,战斗机都在低空抗击美军攻击,高空没有战斗机护航,又没有侦察机瞭望,被无意中找到的美军飞机偷袭,一举击沉3艘重型航母。

由此可见,日军四艘航母,面对美军三艘航母加中途岛的岸基飞机,空中力量不足,失败是大概率。

其实,在中途岛海战之前,日本国的国运明显下降,1、海军密码被破译,且推迟了换密码的时间;2、日军三条潜艇远程警戒线,监控来自珍珠港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当美军太平洋舰队已经通过了警戒线后,日军潜艇才到达;3、日本派出远程水上飞机侦查,却因为美军驱逐舰无意间巡逻给飞机加油的海域,导致水上飞机无法加油而放弃;4、日军潜艇发现美舰队离开珍珠港,已经报告,但南云舰队竟然没有收到这一重要情报,山本的大和号收到这个情报,想当然地认为南云也收到,因此没有转发给南云。

山本五十六

一系列的坏运气,可以看出,日本在甲午海战、对马海战中的好运气已经没有了,日本国运衰竭。


麻辣战争

在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取得了初步胜利的日本海军开始收割同盟国的东南亚和太平洋殖民地。美国作为苏醒的巨人,虽然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但仍然在半年的时间中恢复过来,与日军舰队在中途岛决一死战。此战,日军损失四艘大型航母,从此以后联合舰队一蹶不振,江河日下。在战斗中,日军犯了很多致命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导致战役的失败。为此,作为攻击主力的机动舰队司令官南云忠一难辞其咎,其下达的命令是日军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云忠)

纵观南云忠一在日本海军中的履历,其指挥的战斗无一不是稳中取胜。至少在上层指挥官中,起码是最经验丰富的指挥官,熟悉航母作战的各种条件和环境的作战,有全力空袭的珍珠港,有达尔文的致命打击,有爪哇海战的追猎,有拉包尔的多目标连击等等。而且,当时没有谁有他那样多的经验了。无疑他是日军最好的主力攻击舰队指挥官人选。

但南云的指挥着实低下,其稳中求胜的取胜方式与制定作战计划的山本大胆全力出击的风格不同,如果南云的指挥能够果断一点,那么胜败还未可知。这次海战中,南云是要负很大的责任的,他指挥失误直接使日本的三艘大型航母全部沉没。在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中,他指挥的机动编队首要目标是歼灭美军舰队,而他却把攻击中途岛作为了首要目标。而且由于他一贯的两波攻击风格,导致遭遇美军空袭的时候甲板上堆满炸弹,使日军航母一炸即着,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日军发起第一波进攻前,没有对周边的海域进行细致的侦查,没有确认美军航母编队的存在,直接无视未归来的侦察机就开始了轰炸中途岛。这是个巨大的错误,如果等待侦察机对周边的海域进行全方位的侦查,以整体强于美军的实力,优先消灭美军航母编队,使空海权都落入日军手中。在完全夺得了中途岛周边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以后,由登陆部队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抵近中途岛进行轰击,支援登陆部队登陆,才是胜利的行动顺序。因此,中途岛日军战败,南云忠一的责任是主要原因。


兵器次元

事后看南云忠一的决策,当然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但这并不能怪南云忠一,由于事先日军情报工作的不力密码被破译,导致整个中途岛攻击计划被美海军情报部门全盘知晓,联合舰队分兵分几路,甚至6月4日那天南云忠一会在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位置上,美方都事先知道。最终,南云忠一舰队出现的时间与美方测算的时间仅仅相差5分钟。所以南云忠一根本就没有赢的可能。

美方作战方案完全按照情报部门提供的日军作战方案进行了具体的、针对性的部署。在南云忠一舰队6月4日早上如期出现时,岸基攻击机和美航母编队的各种攻击机前后派出了5批,扑向南云忠一的舰队。但是在如此准确的情报下,数批次80多架美军各类战机绝大部分都被日军击落了,整个舰队所有的航母、军舰全都毫发未损。可见南云忠一的战术安排是有道理的。

然而在哪个决定命运的数分钟里,丢失目标的美军33架俯冲轰炸机恰巧赶来了,并且此时日航母甲板、机库里堆满各类炸弹,天上保护的零式为拦截此前来袭的数批美方战机,恰好处于没弹状态,而美军的攻击居然出奇的精准。

战后,美海军学院又按照双方战前作战方案进行了推演。结果发现,日军只要运气稍好,航母就不会被击沉,而美方却再不会有那样的好运气,抓住那个致命的5分钟。然而日军的失败是战略上的,而不是具体战术上的;加上情报的泄露,最终的兵败也就在所难免了。单纯的谈南云忠一的决策毫无意义,当时的情况下,想做的比南云更好其实很难。


霹雳火军事

以纯粹的军事角度来说,是愚蠢的决策。即使南云忠一本人,在中途岛战役中始终没有犯过大错误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南云忠一在中途岛海战中做出的决策是什么。在查阅了诸多资料后,可以发现南云忠一在中途岛海战中的决策主要有三个。



1- 一开战就将航母的舰载机都用于进攻中途岛。

2- 在发现美国舰队后,(没发现可靠的美军航母踪迹)还是将全部航母保持对中途岛的进攻,并计划先打下中途岛 ,再来解决美国的舰队。

3- 发现美国航母后,决策要先行回收上一批的飞机再进行下一轮进攻。

当然 中途岛海战十分复杂,有一系列的小决策,这里只是提炼出了三个比较主要的。

说他的决策是愚蠢的,因为他的进攻目标相当不明确,一会儿把所有的航空力量用来打中途岛,一会儿又把所有的航空力量用来打美国航母,整个决策看起来没有很明显的主次之分。

而且南云忠一生为当时日本海军的高官,不可能不知道美国航母舰队才是最大的威胁,南云忠一接连犯下两个失误。一是在敌我位置不明朗的情况下,贸然将自己所有的航空力量投入进攻。二是在发现美国舰队后,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无论是山本五十六的计划有缺点(没有协调好进攻与调度力量),还是日军在舰载飞机架构上比美军差(日军折叠机翼设计不合理),或者是在飞机搜索上战术落后(单向搜索式落后美军),也不能掩盖南云指挥上的失误。毕竟一战四艘航母皆沉,历史上也少有。

但是这里也要说明一下,南云忠一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还是很强的,虽然他是没有航空资历,但是一个海军将领他其他资历方面近乎完美。

如果以他个人来说,他决策是完全正确也有道理,但是历史套用在个人上总是难有一个定论,所以这里在纯粹军事角度来说。



首先,在进攻中途岛前,日军的战略就存在问题。进攻中途岛前,日本海军拥有8艘航母,而美国只有3艘。其他驱逐舰和战列舰美军略占优势,可以说日军是占有巨大优势。

而在策略制定方面,日军高层应该相当清楚,拖下去对于日本必败无疑,那首先目标应该在于彻底击垮美国航母,而不是把打下一个美军次要基地(中途岛)当做首要任务。南云忠一作为左右决策的重要人物,他始终是一位温和派人物,在进攻重点方面,他一直是严格按照大本营的指令。在高层策略统一的前提下,他会是一个优异的执行者,但是日军高层对于此次进攻(中途岛战役开始前,到出现重大失误后)始终是打打停停,停会再打,这时的南云忠一的每次决策,都是合乎逻辑 但是又是愚蠢的行为。

日军侦察机第一次并未发现美国航母,发现的是十多艘由美国巡洋舰为主力组成了一支舰队,但南云忠一没做到足够的重视,没进行进一步的预防,南云忠一认为先收拾完 中途岛再回过来打这支美国舰队也不迟。事实上是这支美国巡洋舰舰队,就是美国航母的开路先锋。

在情报方面,日本情报系统可以说是推动南云忠一做出错误决策的另一大推动者。

一是,日军早期调度被美军监听并大致破译,导致在北部地区诱敌的日本航母毫无作用。还给美国有了组织反击的重点。

二是,南云忠一并没有收到,这根本无暇顾及到,美国航母可能提前出现在附近的警告,进一步推动了南云忠一把所有兵力投入到中途岛的进攻中。

三是,日本的情报指挥有很明显的劣势。日军潜艇发现美国航母离港后,日本大本营是收到这条情报的,按照常理,南云忠一的舰队应该也会收到。同时,双方已经开始交战后,日本航母上出现了鱼雷换炸弹 ,炸弹换鱼雷,在组织上有很明显的失误。

但是,为舰队的统帅,南云中一没有在决策上力排众议,统一力量,更像是一为主持者,把大本营的策略统一,把参谋的意见统一。

最后结果便是美国战机赶在日本航母舰队发动大规模攻击前一刻,率先攻击了日本航母舰队。 这里要强调一下,事实上日本舰队在率先发现美国航母后,已经发动过一次小型攻击,但是成效甚微,而且南云忠一认为应优先回收由中途岛返回的第一批飞机,从正常逻辑来看,这符合常理,但是有资料显示,日本飞龙号航母实际上是已经准备好了对美国航母的进攻,面对美国航母,中途岛和美国航空兵的进攻,南云忠一在百忙中还是出错

美军来自航母和中途岛上的鱼雷编队轮番攻击日军舰队前方的加贺,赤城号航母,加上第一波攻击中途岛的飞机正在返回,把南云忠一及其团队的精力都用于防空及飞机调度上,消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而美国海军则抓住了机会,在一次大规模攻击中就击沉两艘日本航母。

在随后的战斗中,日本舰队向北部撤退,试图依赖天气又是拖延自己的战损,但却又没有摆出完全撤退的架势,原来美军航母再一次进攻的机会。

最终日军四艘航母连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都葬送在海里。

这段历史能给现在的我们的启示

一是,奇迹都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

二是,一个领导者决策的成败是基于他的体系的。


尚旬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中途岛海战中闪烁的将星

一直对太平洋海战有兴趣,也阅读过很多关于中途岛海战的回忆录和评论。资料实在是太详尽了,而且相关的评论也非常精彩,再要写点什么新话题也不容易。今天突发灵感,觉得写中途岛海战中的几位战场将官的表现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角度。好像有点内容可写的。   

在这场决定美日海军命运的中途岛海战中,可以说参与的将官人数不少,日方的总指挥官 -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甚至亲率主力战列舰队奔赴疆场,而美方的总指挥官 - 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也坐镇珍珠港,指挥全局。但是,双方的总指挥官并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也没有干涉前线指挥官的任何决定,尽管他们在整体的战略决策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中途岛海战这个战役的具体战术实施上,并没有起什么作用。所以,这两位将军的表现不在此文中讨论。   

此外,在日方的参战部队中,还有一些小级别的将官,诸如警戒舰队司令阿部弘毅海军少将、南云的参谋长草鹿龙之介海军少将等,他们或者是没有处于关键的位置、或者是以幕僚身份出现,在整个战役中也没有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也不在讨论之列。这里真正要讨论的是直接指挥了海战并且做出决策的四位将军的表现,他们是:日本方面:主将南云忠一海军中将,副将山口多闻海军少将;美国方面:第一主将弗莱彻海军少将,第二主将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 以下是敝人对这四位将军在中途岛海战中表现的点评。

上部:日方将领

一、日方主将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的表现最糟糕。   

在中途岛海战开打之前,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的名声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基本上是战无不胜的同义词,他不仅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母舰部队,而且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整个日本航空兵的精华都集中在他麾下的机动部队里了,他本人也是美日双方在中途岛海战现场指挥官中唯一的海军中将。但他却指挥了一场怎样的以强输弱的海战呀!

  当然,为南云辩护的人可以为他找出一千个理由,诸如情报上已经完全被美方掌握主动、被指派的任务有双重性,即同时攻占中途岛和消灭美军的航空母舰部队云云。但这一切都不能抵消南云在现场指挥之中的三大错误:忽视侦察、错误的飞机混合编队、以及臭名远扬的“换弹命令”,此外,关键时刻否决山口多闻海军少将的提醒,未能及时将攻击飞机发出。这一连串的错误终于葬送了日本最豪华的四艘航空母舰,使日本海军从此走向衰落。 关于南云忠一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表现和评价,估计持反对意见的人不会很多。实事求是地说,在以上四位海军将领中,他是表现最差的一个。 综上所述,南云中将在中途岛海战的指挥表现分:20分。

二、日方副将山口多闻海军少将的表现不敢恭维   

这么评价山口少将的表现估计很多人都不会同意,但我有我的理由。   

山口多闻海军少将在此次海战中的角色,我称之为日方副将实际上并不十分准确,因为按照日方战前的规定,机动部队的副指挥官是阿部弘毅海军少将。所以,一旦南云出事不能指挥,阿部就接过了指挥权。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方指挥系统的论资排辈以及对海军航空部队的忽视。区区一位警戒部队的指挥官能在这种决定国家命运的大海战中起什么作用?事实上,当南云失去指挥能力之后,只有幸存的“飞龙号”航空母舰主帅山口多闻海军少将还有左右战局发展的能力,所以,他成为了事实上的日方副将。   

平心而论,山口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表现比南云是要强得多。比如说,在形势最为紧张的时刻,他提出:要让航空母舰上的飞机立即起飞攻击敌人,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但遭到了顶头上司南云的否决。作为一名下属,山口服从了上级的决定,所以,后来导致失败的责任理应由南云来负。可反过来说,如果山口已经看到了潜在的危险,(我想他是看到了这一点,要不然,他是不会这么建议的)。但他却把对上级的个人忠诚放在舰队的命运之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表现。在自己的建议被南云否决之后,他本来还有更多的选择,第一,他可以再次致电南云,请求他再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提议;第二,如果他认为南云的决定是错误的,(他肯定是这么想的!),他还可以越级向三百海里之外的南云上级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请示,以山本的智商和能力,应该有机会改变南云的错误决定,扭转战局;第三,由于情况紧急,他可以临机决断、先斩后奏,将自己掌握之中的飞机迅速起飞,攻击敌人,这样在他麾下的那一半飞机还有机会摆脱灭顶之灾。但令人遗憾的是:山口看到了危险,却什么也没做。在舰中一坐,如害羞之新妇,空目送,机会去。亲眼看,灾难来!   

山口的另一个错误是自愿的选择了死亡。在无力扭转南云的错误之后,山口率领劫后余生的“飞龙号”航空母舰与美方进行了一场势均力敌的生死决斗,在他的指挥下,美航空母舰“约克城号”被击沉,但一命抵一命,日方也搭上了“飞龙号”。这本来是一比一,不分胜负的较量。可以说,山口在接管指挥权之后的表现并不糟糕,但他自己却莫名其妙地绝望了,做出了与“飞龙号”共沉没的自杀决定。将自己的性命也陪了进去,成为以上四位海军将官中唯一在中途岛海战中丢命的一位。本来,山口如不自杀的话,以他的年龄优势和丰富的海军航空作战指挥经验,在未来的太平洋海战中将会有更大的舞台,也有可能建立更大的业绩,甚至有人认为:他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最佳接班人。但是,仅从他选择自杀这一行为来看,就说明他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失败,不配做山本的接班人。   

在中途岛海战结束的时刻,日本的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有一句名言:“应该对天皇陛下谢罪的只有我一人!”坦然面对失败、勇敢承担责任,荣辱不惊,这是一位统帅所应有的基本素质。从这一点来说,山口多闻海军少将至多是一位将才,不具备帅才。

综上所述,山口少将在中途岛海战的指挥表现分:50分

下部:美方将领

三、美方第一主将弗莱彻海军少将的表现被人们所忽略   

弗莱彻海军少将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表现是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件事情,到了现在很多战史评论家一谈到中途岛海战,就是斯普鲁恩斯如何如何,好像压根就不存在弗莱彻这么一个人似的,其实,这是对弗莱彻本人一个极大的不公平。   

如果时间倒回到中途岛海战开打之前的话,弗莱彻海军少将在美海军内的地位是远高于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的,他曾经有过指挥珊瑚海海战的经验,尽管他指挥得不怎么样,但他是美海军中比较有指挥海军航空兵作战经验的一位将军。   

在中途岛海战即将来临之际,尼米兹海军上将把美方的主要突击力量分为两组:一组是以航空母舰“大黄蜂号”和“企业号”为核心的第16特混编队,这支部队本来应该由“公牛”哈尔西海军中将指挥,但哈尔西在开战前患了严重的皮肤病,临战推荐了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替代自己,让后者在中途岛海战中一战成名。所以,当时指挥第16特混编队的是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另一组突击力量就是以航空母舰“约克城号”为核心的第17特混编队,这支部队一直在弗莱彻海军少将的指挥之下,所以,弗莱彻就理所当然统帅着第17特混编队前往中途岛了。   

值得在本文中着重指出的是: 在指挥权限这个问题上,美方在临战之前是有明确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弗莱彻海军少将独立指挥第17特混编队,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独立指挥第16特混编队,但当两军联合作战时,斯普鲁恩斯归弗莱彻节制,两特混编队将由弗莱彻海军少将统一指挥。考虑到中途岛海战是两特混编队的联合作战,所以,在本文中称弗莱彻海军少将是美方第一主将,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是美方第二主将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说完了美方的战前安排,现在要说一说弗莱彻本人了。坦率地说,弗莱彻不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海军将军。他所指挥的几次战役都没有取得辉煌的战绩,如前期的珊瑚海海战、后期的所罗门群岛海战,都是在战果上略逊于敌的战斗,不能不说,这与弗莱彻在战术上的指挥不当多少有点关系。英国著名的战略评论家富勒在评价弗莱彻的指挥水准时,曾用不无讽刺的口吻说:“每当决定命运的时刻来临之际,弗莱彻首先想到的总是,如何能先退到三百海里之外去加油的问题。”可见,军事评论家们对弗莱彻的水平也实在是贬多褒少。   

即使是在美方取得大胜的中途岛海战上,弗莱彻的指挥表现也只是平常:在决定命运的先机制敌的问题上,弗莱彻没有表现出像斯普鲁恩斯那样的果断明智,一旦发现敌人,后者毫不犹豫将第16特混编队的王牌空中打击力量全数派出,一举击沉日方三艘航空母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掌握了第17特混编队的弗莱彻却犹豫不决,迟迟疑疑地,跟在斯普鲁恩斯的后面派出了自己手中一半的打击力量,还留下一半力量来保护舰队,结果派出的那一半飞机没干成什么事情不说,留下的这一半也未能保住“约克城号”,只是到了最后鱼死网破的时刻,弗莱彻才决定拼死一博,将所有飞机派出,击沉了一艘日方的航空母舰,与日方的山口多闻勉强打了一个平手。   

客观地说,从美方的角度而言,赢得中途岛海战的英雄确实是斯普鲁恩斯,而不是弗莱彻,这是后来也已经为世人所公认的。但作者认为,在这场决定国运的中途岛海战中,弗莱彻还是有大功于美国的。他的最大贡献并不在于海战中的那几个具体的战术决定。而在于开战之前的一份电报,在这份由弗莱彻本人签发的致第16特混编队指挥官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的电报中,弗莱彻主动解除了自己对斯普鲁恩斯的指挥权,命令第16特混编队根据实际情况机断行动,由斯普鲁恩斯独立做出决定,不必再请示自己。   

这是一个名垂青史的重要决定!又是一个长期为人们所忽略的决定。至于弗莱彻为什么会这样做?我觉得完全是因为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面促使他这么做的。弗莱彻明智地认为:处在自己的位置是无法对斯普鲁恩斯那边的情况一目了然的,那就应该主动放权。这个放权的决定解除了斯普鲁恩斯头上的最后一道紧箍咒。而放开手脚后的斯普鲁恩斯也不负众望,打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海空伏击战。   

如果说,斯普鲁恩斯是中途岛海战中盛开的红花的话,那么陪忖这朵红花的绿叶就是弗莱彻,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片绿叶一开始就被人遗忘了,其重要性至今被人们所忽视。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怕反过来想,试想:如果当时的弗莱彻也像日方主将南云忠一中将一样,明明自己能力不行,却至死抱住指挥权不放,甚至在关键时刻拒绝接受下级的正确建议。那么中途岛海战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结果呢?被捆住了手脚的斯普鲁恩斯所能做的会超过日方的山口多闻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单拿美日双方在中途岛海战中的战场第一指挥官的表现来进行横向比较的话,弗莱彻无疑是远远胜过南云忠一的。 美方第17特混编队司令弗莱彻海军少将对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功不可没。可惜战后这么多年无人提及。 综上所述,弗莱彻少将在中途岛海战的指挥表现分:60分。

四、光芒四射的美方第二主将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   

像斯普鲁恩斯这样的帅才能出现在中途岛海战的现场,美方的运气之好,恐怕只能用“天佑美国”这四个字来形容。无论是临战指挥才能、判断力,还是平时的战略战术素养,斯普鲁恩斯和前面这三位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在当时的整个日本海军中,能与斯氏匹敌的,恐怕只有他们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了,值得庆幸的是,山本当时并没有亲临第一线指挥。   

在此战之前,斯普鲁恩斯不过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巡洋舰队司令官,毫无指挥海军航空兵的作战经验。但是,在这场决定国运的大海战中,这位“沉默的斗士”却表现出惊人的天才,待机时的耐心、出击时的果断、打击时的稳准、得胜后的冷静、追击时的分寸,简直是无可挑剔,斯氏将美方所拥有的情报优势、地利优势、士气优势、指挥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美方的胜利成为一场完胜。甚至在日本海军的军界,对斯普鲁恩斯指挥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的都大有人在,这一战,日本海军输得心服口服。   

从此,中途岛海战与斯普鲁恩斯的名字结为一体,成为胜利的象征,也使得斯氏后来获得了当之无愧的“上将中的上将”的美誉。  

综上所述,斯普鲁恩斯少将在中途岛海战的指挥表现分:100分。


临时客

在自己任务过多,敌情又不明朗的情况下,犹如小贼入室般性格的南云忠一,连续犯的这几个低级错误,其实也不奇怪,压力太大了,最后选择了一个自认为最为稳妥的,不受额外损失的方案,取消放飞第二攻击波并入机库,收回第一攻击波待全部加油装弹后,起飞攻击美航母编队,哪知幸运之神垂青了正义的力量!在当时那种连续受到中途岛岸基、航空母舰舰载机连续不断攻击的情况下,南云的思维已经混乱了,缺乏了最理性的判断,山口多闻的意见也是为了避免随时可能到来的危险,尽快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已经临空的油空弹尽的第一攻击波,而且已经发现了美航空母舰的位置,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出动,就算没有战斗机护航,也可能避免了很大的危险!可是以南云忠一的性格可不一定这么干!这时候第二攻击波的战斗机在干什么,他们在低空疲于应付那些没完没了的鱼雷机,而且打了好几个波次,也是油空弹尽!这是高空区域出现了巡逻空当,sbd在飞行时编队火力还算不错,可在临俯冲阶段是他们最脆弱的时段,要有两架战斗机在此时发动攻击,也只是扰乱他们的投弹航路就可以了!历史总是那么有趣,中途岛海战中,日军只要完成某几个小细节,历史就会被改写!利根号重巡洋舰水上飞机弹射器没有发生故障,侦察机没有晚起飞一个小时,就会早一点发现美军航空母舰编队;侦察机发现美航空母舰时发报机没有发生故障,返回航空母舰报告敌情又耽误的时间;把仅有的两部雷达分一部给第一航空舰队(圣鲁斯海战日军就吸取了这一教训让瑞鹤和翔鹤及时停止了装弹加油作业避免了灭顶之灾);南云忠一听取山口多闻的意见,让甲板上的第二攻击波直接起飞,就是用不合适的攻击弹药攻击美航空母舰,也比被人打闷棍强;在低空对付美军鱼雷机掩护的零式机群累的和狗一样,在高空只要有两架零式战斗机巡航,也不会让美军俯冲轰炸机得逞;蠢的不要不要的南云忠一,只要留一艘航空母舰以备应急……!历史没有假设,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一点,日本鬼子发动的这场不义的侵略战争,活该惨败!


红箭10A

简单地说,南云在中途岛并没有什么超出常规反应和作战条令的错误,南云需要追逐压制中途岛和打击美军航母的双重任务是山本的MI作战计划规定的,日本航母的基本战术条令(43年前没有双相搜索概念,机库整备波次攻击的战法,航空队编制,机库和甲板运作等等)也跟南云毫无关系,而是长期主持日本海航的山本五十六的大作,中途岛双波次攻击战法是出动前山本还特地跟南云的参谋部强调的,翔鹤瑞鹤缺席后,既不给机动部队各舰补满飞机,也不增加侦察力量的还是山本,源田制定的单相侦察计划也是根据当时的战术条令(当时没有关于双相搜索的战术条令,身为假行家的山口和真砖家的山本,草鹿,源田,源田都没提出双相搜索的战术,你指望满不懂满大爷南云提出来?),何况搜索计划是覆盖了美国舰队的,筑摩一号机按预定搜索线应该在0630发现美国舰队然而却没任何反应也能怪到南云头上?筑摩一号机错过了目标,即使双相搜索发现美国舰队也要到0730-0800,不会比历史上利根四号机更早换弹命令是在山本的作战计划下非常正常的反应,何况鱼雷换炸弹只进行了二十多分钟,也就能搞定1/3左右的飞机,如果装满了满油满弹飞机的机库都不会烧烂航母,加上几颗80番炸弹就能炸沉航母了?仔细看看美军攻击时间和一航舰甲板运作记录就知道,0745南云收到利根四号机报告到1020一航舰挨炸,除非南云让第一攻击波下海洗澡,否则根本没有机会提升定位和放飞第二攻击波,如果不让第一攻击波百来架飞机加飞行员下海也算错的话(每艘日本航母只配备一艘直卫驱逐舰负责捞人哦,每艘航母二十多架飞机好几十人,能捞上来几个那就看人品咯),那我也没话说了,下面详细说。

如果说中途岛南云有什么大错的话,就是他忠实执行了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并且善于听取航空人员的意见并向砖家放权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二战时期的航母,都是直通飞行甲板,没有斜角甲板,这意味着起飞和降落不能同时进行,其次,我们必须对二战初期日本航母舰载机的基本运作方式有一个了解,这些运作舰载机的条令条例,作为1941年4月才从驱逐舰-巡洋舰部队转任第一航空舰队司令的南云是无从置喙的,而与在航空部队长期任职,先后担任霞浦航空队副队长,赤城舰长,航空本部技术部长,第一航空战队司令,航空本部长的山本五十六脱不了干系。

中途岛几乎所有战略战术错误都指向山本五十六,南云在中途岛战役面临兵力不足,所能做的选择非常也非常有限,身处战争迷雾中疲于应付美军接连不断空袭的南云并没有多少选择的机会,也没有做出什么有违常理的决策

日本的舰载机都是在机库内存放和整备,鱼雷轰炸机挂弹也是在机库内进行,但是由于封闭机库的原因,暖机需要在飞行甲板进行,而俯冲轰炸机挂弹通常也是在飞行甲板操作。由于日本航母没有弹射器(其实美国人虽然有,在舰队航母上用的时候也不多),所以舰载机群起飞通常都是在飞行甲板后段定位摆放,排好队顺序滑跑起飞,因为需要在最前头一架飞机之前留下足够起飞的跑道长度,所以甲板上能够起飞的最大飞机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一次性将航母上所有的舰载攻击机全都放出去,通常来说,美国海军根据舰问对抗演习的经验,认为航母通常是要用于和航母交战,在雷达出现之前航母是很难拦截对方的攻击的,所以战争初期美国航母往往单舰行动,最多两艘航母一起行动,各舰航空大队一般分头行动,强调首次攻击就要放飞最大数量的机群,也就是所谓全甲板攻击(其实我觉得翻成一波流更合适),这意味着放飞全部飞机需要两个甲板周期(一个甲板周期是指一批次飞机从开始提升定位到放飞完成清空下一波航空作业所需跑道,或者从开始降落到回收完成清空下一波航空作业所需跑道),第一批起飞的飞机必须在上空等待下一批飞机提升,定位和起飞,这大概要空耗半小时到45分钟的续航时间。而日本海军的航母作为所谓渐减作战中昼间削弱敌主力舰队的角色,大型航母通常都是以两舰以上的编队共同行动,而且似乎日本海军并不考虑防空拦截率的问题,或者对自己的拦截能力很有信心,所以一般最多一次出动一个甲板周期所能放飞最大数量的舰载机作为一个攻击波次,这样可以发挥舰载机最佳的攻击半径,所以日本航母战术条令中以双波次轮番攻击为主,为了保证单波次突击兵力,日本航母往往会多艘航母舰载机队协同行动组成一个大机群,同样为了保障航母打击兵力,日本航母战斗群的侦察通常是由伴随的巡洋舰和高速战舰的水机为主(美军是由航母侦察轰炸机中队的俯冲轰炸机承担侦察任务),航母飞机为辅,以最大限度的节省航母航空兵力,另外,在1943年之前日本海军条令中还没有双相侦察的概念(美国海军也没有),作为1941年4月才从巡洋舰-驱逐舰部队调任航空部队的水雷(鱼雷)战专家,南云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立场去修改被认为是日本海军头号航空专家的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一手建立起来的战术体系,更何况从南云接任到珍珠港不过短短八个月不到,熟悉部队都来不及,更不要说变更战术体系这么庞大的工程,而且南云所倚重和信赖的航空专家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和航空参谋源田实,也是在这一战术体系下浸泡成长的,即使南云有心,也很难得到他们的支持。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海军并没有像美国人那样给航母配备大量的直卫舰,在遭遇空袭的时候以密集编队用火力硬扛,机动部队每艘航母只配备了一艘驱逐舰作为直卫兼打捞飞行员,因为没有雷达,其他战舰必须散布到周围担任防空警戒,所以日本航母在对抗空袭时主要靠剧烈机动躲避,而在剧烈机动的时候是不能进行舰载机提升和移动作业,所有舰载机必须进行固定,整备和装弹作业也会大受影响,否则高速急转时的满载的攻击机和轰炸机的巨大惯性导致飞机被甩出去机毁人亡都是轻的,飞机相撞导致火灾爆炸都不是没可能,所以一般来说在空袭警报期间只能在本舰不需要规避的情况下见缝插针起降少数防空战斗机,而不能进行大规模攻击波的提升定位。

零战21只有翼尖折叠,机库操作相当麻烦

F4F-4可以将机翼收起,非常节省空间


我们再来看中途岛作战,中途岛作战计划(MI作战)是山本五十六和联合舰队一手炮制的,同时进行阿留申作战计划(AL作战)也是山本和军令部达成的妥协,中途岛作战的部队编成,为了赶中途岛登陆的潮汐月光,MI作战参战各部队行动的方向路线时间都规定的非常死,几乎没有给前线指挥官留下什么余地,而南云舰队4月22日刚刚从印度洋返回日本,就被MI作战计划糊了一脸,第一航空舰队此时已经连续作战五个月,部队疲惫需要休整,作战损失需要补充,舰船需要维护保养,飞行员连续作战没有进行系统训练,老飞行员需要恢复性训练,新补充的飞行员需要补训和磨合,加上为MI作战进行战备,各种工作千头万绪,至于MI作战计划,那是山本长官呕心沥血之作,理解要执行,不理解在执行中加深理解就好,4月22日返回,MI作战计划糊一脸,5月1日就要参加第一次司令部推演,5月25日就要出动作战,恐怕整个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部都处于懵逼的机械状态,根本谈不上吃透作战计划提出意见,只能说去机械执行,反正之前也没出啥事不是?

山本的MI作战计划,是基于美国海军航母部队在珍珠港之后士气低落,避战保船,所以要以攻击中途岛引出美国海军舰队,由机动部队加以打击,最终由主力舰队加以歼灭,计划中预判美国舰队将在作战发起2-3天后日军已经完成中途岛登陆后进入战场,所以在计划中机动部队在作战发起第一第二天的任务是全力压制中途岛,为登陆提供航空掩护,在此之后才是打击美国机动部队——整个作战计划根本没考虑美国航母提前埋伏在中途岛海域的可能性。在战前推演当中,扮演美军的参谋众倒是脑洞大开,比如有人提前把美国航母开出海,躲在中途岛东南机动部队侦察盲区偷袭,奥宫参谋加强了中途岛岸基航空兵重创了机动部队,松田千秋这货更绝,把航母龟缩在珍珠港不出来,直接把天聊死了,这些脑洞基本都被山本默许宇垣参谋长毙了——谁叫你们让美军不按山本长官的想定来干?倒是山本在事后问了机动部队的参谋们一句,米国舰队提前出现怎么办,这个时候机动部队上下对MI作战计划基本还是懵逼态,倒是源田年轻气盛来了句“铁袖一触”,于是山本司令和蔼的谆谆教导大家,一定要保留一半航空兵力应对敌人机动部队,这就意味着山本下令机动部队必须采用双波次攻击——然而这一半兵力怎么用,如果回收第一攻击波的时候发现敌人咋办,这些小时山本大将自然不管,你们自行脑补好了。



源田实是南云非常信任和倚重的航空专家,然而他也没有什么意见

至于作为任务部队的机动部队的兵力构成,南云也无从置喙,那是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权力,珊瑚海海战后原定参加MI作战的第五航空战队受到重创,无法参加MI作战,而第一第二航空战队四艘航母的航空队编制也没有补齐,联合舰队司令部甚至也没有张罗着修改计划给南云机动部队加强兵力哪怕是增加几艘带水上侦察机的巡洋舰——联合舰队在MI-AL作战计划里头早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兵力不足是什么鬼?有没有困难你都要上!结果就是机动部队在中途岛作战中,实际飞机数量大约只有美军陆基加舰载飞机的2/3强,根本没有兵力优势一说

翔鹤瑞鹤因珊瑚海海战缺席MI作战,然而联合舰队并没有给机动部队补充任何兵力

南云倒是忠实的执行了山本的作战计划,几乎一点不差的把机动部队带到了预定阵位,一点不差的放飞了对中途岛的第一攻击波,一点不差的保留了一半飞机作为预备队,南云的侦察计划是源田严格按照条令向威胁区部署的,单相搜索本身就是标准战术条令,机动部队本来就没有补足航空兵力,再抽调侦察机可能会影响两波次打击的兵力(侦察机是跟第一攻击波和第一波次直掩机一起起飞的)。至于所谓利根号4号机延迟起飞导致发现美国舰队更是无稽之谈,美国舰队是在77度搜索扇区也就是筑摩号一号机的搜索扇区,按照侦察计划筑摩号一号机应该在0630(当地时间)左右发现美国舰队,然而该机什么都没报告,而利根四号机是在隔壁100度搜索扇区,然而不知道出了什么鬼,甘利洋司延迟起飞后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路线飞行,而是提前出现在了比北侧的返航航线还要略靠北的位置,这才误打误撞在0730前后与美国舰队遭遇,如果利根4号机没有延迟起飞,那么它最多也只有可能能在返航时与美国舰队遭遇(即与77度搜索扇区直接相邻的航线),这个时点会和实际时间差不多,如果不是更晚的话。至于所谓为什么航母不派一架飞机或者安排另外一架水机替换的问题,整备好另外一架飞机再提升上飞行甲板或者吊装到弹射器上起飞所需的时间,未必就比收拾好已经在弹射器上那架节省时间。

日军搜索计划,按照计划筑摩一号机应该在0630飞越美国舰队附近,然而该机没有任何报告

再回到南云这里,第一攻击波带队的友永丈市大尉要求对中途岛再次攻击的电报在0700送到南云手上,0705左右机动部队就遭到了来自中途岛的第一波鱼雷机空袭(陆航的B-26和VT-8分遣队的TBF),对于置身战争迷雾中的南云来说,能够明确的就是友永的攻击并没有压制中途岛的航空兵力,中途岛对于机动部队仍然具备相当大的威胁,那么迅速给第二攻击波换装炸弹,在回收第一攻击波之后立即放出第二攻击波(第一攻击波0800之后就能到达舰队上空),彻底摧毁中途岛的航空力量也是非常正常人的选择。

友永大尉的报告和美机的空袭促使南云做出换弹决定,但是接到利根4号机报告后就立即撤销了

然而0745甘利洋司的报告送到了南云手里(也有说更晚的,但是作战报告记录南云下令停止换弹是0747),而B-26和TBF的袭击大约折腾到到0725才完事,也就是说换弹工作也就折腾了1/3左右,但是就在中止换弹不久,0755中途岛的第二波空袭又来了,这次是VMSB231的SBD和SB2U和陆航的B-17,这一波折腾到0835前后才解除警报,这个时候返航的第一攻击波已经在舰队附近等了半个小时,这个时候南云面临一个选择,是先接收第一攻击波,还是先放飞第二攻击波。第一攻击从0430起飞到现在已经在空中飞了四个小时,空袭中途岛不是那种变态的超长航程任务,所以不可能采用那种极限续航的飞法,何况还在中途岛上空进行了大约半小时激烈战斗,燃油都已经所剩无几,如果要把第二攻击波放出去还需要40分钟以上(提升——定位——放飞),而且在中途岛第二波空袭结束的时候,各艘航母上很可能已经没有可以派出的战斗机了(《断剑》作者似乎认为为占领中途岛准备的21架零战也可使用,理由是该航空队部分飞行员也接受过上舰训练,不过说实话,B-17空袭结束的时候空中零战数量已经达到了回收第一攻击波之前的高峰36架,加上第一攻击波护航机36架和先前直掩机得损失已经超过了一航舰各航空队零战之和,中途岛航空队还有多少有舰上降落资格的飞行员非常存疑,回收护航机再整备也需要时间)。如果硬要放飞第二攻击波,那么第一攻击波多数飞机和飞行员可能就要下海洗澡,而第二攻击波没有战斗机掩护,下场如何美机刚才已经演示过两次了,何况赤城加贺各小队(三机)都有没完成换弹的飞机,如果要出动就必须连最基本的小队建制都要打乱,而且很可能这些飞机遍布整个机库,倒腾起来都是个头痛的问题,这个时候回收第一波完成第二波整备,放出一个完整攻击波也是非常正常的选择,当然有人说可以让赤城加贺回收所有飞机,飞龙苍龙放出俯冲轰炸机(俯冲轰炸机是在飞行甲板暖机的时候挂弹,不存在换弹问题),但是这样一来飞龙苍龙的后甲板要做攻击波定位和挂弹,必然不能接收飞机,赤城加贺要接收100架左右的大机群,已经超过了机库容量,那么空中需要下来整补尤其是补弹的零战怎么办?飞龙苍龙不能落,赤城加贺很可能下去上不来(机库不够,大批飞机降落后可能会停在舰艏,等待整备好的飞机在舰艉提升定位腾出机库后再通过华容道游戏送下去整备,一来一去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期间这两块飞行甲板等于是废了),美军要是再来剩下那点直掩机怎么够用,何况所有舰攻都集中在赤城加贺,这时候美国舰载机攻击波已经在路上了,一旦赤城加贺中弹所有舰攻就是一锅端了,到时候飞龙连给约克城最后一击那几架舰攻都没有了……还要靠99舰爆的250公斤砸炮么……

B-17的轰炸虽然没有战果,但是也让南云疲于应付

一航舰在0912左右完成第一攻击波和需要整备的直掩机得回收,南云下令转向北规避(这个机动直接甩掉了斯普鲁恩斯放出的俯冲轰炸机群,其中大黄蜂的机群彻底迷路,企业号的机群幸运跟上了一艘驱潜的驱逐舰才找到一航舰),然而0918阴魂不散的米军飞机又出现了,这次是大黄蜂的VT-8,等打完VT-8,企业号的VT-6又在0940出现了,搞定了这两个0750出发的中队,0906出发的VT-3又在1010直接找上门来,这段时间一航战除了见缝插针放飞和接收直掩机什么都干不成,VT-3刚开始攻击,VB/VS-6和VB-3的SBD出现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美国三个鱼雷轰炸机中队的决死攻击拖掉了南云最后一点时间。

中途岛战役的结局,可以说在山本制定MI-AL作战计划并用JN-25B密码拍发作战命令时就已经注定了,南云不过是一个执行人而已,在执行过程中身处战争迷雾中的南云也并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反应(开挂的事后诸葛亮退散)。战后日本旧军人的不甘和造神需要塑造山本的完美形象,作为山本政敌和计划执行人的南云自然就成了这些人最好的甩锅对象。

渊田美津雄是战后山本造神运动的主要促成者


DDG的老船坞

中途岛战役,日军最差的地方是对情报搜集不够重视。其实日军为了打仗,历来对搜集情报都比较重视。但是在作战部队,比较注重作战和作战精神勇敢。体现在部队编组上就是作战飞机很多,侦查飞机很少。人员培训也差强人意。

美国除了战前的密码破译外,战场侦查也比较到位。差的是指挥通讯上,有一定不足,差点错失良机。

南云忠一的决策是建立在情报的基础上,但是也要有自己的判断。毕竟情报不会是充分完整的。南云恰恰在常识推理上犯了错误。

首先,山本让南云一支舰队担负两个可能同时发生的任务:袭击中途岛当诱饵,消灭美军增援舰队。

按照计划,美国舰队要北上阿留申,再南下中途岛。就是说南云空袭中途岛的时候,附近是不应该有美国舰队的。但是南云竟准备了鱼雷机部队,预备攻击美国舰队。南云舰队一开始就两个任务担子一起挑了。

可见珊瑚海海战的影响意义深远。如果有第五航空战队的一百多架飞机,作为打击舰队的力量。南云就不会陷入兵力调配的窘境。

南云始终在两个任务中转换。却没有及时派出飞机去执行其中一个任务。一方面是情报左右,二方面源于对航母战术的墨守成规。攻击舰队一定要用鱼雷。讽刺的是他的四艘航母都是被炸弹炸沉的。

说到常识,发现美军舰队这件事本身就不寻常。美军舰队只能从夏威夷来。战争中没有巧合。即使是十几艘巡洋舰也预示着重大行动!南云却纠结于有没有航母,兼职匪夷所思。

南云的换弹基于常识是对的。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拘泥于常识却是错的。


天明遥遥山海关

感謝邀請:)


這必須由美軍於6月4日早上7點開始對日軍艦隊的連續三波空襲。美軍第一波艦載機出擊(0700-0900)

6月4日上午約7時25分,企業號高速迎風航行,預備派出轟炸機隊。

美軍方面,弗萊徹要到6時03分,才從珍珠港司令部接獲中途島PBY的偵察報告。由於PBY的報告只提及兩艘航艦,弗萊徹擔心日軍航艦可能分散行動,決定先派企業號和大黃蜂號的機隊攻擊,而約克鎮號則等待進一步報告再作行動。不過,當時海面吹起偏弱東風,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必須以時速25節以上背向日軍艦隊迎風航行,才可以讓艦載機有足夠升力起飛。換言之,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將會與日軍航艦拉開距離,間接縮短艦載機的航距。斯普魯恩斯和首席航空參謀米爾斯·白朗寧(Miles Browning)爭辯後,把起飛時間延遲至上午7時。

不過,企業號和大黃蜂號的出擊計畫卻有嚴重漏洞。首先,根據白朗寧的指令,最先起飛的F4F戰鬥機或SBD轟炸機需要在艦隊上空盤旋,等待最後起飛的TBD轟炸機,然後才一同前往預定目標。這使得F4F和SBD不必要地消耗大量燃料。第二,企業號的航空聯隊隊長克勞倫斯·麥克拉斯基(Clarence Wade McClusky)採取西南偏南的飛行方向,而大黃蜂號的聯隊隊長斯坦厄普·林(Stanhope C. Ring)則選擇接近正西的飛行路徑。兩條路線都完全錯過了機動部隊。

上午7時05分,企業號和大黃蜂號的飛機相繼起飛,原本的出擊計畫很快就遭到打亂。企業號原先的起飛程序為第6戰鬥機中隊(VF-6)八架F4F(航艦空中警戒)、第6偵察機中隊(VS-6)17架SBD、第6轟炸機中隊(VB-6)16架SBD、第6戰鬥機中隊10架F4F(轟炸機護航)、第6魚雷機中隊(VT-6)14架TBF。但第6轟炸機中隊有四架SBD在預熱引擎時故障無法起飛,而要使用甲板前方的升降台返回機庫。此外,由於第6轟炸機中隊裝備較重的1,000磅炸彈,要由艦艉飛行甲板起跑。這使得企業號需要等待它們全部起飛,然後才從機庫搬運第6戰鬥機中隊和第6魚雷機中隊的飛機就位。第6魚雷機中隊隨後又有飛機引擎故障,要花費時間搶修。結果到7時45分,最先出發的32架SBD和10架F4F仍然在企業號上空盤旋。由於企業號在7時40分截獲日軍偵察機的無線電通訊,斯普魯恩斯判斷艦隊行蹤已經敗露,下令企業號已經起飛的飛機即時出發。魚雷機中隊隊長歐根·林西(Eugene E. Lindsey)為了追上機群,採取較為西南航向,並與戰鬥機中隊隊長詹姆士·格雷(James S. Gray)約定稍後會合。

大黃蜂號的航空聯隊進一步打亂美軍的出擊計畫。大黃蜂號的起飛程序為第8戰鬥機中隊(VF-8)10架F4F(轟炸機護航)、第8偵察機中隊(VS-8)15架SBD、第8轟炸機中隊(VB-8)19架SBD、第6魚雷機中隊(VT-6)15架TBF,並一直持續到接近8時。但機群起飛後不久,聯隊內部的人事矛盾卻在此時觸發。魚雷機中隊隊長約翰·渥頓(John C. Waldron)認為聯隊隊長斯坦厄普·林(Stanhope C. Ring)的飛行路線錯誤,並且在無線電互相爭吵。渥頓在8時30分違抗命令,私自率領魚雷機轉向西南飛行,恰巧被企業號的F4F發現。格雷誤以為林西的魚雷機已經追上,隨即在高空進行護航,反過來使得企業號魚雷機失去掩護。大黃蜂號的SBD和F4F最終沒有找到日軍艦隊,多架飛機更沒有聽從隊長命令而各自返航。

最後,弗萊徹在8時30分仍未獲得日軍另外兩艘航艦的消息,決定派出約克鎮號部分機隊攻擊。與企業號和大黃蜂號不同,弗萊徹的航空參謀事先與航空聯隊隊長和四個中隊隊長交換意見,並同意先向西南飛行,若果沒有發現則轉向東北。弗萊徹亦採用更有效率的起飛程序,讓第3轟炸機中隊(VB-3)17架SBD和第3魚雷機中隊(VT-3)12架TBF率先起飛,然後再派第3戰鬥機中隊(VF-3)六架F4F隨後加速追上會合。第5偵察機中隊(VS-5)則留在約克鎮號待命。9時06分,約克鎮號的出擊機隊全數升空,但本艦也因為飛行作業而遠離企業號和大黃蜂號。

美軍陸上機攻勢、日軍發現美軍艦隊(0700-0917)

飛龍號正在迴避美軍B-17轟炸機的攻擊,攝於6月4日上午8時後。注意飛龍號的飛行甲板中央只有少量零式戰鬥機。

另一方面,日軍艦隊自從在7時空襲中途島之後,就接連遭到美軍潛艦、中途島陸上飛機和後來的艦載魚雷機攻擊。首先,鸚鵡螺號潛艦在6時58分發現友軍飛機向海平面飛去(事後證明是中途島的六架TBF),隨後北方天空出現大量防空炮火。鸚鵡螺號判斷該處為機動部隊所在,隨即向該處移動,卻遭到高空的零式發現。日軍艦隊隨即派出嵐號驅逐艦前來攻擊。鸚鵡螺號深潛迴避深水炸彈後,嘗試在水下追蹤艦隊。

南雲忠一在7時15分下令轟炸機更換武裝,準備向中途島發動第二波空襲。但在7時28分,利根4號偵察機(100方位角)向赤城號報告發現「10艘美軍軍艦」(第16特遣艦隊)。諷刺的是,4號機中途可能遭到美軍PBY攻擊,又為了補償早上的延誤而提早向北飛行,才誤打誤撞遇上美軍艦隊。南雲忠一在7時45分左右接獲報告,卻對情報感到困惑。若果利根4號機的情報屬實,那麼筑摩5號機(077方位角)應該會正面遭遇美軍艦隊,然而筑摩5號機卻沒有任何發現。南雲忠一即時以無線電要求利根4號機確認美軍艦隊組成。這則無線電有部分信息被企業號和珍珠港截獲,又反過來驅使企業號機隊提早出發。

南雲忠一此時陷入進退維谷境地。當時美軍艦隊在機動部隊側翼出現,幾乎肯定擁有航艦,但日軍航艦卻無法有效回應。由於早上迎擊美軍TBF和B-26的零式不少已經受損或者用盡彈藥,日軍四艘航艦的飛行甲板正在回收和重新派出戰鬥機保護艦隊(共出擊31架,已降落17架)。此外,赤城號和加賀號機庫的九七式只有大約三分之一(15架)即將完成換裝,而友永丈市空襲中途島的機隊卻預計在8時15分(半小時後)返抵艦隊,並需要約莫一小時降落,佔用四艘航艦的飛行甲板。換言之,南雲忠一若不立即下令赤城號和加賀號的15架九七式準備起飛、蒼龍號和飛龍號的九九式裝備炸彈,就要等待一個半小時後才能夠空襲中途島或應付美軍艦隊。然而,派出編組不齊的轟炸機隊並不符合日本海軍戰術教條,日軍航艦也沒有足夠的零式戰鬥機進行掩護。

接獲7時45分的報告後,南雲忠一與參謀商討對策,同時等待利根4號機進一步報告。但日軍艦隊很快遭到美軍多方位襲擊,引起不少混亂。7時53分,霧島號戰艦發射煙霧,表示美軍空襲即將來臨。由於航艦迴避轟炸時會使得飛行作業非常危險,南雲忠一權衡各種因素後,決定暫停更換九七式魚雷,先派戰機守護航艦,後回收友永丈二的機隊,然後攻擊美軍艦隊。8時左右,洛夫頓·亨德森的16架陸戰隊SBD由東南面迫近,而沃爾特·斯威尼的12架B-17則同時從西北面高空而來。由於從未接受俯衝轟炸訓練,陸戰隊的SBD未能擊中飛龍號,亨德森本人也遭零式擊落陣亡。陸軍的B-17分成三隊攻擊赤城號、蒼龍號和飛龍號,但同樣無一命中。友永丈二的機隊在8時05分開始返抵母艦。由於無法降落,部分零式和九九式索性加入空戰。與此同時,鸚鵡螺號潛艦在7時55分伸出潛望鏡窺探機動部隊,並很快被日軍飛機發現。長良號隨即率領驅逐艦前來攻擊,鸚鵡螺號則再次深潛迴避。

正當日軍艦隊忙於迴避空中和水下攻擊,同時冒險緊急回收及派出戰鬥機之際,利根4號機先後傳來三次無線電報告。7時58分,4號機報告美軍艦隊航向(080方位),再在8時11分報告美軍艦隊為「五艘巡洋艦、五艘驅逐艦」,最後在8時20分稱「發現疑似一艘航艦」。但礙於美軍持續攻擊,機動部隊仍然無法應對。8時24分,避過深水炸彈的鸚鵡螺號又再伸出潛望鏡,並向霧島號發射兩枚魚雷(其中一枚卡彈)。霧島號迅速迴避,並向鸚鵡螺號齊射右舷艦炮,嵐號則又再趕來投放深水炸彈,兩艦逐漸脫離機動部隊。8時27分,赤城號再次緊急轉向,迴避陸戰隊的12架SB2U轟炸機。這些SB2U最終轟炸了距離較近的榛名號戰艦,但依然無一命中。

到8時30分,美軍空襲終於暫告一段落。南雲忠一隨即下令回收友永丈市的機隊,預備攻擊美軍艦隊。利根4號機在8時45分報告發現「額外兩艘巡洋艦」,又在8時55分報告「10架魚雷機向機動部隊方向飛行」(約克鎮號的魚雷機)。為確認4號機的情報,南雲忠一派出蒼龍號的彗星試作機前往索敵,並勒令缺油的4號機留在原地。他在8時55分向山本五十六報告「在8時發現一艘航艦、五艘巡洋艦、五艘驅逐艦,正開始追擊」,然後在9時17分下令艦隊轉向東北偏東(070方位)航行。當時蒼龍號和飛龍號尚未回收所有機隊,加賀號和赤城號則分別在8時50分和8時59分完成作業。蒼龍號和飛龍號可能開始在機庫為九九式預備250公斤炸彈,赤城號和加賀號的15架九七式也可能已經重新裝上魚雷。

美軍魚雷機攻勢(0917-1040)

大黃蜂號第8魚雷機中隊的15架TBD,攝於6月4日上午。這15架飛機後來因為私自脫隊而找到日軍航艦,最終被全數擊落。

南雲忠一下令艦隊轉向東北後僅一分鐘(9時18分),機動部隊發現美軍飛機迫近,隨即掉頭向西拉開距離,增派零式升空攔截。首先抵達的是大黃蜂號上私自脫隊、由渥頓率領的15架魚雷機。這些飛機在15分鐘內被零式全數擊落,只有一人生還,射向蒼龍號的魚雷也沒有命中,卻延誤了日軍航艦機庫作業。蒼龍號和飛龍號也因為迴避攻擊而逐漸與赤城號和加賀號分散。利根4號偵察機在9時38分獲准返航,筑摩號則第二次派出5號偵察機,接替利根4號機的位置。

與此同時,企業號的14架魚雷機在遠處被機動部隊的防空炮火吸引,即時修正飛行路徑,由南面向加賀號發動攻擊,迫使機動部隊轉向北方。魚雷機中隊隊長林西一直無法與戰鬥機中隊隊長格雷聯絡,後者在雲隙目擊了大黃蜂號的機隊攻擊,卻沒有看到任何飛機返航,繼續在高空等待無線電通訊。由於沒有戰鬥機掩護,企業號的魚雷機攻勢到10時10分左右被零式擊潰,只有五架魚雷機成功返航,也未能擊中加賀號。不過,日軍的零式戰鬥機很快耗盡20毫米機炮彈藥,四艘航艦亦只能加緊回收和派出戰鬥機。格雷也因為F4F燃料不足決定返航,並在9時52分打破無線電緘默,向企業號報告發現兩艘航艦。這時候蒼龍號終於發現在上空盤旋已久的F4F,立即派出零式追擊,但一無所獲。

美軍所有攻勢都告失敗,南雲忠一判斷艦隊能夠保持安全!

他在10時向山本五十六、近藤信竹、田中賴三和小松輝久報告,指機動部隊正轉向東北,將會進攻美軍的小規模艦隊,然後恢復轟炸中途島。登陸部隊可以按計畫準備進攻。不過,約克鎮號的12架魚雷機卻在10時06分由東南面迫近,使得機動部隊又再進入迴避狀態。約克鎮號的飛行聯隊是當天唯一沒有走散的美軍聯隊。發現日軍航艦後,約克鎮號的17架俯衝轟炸機決定向北截擊拉開距離的日軍航艦,而六架戰鬥機則掩護魚雷機隊攻擊飛龍號。面對超過15架零式戰鬥機,約克鎮號最終只有五架魚雷機成功施放魚雷,兩架成功返航。但第3戰鬥機中隊隊長約翰·薩奇卻與隊友首次運用「薩奇剪」戰術,不但有效拖延時間,更反過來共同擊落四架零式。約克鎮號魚雷機對飛龍號的攻勢一直持續至10時40分。

美軍俯衝轟炸機攻勢、日軍三艘航艦重創(1020-1045)

畫家描繪加賀號遭到美軍俯衝轟炸機攻擊。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日軍四艘航艦的飛行甲板只有換班的零式戰鬥機,並非如圖畫和傳聞所說泊滿轟炸機隊。

10時20分,美軍有兩組俯衝轟炸機隊同時迫近日軍艦隊。麥斯威·列斯利率領約克鎮號第3轟炸機中隊的17架SBD準備從東北面截擊蒼龍號,企業號航空聯隊隊長麥克拉斯基則率領第6轟炸機和第6偵察機中隊共33架SBD,由南面迫近赤城號和加賀號。企業號轟炸機起初的飛行路徑偏離機動部隊,一直毫無發現,飛機燃料也捉襟見肘。但麥克拉斯基和同僚決定繼續任務,並在9時35分轉向315方位進行方型搜索。9時55分,麥克拉斯基在高空發現嵐號驅逐艦:該艦在驅趕鸚鵡螺號後,以極速35節向北前往會合機動部隊,在海上留下清晰可見的航跡。麥克拉斯基隨即加以追蹤,終於在10時正發現日軍艦隊。

戰後很長時間,西方史學界都受到淵田美津雄的描述影響,認為日軍航艦在10時20分已經準備好派出第二波空襲。這個觀點亦衍生大量揣測和傳聞,包括日軍航艦為了快速更換裝備,使得飛行甲板布滿炸彈、魚雷、以及加滿燃油的艦載機。但近年針對雙方參戰飛行員、日軍飛機出勤紀錄、以及美軍航空照片的考據,證實當時日軍航艦的飛行甲板只有少量換班的零式戰鬥機,所有攻擊機隊都在機庫甲板待命。不過,由於日軍軍艦的哨兵和防空炮都聚焦在低空的魚雷機,零式戰鬥機又忙於追趕薩奇的F4F和仍在攻擊的約克鎮號魚雷機隊,故此沒有人注意到美軍俯衝轟炸機。

10時22分,加賀號多名官兵突然發現正在俯衝的美軍轟炸機,艦長岡田次作大佐下令向左急轉,但為時已晚。由於溝通誤會,第6轟炸機和第6偵察機中隊同時衝向加賀號,只有理查·貝斯(第6轟炸機中隊隊長)和兩架僚機及時抽出。這使加賀號遭到大量SBD連續轟炸,超過四枚500磅炸彈和若干枚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加賀號的艦橋被炸毀,連同岡田次作在內的多名軍官陣亡。美軍亦有多枚炸彈擊穿飛行甲板並在機庫爆炸,隨即引爆機庫甲板停放的大量飛機武器,點燃艦載機的航空燃料,滅火二氧化碳和水簾等設施也全數失靈。數分鐘內,加賀號的指揮系統瓦解,陷入一片火海。

蒼龍是下一艘遇襲的日軍航艦。10時24分,蒼龍號正在回收零式戰機,並從無線電得悉加賀號中彈。幾乎同一時間,蒼龍號的哨兵發現約克鎮號的轟炸機,柳本柳作大佐隨即下令向左急轉。雖然蒼龍號的機動性較佳,但水平轟炸防禦卻非常薄弱。約克鎮號有三架飛機擊中目標,其中第一枚炸彈擊中蒼龍號艦島前方近升降台位置,再在機庫甲板爆炸;第二枚擊中飛行甲板中央,並一直貫穿到下層甲板爆炸,切斷鍋爐的所有蒸汽管道,使得引擎停擺;第三枚炸彈則擊中飛行甲板後方。三枚炸彈都在機庫引發嚴重火災和二次爆炸,造成大量死傷。由於火勢無法控制,柳本柳作在10時45分下令棄船,但由於通訊系統全毀,不少水兵都沒有收到指令。

與此同時,赤城號正在向西北航行,嘗試與約克鎮號的魚雷機拉開距離。赤城號在10時20分看到轟炸機攻擊西面的加賀號,隨即向右舷轉圈閃避。10時24分赤城號恢復直線航行不久,赫然發現放棄攻擊加賀號的三架SBD正由左舷迫近,再次向右舷急轉。美軍的第一枚炸彈在赤城號左舷落海爆炸並擊起浪花,沖毀了艦島的無線電天線;第二枚擊中飛行甲板中央升降台,在機庫引爆;第三枚在艦艉附近水下爆炸。赤城號起初的火勢沒有像加賀號和蒼龍號般劇烈,亦能夠保持穩定速度航行。到10時42分,赤城號的舵機故障並卡死在向右30度,機庫甲板中央的火勢也開始失控蔓延,逐漸波及艦橋。在艦長青木泰二郎大佐和參謀長草鹿龍之介敦促下,南雲忠一終於同意撤離,並轉移指揮到長良號巡洋艦。[

日軍反擊、約克鎮號重創(1045-1455)

6月4日下午,約克鎮號遭到飛龍號第二波魚雷機擊中,隨後被迫棄船。這波機隊由友永丈市率領,但擊中約克鎮號的是橋本敏男和他的僚機。

10時40分後,美軍飛機陸續調頭返回特遣艦隊,而第八戰隊司令阿部弘毅則暫時接掌機動部隊。10時45分,重巡洋艦筑摩號的5號偵查機機報告發現美軍艦隊。阿部弘毅首先向山本五十六轉達情報,然後才報告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遇襲大火,準備派飛龍號反擊。阿部弘毅在10時50分才向山口多聞(第二航空戰隊司令)下達進攻命令,但山口多聞早在三艘航艦遇襲時就下令緊急準備機隊。他也在餘下的海戰中接過航空作戰的指揮權。10時54分,飛龍號派出小林道雄的第一波機隊(九架零式、18架九九式),全部飛機在10時58分成功升空。

11時10分,日軍重巡洋艦筑摩的5號偵查機,傳來美軍第17特遣艦隊位置(機動部隊070方位,距離90英里),而蒼龍號的彗星試作機也在同一時間發現第16特遣艦隊。由於彗星試作機的無線電故障,山口多聞仍然不知道美軍有兩個航艦編隊。在這段指揮空窗期,阿部弘毅和南雲忠一同時準備向第17特遣艦隊反擊。阿部弘毅等待南雲忠一轉移指揮期間,已經下令筑摩號等巡洋艦準備水面作戰。南雲忠一在11時27分登上長良號後,亦下令重組機動部隊,向東追擊美軍。近藤信竹在中午亦表示攻略部隊的高速戰艦正前來增援

11時59分,約克鎮號的雷達發現小林道雄的機隊。這時約克鎮號正在回收早上出擊的機隊,只能依靠空中警戒的F4F、尚未降落的SBD、以及艦隊的防空炮攔截日機。小林道雄率領七架九九式成功突圍,其中三架成功擊中約克鎮號前方、中央和後方的飛行甲板。雖然小林道雄在攻擊過後失蹤,這波空襲使得約克鎮號的雷達失靈,兩座鍋爐毀壞,艦體多處起火。約克鎮號因此逐漸失去動力,最終在12時40分於海上停駛,全艦通訊系統更一度中斷。弗萊徹立即決定將旗艦轉移至阿斯托里亞號重巡洋艦,留下艦長艾略特·畢馬斯達指揮搶修,約克鎮號的機隊則向東北到企業號和大黃蜂號降落。斯普魯恩斯同時調派多架F4F、兩艘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南下,增強約克鎮號的防空火力。

另一方面,日軍正在等待情報和整編艦隊,使得飛龍號的第二波機隊遲遲沒有起飛。山口多聞在12時10分從無線電得悉第一波機隊正在攻擊美軍航艦,卻不知道戰果。山本五十六在12時20分終於打破無線電緘默,下令暫緩佔領中途島和阿留申基斯卡島,並調派近藤信竹的戰艦、栗田健男的巡洋艦和瑞鳳號航艦支援南雲忠一水面作戰。山本五十六也下令角田覺治盡快率領第4航空戰隊(龍驤號和隼鷹號)由阿留申海域南下增援。下午1時,山口多聞從下屬審問約克鎮號一名俘虜,才終於得悉美軍有三艘航艦參戰。不久,蒼龍號的彗星試作機返回飛龍號並投下信息,確認美軍共有兩個航艦編隊。這促使南雲忠一再下令派出偵察機索敵,而友永丈市則在1時30分率領飛龍號第二波機隊出擊(六架零式,10架九七式)。由於約克鎮號已經受損,山口多聞特別指示友永丈市的機隊攻擊尚未受損的美軍航艦,盡量擴大戰果。

飛龍號第二波機隊出擊同時,約克鎮號的搶管人員即將撲滅火勢,部分鍋爐也開始恢復運作。1時40分,約克鎮號以20節速度重新航行,畢馬斯達隨即下令為滯留艦上的第3戰鬥機中隊加油,但友永丈市的機隊在1時55分進入彭薩科拉號重巡洋艦的雷達,使得F4F要提早起飛。由於約克鎮號沒有起火冒煙,友永丈市誤以為自己進攻的是另一艘航艦。友永丈市視死如生的出擊也衍生了不少逸聞,但他沒有如傳聞所說擊中甚至撞上約克鎮號,而是被薩奇的F4F擊毀。薩奇對友永丈市的座機印象深刻,因為該架飛機尾翼塗上獨特徽紋,而機師在左機翼和機身起火後出色地維持穩定飛行,直到進入攻擊距離和投下魚雷後才墮海解體。事實上當天擊中約克鎮號的是橋本敏男和他的一架僚機。這兩枚魚雷在2時42分擊中約克鎮號左舷,引發大火,動力系統和發電機房遭到癱瘓,舵機亦因為斷電而卡死。不久約克鎮號再次停駛,迅速入水向左傾斜,迫使畢馬斯達在2時55分下令棄船。

美軍第二波艦載機出擊、飛龍號重創(1445-1455)

飛龍號在6月4日下午遭到美軍擊毀,但日軍在當晚的自沉作戰卻告失敗。6月5日早上,鳳翔號的偵察機意外發現飛龍號,並拍下這張著名照片。相中可見飛龍號前部甲板嚴重毀壞,後方的甲板仍在焚燒。飛龍號在偵察機離開後不久沉沒。

美軍航艦在上午已經籌備第二波攻擊。弗萊徹在11時30分派出約克鎮號後備的10架SBD,搜索西至北方海域,希望找到日軍餘下的航艦。約克鎮號第一次遇襲後,斯普魯恩斯非正式地接掌戰術指揮。他從企業號返航的SBD得悉日軍四艘航艦共同行動,但只有三艘嚴重受損。由於飛龍號的位置仍然不明,故此斯普魯恩斯否決白朗寧即時出擊的提案,只下令企業號和大黃蜂號準備機隊。當時美軍三艘航艦的魚雷機隊幾乎全滅,戰鬥機和轟炸機也因為戰鬥和用盡燃料而損失慘重。企業號剩下36架SBD(14架來自約克鎮號),大黃蜂號則有21架。

下午2時45分,約克鎮號的SBD發現飛龍號,斯普魯恩斯立即下令企業號和大黃蜂號準備出擊,但大黃蜂號的航空指揮卻再次陷入混亂。3時10分,艦長馬克·密茲契臨時中斷作業並清空艦艉甲板,回收七架F4F和11架在中午迫降中途島的SBD。故此,當斯普魯恩斯下令在3時30分開始出擊時,密茲契只能匆忙重新準備出擊機隊。大黃蜂號要到4時正才開始派出機隊,但過程中又有兩架飛機故障而要回收,其時企業號的24架SBD早已飛向目標。由於耽誤了出擊時機,大黃蜂號在派出16架SBD後便被迫中止作業。

山口多聞原本計畫在4時30分派出第三波機隊,但因為飛行員過於勞累而推遲到6時。當時飛龍號只剩下13架零式(已升空)、四架九九式和五架九七式,但山口多聞仍希望可以擊傷第三艘美軍航艦(然而如上文所述,日軍實際之前兩次擊傷的是同一艘航艦約克鎮號),盡量擴大戰果。4時45分,企業號的機隊發現飛龍號,打算同時攻擊護航的榛名號戰艦,但由於飛龍號成功迴避最初的攻擊,轟炸榛名號的機隊決定調頭夾攻飛龍號。這舉動雖然引起美軍機隊混亂,卻成功摧毀飛龍號。飛龍號的前部甲板遭到四枚炸彈擊中,艦體嚴重毀壞並引發大火。大黃蜂號的機隊在5時20分抵達時,判斷飛龍號已經受到致命傷,改為進攻護航的筑摩號和利根號,只是無一命中。5時42分,美軍12架B-17(四架來自中途島,八架來自夏威夷)加入攻擊。雖然B-17的炸彈沒有命中,機員卻用重機槍掃射飛龍號甲板,摧毀一座防空炮及殺死數名炮手。

雙方調整部署(6月4日下午至6月5日早上)

6月6日,三隈號遭美軍艦載機炸彈擊中,引爆艦上九三式魚雷,造成嚴重損毀。企業號的SBD拍下這張照片時,三隈號正在棄船,不少軍兵在艦艏和艦艉集合,或者已經跳海逃生。三隈號的888名官兵最終只有188人生還,意味著相片中的絕大部分軍人都在稍後死去。

6月4日傍晚,美日雙方都在重整部隊。美軍方面,弗萊徹在5時32分率領第16特遣艦隊與第17特遣艦隊會合,留下休斯號驅逐艦看管已經棄船的約克鎮號。當斯普魯恩斯向弗萊徹請求新的指示時,弗萊徹大方地回覆會跟隨斯普魯恩斯行動,直接將海戰指揮權交給斯普魯恩斯。斯普魯恩斯在傍晚回收所有飛機後決定避免與日軍夜戰,艦隊隨即掉頭向東,在午夜轉向正北,到6月5日清晨4時才再次向西航行,準備應付日軍第二日的攻勢。

日軍方面,南雲忠一在6月4日下午一直把搶救航艦放在首位,但各艦火勢始終無法受控。蒼龍號在10時45分下令棄船,並在傍晚7時13分被磯風號以三枚魚雷自沉。加賀號在遇襲後仍然維持大約2至3節速度航行,搶管人員和被困的工程師一直在崗位拚死奮鬥,但火勢卻完全失控。到下午1時,加賀號終於停駛斷電。由於通訊系統癱瘓,很多官兵都不知道艦長已經陣亡,部分軍官開始自行下達棄船命令,而天皇御照也在1時25分轉移到萩風號驅逐艦。加賀號在下午2時遭到潛伏的鸚鵡螺號攻擊,但鸚鵡螺號發射的四枚Mk 13魚雷全數故障,擊中加賀號的一枚魚雷更斷成兩截。[101]下午4時40分,加賀號飛行長天谷孝久以代理艦長身份下令棄船,南雲忠一也在5時向山本五十六報告加賀號已經毀棄。[102]加賀號最終在7時25分被萩風號發射魚雷自沉。

另外,赤城號的機庫在早上11時35分和下午3時發生兩次強烈爆炸,使得火勢逐漸失控。傍晚7時15分,日軍工程師確認赤城號無法修復,艦長青木泰二郎在7時20分下令棄船,並請求艦隊予以擊沉。[104]由於赤城號是機動部隊旗艦兼且歷史悠久,聯合艦隊的將軍和參謀對於放棄赤城號有激烈爭論。幾經周折,山本五十六在6月5日清晨終於決定擊沉赤城號。4時50分,舞風號、萩風號、野分號和嵐號輪流向赤城號發射一枚魚雷,其中三枚擊中爆炸。赤城號在5時20分終於沉沒。[105]飛龍號在6月4日傍晚7時10分仍能以28節速度航行,但由於火勢失控和二次爆炸,到9時23分也在海面失去動力停駛。[106]山口多聞在6月5日凌晨2時30分向山本五十六表示飛龍號已經無法挽回,艦長加來止男則同時下達棄船令,不過兩人都決定留在飛龍號與艦共沉。5時10分,卷雲號向飛龍號發射兩枚魚雷後離開,但飛龍號沒有即時沉沒。

除了搶救航艦,南雲忠一亦有考慮與美軍艦隊水面作戰,但礙於情報混亂而遲遲沒有實行。到6月4日傍晚9時,機動部隊仍未掌握美軍艦隊的規模、位置和航行方向。南雲忠一估計美軍仍然有最少三至四艘航艦可以作戰,而且正在向西進擊,決定放棄計劃並率領機動部隊向西北撤退。由於大和號沒有收到最新情報,山本五十六仍在策劃水面作戰。他在7時15分下令機動部隊和中途島攻略部隊立即追擊「已被擊潰、正在向東敗退」的美軍艦隊,再在20分下令栗田健男的巡洋艦和伊168號潛艦趕往炮擊中途島。得悉機動部隊正在撤退,山本五十六和宇垣纏很快對南雲忠一的懦弱失去耐性。晚上10時55分,山本五十六解除了南雲忠一的職務,把機動部隊交給近藤信竹指揮,下令準備夜戰。但南雲忠一卻拒絕執行近藤信竹的調動命令,阿部弘毅也沒有釋出手下的巡洋艦(當時仍在拯救飛龍號的船員)。

隨著時間過去,由於美軍艦隊遲遲未見蹤影,山本五十六終於面對現實,在6月5日12時15分下令南雲忠一和近藤信竹率領艦隊與自己會合,隨後命令栗田健男調頭,但栗田健男卻要到2時30分才收到命令。這時候熊野號、鈴谷號、三隈號、最上號四艘重巡洋艦已經駛至距離中途島50海里水域,並且被美軍河豚號潛艦發現。混亂之中,最上號以高速撞上三隈號,艦艏嚴重損毀,只能以12節速度航行。栗田健男只好留下輕傷的三隈號保護最上號,率領其餘兩艘巡洋艦撤退。伊168號潛艦沒有接獲任何撤退命令,但向中途島發射八炮後就遭到岸炮還擊,被迫暫時撤出。2時55分,山本五十六正式取消中途島作戰,下令全體艦隊撤退。

所以簡單說,日軍此役的慘敗,南雲固然難辭其咎,但是真正的原因是在於日軍在情報作業上的失誤與落後。對於美軍艦隊的實力不清楚,也無法第一時間將戰場上偵察機送來的訊息給予正確的分析和判讀,最後一個誤判,滿盤皆輸。


FriedrichWang

南云兵力不足,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机动编队对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外加岸基航空兵并不占优势,是日本大本营低估了对手,这是主因,南云的决策其实并没有值得遣责之处,日本航母没装雷达没办法发现美机这也怪南云?不收回第一攻击波的飞机直接起飞第二波打击力量是想让在天上盘旋的飞机油尽坠海?不换鱼雷用高爆炸弹炸敌舰也亏现代人能想出来。航母的每一波攻击必须启到相应的效果,否则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飞行员的生命。中途岛南云以微弱劣势兵力败于美军,有很大的运气成份在里面,南云的指挥中规中规,偏保守但却是非常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