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歹毒的暱稱,他連殺兩位義父,叛變五位主公,成王敗寇而已

三國最歹毒的暱稱,他連殺兩位義父,叛變三位主公,蓋棺定論很難,成王敗寇而已,我們不好評價。

呂布(?-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人。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què]等擊敗,依附袁紹,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

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叛亂,佔據濮陽,但是兩年間被曹操擊敗轉而去依附徐州劉備,又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與劉備和好一陣又相互攻伐一陣。期間,以轅門射戟化解劉備與紀靈的爭鬥。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與夏侯惇[dūn]後,曹操親自出馬征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城破被俘,被處死。

三國最歹毒的暱稱,他連殺兩位義父,叛變五位主公,成王敗寇而已

丁原(大約143—189年),字建陽,東漢末年人物,官拜執金吾,領幷州刺史,漢靈帝駕崩後,受何進之邀,入洛陽誅殺十常侍,未至,何進已被宦官所殺。之後,丁原與董卓發生衝突,董卓得知丁原手下大將呂布唯利是圖並未得重用,便遣使挑撥誘使呂布將其殺害。

189年,漢靈帝駕崩,武猛都尉丁原受何進之召,燒孟津,火照城中,帶兵到洛陽誅殺宦官,但事情被何皇后制止,轉拜丁原為執金吾。同年,何進被宦官密謀弒殺,董卓把持朝政,想要壯大自己勢力,便誘使呂布殺害執金吾丁原,丁原遂為呂布所殺,其士兵亦被董卓所並。

呂布是英雄,所謂英雄澤良木而棲,丁原是何進的手下,何進已死丁原也是失勢之人,這時候董卓勢大,想要單槍匹馬的投奔董卓固然可以,但價值必然不高,殺丁原而獻其所有就相當於呂布捐了別人的東西還增加了自己歸順的價值,不義,但是合理。

董卓一生殘暴,滿懷私慾和野心。他從隴西發跡到率軍進京操縱權利,始終考慮和盤算的是如何滿足私慾和野心。為了達到目的,董卓不擇手段玩弄權術,他的種種倒行逆施,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的極度混亂,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東漢政權日趨衰敗、最終傾覆,雖然是由多種複雜因素所致,但是,董卓無疑加速和促進了東漢政權的滅亡。

董卓是呂布的義父,呂布一向對他敬畏有加。這個連環計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讓呂布對董卓的憤恨勝過平日對他的敬畏,王允所用的方法顯示他對人性有深刻的掌握。如果呂布是在董卓前得到貂蟬後,才對貂蟬滋生愛意;或者雖然先對貂蟬有了愛意,但卻只是一頭熱、前景模糊,那他對董卓的憤恨不會那麼深;他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乃是來自眼看“再幾天”就要到手的美嬌娘,卻被董卓“插隊”搶走。而這,正是王允所要煽的“風”,所想點的“火”。

公元190年,於是18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最終只得派出無雙上將呂布,前往虎牢關迎敵,呂布雖勇,但有一人也絲毫不懼他,此人便是張飛。

三國最歹毒的暱稱,他連殺兩位義父,叛變五位主公,成王敗寇而已

張飛駕馬出關,來到戰場之上與呂布對峙,並且大罵呂布為“三姓家奴”,呂布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外號所激怒。

三姓家奴,原來是貶損三國演義呂布的詞,意在諷刺他反覆無常,不忠不義,認賊作父。後常用來表示以身侍賊,不忠不義之人。三姓:指的呂布本姓呂,為丁原義子也可姓丁,做董卓義子又可姓董。故此有三姓。

家奴:貶低之語,義子雖名義為子,卻跟養子不同,並無家庭財產繼承權。演義裡以此諷刺呂布雖為義子,但實際說白了還是董卓家的臣子,不過區區家臣,不過名義上好聽罷了,終究是為他人做嫁妝。而用家奴代替家臣或者臣子,以示對呂布幾認義父和從賊的不屑與蔑視。

“三姓家奴”由此而來。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多有多次叛變,但評價也僅僅是被嘲笑而不會冠上幾姓家奴的稱呼。

原文是這樣的:

話說虎牢關下,諸侯雲集.天下豪傑,奉先神威。兩軍陣前,呂布身著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手持方天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真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大喝一聲“呂布在此,誰人前來送死!"話音未落,幽州公孫瓚,舞動鐵槊直取呂布,前去送死。呂布揮戟,戰不三合,公孫招架不住,撥馬敗退。呂布縱馬直追,危急關頭.忽聞一聲怒吼,"三姓家奴呂布休要猖狂,燕人張翼德在此!"

三國最歹毒的暱稱,他連殺兩位義父,叛變五位主公,成王敗寇而已

諸侯軍陣之中,一將飛出,圓睜環眼,,怒聲如雷,手持丈八蛇矛,正是張飛張翼德! 呂布捨棄公孫,疾取張飛。二將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勢震八方。諸侯喝彩,聲蓋九天!士兵看得痴呆,鼓手擂得手痠! 當時惱了虎將關雲長,瞪起丹鳳眼,豎起臥蠶眉。手提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催馬上前,夾擊呂布。剎那間,刀若閃電,矛似流星,奉先畫戟,更猶若猛虎搜山,神龍出海。時有兵刃撞擊,響徹八方,聲聞於天!關張奮力,三將酣戰三十回合,戰不倒呂布。

我們來總結一下劉呂的恩怨!

1、呂布趁曹操征伐徐州之際,偷襲兗州。後來,曹操回軍與之爭奪兗州,擊敗呂布。敗後,呂布北投袁紹被拒,南投袁術不收,只好東逃徐州。此時,徐州劉備接納了呂布,命其駐軍小沛。此是大恩。

2、劉備中曹操驅虎吞狼之計(因天子詔書故),南征袁術。呂布趁徐州空虛,輕襲徐州,投靠他人而他人對其有大恩卻奪其地者,此為大惡。

3、呂布在劉備敗軍兵散之際,收留劉備並歸還其家眷,讓其駐軍小沛。這本是大恩,但是劉備之敗皆因呂布襲取徐州之故,呂布行為也有大虧。

4、呂布在袁術要剿滅劉備時為其解圍,見轅門射戟故事。本是大恩,但是劉備落魄至此,任人宰割,皆呂布之故。

5、呂布中曹操之計,以為劉備勾結曹操圖謀自己,發兵攻打小沛。奪人基業,還要滅人後裔,此乃大惡,但這事雖然情有可原。

6、劉備被圍之際,聯結曹操自救。雖說居人之地,勾結外人圖謀主人不道德,但劉備都是被迫的。

7、呂布被捕待死之際,求劉備說情,劉備非但沒有,更卻落井下石。這本是大惡,念及前塵,及二人的恩怨。

三國最歹毒的暱稱,他連殺兩位義父,叛變五位主公,成王敗寇而已

我也並不會反駁呂布是”三姓家奴“”反覆小人“的觀點,因為事實的確如此。至於洗白,實是沒啥必要,而且壓根兒也洗不白,無論正史還是演義。但是我們看歷史人物,也不該用標籤主義去武斷地蓋棺定論,歷史人物(乃至有些小說人物)的複雜性遠非幾個標籤可以概括,我們看待這些人物的時候不該十分片面地抓住一點,看待呂布也是如此。

呂布是一個有魅力的人,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在亂世之中也佔據一席之位,這也說明他的能力。但是可惜的是他雖然有諸如陳宮、張遼等名臣名將,卻始終不能發揮他們的作用,這也歸結為他性格中有剛愎自用的一面。呂布更是一個愛家愛美人的人,他原可以逃出白門樓之難,但是為了家人,為了貂蟬,他放棄了,這也側面表現出他顧家的一面,卻不是一個在亂世中稱雄爭霸的形象。至於說反覆的一面,情景不同,不可同日而語。劉備還不是一樣,四處投靠,四處背叛。成者王侯敗者寇,沒什麼好說的。可以說呂布是幸運的,從一員小將最後到一個能掀起風雲的一個勇將。但是也是不幸的,亂世不適合他,最終因為其性格原因葬身白門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