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南衙北司之争和牛李党争有什么联系吗?

安琪儿露露

唐朝的南衙北司之争和牛李党争有一定的联系。

先来看南衙北司之争。在唐代,唐代朝官和宦官的冲突与斗争非常激烈。按唐制,当时朝官的衙门在皇城,宦官则居宫城,皇城在宦官衙门(在宫城)的南面,因此,便以“南衙”代指朝官,“北司”代指宦官。宦官掌握了中央禁军军权后,地位更加巩固,权势愈加膨胀,以至操纵官员的任命,掌握废立皇帝乃至生杀皇帝之大权,引起与朝臣官僚集团的矛盾和冲突。其突出事件有“二王八司马”事件和“甘露之变”。经此两次打击,朝官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而宦官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另一方面,朝官的地位下降也和朝官自身的矛盾相关。唐后期,官僚集团间也出现了激烈的朋党之争。出现朋党之争的主要原因,是官员们来源的不同,既有来自于科举考试而入仕的官员,也有因出身于世家大族而自然而然当官的官员。从宪宗至宣宗的四十余年间,朝臣中分成以李德裕为首的世族官僚,及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寒门官僚两大集团。他们各自结党、相互倾轧,为祸甚烈,史称“牛李党争”。两集团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建树各有长短,但多各自交结宦官,党同伐异,作意气之争,使国乏诤臣、朝政荒废,加速了唐之衰亡。

当时曾有皇帝哀叹说,除藩镇易,去朋党难。当以李德裕为首的旧党官员被贬官海南,旧党官员曾写诗说,“八百孤寒齐落泪, 一时回首望崖州”,其实他们哪里是孤寒,而是名门望族。

简言之,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倪说历史

南衙北司之争,即晚唐后期,自唐肃宗至唐昭宗年间,中央政府中的南衙和北司之间的对立与抗争。其中,南衙指的是以宰相为首的中央决策机构,北司指的是以枢密使,神策军护军中尉为核心的的宦官集团。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和唐文宗时的“甘露之变”,这两次事件都以宦官的胜利而告终,宦官势力进一步加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