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接地氣的策略,教你解決課堂中常見的問題!

1

事與願違的課堂環境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環境的制約和影響。所以,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環境十分重要。但有時人們會不自覺地違背這個原則。

例如,許多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經常喜歡佈置教室,尤其是在領導檢查或同行觀摩時更要大動干戈。這有益於學生的聽講嗎?

一位教師曾給聽課的學員出過一個謎語:

教室裡有些東西,下課時沒有一個學生看,但上課時他們卻看得非常仔細。

大家對著教室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後看,悟出了謎底,都若有所思地笑了起來。

原來,教師指的是教室黑板兩側牆壁上掛著的一幅名人語錄和一張教室衛生評比表。

確實,教室外的環境也許教師不能完全控制,但教室內的環境教師還是有可能調節的。為了使教室裡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溝通氛圍,教室前面部分的裝飾物,包括宣傳畫、名人語錄、牆報、學生評比表、玻璃櫥(裡面還可能陳列著一些吸引學生“眼球”的物品)等,即使不能撤掉也應該佈置在教室的後半部分。這些東西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師生溝通的效果,事與願違。

又例如,國外的教室大都鋪設地毯,桌椅呈馬蹄形或圓形、半圓形、扇形狀分佈,旨在給師生互相溝通創造理想的環境。相比之下,我們的學校教室,甚至許多新建的教室使用的還是那種鐵製(或木製)結構的、固定排排坐式的桌椅。由此可見,我們的某些教育觀念還是比較落後。

只要有可能,教室裡的環境佈置、溫度與溼度、燈光的亮度和色彩、課桌椅的顏色和高度及排列方式等都應該儘量設置或調節到最佳狀態,讓教室裡充滿溫馨與和諧的氣氛,師生溝通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去掉煩人的“口頭禪”

有些教師在語言中經常夾雜著許多不是標點符號的“標點符號”,如:“這個這個,那個……”“就是說……”“啊、啊……”等等,學生聽來會感到十分心煩,甚至還會有人幫你義務“記數”——數一數在一節課裡你一共說了多少句口頭禪。即使是外語教師,也得注意不要沾上一些“洋口頭禪”。千萬別讓學生送你一個“OK老師”或“SO SO老師”的雅號,然後認為你的教書育人水準也“JUST SO SO”。

在師生溝通的各種語言障礙中,教師的口頭禪屬於“最煩人的語言”。要使教師的語言流利,基本上沒有口頭禪,甚至聽上去達到了出口成章的程度,除了要非常熟悉所講內容之外,有意識地、熟練地使用一些連接詞十分重要。例如,可以把“首先……接著……然後……最後”“不但……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若干組連接詞預先串接在自己的教學內容中,作一個簡短的內心預演。再加上適度的停頓和節奏處理,你的表達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當然,把普通話說好是一個最基本的前提。

3

“一不小心”的後果

有時教師的一個無意識的動作、一句無意的話語,都可能給學生造成消極的暗示,妨礙師生之間的積極交流。

請看一種常見的情形:

離下課還有15分鐘,教師卻不加遮掩地看了看錶,對學生說:“現在,我們講最後一個問題……”課堂裡不少同學馬上開始蠢蠢欲動:有人開始看手錶,有人東張西望,即使再有筆記要記也寫得歪歪扭扭……

又如,一位教師剛走進教室就皺起了眉頭,接著又望著窗外(外面不遠處是一個正在施工的工地),然後開始埋怨:“噪聲怎麼這麼大?你們就一直在這樣的環境裡上課?”學生聽後發生了共鳴,也在心裡抱怨:“是啊!教室的環境這麼差,叫人怎麼學得好?”

師生在上課開始時就處於如此心理狀態,這節課的效果可想而知。面對教室外的噪音等不可能馬上消除的干擾因素,教師絕不能當著學生的面表現出不滿、煩躁等消極情緒。聰明的做法是轉移注意力,把干擾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教師一站上講臺,就進入了職業角色,對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必須十分小心,而不能動輒就犯“一不小心”式的錯誤。

4

突然“暫停”的效果

一般認為,教師的語言不但要做到條理清楚,節奏分明,還要做到生動活潑,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其中最關鍵的特徵應該是富有變化。一成不變的語音、語調和語速會使學生昏昏欲睡,甚至會感到是在受折磨。學生只會不斷在心裡說:“天哪,什麼時候才會下課!”

如果發現個別學生不注意聽課,一般來說,千萬不能以不斷提高聲調和音量的辦法去“蓋住”學生的說話。因為這時你越是喋喋不休,學生越會覺得你這臺“播音機器”一切正常,然後放心地繼續幹自己的“私活”。而這時如果你突然來個停頓,他們的反應是:“怎麼回事?‘這臺機器’出毛病了?”他們開始認真注意你的講課。因為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變化的刺激才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一些教師由於習慣用高分貝的音量來講課,有時還扯著嗓子對學生大喊大叫,若干年後就會傷心地發現:自己原來的男高音或女高音怎麼已經變成了“男粗音”或“女沙音”!仔細聽聽不少中小學教師,尤其是教語文或長期當班主任的教師們的嗓音,就會體會到這個道理。有可能的話,教師們應該像聲樂演員那樣去學一些用嗓技巧,這樣他們在課堂上講話時就會體會到一種“舉重若輕”式的愜意,表現力也會更強。

教師的語言是一種藝術,而一成不變的藝術一定不會有生命力。

5

活用你的體態語

在教師的體態語中,也許眼神最為重要。當你剛走進教室時,給全班學生一種親切的、職業性的環視會讓學生增強對你的信任感,使你的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對上課不認真的學生,教師至少可以使用兩種不同的眼神來應對:對那些自覺性差、經常走神的學生,可以使用“威懾性”眼神盯視一會兒,使他們“不敢不認真聽課”。而對那些平時表現較好,只是偶爾犯錯的學生,可以使用“打招呼的眼神”,瞥視一下就馬上移開,使他們“不好意思”不認真聽課,並感到“老師只對我有一會兒的壞印象,現在改正還來得及”。這種眼神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師生之間平時的關係如何。

對一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還可以通過一邊教學一邊在他們的座位附近走動、甚至站立不動等辦法來加以控制。這種方法稱為“鄰近控制”。如果想不露聲色地表揚那些性格內向而敏感度高的學生,一次讚許的瞥視再加上會心的微笑,就可以使他們快樂不已。

當然,會運用一些生動的手勢語來“姿態傳情”、善於用“方位變化”等因素來增進師生溝通的效果,都是教師應該掌握的師生溝通的基本功。

6

一張一弛的溝通之道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溝通的主動方,應該掌握好整堂課的節奏。不少研究證明,課堂上產生的許多溝通問題是由於教師對教學節奏掌握不好、安排欠妥而造成的。所以,教師對此決不能掉以輕心。

上課剛開始時,學生的精神最為飽滿、注意力最為集中。因此,稍加複習舊知識後,應該給學生高效率地傳授新知識,尤其要著重講解理論性較強的部分。等到學生稍感疲勞時,教師可以適當做些調整,如開個小玩笑,說幾句詼諧的話,或者索性讓學生做幾個小練習。但一定要注意,這種調整要控制到能放能收的程度,不能失控。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成人認為並不十分好笑的事情,卻會使少男少女們笑疼肚皮、笑彎腰,所以教師必須在選材方面十分慎重。然後,教師可以繼續做進一步的講解。遇到重點、難點時,教師可以通過提高聲調、多次反覆等辦法來加以強調。當學生們的臉上逐步顯示出投入的神色和理解的喜悅時,課堂氣氛就逐漸進入了佳境。當下課鈴聲一響,教師即使有再好的內容也不應該繼續再說,因為此時學生都已無心戀課。唯一可以做的事情是佈置作業。教師千萬不能養成“拖堂”的習慣。“拖堂”是教師的大忌,老是“拖堂”的教師,學生一定不會喜歡。

當然,以上所談到的都是調控課堂節奏的一般規律,具體實施時要視各種實際情況而有所變通。但“張弛有道”一定是課堂溝通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

7

課堂上的“急中生智”

課堂上有時會發生一些突發事件。能否妥善處理好這些事件,是對教師人際溝通基本功的考驗,也是教師“教育機智”(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語)的體現。

請看一個真實的例子:

上課時教師剛把一塊小黑板掛上,一轉身,小黑板“哐啷”一聲掉了下來。教師只好把它重新掛上,但一鬆手,小黑板又搖搖欲墜。教師急中生智,只能用雙手硬托住黑板,等它穩定下來後,再想法慢慢掛上。這時,教室裡的學生已是笑聲一片。

想想看,如果你是這位教師,當時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也許你會感到窘迫?也許你會惱怒?甚至當面訓斥學生?

這位教師是這樣做的:當她確認小黑板已經掛穩了以後,先轉過身來回到講臺前,定了定神,然後朝全班同學環視一下,等教室裡安靜一點後,向大家問了一個問題:“同學們,剛才我們講到什麼地方了?”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剛才的教室氣氛就好像一列火車脫了軌,而通過教師巧妙的一問,又讓它“撥亂反正”、重上正軌了。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多。從中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發是:教師在遇到突發事件時,首先必須冷靜。在快速地審時度勢後,再做出一個儘量正面導向的反應。最忌諱的是不假思索地做出不適當的反應。

過去,教師處理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主要是靠長年累月教育實踐的積累,靠久而久之形成的、很難說清楚的一種“功力”。但這樣的積累需要較長的時間。如果通過師生溝通的課程對師範生和青年教師進行系統的訓練,教師這方面的能力就會有很快的提高。“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一點一滴的變革認真做起,師生溝通就一定會收到實在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