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唯一一处寨门成拱形的寨子,了解下~

万盛唯一一处寨门成拱形的寨子,了解下~

古寨寨门形状一般成矩形,由“两柱一梁”(左右石柱上面架上一横梁)构成,像平板石桥。而永新寨的寨门是精致的石拱型,像石拱桥下的桥洞,又像城楼下的城门洞,迥异于区内其他任何寨子的寨门。

万盛唯一一处寨门成拱形的寨子,了解下~

永新寨

万盛唯一一处寨门成拱形的寨子

万盛唯一一处寨门成拱形的寨子,了解下~

永新寨是建造完整的寨子,矗立在一座孤峰上。在山下或远处看不出寨子的痕迹,只看到满目郁郁苍苍的植物,寨墙早已覆盖厚厚的青色藤萝,寨内也长满茂密的野生灌木和芭茅等杂草,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寨堡。2016年11月,丛林镇落实全域旅游战略,从川湘公路边修了一条宽约80厘米的水泥便道,覆盖原来的山路,直通寨顶。

山寨如一尊佛,面西而坐。正面的寨墙围在半山腰,两侧向上延伸到山顶,形状像人的胃。寨墙周长约380米,占地面积约15亩。寨门正门在半山腰处,处于寨子的正下方,对着1.5公里外的川湘公路。这座拱形寨门由规整匀称的条石拼成,石拱跨度1.43米,拱高2.42米,通高约3.5米,拱洞进深1.62米。拱圈石头打磨平整,错综相连,共18叠,非常牢固,至今没有裂缝。为便于安装木门,左右石头上各有均匀的三个石槽洞。当年厚实的木门60年前被拆卸,门顶茂盛的藤蔓低垂,将门洞及寨墙隐藏得严严实实。

万盛唯一一处寨门成拱形的寨子,了解下~

走进寨门,仿佛步入一条幽深的时空隧道。寨门里边是一个约50平方米的长方形平台,能看到以前建造过房屋的地基。寨门左边全是石寨墙,由不均匀的大小石头加上石灰填缝砌成,石头均为石灰石材质,当地人称龙骨石。寨墙多数地方外临悬崖,寨内的道路沿着右边顺寨墙绕行,地势内高外低。从外面看,寨墙都较高;从里面看,寨墙有高有矮。在石墙上还筑有65厘米高的三合土墙,为便于观察和防御,筑有城墙垛。如果寨墙较高,那么下部的石墙厚度达1.6米,在1人高的地方有便于行走的过道平台,然后靠外部筑0.76米厚的石墙,再在半人高处筑三合土墙。三合土墙主要成分是石灰、石子、黄泥,虽经受日晒雨淋,但至今坚硬如石。

寨内的第二层平台较大,是约2亩地大小的几块土。站在这里,任茅草花絮飘落在身,居高临下,视线越过川湘公路,跨过山谷,能清晰望到金桥镇的重重青山。

万盛唯一一处寨门成拱形的寨子,了解下~

继续上行,路边有一约五六平方米的深坑,被厚厚的藤蔓遮得严严实实。这是龙井,以前从不缺水,一年四季从不干涸,生产队在寨内种土地时,直接到这里挑水淋庄稼,后来,寨子下面成了砚石台煤矿的采空区,承压水已经没有了。

龙井的寨墙边,有一道非常隐蔽的小寨门,宽0.5米、高1.65米、门洞深2.8米,顶上由石板做成过梁。此处寨墙通高3米多,墙体平整而厚实,门洞过道比较干燥,是寨子的后门,也不同于区内其他古寨寨门。

寨顶是一块平地,有一座简易小寺,没有木门关闭,对着西边敞开着,里面供着大小几尊菩萨。这是1984年本地村民集资修的,有一些砖瓦堆在外面,至今没有完全修好,因为上山不方便,已经连续两年没有人来管理了。山顶风很大,周围有旧时的堡坎和地基,有4棵桂花树和一些香樟树。

万盛唯一一处寨门成拱形的寨子,了解下~

这座独特的寨子为什么叫永新寨呢?原来,建国前寨内是一个大寺庙,名叫永新寺。寺分上下两个大厅,房屋飞檐翘角,里面供着各种菩萨。刚进寨门看到的那层平台,以前有房屋,主要是和尚、尼姑的住房和厨房。当时寺内很热闹,香火很旺盛。建国之初,有5位尼姑,1951年土改时离开永新寺。

那么寨子建于何时,寺庙建于何年呢?寨内没有发现碑刻。不过根据其建筑风格,可以推算应在清道光或咸丰年间。道光年间,这一带土匪很猖獗。咸丰年间,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全国很乱。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咸丰五年到咸丰十年(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趁火打劫,咸丰皇帝不得已与这些侵略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赔款白银,圆明园和清漪园等处被焚烧掠夺。咸丰十一年(1861年)春节前夕,咸丰皇帝避走热河;二月(1861年3月),英、法公使进驻京师,建立使馆;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逝,其年方六岁的儿子载淳继位,同时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瑞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额驸景泰,以至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辅弼幼主,掌管朝政。八月,曾国藩夺取了太平军坚守了九年的天京门户——安庆。九月三十日,慈禧和奕新发动“北京政变”,载恒、端华、肃顺、景寿等八大臣分别斩立决、赐死或发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裁决”的新政治体制建立。第二年便是同治元年(1862)壬戌年。这一时期,今丛林镇境修了多处寨子,由民团号召、绅粮出钱、村民出力所建。咸丰十一年和同治元年,太平军两次经过今丛林镇境,南川知县王臣福组织民团防守(今丛林镇当时属南川管辖),百姓闻讯纷纷上山入寨或进洞躲避。所以,当地百姓辈辈相传,说寨子是用来“躲老二(土匪)”的、躲“长毛zuí”(山里人称太平军为“长毛zuí”,zuí是山民土语,意思是没有教化的悍匪)的。

万盛唯一一处寨门成拱形的寨子,了解下~

至于永新寺,它兴建时间比寨子早还是晚,现难以考证。假若永新寺在早,那它一定会参与修寨,包括寨门的样式也有话语权。如果永新寺在晚,那寺庙借用了空着寨子的地理位置,寨子为寺庙提供了安全环境。

据砚石台煤矿对采空区地质的监测,煤炭开采的数十年间,永新寨所在地区整体下沉了1米,多处寨墙被拉裂,而寨门却未受损。寨子建筑艺术是万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站在永新寨寨门前,面对它坚固的结构,观赏石拱型寨门幽幽的古风古韵,追忆古代匠人建造时的艰辛,不能不令人感叹前人的勤劳与智慧!

THE END

文/图 曾庆福

万盛唯一一处寨门成拱形的寨子,了解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