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最新单曲《Like That》荣登美国itnues下载榜第一,你怎么看?

雨天论娱乐

吴亦凡又创造了新的纪录:‍新歌《Like That》在美国 iTunes 总榜以及 Hip Hop / Rap 分榜上双冠,并且仅仅用了一个半小时时间,持续登顶了近4天时间。


可能很多还没来得及听歌的媒体,只是能在“国际化”、“国际化”、“国际化”……这些关键字上面做文章了,然后呢?

还是听音乐说话吧。大部分单曲的好成绩,不都是因为音乐内容本身优质而博得众人喝彩吗?至少吴亦凡每一次发布他不为广告/电影而做的单曲,都是内容优质的。‍


《Like That》可以给人听到的,不只是“国际化”这件事。‍“国际化”不是吴亦凡本刻意要做出的结果,而是他由着自己的音乐审美和创作力、演唱水准、制作偏好,一点一点雕刻出的一首歌,在吴亦凡的音乐能力体系内,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


《Like That》令人听到吴亦凡源源不断的音乐灵感,听到他在硬件上的认真磨砺,还有配器、编曲上的一点点精进改良。

其实每次的一点点改进,都会奠基成为吴亦凡在音乐上不断向前的推动力。‍


去年,《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的电影插曲《Juice》让我对 Hook 处的重重的鼓机声响念念不忘;从《6》到《Deserve》再到《B.M.》的 Auto - tune 使用,又在一点点地成为吴亦凡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Like That》明处的精进改良,是吴亦凡在旋律说唱中更加重了旋律 Loop 的成分。‍


随着节奏的高低起伏,营造出了浪漫的气氛,R & B的节拍打进 Hip-Hop 的框架里,没有减弱歌曲的叙事成分,一个男生对女生种种的迷恋,字里行间叙述地很清楚,而温柔的朦胧美,甚至慵懒气氛,则直接令《Like That》的音乐气场开到了美国主流听众的视野中。‍


如这般唯美的说唱乐与 R & B 混种血液,我们在 Frank Ocean、Childish Gambino、Blood Orange 的音乐中常听得到,吴亦凡的个人作品一直都值得与美国顶尖音乐人相提并论,且早已跳脱国内大部分说唱 音乐人释放在作品里浓郁的戾气。‍


所以回到开头,三石我觉得媒体不必总把他的“国际化”挂在嘴边,这就是吴亦凡自然而然的音乐内容之发酵。

而《Like That》暗处的细节惊喜,是吴亦凡埋藏在编曲里的小心思,尤其第一段的副歌处,每一句结尾在 BGM 中电子合成器划过的声响,整个拉宽了歌曲的听觉空间,也营造歌曲主角渴求 Dream Girl 的那种如梦似幻感,是吴亦凡在词曲创作之外很锦上添花的一些细节处理。‍


很希望未来吴亦凡每一次发的新歌,不再令媒体只能拿“国际化”说事儿,而是更能看到吴亦凡与海内外整个乐坛的技术流始终同步、并总能有所创新的音乐触觉,以及他在词曲、制作这些方面的硬手段和能力。

一首歌好不好听,能不能令人兴奋,光是“国际化”肯定不够。‍


于软件方面,时尚的音乐语言与律动感、节拍感、旋律变奏等能力,吴亦凡通通具备;而硬件方面的制作能力,早已转型“吴制作人”的吴亦凡同样不在话下。‍


如果说“带流量”是吴亦凡本有的外在资本,那么用这优渥的“流量”资本,不断在传达对的、好的音乐内容,就很看得出吴亦凡在音乐上的责任感了。


三石一声

吴亦凡加盟环球音乐集团首支个人单曲《Like That》5月18日全球同步发行,新歌上线不足一个半小时,便成功登上美国Itunes总榜及Hip-Hop/Rap分榜第一,这让他成为了首位登上美国Itunes这两个榜冠军的华人歌手。

吴亦凡的新歌能有这么出众的成绩,很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歌曲本身所具有的高品质性离不开关系。一直以来吴亦凡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很强的引领性,简单来说就是吸收了欧美前沿的流行元素,再结合个人以及本土音乐的特色,做出时尚感、实验性很强的作品。一如这首《Like That》整体的风格轻快,却不失鲜明而强烈的节奏感,整个编曲简明、舒畅,流露出一种甜甜的感受,令人听了会不由自主地摇摆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这首作品是吴亦凡包办的创作。

《Like That》这样的作品制作精良,与欧美时下的流行很贴近,能在美国Itunes上拿下冠军证明的是这类作品符合欧美市场的口味,真正做到了国际化,因此受到认可。另外,这也与吴亦凡背后的环球国际的极力推广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强调的是吴亦凡签约的是环球国际美国洛杉矶圣塔莫尼卡全球总部,负责了其个人单曲欧美地区的推广。

总之,华人歌手在美国市场有这样的成绩不容易,在此恭喜吴亦凡。目前这首作品仅在美国发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